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已與「聯合國軍」激戰多日的志願軍隨身攜帶的彈糧基本告罄,又無法及時得到充足的補充,為避免後續戰役陷入過於被動的局面,志願軍司令部下達了主動後撤的命令,全軍即刻向「三八」線以北轉移,並在預定集結的地點構築防禦工事,以應對「聯合國軍」隨之而來的反擊。
就在志願軍司令部下達北撤的命令後不久,「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也向「聯合國軍」下達了全線反擊的命令。「聯合國軍」機械化的優勢此時得到最大化的體現,他們死死咬住撤退途中的志願軍,有的甚至已經插到志願軍部隊北撤方向的必經道路之要點地區,切割、包圍了部分志願軍部隊。
按照志願軍司令部有序撤退的命令,每個兵團留下一個軍阻擊追擊之敵,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志願軍第六十軍作為第3兵團的後衛部隊,執行阻擊掩護的任務。但此時的第六十軍軍長卻犯了難,在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部署中,第六十軍的181師配屬第十二軍在東線戰場打穿插,179師配屬給第十五軍在中線戰場作戰,而180師則作為兵團的預備隊,這意味著在接到阻擊掩護兵團撤退的任務時,第六十軍軍部才能指揮自己的部隊。
而在志願軍撤退中,179師和181師都是跟隨所配屬部隊一起行動,距離第六十軍需要阻擊敵軍的方向,有100多公裡的距離,需要歸建的時間就要好幾天,那麼在阻擊陣地方向上只有180師可以立即投入戰鬥,隨即軍部向180師下達了在漢江一帶阻擊追擊之敵的作戰命令。
而此時的180師的形勢危如累卵,他們沒有接到之前北撤的命令,還在漢江南岸與美軍第七師激戰,直到派出通信人員與右翼的第六十三軍聯繫的時候,才得知志願軍全軍已經開始北撤,而第六十三軍也早已撤退,遺憾的是撤離陣地時,沒有向180師做戰情通報。
實際上,現在的180師已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左右兩翼已經赤裸裸的暴露在「聯合國軍」面前,別說掩護兵團後撤的任務了,自身也將難保。但接到軍部的阻擊敵軍的命令後,180師還是堅決的執行了命令,在漢江南岸開始布置阻擊陣地,並派出一個團北渡漢江,在漢江北岸建立第二道防禦陣地,鞏固防線。
就在此時,又接到軍部命令,要求180師在漢江以南阻擊敵軍,不得已,北渡漢江的那個團又回撤回漢江南岸,至此,180師失去了最後的撤退的機會。追擊而來的四個美軍師和一個南朝鮮師三面圍住了180師。
179師和180師在軍部的急令下,安排好各自的傷員後,迅速向軍部方向靠攏。此時,179師需進至加平、觀音山地區布防,需要一天的時間;181師需進至國望峰、觀音山地區布防,需要二天的時間。這些時間是估計在沒有美軍佔領往預定地區集結的道路的。
此時,在漢江南岸的180師已與數倍於己的「聯合國軍」展開了激戰,究竟是寡不敵眾,丟失身後撤退唯一通道的陣地,他們被四面包圍了,萬餘名180師的官兵命懸一線。終於,軍部下達了北撤的命令,但是,這時候北撤談何容易。
此時的180師早已斷糧,飢餓和死亡籠罩著全體官兵,而手裡的槍現在幾乎沒有彈藥,代之與敵作戰是石頭、槍託和牙齒,一個連打不了幹部就沒了,士兵只剩十幾個,換一個連上去還是一樣。北撤途中,光渡過漢江犧牲的人數就有600多人,而之前預定撤退方向上的要點馬坪裡也被美軍佔領,最後的一線生機被切斷了,180師周圍是五倍於己,如鐵桶般密不透風的敵軍。
在180師不得已只得向鷹峰方向撤退,而軍部則命令179師和181師迅速向180師靠攏,接應180師突出重圍。就在180師從重圍中殺開一條血路,過了鷹峰以南的公路,到達與接應部隊匯合的地點時,才又發現對面陣地上的是美軍的部隊。
接應的部隊沒能按時到達這裡。179師接應部隊在途中,與敵軍經過激烈的交戰,負責接應的一個團只剩下了四個排;而181師接到接應任務時,師部與各團的通訊聯絡中斷,不得不派人去各團通知。各團的位置又比較分散,等接應任務傳達到各團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而美軍已佔據了181師向180師靠攏的通道,準確的說,181師失去了靠攏180師的任何可能。
180師師長最終下達了一個以後很長時間內都無法說清楚的命令,那就是全師分散突圍。這意味著180師有組織的突圍到此為止了,180師最後的時刻悄無聲息的到來了。
最終,180師突圍而出的官兵寥寥無幾,五千餘人被俘,陣亡、負傷以及失蹤約七千六百餘人,這樣的戰場損失數字,可謂是全軍覆沒。
其實,中途有幾次突圍的機會在來來回回的互相衝突的命令中,被白白的浪費掉,而接應180師突圍的部隊脫離預定戰場太遠,雖拼盡全力向180師靠攏,但還是沒能趕在美軍滾動的車輪之前,將180師成功救出,這是一個至今都讓人遺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