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願軍180師為何全軍覆沒,為何沒有人救他們出來?

2020-12-09 騰訊網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已與「聯合國軍」激戰多日的志願軍隨身攜帶的彈糧基本告罄,又無法及時得到充足的補充,為避免後續戰役陷入過於被動的局面,志願軍司令部下達了主動後撤的命令,全軍即刻向「三八」線以北轉移,並在預定集結的地點構築防禦工事,以應對「聯合國軍」隨之而來的反擊。

就在志願軍司令部下達北撤的命令後不久,「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也向「聯合國軍」下達了全線反擊的命令。「聯合國軍」機械化的優勢此時得到最大化的體現,他們死死咬住撤退途中的志願軍,有的甚至已經插到志願軍部隊北撤方向的必經道路之要點地區,切割、包圍了部分志願軍部隊。

按照志願軍司令部有序撤退的命令,每個兵團留下一個軍阻擊追擊之敵,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志願軍第六十軍作為第3兵團的後衛部隊,執行阻擊掩護的任務。但此時的第六十軍軍長卻犯了難,在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部署中,第六十軍的181師配屬第十二軍在東線戰場打穿插,179師配屬給第十五軍在中線戰場作戰,而180師則作為兵團的預備隊,這意味著在接到阻擊掩護兵團撤退的任務時,第六十軍軍部才能指揮自己的部隊。

而在志願軍撤退中,179師和181師都是跟隨所配屬部隊一起行動,距離第六十軍需要阻擊敵軍的方向,有100多公裡的距離,需要歸建的時間就要好幾天,那麼在阻擊陣地方向上只有180師可以立即投入戰鬥,隨即軍部向180師下達了在漢江一帶阻擊追擊之敵的作戰命令。

而此時的180師的形勢危如累卵,他們沒有接到之前北撤的命令,還在漢江南岸與美軍第七師激戰,直到派出通信人員與右翼的第六十三軍聯繫的時候,才得知志願軍全軍已經開始北撤,而第六十三軍也早已撤退,遺憾的是撤離陣地時,沒有向180師做戰情通報。

實際上,現在的180師已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左右兩翼已經赤裸裸的暴露在「聯合國軍」面前,別說掩護兵團後撤的任務了,自身也將難保。但接到軍部的阻擊敵軍的命令後,180師還是堅決的執行了命令,在漢江南岸開始布置阻擊陣地,並派出一個團北渡漢江,在漢江北岸建立第二道防禦陣地,鞏固防線。

就在此時,又接到軍部命令,要求180師在漢江以南阻擊敵軍,不得已,北渡漢江的那個團又回撤回漢江南岸,至此,180師失去了最後的撤退的機會。追擊而來的四個美軍師和一個南朝鮮師三面圍住了180師。

179師和180師在軍部的急令下,安排好各自的傷員後,迅速向軍部方向靠攏。此時,179師需進至加平、觀音山地區布防,需要一天的時間;181師需進至國望峰、觀音山地區布防,需要二天的時間。這些時間是估計在沒有美軍佔領往預定地區集結的道路的。

此時,在漢江南岸的180師已與數倍於己的「聯合國軍」展開了激戰,究竟是寡不敵眾,丟失身後撤退唯一通道的陣地,他們被四面包圍了,萬餘名180師的官兵命懸一線。終於,軍部下達了北撤的命令,但是,這時候北撤談何容易。

此時的180師早已斷糧,飢餓和死亡籠罩著全體官兵,而手裡的槍現在幾乎沒有彈藥,代之與敵作戰是石頭、槍託和牙齒,一個連打不了幹部就沒了,士兵只剩十幾個,換一個連上去還是一樣。北撤途中,光渡過漢江犧牲的人數就有600多人,而之前預定撤退方向上的要點馬坪裡也被美軍佔領,最後的一線生機被切斷了,180師周圍是五倍於己,如鐵桶般密不透風的敵軍。

在180師不得已只得向鷹峰方向撤退,而軍部則命令179師和181師迅速向180師靠攏,接應180師突出重圍。就在180師從重圍中殺開一條血路,過了鷹峰以南的公路,到達與接應部隊匯合的地點時,才又發現對面陣地上的是美軍的部隊。

接應的部隊沒能按時到達這裡。179師接應部隊在途中,與敵軍經過激烈的交戰,負責接應的一個團只剩下了四個排;而181師接到接應任務時,師部與各團的通訊聯絡中斷,不得不派人去各團通知。各團的位置又比較分散,等接應任務傳達到各團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而美軍已佔據了181師向180師靠攏的通道,準確的說,181師失去了靠攏180師的任何可能。

180師師長最終下達了一個以後很長時間內都無法說清楚的命令,那就是全師分散突圍。這意味著180師有組織的突圍到此為止了,180師最後的時刻悄無聲息的到來了。

最終,180師突圍而出的官兵寥寥無幾,五千餘人被俘,陣亡、負傷以及失蹤約七千六百餘人,這樣的戰場損失數字,可謂是全軍覆沒。

其實,中途有幾次突圍的機會在來來回回的互相衝突的命令中,被白白的浪費掉,而接應180師突圍的部隊脫離預定戰場太遠,雖拼盡全力向180師靠攏,但還是沒能趕在美軍滾動的車輪之前,將180師成功救出,這是一個至今都讓人遺憾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哪場戰鬥和180師全軍覆沒,並列為建軍後成建制失利的兩個特例?
    眾所周知志願軍180師曾經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期間經過反覆艱難的戰鬥,最終深陷敵後、三面受敵,並逐漸被美軍第7師、第24師先後切斷了後路,最終在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中耗盡了最後一滴血導致全軍覆沒,這支部隊也成為了志願軍乃至我軍歷史上永遠的一道傷疤,
  • 志願軍180師作戰失利,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180師作戰失利,雖然損失比較慘重,但並沒有像如今網絡上個別文章所說的全軍覆沒。根據戰史資料記載,第180師入朝作戰之時,全師總兵力約有11300人。
  • 抗美援朝唯一一次整師全軍覆沒,180師被美軍包圍,數千人被俘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在彭總的指揮下,志願軍先後對美軍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戰役,極大的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氣勢,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的時候,志願軍還一度攻佔南朝鮮首都漢城,挺進到三七線附近。美軍在反撲的時候以坦克群和機械化部隊組成特遣隊,在飛機的掩護下,沿著公路對志願軍進行追擊,並不斷地向縱深穿插,搶佔橋梁和渡口,企圖圍殲我志願軍主力。1952年5月24日,志願軍12軍軍部和下屬的兩個師,27軍主力還有60軍180師被美軍截斷在了三八線以南地區。美軍並沒有能擋住12軍和27軍的進攻,但是60軍180師卻幾乎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 志願軍損失最大的一仗:180師3千多人被俘,3千多人犧牲
    原因很簡單,因為,就在剛剛結束的第5次戰役中,志願軍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損失,尤其是60軍180師在被包圍之後,更是幾乎全軍覆沒。毛主席需要充分的了解第5次戰役180師被包圍受挫的經過,並找出原因。 而這場事故的處理更是無比嚴厲,180師師長鄭其貴、第60軍軍長韋傑被免職。
  • 志願軍180師作戰失利,從兵團到軍再到師,為什麼說都有責任?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第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作戰失利,損失頗為慘重,後來歸建的兵力僅有4000餘人。從部隊隸屬關係來看,當時志願軍第180師隸屬於志願軍第三兵團第60軍。在作戰失利之後不久,志願軍第60軍軍長韋傑、第180師師長鄭其貴等多位軍師級將領被免職,調任其他工作。那麼,志願軍第180師作戰失利的原因有哪些呢?
  • 損失慘重的志願軍180師,師長和政委分別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首批志願軍數十萬人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戰場上與美帝侵略者展開鬥爭。直到1953年7月,雙方才達成停火協議,這也標誌著戰爭的結束。在這近三年的戰鬥中,志願軍給予敵人巨大傷亡,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尤其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志願軍180師,更是差點全軍覆沒。180師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24旅,曾在徐向前元帥的指揮下參加了太原戰役、運城戰役和臨汾戰役,解放戰爭後期又奉命進軍大西南,開展剿匪工作。
  • 志願軍180師從挫折走向勝利!
    很多「軍迷」說,志願軍60軍180師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中全軍覆沒。持這種說法的,如果不是不了解事情,那就是別有用心的瞎說。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80師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受到很大挫折,多年中讓180師的將士們飽受委屈和白眼,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披露,讓我們能夠更真實地了解了真情,還給了180師將士們一個公道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時,美軍士兵們則在絕望中聽懂了這句英語,頓時在他們的心中生出了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於是美軍士兵紛紛舉起了雙手向志願軍戰士投降。 從1950年的11日7日到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戰役中志願軍共消滅了南朝鮮第7師、第8師、土耳其獨立旅和美軍第7師一部,共斃、傷、俘敵3萬6千多名。
  • 180師差點全軍覆沒,軍長被彭總點名起立,罵到會議結束沒敢坐
    但是李奇微不同於麥克阿瑟,他進入戰場後,對志願軍的戰略戰術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從一些基層官兵那裡得知了志願軍後勤準備不足,只能夠保持七天攻勢的信息,於是對此制定出了相應的作戰方案。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戰役,志願軍打的很不錯,各部隊取得的殲敵數字很大,但是後期撤退的時候卻發生了嚴重的混亂。
  • 志願軍180師戰敗,政委吳成德不幸被俘,後來結局怎麼樣?
    說起志願軍180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隸屬於第3兵團60軍,前身是華北軍區第8縱隊24旅。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180師為了掩護兵團機關撤退,不幸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經過一番激烈的突圍戰鬥,部隊損失慘重,全師1.1萬餘人,最後只有四千餘人歸建。
  • 抗美援朝戰爭,被志願軍擊斃的最高級別軍官是誰?
    歷時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徹底把美聯軍趕到三八線以南,並讓美國籤訂了視為恥辱的《朝鮮停戰協議》,雖然我軍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和平來之不易,望珍惜。這場舉世矚目的抗美援朝戰爭,英勇頑強的志願軍殲敵多少人?擊斃的美聯軍最高軍官是誰?
  •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的「零敲牛皮糖」,為何讓美軍哭爹喊娘?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雖然依靠有利的野戰工事陣地打運動戰,取得勝利,但面對美國的空軍、炮兵、坦克的猛烈進攻,無奈手中落後的裝備,加上糧彈補充跟不上,損失也非常慘重,有時一塊陣地打到最後,就剩一人。 彭德懷司令打紅了眼,策劃要打第六次戰役。
  • 180師失利後,他臨危受命接任師長,巧妙指揮重塑新形象
    彭老總雖然被史達林讚譽為:世界天才軍事家,但是雙方實力差距巨大,再加上從第五次戰役開始,由於入朝部隊眾多,志願軍總部只指揮到兵團一級,所以最終60軍180師在撤退階段遭受巨大損失,只有4000多人突出美軍重圍,被俘3000多人,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損失。
  • 志願軍入朝首戰告捷,抗美援朝戰爭由此展開
    他為何會給前線接連發去多封電報?身在朝鮮的彭德懷又遇到了什麼難題?10月25日上午,兩輛中型卡車載著全副武裝的士兵向北駛來,來者正是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的先頭尖兵。負責阻敵的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第354團團長褚傳禹採取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對他們發起猛烈攻擊。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四集:志願軍入朝首戰告捷
    他為何會給前線接連發去多封電報?身在朝鮮的彭德懷又遇到了什麼難題?  10月25日上午,兩輛中型卡車載著全副武裝的士兵向北駛來,來者正是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的先頭尖兵。  負責阻敵的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第354團團長褚傳禹採取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對他們發起猛烈攻擊。
  • 志願軍180師作戰失利,彭老總大發雷霆,他一句話替大家解了圍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時候,志願軍第60軍第180師因為通信落後、指揮不當,導致傷亡慘重。此戰過後,彭老總在志願軍司令部召開了一個會議,志願軍各個軍長、政委都按照要求參加。當時,志願軍第60軍隸屬於第三兵團,第三兵團的實際負責人是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王近山(湖北紅安人,後來被授予中將軍銜)。王近山覺得第180師作戰失利,他作為兵團負責人,沒有臉面去見彭老總,所以派第三兵團政治部主任代替自己去開會。會議開始之後,彭老總很平和地說,開會是總結經驗教訓,這次第180師作戰失利,我也有責任嘛。
  • 美軍顧問15處中彈竟存活,志願軍翻譯:他舍不下180英畝農場
    這名美軍顧問叫弗萊明,是南朝鮮第6師的美軍顧問組成員,在第6師第7團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滅時,他因為身受重傷被俘。這一切還要從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說起。當南朝鮮第6師7團在距離中朝邊境幾公裡遠的地方等待空投的時候,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以其353團為前鋒,正向他們急促徒步而來。這個剛剛打完出國第一仗的部隊調頭朝中朝國境線方向突進,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中開始了極其艱苦的急行軍。
  • 這是志願軍損失最慘重的1個師,海量資料還原失利真相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後撤階段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80師遭受重大損失。由於過去有段時期對這一事件和相關人物多採取迴避態度,造成相關資料缺乏、史實混亂甚至舛誤,給我們今天完整審視這一歷史事件帶來了不少困難。本文從目前所能見的有關資料出發,對第180師的某些情況、戰鬥過程、失利原因和責任等作一辨析,以試圖釐清部分史實。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332)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的志願軍如何保密
    他們採取夜間徒步運動的方式,在晝間則避開公路,利用隧道、礦井、叢林和村落進行隱蔽……因為中國人沒有留下一點兒運動痕跡,所以美軍統帥懷疑是否有中國的大部隊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志願軍規定,報話機通信時嚴禁使用明語,只能使用代號密碼和暗語,且僅在戰役發起後才可使用,最大程度克服了報話機易洩密的缺點。第一次戰役中的雲山戰鬥,志願軍第39軍包圍了美軍騎兵第l師第8團,彭德懷命令將其殲滅,並命令其他各軍緊緊咬住自己當面之敵,阻其增援。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喀秋莎」的怒吼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們來看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了哪些主要武器裝備。本集介紹志願軍使用的主要重武器,包括各種火炮、坦克、飛機。M1式155毫米榴彈炮抗美援朝頭兩次戰役中,志願軍繳獲了大量美式裝備,其中就包括M1式155毫米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