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英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提出過「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
這句話用在孩子的性格上完全適用,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性格。而家長總想探究孩子到底屬於何種性格,然後加以教育和引導。
其實非常簡單,從孩子的睡姿就能略知一二。雖然孩子的睡姿千奇百怪、各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分為「蝦米式」「四仰八叉」「青蛙式」這三種睡姿。
不管睡覺的床有多大,在進入睡眠狀態後,孩子都會縮到一個角落或者是貼著牆睡覺。這個睡覺姿勢,最接近孩子當時在媽媽子宮內的樣子,全身縮成一團,四肢抱在一起。
在心理學家看來,「蝦米」式睡姿代表著孩子感受到了危機,身邊一定存在著某種威脅或不安,才會造成孩子以這樣的姿勢睡覺,其實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經常保持這樣睡姿的孩子習慣自我保護,他們大多都比較內向,不善於或者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外界的提防心很重。
一般人很難走進他的內心、獲取信任、了解真實想法,時間久了,他會選擇把自己封閉起來,拒絕與外界溝通和交流。
這個睡姿看似「不雅」「隨意」其實暗含著大好處,孩子睡覺時「四仰八叉」的樣子,其實是最舒適的睡姿,四肢舒展放鬆。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把身體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是極其信任的表現,這種隨意的睡姿說明孩子滿足感強。
呈現這樣睡姿的孩子性格非常活潑開朗、樂觀大方,一般生活的家庭環境也是極為和睦、溫馨的,由於父母的愛和陪伴,孩子也會是一個充滿自信氣質的人。
而且在平時與人交往中,會表現得得體大方,這樣的孩子有他獨到的見解,特別擅長表達,展現自我的魅力。
在孩子人群中,還有一種特別常見的睡姿就是「青蛙式」,大家想像一隻青蛙的樣子就能知道了。孩子雙腿和胳膊彎曲墊在身體下,撅起屁股,腦袋是朝向一側的。
從心理行為學角度分析,這樣的動作是逃避自我的意思,是典型的防禦行為,同時也暗示了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
長期以這種睡姿睡覺的孩子,他們的性格是靦腆、內向的,即便是日常表現得嘻嘻哈哈,那也可能是用表面的高興來掩飾自己孤獨的內心。
孩子如果是這種睡姿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因為睡覺時面部朝下,可能會呼吸不暢,長期這種睡姿很容易給頸椎和內臟造成壓力。
不過孩子這種睡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改善,長大之後就會意識到這種姿勢的不舒服,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睡姿。
1.給孩子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孩子在睡覺時候表現出的不安,很可能是周圍環境因素導致的。
這款乳膠枕是專門根據孩子的頸椎結構製作的,幫助改善睡眠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孩子脖子頸椎的發育。
現在領券後購買更划算,用49元就能買到一對升級款兒童乳膠枕。
2.多關注孩子的日常動態
既然通過睡姿能夠發現孩子的性格,那麼一旦發現孩子睡姿有問題,家長就要進行反思了,孩子最近日常表現有何異樣?家長給的關心和陪伴是否足夠?家長和孩子是否發生摩擦?
相反地,也可以通過引導改善孩子的性格,來改變睡姿,讓孩子睡覺時充滿安全感。平時加強與孩子的有效的溝通,性格開朗樂觀的孩子,就繼續鼓勵並且加以監管;性格內向自卑的孩子,那就傾聽和尊重他的意見,適時地給予讚美。
各位父母,你家孩子是什麼睡姿什麼性格呢?你們認為孩子的睡姿和性格有無聯繫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