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浙江省公布2018年11月高考英語科目加權賦分情況的調查結果,決定取消這次考試的加權賦分,並恢復原始得分。調查組認為,浙江省教育廳在高考英語科目加權賦分過程中,履行職責不力,未落實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出現嚴重錯誤。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郭華巍被責令辭職,省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王玉慶、省教育考試院紀委書記陳煜軍等人被紀委立案審查,多名相關工作人員被處理。(12月6日《北京青年報》)
有錯必糾,有錯必究,這是決策者應有的基本態度。浙江省政府快速對英語高考加權賦分紛爭進行調查、處理,及時糾正之前的錯誤決策,並對包括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在內的多名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這樣的處理手段和態度是必要的,值得我們肯定。
眾所周知,雖然高考已經告別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對於絕大多數青年人和家庭來說,高考仍然是實現向上流動,改變命運的重要渠道,這一點不用否認。換言之,高考直接關係到千萬考生、家庭的切身利益,這也是每年高考深受社會關注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且,高考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在絕大多數人心中,高考仍然是當今社會最公平、最公正的考試制度、選拔制度之一,人們始終信任高考的公平、公正。
這一次浙江省英語高考加權賦分引起社會爭議,招致廣大考生、家長和老師的強烈不滿。毫無疑問,直接原因在於浙江省這次設計的英語高考加分賦分辦法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學,嚴重損害了考生的合法權益,讓很多考生的努力白費,多一分、少一分就會改變一個人的高考命運。究其根源,英語高考加分賦分政策決策過程不透明,才造成錯誤決策的出臺。英語高考加分賦分政策,不僅直接改變了事先對大眾公布的高考政策,而且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沒有顧及到現實考量,沒有經過集體研究,沒有徵求家長、考生、教師的意見,完全是極少數領導坐在辦公室裡想當然決策。說白了,這次浙江英語高考加權賦分政策的出臺,實質上是教育主管部門個別領導長官意志和拍腦袋決策的產物。
公平、公正,是高考的最基本的原則和基石。要堅守高考的公平、公正,決定了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任何一項高考改革決策,都必須透明、公開,絕對不能讓錯誤的高考決策背離了高考應有的公平、公正的底線原則,傷害了高考的公信力、權威性和嚴肅性。浙江英語高考加權賦分爭議事件,實質上就警示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一定要吸取這次深刻教訓,今後在推動高考改革和高考決策上,必須走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之路,不能再走長官意志、拍腦袋決策之策。這就要求高考決策,除了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決策,經過集體研究之外,還要公開徵求專家學者的科學意見,並要公開徵求教師、家長、考生的現實意見,讓高考決策過程晾曬在陽光之下。只有這樣,高考才能走的更遠,才能讓人們更加信任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