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為一腎積水患者進行單切口經臍三角腹腔鏡馬蹄腎切除術,並為對側腎進行復位固定。據科技查新,該手術為世界首例,為無疤外科手術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感覺自己根本不像剛做完手術的人」,宋先生笑著對家人說。27歲的宋先生在疫情期間血壓一度飆升至180/100mmhg,因為父親有高血壓病史,3月底宋先生於當地醫院進行就診,B超顯示為馬蹄腎、左腎積水。為進一步治療,宋先生慕名來到唐都醫院泌尿外科,接診的汪湧副教授檢查發現宋先生左腎嚴重積水,右腎輕度積水,馬蹄腎。
馬蹄腎是一種先天發育性疾病,指兩側腎的上極或下極在脊柱大血管前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馬蹄鐵」形的先天性腎畸形。馬蹄腎本身不需要治療,但可能導致腎積水、腎功能損害,更會引起一些繼發性疾病,如高血壓、繼發性感染導致的反覆發熱等疾病。馬蹄腎的傳統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並對側腎進行復位固定,需要在患者腹部切開一個三角口,其形狀類似奔馳車標,俗稱「奔馳切口」,術後有較大瘢痕。而近年來較流行的微創外科技術代表腹腔鏡、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同樣會造成較大創口,不僅影響術後美容效果,且由於取標本不可避免地會切斷腹部感覺和運動神經,導致術後切口內下方感覺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出現腹壁無知覺、腹壁內下方肌肉膨出等症狀。「無疤手術」代表技術經臍單孔腹腔鏡操作和暴露困難,需要特殊器械進行操作,同時,切除腎臟完成後,仍然需要在腹壁上切一個較大切口取出腎臟。
鑑於患者較為年輕,且對美容要求較高,術前,在張波主任與劉凡教授的指導下,汪湧副教授團隊反覆推敲研究,模擬手術過程,最終確定手術方案,行單切口經臍三角腹腔鏡馬蹄腎切除合併對側腎復位固定術術。此種手術經過肚臍部的一個可變形切口完成手術,同時經過此切口取出標本,術後向心性縫合切口,將唯一的切口縫合入肚臍,達到最大的美容效果。
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4月1日汪湧副教授帶領祝廣峰、竇小亮醫生為患者實施手術,利用一個較大的經臍切口和一個小的輔助通道先完成積水馬蹄腎切除並將馬蹄腎峽部切開,而後翻轉體位,增加另外一個輔助通道,在臍部切口的通道配合下完成右腎的復位固定。術後在臍部切口切開取出切除的左腎,而後整形縫合肚臍。縫合完畢後,肚臍部的切口僅有不到3cm長,且此切口完全融入肚臍,美容效果極佳。術後3天患者下床活動,生命體徵正常。日前,患者臍部切口已痊癒,康復出院。
汪湧副教授說,此次為患者實施的單切口經臍三角腹腔鏡技術以往在國外腎臟手術報導中僅應用於單側腎癌手術。積水馬蹄腎手術需要在術中同時控制雙側腎臟,並在仍有血供的情況下切斷馬蹄腎峽部並縫合止血,手術難度遠遠高於單純切除一側腎臟或剜除腎臟腫瘤。同時,利用一個臍部切口同時完成雙腎手術並取出標本,美容效果極佳。此次術式的成功開展,為無疤外科手術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