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挑戰:現代物理學的九大謎團

2021-02-18 創造力教育

在1900年,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得意地聲明道:「在物理上沒什麼沒被發現的重大東西了。剩下的一點未知事物也很容易精確地觀測。」但是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顛覆了這個結論。今天,沒有物理學家敢斷言我們對物理和宇宙的認識「接近完成」。相反,每一個新的發現似乎又打開了又一個「潘多拉之盒」——噴湧出更深更多的物理問題。這裡是我們挑選出來的物理九大終極難題,與大家分享。

一、暗能量是什麼?


無論天體物理學家如何推敲數字,宇宙的的組成模型已經不需要再加上什麼了。但是,雖然重力在時空中向內聚(pulling inward),宇宙的構造卻不斷向外延伸——越來越快地向外膨脹。為了解釋這一點,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看不見的介質通過推開時空來抵消掉重力的影響,這東西就被叫做「暗能量」。在大多廣為接受的暗能量模型中,暗能量是一個」宇宙常數「——一個空間的固有屬性,擁有」負壓力」來把宇宙空間拉開。當空間膨脹時,更多地方被騰出來,然後暗能量隨之而入。基於觀測到的擴展速度,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總和組成了宇宙70%以上的部分。但竟然沒有人知道如何找到它。

二、暗物質是什麼?


顯然,宇宙中84%的物質不吸收也不發射光線。「暗物質」,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無法直接觀測,也沒法間接探測到。暗物質的存在是從可見物質的重力效應、輻射和宇宙結構理論中推導出來的。這個神出鬼沒的物質理論上遍布整個星系,而且應該是弱相互作用的組成部分。世界上已經有幾個尋找WIMP的探測器,不過目前還沒成功嗅探出來。

三、熵是怎麼回事?


時間不斷向前流逝,因為宇宙的熵(即它的混亂度)只會增加,並且我們沒法扭轉這一增加的過程。「熵總是增加」的這一事實涉及這樣的邏輯:混亂的物質排列總是比有規則的排列普遍,而且當你改變事物時,它往往會陷入混亂無序 (#耳機線)。但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過去的熵如此之低?換句話說,為什麼宇宙在最初是有序的——當大量能量被壓擠在狹小的空間中時?

四、平行宇宙存在嗎?


天體物理數據表明時空並非彎曲,而可能是」平「的,因此它會延伸下去。如果是這樣,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地方(即我們認為的」宇宙「)只是一個無限大的絎縫多元宇宙(quilted multiverse)中的一塊補丁罷了。與此同時,量子力學的法則也推定:每個」宇宙塊「(總共大概有10^22^122個宇宙塊吧)的粒子排列配置擁有可能性上限,所以,相對於無限的「補丁式宇宙」,肯定會有一些微粒排列重複的宇宙——而且有無限個這樣雷同的平行宇宙(裡面有完全相同的你我),也會有隻差了一個粒子位置不一樣的宇宙,和差了兩個粒子的宇宙……到完全不同的宇宙。

這個邏輯有破綻嗎?還是說,這種離奇的結論的確無誤?這怎麼可能?假如正確,我們又會如何證實平行宇宙的存在?

五、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


為什麼物質,比它的電荷相反、自旋方向也相反的雙胞胎——反物質粒子的總量更多?反物質,根本上是說是」物質為什麼存在「的問題。我們假設,宇宙中的物質和反物質對稱相抵,而且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物質和反物質一起被生產出來了。但是如果這樣的話,兩者不會存活到現在:在那時質子和反質子就會互相湮滅,電子和正電子彼此抵消,中子和反中子也這樣,——只留下一大堆光子。對於這些東西,我們目前還沒法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六、宇宙命運如何?


宇宙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知值的參數:Ω——物質和能量在整個宇宙層面上的密度的度量。如果Ω大於1,則時空會封閉在一個巨大的球體中。如果沒有暗能量,這樣的宇宙會停止膨脹然後開始收縮,最後在「大緊縮」事件中崩潰。如果宇宙是封閉的,但暗能量真的存在——那麼球形宇宙會永遠膨脹。

另外,如果Ω小於1,則空間的形狀將類似「開放的」拋物面。這種情況下,它的最終命運是「大凍結」接著「大撕裂」:首先,宇宙向外加速,撕裂星系和恆星,只剩下冰冷的殘骸物質。在宇宙加速度過大時,會發生之後的事情:加速度大到原子之間的結合力無法再拘束住自己,所有的物質將會分崩離析四處拋散。

如果Ω=1,宇宙會是平穩的,如同所有方向都無窮延伸的平面一樣,沒有暗能量的話這種狀態會永遠保持下去,不過會逐漸減速直到停滯。如果暗能量存在並能抵抗擴張的速度,宇宙最終會撕裂自己。

七、為什麼無法精確測定微小粒子?


在電子、光子之類基本粒子的奇特世界中,所有定律都遵循量子力學。粒子並不像一個小球一樣,而是「一陣陣地」分布在一個較大區域中。每個粒子由波函數,或者概率分布來描述。波函數描述了它「可能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特性,但就是沒法得出一個確定值。基本粒子具有這個範圍內的屬性。假如你用實驗測定其中一個粒子,你就能得出一個確切位置——因為波函數坍塌的結果。 (嬰兒量子力學講座到此結束)

但是為什麼你測量一個粒子、使得它的波函數塌陷並產生具體值?這個問題被稱為測不準問題,看起來十分深奧。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粒子的存在取決於觀測的結果。

八、弦理論是正確的嗎?


物理學家假定所有的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一維的循環(loop),或者說「串」(string)。每一個粒子都在不同的頻率上振動,這樣物理解釋起來就容易多了。弦理論讓物理學家調和了粒子世界的基本法則,並且使用「廣義相對論」這一時空理論,來把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粒子統一到單一的理論框架中。但問題是,弦理論在11或10維宇宙中才起效,比如:具有三個普通空間、六七個壓縮空間(compacted spatial)以及一個時間維度——就像一根振動的琴弦一樣——組成的世界。這種空間的尺度大概是一個原子核大小的一萬億分之一到十億分之一那樣的數量級,目前根本沒有方法來檢測,所以弦理論的正確性不得而知。

九、混亂中蘊含著有序嗎?


物理學家至今無法精確求解出描述流體行為的方程組——流體包括從水到空氣中的所有液體和氣體。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所謂Navier-Stokes方程組是否存在一般解。或者說大概有一種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的流體,也可能流體理論本身一定隱含著不可知的「奇點」。結果,對於「混亂」物質的法則,人們仍然所知甚少。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都想知道天氣本身是「難以預測」,還是「內在的不可預測」?難道說這些東西超越了數學的範疇,或者只是人們暫時沒有找到合理的數學工具而已?

---

我們是專注於青少年創造力開發的教育機構,致力於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傑出的創造力!我們出版的創造力漫畫叢書,讓孩子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實現智力的自我發現與激發,因此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愛,歡迎購買~

【歡迎加入】QQ群:129322383(創造力教育學習交流群);微信公眾平臺:czljy999(創造力教育),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我國物理學的發展與挑戰
    物理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界的基礎,是揭示和闡述物質世界基本構成及其運動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當今物理學已是現代科學的基石,也是現代前沿技術的先導和源泉。西方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成功建立表明,以揭示客觀世界未知規律或以求知為目標的理性探索和普遍規律的概括以及實證的、定量研究的方法,孕育和推動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物理學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變革。
  •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你知道不?
    博科園-科學科譜:物理學類博科園-科學科譜:物理學類19世紀末,物理學上空飄著兩朵烏雲。它們分別引發了兩場重要的革命: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這仍然是現代物理學的最大謎團之一。我們不知道在我們背過身時的量子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量子力學能準確地描述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以我們想讓所有其他的物理理論都與之相容。我們稱這些新的理論為量子理論,而不包含量子力學的理論則稱為經典理論。
  • 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關鍵!
    眾所周知,我們的物理框架已經逐漸成型,科學家在物理學上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關於宇宙的許多謎團仍然存在。現代物理學有許多值得驕傲的成就,例如對三種自然力的量子理解。然而,神秘無處不在,有時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不知道的也越多,比如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關鍵!物理定律的發展20世紀初,我們有了電磁學的理論,它簡單地統一了我們對電、磁和輻射的理解。我們還有牛頓定律,它為理解運動提供了堅實的框架。這兩根偉大的柱子支撐著我們的物質世界。
  • 諾特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揚·克裡克(Jan Krikke)是《 21世紀的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慧:從中國學到的教訓》一書的作者。他的這一長篇文章具有一些參考價值,下面是文章的擇要。1927年9月1日,《紐約時報》報導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一次會議。演講者是年輕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他來解釋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 「現代物理學基石趨於完善」
    希格斯玻色子對整個物理學大廈的構建有何價值?記者就此採訪了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原美國猶他大學物理天文系終身教授吳詠時。他表示,這是一個應該能獲諾貝爾獎的發現,隨著希格斯玻色子的現身,現代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已趨於完善,構成世界萬物的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終於找到了。據吳詠時介紹,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標準模型中最後一個被發現的基本粒子。
  • 世上最偉大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科學和佛教的認識論的差異,與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困惑
    佛教更側重於與「心」有關的終極真理,並包含哲學與科學。科學與佛教在研究對象上基本是一致的。佛教不像別的宗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不屬於宗教,它的理論完全建立在非不可質疑的基礎上。它發展信者的口號特徵是「Come and see」(來看看),而不是「Come and believe」(來相信)。
  • 物理學的唯心主義有什麼觀點?
    人類之於世界的兩個特性一些物理學家以作為非古典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導出的結論提出來的哲學觀點。它不是一貫的哲學學說,而是部分科學家對異乎尋常的科學發現自發性地作出哲學解釋。物理學的唯心主義把哲學唯物主義等同於古典物理學,在20世紀初物理學最新革命時期就得出結論:整個唯物主義都是沒有根據的,同現代科學不相容。物理學的唯心主義唯心地解釋相對論、量子理論、現代宇宙學的成果和方法。如「人擇理論」、「非決定論原則」、「觀察者」概念、可觀察性原則都是其理論。物理學的唯心主義者有人不僅斷言「物質消失」、「沒有主體便沒有客體」,而且認為「整個世界以及我們同世界一起不過是上帝的夢」。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霍金在去世之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為「哥德爾與物理學的終結」。他在演講中說道,「這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非常相似……根據實證論科學哲學,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現在我很高興我們尋求知識的努力永遠都不會達到終點,我們始終都有獲得新發現的挑戰。」
  • 每秒鐘多「跑」6公裡,愛因斯坦相對論受到挑戰,如被證實整個物理學...
    如果實驗結果經檢驗得以確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的經典理論相對論將受到挑戰。    光速約每秒30萬公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沒有任何物體的速度能夠超過光速,這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如果真的證實這種超光速現象,其意義十分重大,整個物理學理論體系或許會因之重建。
  • 迷失的物理學 - 中國數字科技館
    物理研究者是否有懷疑物理學正處於困境?當我說物理時,我指的不是應用物理,材料科學或者Murray-Gell-Mann所說的「卑劣態的物理(squalid-state physics)」。我說的是那種最宏大的、試圖去理解現實的物理學。宇宙從哪裡來?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它的運作遵從何種規律?甚至宇宙真的存在嗎?我們在這裡是純屬幸運,抑或我們的存在是某種必然?
  • 為什麼物理學追求四種基本力的統一?
    自從科學誕生之日起,科學家就一直走在統一的道路上,牛頓統一了天上地下的物體運動規律,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楊振寧統一了電磁力與弱核力;統一場論是物理學的終極夢想,如果誰真的能統一四種基本力,那麼他的功績是絕對是前所未有的。
  • 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17世紀, 牛頓在伽利略、克卜勒工作的基礎上, 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理論,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物理學。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曾經表示:「物理學將無所作為了,至多只能在已知規律的公式的小數點後面加幾個數字罷了。作為世紀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之 的普朗克曾向他的老師、著名科學家約利 請教, 進大學後學什麼,是否還學物理學?
  • 2017年諾獎:百年現代物理學,今天做了個了斷!
    這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個特殊的意義:百年的現代物理學,今天終於做了一個了斷!現代物理學建立的標誌當然是一百年前建立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而相對論理論的建立儘管也有多位物理學家的貢獻,但是愛因斯坦的貢獻不但傲立群雄,而且即使說是愛因斯坦以一己之力建立的,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尤其是廣義相對論的建立更是人類理性思維和科學發展的一個高峰!
  • 《終極筆記》今日開播 「鐵三角」重聚共尋終極
    改編自南派三叔原著小說《盜墓筆記》的青春冒險劇《終極筆記》今日開播。該劇由愛奇藝出品,歡瑞世紀聯合出品,靈河文化承制,李蒞櫻、白一驄任總製片人,鄒曦、馬小剛、衛立洲聯合執導,田良良、張鳶盎擔任總編劇,曾舜晞、肖宇梁、哈妮克孜領銜主演,劉宇寧、範明、王勁松、劉雪華特邀出演,成方旭、劉昱晗、劉若嫣主演,講述了雲頂天宮事件後,吳邪為追尋青銅門背後的終極謎團和九門背負的沉重命運,與張起靈、王胖子相助相伴,踏上了探尋蛇沼鬼城、謎海歸巢、陰山古樓、邛籠石影的重重冒險旅程。
  • 量子科技將是人類的終極科學
    「量子科技將是人類的終極科學!」這是一個科學家的偉大語言,但足以說明量子科技的超凡能力。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量子力學——也就是原子和分子層面的奇怪力學,可能在DNA的基因突變中扮演著某種重要的角色,所以許多科學家都希望能解開這個謎團。
  • 【通惠學堂】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的支柱
    ,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有關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諾貝爾欠他一個物理學獎?那些手握「諾獎級」成果的物理學大佬們
    系外行星的發現,對於現代天文學來說,如同開闢了新的大航海時代。雖然在1992年就有人用脈衝星自轉的細微變化推算出兩顆系外行星(後來增加到四顆),但真正掀起革命的還是1995年Mayor發現的飛馬座51b。這是被發現的第一顆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同時也是熱木星的原型。
  • 看看國外的物理學與國內的物理學教材有什麼不同,通俗易懂直觀
    第1章 物理與測量和所有其他科學一樣,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觀察和定量測量的基礎上的。物理學的主要目標是找出支配自然現象的基本定律,並利用它們發展出能夠預測未來實驗結果的理論。經典物理學是指1900年以前發展起來的所有物理學,包括經典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的理論、概念、定律和實驗。牛頓對經典物理學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將經典力學發展為一個系統理論,並且他還是微積分作為數學工具的創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