3.8億年前的化石證據顯示:我們的雙手起源於地球海洋

2021-01-21 星星知火

科學家們在加拿大東部發現了一塊3.8億年前的化石,它為研究魚類和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四足動物之間的過渡,以及脊椎動物手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種動物標本,這種動物被稱為Elpistostege watsoni,它被認為是魚類和陸地脊椎動物之間的中間點。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研究報告的作者John Long告訴《新聞周刊》說:「這是一種生活在3億8千萬年前的古老鰭魚,我們的論文顯示,與其他現存或已滅絕的魚類相比,這種魚更接近於第一代兩棲類——四足類脊椎動物的一部分。」

這些魚被稱為短刺魚,是最早的四足動物的祖先,所以它們與早期的四足動物有許多共同的特徵。我們發現它有一個相當於陸地動物手臂的前鰭(胸鰭),這表明它有成排的手指骨——和你的手指骨是一樣的,」他說。

據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表明,脊椎動物的手骨模式最早起源於魚,如刺魚,至少3.8億年前,在它們離開水遷移到陸地之前。

朗說:「之前的想法是,手指最初是在四足動物中進化而來的,這是它們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過程的一部分,所以這改寫了手的進化歷史。」

作者說,這是第一次發現四足動物的鰭上布滿了鱗片和鰭射線,就像我們在魚類身上看到的那樣。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理察·克勞蒂爾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他在接受《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這一發現和研究為我們更好地了解脊椎動物進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四足動物的起源,以及水生魚類和陸生四足動物之間的過渡提供了更好的依據。」

「在我們發現之前,一些史前葉鰭魚的胸鰭上覆蓋著鱗片,並有鰭鰭。在這些鰭的內部,也存在四足動物骨元素的前體,包括肱骨(手臂)、橈骨和尺骨(前臂),偶爾也有一些小的遠端骨,這些『橈骨』與腕骨相似,」他說。「我們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團隊首次描述了鰭內的小的遠端骨頭,這些骨頭是按數字排列的。」

研究小組在論文中描述了這具長1.57米(約5英尺)的標本,它是在魁北克省東部加斯皮半島沿岸的米古沙懸崖上發現的。研究人員使用了最先進的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幾乎可以看到完整的化石和胸鰭。

「Elpistostege最初是一種水生動物,外形像鱷魚,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河口,沿著一個大陸的南海岸,我們認為是歐美大陸,其中包括今天的北美和部分歐洲,」克勞蒂爾說。

在泥盆紀時期(4.19 - 5.59億年),米古沙位於赤道以南,因此氣候溫暖。在河口和河流附近的大陸上,第一批10米高的樹狀蕨類植物正在生長。陸地上沒有脊椎動物,只有不同種類的無脊椎動物,如蠍子和千足蟲。在淺水河口,刺魚與大約20種不同的魚類生活在一起,」他說。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像Elpistiostege這樣的魚,以及一些其他的過渡動物,如Tiktaalik,與其他魚類相比,似乎是非常先進的,而且與四足動物的關係更為密切。

「我們的新發現首次完整地展示了這些魚類的胸鰭結構。Elpistostege揭示了它的胸鰭骨骼在四足動物中比任何其他魚類更接近於手臂和手的骨骼模式。這表明這些魚能夠承受前鰭的重量,而陸地動物的手的起源包括失去鰭鰭,然後進一步發展成手指骨,形成自由移動的手指,」Long說。

他說:「(這一發現)表明,在進化過程中,我們認為只局限於陸地動物的一些重大步驟,實際上最早發生在魚類身上,遠在它們離開水入侵陸地之前。」它改寫了生物教科書中關於四肢進化和手指起源的內容。它讓我們對進化轉變的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從魚類到陸地動物的結構變化在魚類身上開始的時間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早得多。」

根據克勞蒂爾的說法,Elpistostege是我們能找到的最接近魚類和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內的四足動物之間「缺失的一環」。

「我認為埃爾pistostege現在可以被認為是這些象徵類群之一,如始祖鳥和南方古猿,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進化環節,」他說。

相關焦點

  • 化石證據顯示8億年前藍藻既能輸氧還能固氮
    8億年前藍藻既能輸氧還能固氮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南京2月2日電 (記者張曄)每到夏季,太湖等湖泊就會發生「水華」,黃海海域也會暴發「赤潮」,藍藻成為養殖和旅遊業避之不及的「環境殺手但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安徽壽縣發現8億年前的「大型安徽絲藻」,為地球早期生物固氮提供了最早化石證據。相關成果於2月2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藍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生存時間最長的生物門類之一,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藍藻還有不少具備固氮能力的種類。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2014-06-12 16:34: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Julie Selan/繪製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化石證據的研究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 化石隕石——見證4.6億年前的小行星裂解
    欲哭無淚的他們如果要怪罪誰,那就請責備4.6億年前發生在一顆直徑達150公裡的小行星身上的「交通事故」吧。想要發點小財的他們如果想要點建議,我會告訴他們,要不試著找找「化石隕石」?此時並沒有人知道它有何獨特之處,又如何能與發生在遙遠小行星帶中,30億年以來有記錄的太陽系最大規模小行星裂解事件聯繫起來。首塊被發現的化石隕石Brunflo[1]Thorslund教授面前,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常見的奧陶紀(4.4-4.8億年前)石灰巖中,嵌著一塊不到10釐米的深色巖石碎塊,周圍環繞著渾圓的淺色蝕變暈。
  • 地球這46億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地球46億年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期節目我們主要去思考的話題就是地球46億年發生了什麼?下面資料有點多,但阻止不了我們對地球這46億年的好奇!沃爾科特的研究發現為所謂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在寒武紀(距今約5.42億年前至4.9億年前)的化石記錄中,地球上突然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結構複雜的動物。
  • 5億年前的海底有什麼神奇物種?這隻千足蟲化石,帶你窺探一二
    地球上的生命出現的歷史已經比較悠久了,不過關於具體的時間古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地去探索研究,最近發現了5億年前的某一天地球上在海底出現了一隻尖尖的小千足蟲,而這隻小千足蟲在海底棲息,並且在泥濘的海底漫步,結果卻死在了這裡,留下了一塊非凡的化石,正是這塊化石的出土,讓我們了解了當時動物在地球表面行走的最早證據
  • 3億年前我們是條魚
    地球上第一個四足類動物誕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原始四足類動物是由肉鰭魚類演化而來的,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陸地脊椎動物都是由肉鰭魚類演化而來的。 我們根據什麼判斷我們人類的祖先在3.65億年前是淺海中的一條魚呢?主要是根據化石和現存的肉鰭魚的結構來推斷的。
  • 再現寒武紀大爆發奇蹟,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看5.3億年前海洋生物
    撫仙湖不遠處還有一座擁有5.3億年歷史的天帽山,就是在這麼一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規模超過6個香港迪士尼,8個海洋公園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是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溼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的雲南省十大文化旅遊項目之一——雲南寒武紀小鎮歡樂大世界。
  • 世界最大的奇蹟,生命到底起源於何處?地球是否如此幸運?
    地球距今大約已經有45億年了,而我們發現的至今為止最早的化石大約有37億年,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生命的開始應該就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並且也是這個時候生命慢慢開始進化,變得複雜。 在2012年,丹麥的科學家在距離地球400光年遠的星系上發現了RNA的構成要素,證實了構成生命的一些必須的混合物質可能來自於外太空。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
  • 「抽菸」證據可追溯到地球上某些最早的生命,距今已有35億年
    儘管單個微生物的體積太小,無法用肉眼看到,但數百萬種微生物可以化石在一起,形成嵌在巖石中的較大特徵,即疊層石。其中許多結構都保存在西澳大利亞州的梳妝檯組中。研究人員最近報導,儘管一些地質學家不相信疊層石代表古老的生活,但一項新研究提出了疊層石有機起源的「例外證據」。
  • 中英科學家認清6億年前胚胎化石結構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首次看清了一批6億年前胚胎狀化石的內部精細結構。結果顯示,6億年前,這些古生物已經能像現在的動物胚胎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對解開動物起源之謎具有重要意義。
  • 四億年前的遠古生物化石,竟還令人類產生畏懼,鄧氏魚統治泥盆紀
    地球形成已有約46億年歷史,經歷過無數的時代,所以要發現遠古生物,化石是最好證據之一,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科學家能根據化石推測那些時代的大概情況,對於化石,人類已是平常心,但有一種遠古生物的化石,現在看著都還能令人畏懼害怕,這種遠古生物就是——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想到恐龍化石的頭骨上竟然有一個直徑大約在三毫米左右的小洞,這一詭異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因為根據他們的推測來看,這個小洞之所以會被留下,可能是由於子彈的擊打所造成的,之所以會有子彈的出現,科學家們做出了以下的這三種猜測。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四川宣漢地區晚三疊世代表性孢子花粉化石。 受訪者供圖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人類起源問題最大騙局,存在了100多年,3億年前我們真是一條
    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存在數十億年,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很多以前發生的事情已經變得模糊,無從追溯。地球只管養育生命,但他不會主動告訴我們,人類是怎樣起源的。要想知道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發現。
  • 人類起源最大騙局:3億年前我們真的是一條魚?
    在1871年,英國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這本書中提出了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這一觀點,但在更早之前,也就是1859年的時候,達爾文就已經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到了同樣的觀點。那麼,達爾文為何要重複人類起源於猿類的觀點呢?難道是因為他提出的觀點證據不足,受到的質疑太多了嗎?答案還真的是這樣。
  • 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化石,揭示了3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
    2017 年,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 UW-Madison(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使用了複雜的化學分析,用以確認這個巖石中的微觀結構確實是生物學的微觀結構,這使得來自 35 億年前的它們成為最古老的化石。
  • 【中國科學報】大型安徽絲藻提供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據悉,龐科和唐卿(現為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等人,在袁訓來研究員、肖書海教授(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指導下,自2010年以來,對安徽壽縣新元古代早期拉伸紀地層劉老碑組(約8億年前)中保存的碳質膜化石進行系統的浸泡和挖掘。
  • 距今幾億年前三葉蟲化石上發現類似人類腳印圖案,這是怎麼回事?
    地球已經誕生約46億年,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幾個重要的時期,其中距今5億年前稱為寒武紀,這個時期出現了生命大爆發,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們就在這個時期的幾百萬年前很短時間內出現了,這些生命當中三葉蟲是當時地球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