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討論。說實話,筆者也不知道這件事到底以什麼為衡量標準來判斷他值不值得。大家的處境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也許,是我們聽了太多的「不得已」才會對這件事的價值產生了懷疑?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想,母親是為了減輕愛人的壓力,是為了給子女陪伴而退回家庭,這樣值不值得呢?且不說那些遭遇悲的沒有遇到一個好婆家的女人,僅僅考慮家庭建設這件事的本身,我認為是值得的。
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李太太就是這樣一個全職媽媽,但是她的出場卻給了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她是一個既能輔佐丈夫事業的人,又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在她的生活中,每一個時間段都規劃得清清楚楚,不僅給照顧孩子和老公留出了時間,對於自己的提升也絲毫沒有鬆懈, 形體、茶藝、插花等課程都是她的重要事項,除此之外,她還不忘對自己的皮膚進行護理。
她似乎打破了那個在我們的印象中,扎著低馬尾,臉色蠟黃,左手奶瓶,右手鏟子的全職媽媽形象。也許,大家會懷疑這種設定的真實性,那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這是一位寶爸的分享,到處都透露著對妻子的敬佩。
她的妻子,在做全職太太之前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事業女性。大學學的是數學專業,後又進攻工程領域,學習很好。工作期間不管是文案工作、還是現場工作,她的能量都無法被忽視。而在她懷孕以後,仍然沒有放棄學習,一級建造師在懷孕、生子的那段日子裡順利拿下。但是產後患上了抑鬱症,但是她卻自己調整過來了。那時候,孩子還是外公外婆帶,但在孩子4歲的時候,夫妻二人突然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到了關鍵時期,不得不做出決定了。而那時,丈夫剛剛辭職創業,工作十分忙碌。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媽媽辭了工作,回到家中。
剛開始,找不到方法,親子衝突不斷,但是沒有多久就形成了母女獨特的相處模式。這位寶媽十分用心,為了不讓爸爸缺席女兒的生活,她想盡辦法給孩子的爸爸安排各種任務。例如,送孩子上學,保證每天都給二人留一定的相處時間。而這位寶爸也特別理解媽媽的做法,相當配合。
在夫妻兩個人的相處上,之前兩個人每天聊工作,一起解決問題。現在,角色設定的轉變讓他們把聊天內容全部變換成了育兒。孩子每天都會有新的變化,每天都有很多話題,也正是在這些話題下,寶爸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妻子,他越來越了解到母親的價值和意義,深知其中的難處。可以說,這是一次完美的身份轉型!
在這位寶媽的計劃表上,仍然是從早忙到晚,但是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並不是完全圍著孩子轉。在她的書架上,擺放著各種育兒書籍,她會為孩子的學習了孩子的學習像老師一樣備課,每天晚上都會留三個小時,當作和丈夫的溝通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她會把和孩子發生的很多趣事、難題講給丈夫聽。
這位爸爸坦言,正是這每日的三小時,才讓他感受到媽媽們的不容易,想要相互理解,溝通很重要!
還有一位寶媽,在大寶1歲多的時候有了二胎,期間,她順利考取了雅思,申請到了國外研究生,就等孩子生產以後帶著孩子去留學了。
現在,很多媽媽回歸家庭時,都會說:「沒辦法啊!孩子沒人管,只能我帶!」
「自己也是出於無奈!」等等這些話,筆者很想知道這其中是抱怨還是在他們眼裡,這樣做是真的不值得。看了上面幾個寶媽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一些啟發?
不可否認,她們失去很多自己的時間,也沒有什麼大把的精力可以去賺錢,兜裡空空的自然會想得比較多。但我們還是能夠發現,有些全職太太真的很快樂,也許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在其中,我們也能知道,那些聰明的媽媽都是高效的時間管理達人,她們不僅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也放在自己和老公身上。這才是正確的方式。
也許有人覺得全職太太就是很累,被人看不起,但如果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們自己都沒有真正地熱愛這個「職業」呢?是不是覺得自己操勞的一切都是麻煩事?如果自己都不認同自己的付出,自己都沒辦法用好心態面對這個事情,怎麼會覺得值得?又怎麼會造就一個和諧的家庭,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作者:mar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