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雖然依靠有利的野戰工事陣地打運動戰,取得勝利,但面對美國的空軍、炮兵、坦克的猛烈進攻,無奈手中落後的裝備,加上糧彈補充跟不上,損失也非常慘重,有時一塊陣地打到最後,就剩一人。
彭德懷司令打紅了眼,策劃要打第六次戰役。此時,鄧華副司令站出來,少有的一次反對,不同意打第六次戰役,提出由運動戰改打陣地防禦戰。
事實證明,打運動防禦戰是最適合聰明靈活的中國志願軍。轉為運動防禦戰後,志願軍挖了又長又深、彎曲迂迴的坑道工事,創造了世界聞名的「坑道戰」。
美軍一打炮,志願軍就躲坑道,炮火一停又鑽到戰壕裡,大大浪費了美軍成千上萬噸炮彈,而志願軍傷亡非常小,氣得美軍咬牙切齒。
然而,美軍也不是等閒之輩,他們更有構築陣地工事的料,比起志願軍手中的鎬錘,現代化的機器更快更省力,一座座鋼筋水泥築成的碉堡,見竿立影遍布美軍陣地。
志願軍前五次戰役,雖然把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到了三八線,但是,由於戰線不斷縱深,我軍糧彈補充艱難,要成建制殲滅美軍師、團部隊,談可容易,不能再靠「人海戰術」了。
有著百年戰爭的人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兵法戰術的運用就是自家功夫,到了新中國軍隊這代更是出神入化了。這時,「零敲牛皮糖」戰術在志願軍高層的醞釀下騰空而出。
可能大家很難讀懂這麼有「糖味」名字的戰術,其實很簡單,就是打小殲滅戰,飯要一口一口吃,大口吞不下,所而嗆到自己。既然殲滅不了美軍一個師或一個團,那我們就殲他一個營,一個營一個營把它吃掉,這樣就輕鬆多了吧。
小試牛刀,馬良山戰鬥就是一個「零敲牛皮糖」戰法例子。
1951年10月3日,志願軍發動了入朝以來第一次由步、炮、坦克、工多兵種協同作戰,殲滅了英國二十八旅蘇格蘭民兵團第一營。要是按前幾個月,志願軍一兩個師都難攻下美英軍一個營。
志願軍越戰越強,10底至11月底,先後用7個軍,選擇「聯合國軍」營以下兵力防守較弱的26個陣地,攻下21個陣地,殲敵1萬餘人。
1952年春,志願軍構築的築道全部完成,開始依託坑道工事,不斷攻擊「聯合國軍」營、連、排陣地,甚至派出小股部隊滲透到陣地前沿,偵察敵情。
7月,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5個黑影在敵軍照明彈的亮光下時停時進。志願軍3個偵察兵護送炮兵1個偵察排長和1個通信兵去敵後。
5個志願兵躲過敵軍的炮火封鎖線,越過敵我中間地帶,直插到老禿山左前方。此時,3個偵察兵不舍地與2個炮兵握手告別,返回我軍陣地。
留下來的炮兵偵察排長劉建華和通信兵李寶江,他倆要完成一項危險又刺激的任務。
劉建華和李寶江趁著夜黑,背著步談機悄悄爬上老禿山背後的346.6高地,借著敵軍的照明彈,老禿山反斜面的「聯合國軍」碉堡工事一覽無遺。
志願軍要打下老禿山,不清除「聯合國軍」這些堅固的碉堡,可想而知,難度非常大,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小。
黑暗中,劉建華和李寶江不顧荊棘和灌木劃傷刺傷,鑽到一棵長在陡坡上的大樹下,潛伏下來。
清晨5點,天剛泛白,劉建華左手拿著望遠鏡發現了「聯合國軍」22個碉堡,右手不停地在紙上標記。
李寶江接到寫有敵軍碉堡坐標的暗語後,馬上埋頭通過步談機將坐標傳送給炮兵。
很快,志願軍第一發炮彈就打在敵軍指揮總碉堡旁邊,劉建華和李寶江壓根沒想到打得這麼準,那是8000米的遠程射擊!倆人興奮得差點叫出聲。
緊接著,一發髮長了眼睛的炮彈將碉堡裡美軍炸飛出來,山坡上到處是碉堡的鋼筋水泥碎塊,嚇得美軍東奔西跑。
就在劉建華和李寶江興奮得差點跳起來時,步談機失靈了!李寶江迅速檢查,發現步談機發燙得很,趕緊排除了故障,再堅持一會,步談機就徹底成啞巴了。
當夜12點,劉建華和李寶江回到陣地重新換上步談機,又往「老地方」潛伏而去。
早晨天一亮,志願軍炮火像雪花般傾瀉到美軍碉堡上,那時美軍還沒起來吃漢堡,只能吃上我軍送上的「早餐」了。
一陣轟炸後,美軍的22個碉堡剩下1個指揮總碉了,劉建華和李寶江正要校正坐標幹掉它時。突然,美軍2輛坦克派上老禿山,原來是替自己兄弟收屍。
李寶江立即將坦克坐標報炮兵,一泡尿工夫不到,2輛坦克被我軍炮彈打得四分五裂。隨即,美軍指揮總碉堡也在我軍炮彈下變成一堆平地。
美軍做夢也想不到,志願軍的炮兵有如此能耐,看著我們挖坑道,他們學樣構築鋼筋水泥碉堡,滿以為自己的碉堡固若金湯,根本不堪一擊。
更讓美軍驚訝的是,竟被志願軍2個戰士摸到眼皮底下,靠一部落後的步談機,輕易而舉地滅掉自己的窩。
志願軍靈活多變的戰法戰術,在武器裝備,敵有我無,敵多我少,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發揮得淋漓盡致,用「零敲牛皮糖」戰法,把美軍一個個營蠶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