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俘美軍向志願軍女兵哭訴:他是偷車賊,只有志願軍把他當人

2020-12-11 天擇雜談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在美國紐約州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有一座超大型的城市紐約,紐約市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與英國倫敦、中國香港並稱為「紐倫港」,紐約都市圈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在紐約最出名的景點之一為紐約時代廣場,在紐約時代廣場的東南角有一家中等規模的餐廳,餐廳的老闆是個白人,名字叫詹姆斯。

1979年的春天,作為世界中心城市的紐約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詹姆斯的餐廳非常的紅火,這天晚上,紐約一家博物館將組織聚會的地點放在了他的餐廳,作為餐廳老闆的他忽然發現在聚會的人群中,有一張面孔他感覺十分的熟悉,那是一個大約50歲左右的華人婦女,詹姆斯走了上去,用英語小心地問道:「您是來自中國吧?如果我沒有記錯,您應該姓劉,當過兵,還是一位翻譯官。」

那位華人婦女怔了一怔,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因為她第一次來美國,在美國也沒什麼朋友,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居然會被一個陌生人認出來。她仔細端詳了半天,突然驚喜地問道:「你是詹姆斯?」

詹姆斯點了點頭,伸出手來與那位華人婦女熱情的握手,就好像是老朋友一樣,然而誰能想到,他們之所以能夠相識,竟是在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俘營裡。而這位詹姆斯曾是一位戰俘,而這位華人婦女曾是一位中國人民志願軍女兵,同時也是一位翻譯官,她叫劉祿曾。

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1950年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1950年6月25日早晨的朝鮮半島處在一片寧靜之中,然而一聲清脆的槍響打破了持續了數年之久的寧靜,接著便是機關槍、迫擊炮的聲音,接著便是大口徑火炮射出炮彈的爆炸聲,很快在三八線上出現了坦克,朝鮮南北兩邊的力量便在三八線上廝殺起來,韓戰爆發了。

朝鮮半島的硝煙很快飄過三八線,並飄到了東北,飄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因為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參戰了,不僅如此,美軍飛機還轟炸了中國邊境的一些村莊和城鎮,美軍對新中國境內目標的轟炸看起來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用意卻非常陰險,那就是看看新中國的反應,藉以試探新中國的態度,看看中國會不會出兵抗美援朝。

雖然新中國還沒有做出抗美援朝的決定,但是已開始抗美援朝的準備,準備的內容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準備英語翻譯,因為當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作戰部隊裡,戰士多數是文盲,幹部很多是文盲出身,只有戰爭年代自學過文化,但基本都不懂外語,所以軍委決定在預定的參戰部隊裡要增加翻譯,在每一個作戰師至少要有一名英語翻譯,當時人民解放軍自己不能培養翻譯,只能從大學生中徵召。

而此時,已從位於上海的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的劉祿曾,原準備到學校工作,韓戰爆發後,她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抗美援朝。按照劉祿曾自己的話:

「家裡母親去世了、弟妹又不少,我那時沒什麼牽掛,抗美援朝一聲炮響,就去保家衛國。」

當時和劉祿曾一起被徵召到志願軍當翻譯的共有22人,他們一起於1950年底進入戰火紛飛的朝鮮。千裡行軍到達朝鮮中部,劉祿曾等10位青年被分配到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

第9兵團的司令員是宋時輪,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第9兵團的任務是在東線戰場的長津湖地區誘殲美軍第10軍。當美第10軍向北推進之時,該兵團主力尚在由山東兗州地區北上途中。在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42軍正在節節阻擊敵軍以誘敵深入,並掩護第9兵團開進。

原定第9兵團從山東開到東北後,先在東北地區整訓一個時期,然後再入朝作戰。但因朝鮮東線戰事急迫,第9兵團開到東北後未作停留,遂提前直接入朝作戰,因而各種準備不充分,特別是入朝時寒區服裝來不及發放。

加之對朝鮮地區的氣候特點了解甚少,部隊長期在中國華東駐紮和作戰,缺乏高寒地區生活和作戰的經驗,防寒準備嚴重不足,人員衣著單薄。同時山路峻險,美軍飛機猖獗,大量汽車被毀,糧食、被服、彈藥補給運不上去,戰區內人煙稀少,就地籌借糧食十分困難。部隊進入戰區後,沒有住房,缺少糧食,只能在雪地露營。

不過劉祿曾作為翻譯,是重點保護的對象,儘管如此,極端的嚴寒仍然令她吃不消。1950年11月底長津湖戰役打響後,第9兵團15萬大軍圍住了美軍的兩支王牌部隊:美陸軍第7師和美海軍陸戰第1師,共4萬餘人。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排山倒海的攻勢中,美軍大量人員被志願軍俘虜。

在敵工部工作的劉祿曾,其本來工作是翻譯大量繳獲的軍事文件和宣傳品,當大量美軍被俘後,劉祿曾的主要工作變成了審訊戰俘,當第一次見到大群「聯合國軍」俘虜時,劉祿曾印象很深刻,「披個毛毯,搞得狼狽不堪。」

在長津湖戰役中的俘虜主要是美軍,也有少量其他國家的士兵,因為俘虜太多,翻譯太少,所以上級規定必須要速問速審,必須要在3天內了解俘虜的「來龍去脈」,分門別類後送往俘虜營。劉祿曾和敵工部一位幹事搭檔露天審訊時,敵機前來盤旋掃射,俘虜們被嚇得到處躲避、很是狼狽。

審訊戰俘不是光懂語言就行,還得了解學習軍隊編制、軍事用語、敵軍概況等,以便審訊有的放矢。「本來我不知道班排連營編制,不知道裝備、兵種是什麼,邊審訊邊學習。」劉祿曾積累了各種資料以便速查,審訊過一段時間後,她對審訊工作已輕車熟路。

經劉祿曾審訊過的有傲氣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有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士兵,有的俘虜曾是罪犯,到朝鮮當兵賣命抵刑期。有的俘虜起先對抗情緒強烈,最終被我優待政策感召。來自美陸戰一師的詹姆斯·伯特納就是其中一位。

我軍的俘虜政策就四個字「優待俘虜」,其中的具體內涵有很多,大白話就是把俘虜當人看,甚至是當客人看,比如食物保障,有時給戰俘吃的比志願軍吃的還要好,所以很多戰俘深受感動,主動交代情況。

有一次,一位戰士跟劉祿曾報告說,有個高個子俘虜昨天裝病表現不好。劉祿曾便讓軍醫對詹姆斯進行檢查,結果詹姆斯真的是在生病發燒,於是按照俘虜政策給他看病服藥,當晚送俘虜時還安排他乘車。

有一位調皮的志願軍小戰士刮詹姆斯的大鼻子逗著玩,她制止了小戰士,「我告訴他刮鼻子也是不尊重人,與我軍寬待俘虜政策不符。」正是這幾件小事,讓詹姆斯對志願軍和這位女軍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詹姆斯向劉祿曾哭訴:我因為偷車被判入獄。戰爭開始後,說參軍可以減刑,還有很高的報酬,我便來到了陸戰一師,然而連隊的連長、排長和其他人都不把他當人看,在戰場上衝鋒在前,好事全輪不上他,他當俘虜後,志願軍竟然把他當人看,他第一次有了當人的感覺。

正是因為劉祿曾卓有成效的工作,詹姆斯終於認清了他們侵略朝鮮的本質,接受了思想教育,並成為堅決的反戰成員。

朝鮮停戰談判後,詹姆斯作為戰俘被志願軍釋放,他們回國後受到了很多指責,因為韓戰是美國沒有打贏的戰爭,詹姆斯自然成為沒有打贏的原罪之一,其實不光是詹姆斯,其他參加韓戰的士兵在國內都不受待見,尤其是黑人士兵,回國後更加受到歧視,白人們認為是黑人削弱了美軍的戰鬥力,很多戰傷的黑人成為美國社會的棄兒。

另一方面美軍指責詹姆斯作為戰俘,在戰俘營對美國有不忠行為,不過詹姆斯沒有自暴自棄,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家餐廳的老闆,而詹姆斯是非常幸運的,多數戰俘被美國社會所拋棄,並不像美軍宣傳的那樣善待被放回的戰俘。

劉祿曾歸國後,就轉業到了南京的政府部門工作,1979年春她隨著名教育家吳貽芳博士赴美訪問,沒想到卻在美國見到了自己曾審問過的戰俘。

一位被俘美軍向志願軍女兵哭訴:他是偷車賊,只有志願軍把他當人。這一方面說明志願軍戰俘政策的成功,另一方面也看出美軍士氣為何低落,志願軍官兵是自覺投入殘酷的戰爭,而美軍士兵往往是被逼參軍入伍的。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曾在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救回被俘女兵,要拿美軍俘虜出氣,一看俘虜的樣子大家樂了
    1951年,文工團女兵練習打槍志願軍的給養跟不上,敵人憑藉機械化和空地一體的炮火優勢大舉反撲,志願軍只得節節抵抗,向三八線以北撤退。發脾氣歸發脾氣,女兵是必須救的。可是42軍被敵軍步步緊逼,兵力捉襟見肘,很難抽出人手回去救人。吳瑞林沉吟片刻,下了命令:「警衛營!留一個排看守電臺,去把人給我救回來!」
  • 上海名媛參加志願軍,她審訊過的美軍戰俘,回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一些美軍士兵雖然被俘,但一看到審訊他們的竟然是這麼年輕的姑娘,都變得傲慢起來,有的人甚至對著劉祿曾吹起了口哨。劉祿曾不卑不亢,用熟練的英語和美軍戰俘聊起了家常。她熟知法律和西方社會的實情,常常在聊天的過程中加入「靈魂拷問」,經她審訊過的俘虜許多到後來都痛哭流涕,為自己參加了這樣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感到後悔。詹姆斯伯特納就是其中一位。
  • 心理攻勢擾亂美軍?志願軍中的「戰地夜鶯」
    這一年聖誕節,24軍組織了一隻宣傳小分隊,計劃過節前後向美軍發動心理攻勢。劉祿曾擔任的是英語廣播員。這隻小分隊的「武器」是一臺小型手搖發電機,一套大功率播音喇叭。而他們的「舞臺」是號稱「死亡之谷」的一片開闊地。每隔七分鐘,美軍就會轟炸一輪這片地區。劉祿曾明白,開展心理攻勢的首要辦法就是營造氛圍。聖誕節相當於「美國人的春節」,劉祿曾決定趁此機會,給美軍上演一場"四面楚歌"。
  • 美軍顧問15處中彈竟存活,志願軍翻譯:他舍不下180英畝農場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當奄奄一息的一個白人穿著早已破爛不堪的軍服被送進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野戰醫院時,所有醫生都認為這個白人肯定活不了,因為他的身上有15處中彈,鮮血染滿了他的全身,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醫療條件差,像這種重傷員是根本救活不了的,但是被俘的是一個美軍顧問,也是這次戰鬥中唯一還喘著氣的美軍顧問
  • 志願軍對美軍說英語,能聽懂的算他幸運,聽不懂的就是他的死期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王順才習慣稱之為「開國第一戰」,為了保密,當時部隊的一切行動都是在絕對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吉林,一列列軍用列車向東飛馳,又轉而向南,十月的東北大地沒有了綠色,軍運專列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悶罐車廂,王順才倚坐在車廂裡,列車憋足了勁呼嘯前進。
  • 與美軍交接志願軍戰士遺體
    因此,現在要執行這項需要興師動眾的艱苦任務,仍然需要再次藉助從志願軍各部隊和北京調派人員。  受命主持這項「搬屍任務」的,是38軍副軍長李際泰同志,他原曾在志願軍代表團屬下的解釋代表團擔任副團長。1954年1月底,解釋工作因敵方破壞、搗亂而中途停頓,他返回了原部隊,這次是第二次來開城志願軍代表團工作了。  李際泰到任後,立即組織班子,開展工作。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1950年10月20日,美軍攻佔平壤之後,上上下下額手稱慶,當時的東京還正在籌備「勝利大閱兵」,走在最前頭的,將會是美軍第1騎兵師,因為他們是「聯合國軍」當中最先攻佔平壤的部隊,與此同時,韓軍也正在向鴨綠江挺進,在美國人看來,「感恩節攻勢戰役」是韓戰最後的戰役了,美國士兵都覺得他們將要回美國過聖誕節了。
  • 志願軍一個師7000多人被俘,冒死回國後,最終為何還被授銜?
    他們看出來美國人其實是假民主,真獨裁的實質,總是不停的用自己的行動向監獄方面施壓。但戰俘中還是有敗類出現,一個叫王友敏的戰俘就向美國人打小報告,說我們的戰俘要暴動了,並說出了領頭人,美國人就很快壓制了這場抗議。不僅如此,美國人聯合臺灣人對我們的志願軍做工作,逼迫他們在身上烙下反共的言論或者嚮往臺灣的言論,臺灣還排除特務對個別戰俘進行收買,通過金錢和權勢將他們拉攏。
  • 上甘嶺戰場上唯一的女兵,擔任翻譯審訊俘虜,20年後兩人再次相遇
    志願軍抗美援朝,三年苦戰之後和美軍籤訂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為我們所熟悉。美軍為了打贏這次戰役,在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200萬發炮彈,火力密度比二戰更大,導致志願軍的地面工事被全部摧毀,我軍只能在坑道裡和美軍展開戰鬥。
  • 志願軍損失最大的一仗:180師3千多人被俘,3千多人犧牲
    根據以往4次戰役的作戰經驗,雖然志願軍的武器裝備遠遠不如已經完成機械化的美軍,行軍只有自己的一雙腳底板,還只能夜間行軍,但是,擅長山地作戰且吃苦耐勞的志願軍將士,依然在運動戰中將美軍耍的團團轉,撤退自然也從來不是問題。
  • 志願軍究竟殲滅了多少美軍?中美兩國給出的數字為何相差懸殊?
    志願軍除了197,000多名烈士之外,再加上戰鬥負傷、失蹤、被俘人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在33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一共傷亡了39萬餘人。 作為勝利者,志願軍都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犧牲,雖然美國軍隊的裝備更先進,後勤也更完善,但是,屢戰屢敗的美國軍隊,自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當一位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對著第一位即將成為俘虜的美軍顧問喊出這句話時,心中樂開了花,臉上是滿滿地做為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自豪感。 後經過審訊查明,這位名叫賴勒斯的美軍少校畢業於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他萬萬沒有想到來到南朝鮮軍隊中做了一名美軍顧問後,會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抓獲的第一個美軍俘虜。
  • 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結束,麥克阿瑟確信中國出兵,但不值得大驚小怪
    此前正在向鴨綠江急速推進的美軍全線遭到志願軍的頑強阻擊,甚至在美軍身後也出現了志願軍的小股部隊的穿插,毫無疑問,之前美國一直不太願意相信的事情發生了,中國人參戰了。之前,麥克阿瑟一直認為,中國不會參戰。他的理由倒也很簡單,因為中國已經錯過了參戰的最佳時機。
  • 美軍曾在日軍戰犯幫助下,在朝鮮違反國際法對志願軍實施細菌戰
    但由於當時42軍的衛生技術設備和水平有限,無法確認這些昆蟲到底攜帶有何種細菌,因此除立即採取措施焚燒昆蟲外,馬上把情況報告志願軍總部。軍情如火,志願軍總部接到報告後高度重視,要求42軍立即緊急採取消毒預防措施,並馬上寫出詳細的書面報告,上送昆蟲標本,以便培養化驗,請專家鑑別。彭德懷當天打電話向42軍軍長吳瑞林詢問詳細情況,並指示採取措施,消滅昆蟲。
  • 美軍找了3個特殊日軍,對付志願軍:731部隊司令,加2名獸醫
    此後,志願軍部隊又連續在前方和後方多處發現了美軍投放的蜘蛛、蒼蠅、跳蚤等昆蟲。2月19日,志願軍第15軍部隊突然向指揮部報告說,部隊出現霍亂、斑疹、腦膜炎等病例,已有2人死亡。此後,多個部隊報告了類似的情況。
  • 中美對待《日內瓦公約》的區別:美軍醫對志願軍戰俘草菅人命
    至於大家都很想了解的迪安少將,他是被人民軍俘虜的,最初關押在平壤附近,後期歸志願軍管理。但他的關押地點是保密的,科長級別以下的管理人員都不知道他具體關在哪裡,只知道條件很好。在板門店交換戰俘的時候,迪安少將已經會說幾句漢語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我方還曾經秘密安排迪安少將來華參觀。
  • 他是志願軍戰鬥英雄,樸達峰阻擊戰後失蹤,秦基偉:一定要找到他
    志願軍浩浩蕩蕩跨過了鴨綠江。在韓戰中湧現了無數的英雄兒女,這其中以邱少雲、黃繼光等人最為出名,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抗美援朝期間,有位志願軍特等功臣是邱少雲、黃繼光等人的英模,在他的精神的鼓舞之下,志願軍出現了一位又一位最可愛的人,他就是柴雲振。
  • 志願軍翻譯劉祿曾: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劉祿曾接受採訪時敬軍禮「我的青春年華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度過的:在敵機掃射下審訊戰俘,在炸彈轟鳴中千裡行軍,在冰天雪地裡勞動生活……」近日,在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八離職幹部休養所,原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翻譯、92歲高齡的劉祿曾,向記者講述了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傳奇經歷。
  • 韓戰,美軍看到志願軍為何會害怕?志願軍的衝鋒號代表什麼?
    當時的中國還是處於新中國剛成立的階段,本在就處於恢復期的中國原本對於支援朝鮮都採取消極的態度,但是美軍對中國的挑釁徹底讓中國決定出戰,最終中國帶著接近300萬名的志願軍奔赴到了朝鮮的戰場。我們也都知道那個時候的美軍肯定是不把我們中國的軍隊放在眼裡的,美國的軍隊擁有著先進的武器,精良的部隊,在他們看來我們志願軍對他們來說基本上不造成任何的威脅。
  • 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團建制美軍,料得年年腸斷處,冰血夜,長津湖
    想對陸戰一師有點想法,中國至少需要十萬人以上的部隊,而在絕對的制空權下,別說十萬人的軍隊調動,就是十萬隻兔子,也逃不過美軍的偵察機。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我華東野戰軍最精銳的九兵團下轄的二十、二十六、二十七軍十五萬人,早已隱藏在長津湖畔皚皚白雪下布好了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