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攻勢擾亂美軍?志願軍中的「戰地夜鶯」

2021-01-13 鳳凰衛視

夜鶯,因夜間鳴唱得名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

也有一隻「戰地夜鶯」

夜幕是她的偽裝

歌聲是她的武器

「戰地夜鶯」劉祿曾

戰地夜鶯

劉祿曾在抗美援朝前線

1952年,劉祿曾是剛剛接手上甘嶺戰役的24軍的隨軍翻譯。這一年聖誕節,24軍組織了一隻宣傳小分隊,計劃過節前後向美軍發動心理攻勢。劉祿曾擔任的是英語廣播員。這隻小分隊的「武器」是一臺小型手搖發電機,一套大功率播音喇叭。而他們的「舞臺」是號稱「死亡之谷」的一片開闊地。每隔七分鐘,美軍就會轟炸一輪這片地區。

劉祿曾明白,開展心理攻勢的首要辦法就是營造氛圍。聖誕節相當於「美國人的春節」,劉祿曾決定趁此機會,給美軍上演一場"四面楚歌"。《歡樂頌》、《平安夜》、《鈴兒響叮噹》、《送我回家》、《友誼地久天長》,每當這些名曲響起,炮聲總會減弱。敵人都在傾聽這戰場上稀罕的聲音,也深受打動。隨著戰場安靜下來,劉祿曾開始了英文喊話 「Don't be killed in the unrighteous war」,不要在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中被殺掉!

經過劉祿曾的心理進攻,美軍終於抵擋不住,厭戰情緒蔓延,不得不常常換防。此後的金城反擊戰,劉祿曾仍然戰鬥在最前沿陣地上,用「歌聲」瓦解敵人的抵抗意志。

「戰地夜鶯」這個稱號因此而來。

善待戰俘

大學時代的劉祿曾

劉祿曾當年在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東吳大學中學習法律,打下了英文的底子。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志願軍繳獲了很多英文文件,俘虜了很多美軍士兵,正是急需英語翻譯人才的時候。劉祿曾得知後隨即報名,毅然前往朝鮮前線。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後,送到敵工部的美軍俘虜越來越多,管理人手變得緊張起來。本職是英語翻譯的劉祿曾經過培訓後,匆匆接手了戰俘管理的工作。

劉祿增清楚,善待戰俘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品質,也符合國際社會和人道主義的要求。劉祿曾漸漸積累經驗,找到了管理戰俘的合理方法。她已經記不清由她負責的戰俘有多少,但讓劉祿曾意外的是有一名美軍戰俘對她印象深刻。

1979年春,在外事部門工作的劉祿曾赴美訪問。在紐約白羅克侖博物館組織的一次聚會上,和劉祿曾年齡相近的一位高個子男人主動詢問她的來歷,隨後與她熱烈握手。這位名叫詹姆斯·伯納特。1951年春他曾作為美國陸戰一師的新兵被俘,當時審訊他的正是劉祿曾。時隔28年,伯納特依然記著劉祿曾,記得中國,這是因為他當年作為戰俘的經歷。

戰俘吃飯所需的糧食都要自己走路背回來,但是伯納特那一天在發燒,行動不便。當他被發現沒參加背糧食的時候,是劉祿曾來解了圍。劉祿曾了解情況後,勸說其他管理人員,伯納特身體吃不消,不能強制生病的他再去搬糧食,這樣才符合善待俘虜的政策。劉祿曾立即找來軍醫為他看病,同時把情況報告上級,批准他當晚可以乘車前往戰俘營。像這樣溫暖伯特納的事可不止一件。伯納特還記得,當年,一位調皮的中國志願軍小戰士刮自己的大鼻子逗樂,是劉祿曾果斷制止了那位小戰士,並且告訴他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幾十年過去,這些往事伯納特依然記憶猶新。他告訴劉祿曾,從朝鮮戰場返回美國後,自己去了社區大學學習,現在已經是一家餐廳的經理。伯納特一直記得劉祿曾,也一直記得中國。因為,當年作為戰俘的自己,真正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與溫暖。

唱響凱歌

《朝鮮停戰協定》籤署

《朝鮮停戰協定》籤署的那天晚上,平日炮火連天的「死亡之谷」突然寂靜下來,劉祿曾的部隊收到了一條突然的命令:為了避免不必要傷亡,連首長指示,所有運送物資的戰士都等到晚上10點,停戰協議生效後再上陣地。坑道裡的戰士們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又期待。當時坑道中只有劉祿曾戴表,戰士們一直問她:幾點了,十點鐘到了麼?

那一刻來臨的時候,劉祿曾也安耐不住,跟幾個戰士悄悄爬上山頂觀察敵方。美軍的轟炸機只在他們的戰地盤旋,有幾個美國兵也爬上山頂觀察這邊。一直對著志願軍的烏黑的炮口,今天也都調轉了方向。

劉祿曾激動地叫著身邊的戰士,和她一起喊話:「We want peace,We hate war」,我們想要和平,我們痛恨戰爭。這也是「戰地夜鶯」在朝鮮前線對美軍最後的一次喊話。

近190萬的志願軍,在戰場奮戰了整整三年。硝煙戰火中,接近20萬的志願軍戰士,犧牲在異國他鄉。和平,來之不易。

像劉祿曾一樣的志願軍女兵活躍在朝鮮戰場的各處。她們克服了轟炸的威脅和艱苦的戰場環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救助、照顧傷員,慰問前線,印刷戰報,追悼烈士,她們頑強地紮根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盛開出了屬於她們自己的最美麗的花!

編輯:王鼎堯、曉亦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場的夜鶯「劉祿曾」,她用特殊的方式瓦解美軍的戰鬥力
    劉家教育後代的故事中 ,曾祖忠君愛國、抗法守土的事跡總是排在第一位。接受保家衛國的召喚,劉祿曾立刻投筆從戎,她拎起行裝報名上路。一路北上到瀋陽,被要求精減行裝,於是將東西打包寄回家,只剩一個背包和書包。01 名媛變女兵,冷熱苦寒決不掉隊劉祿曾被分配在志願軍第九兵團政工部下屬的敵工部,具體工作是調查研究組的英文翻譯,包括審訊戰俘。
  • 韓戰中,志願軍喊話美軍就投降,僅僅因為美軍是富貴兵嗎?
    美國號稱強國,美軍號稱打不贏的軍隊,可是在韓戰中,這一神話屢屢被打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志願軍經常遇到主動投降的美軍,還沒開打就投降,如果採用喊話的方式,則投降的更多,不是一人二人投降,而是成建制,一個連一個連的投降。
  • 志願軍吃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
    李三萬 摘要: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有一句著名的口號「一把炒麵一把雪」,炒麵就是志願軍標配的野戰口糧,到底是什麼東西?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
  • 上海名媛參加志願軍,她審訊過的美軍戰俘,回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因為大量的美軍俘虜語言溝通困難,志願軍從上海招募了一批英語翻譯入朝,劉祿曾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穿上了心儀已久的軍裝,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然而,等她踏上戰場才發現,這裡根本沒有她想像中的戰地浪漫,有的只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劉曾第一次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11月1日,志願軍第39軍繼續向雲山前進,準備消滅駐紮在雲山的韓國軍隊,其中志願軍第117師於東北、第116師於西北和第115師於西南,準備對雲山之敵軍,發起總攻。下午5時,戰鬥打響, 其中,志願軍第117師負責攻擊韓軍第15團,第116師中的4個營則攻擊美軍第1和第2營,在美軍第1營和第2營之間的空隙地帶,尋找突破口。
  • 志願軍在這方面,要甩美軍好幾條街
    如美軍的李奇微發現了志願軍「禮拜攻勢」和「月夜攻勢」的特點後,即被捧為名將。不少人也人云亦云地視「禮拜攻勢」和「月夜攻勢」為志願軍的弱點。 實事求是地說,志願軍的「禮拜攻勢」和「月夜攻勢」,本身並不算弱點。
  • 朝鮮戰場美軍李奇微發明「禮拜攻勢」,偉人一封電報將其成功挫敗
    李奇微憑藉自己二戰期間曾指揮空降兵作戰的經歷,在很短時間內他便認識到了我志願軍輕步兵作戰的優點和缺點。眾所周知,輕步兵滲透帶來的隱蔽性必須要以犧牲攻堅能力和後勤保障為代價,而當時朝鮮戰場的制空權主要掌握在美軍手中,加上當時我志願軍還尚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摩託化機械化後勤體系,單兵作戰攜帶的隨軍口糧往往不超過一個禮拜。
  • 美軍升級版防禦戰術最終被志願軍冷炮戰術完美破解
    美軍認為在朝鮮交戰初期,己方地面部隊在陣地防禦方面嚴重不合格,因為美軍防禦圈經常由於過大而導致薄弱點被志願軍發現,而志願軍就可以不斷通過滲透偵察確定其弱點,最終積少成多通過內部開花模式摧毀其防線。在裡應外合的攻勢中,志願軍往往會在一個關鍵點投入三支部隊,而它們的主攻和佯攻角色經常會隨著戰況強度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即使美軍陣地沒被突破,美軍的有生力量也會損失嚴重。
  • 軍號,志願軍逼不得已的指揮利器,美軍卻認為我們在打心理戰
    如果說志願軍的軍號會讓入朝美軍感到恐懼,很多人難以置信!但從和俘虜的審訊和「聯合國軍」對韓戰的回憶錄中,可以發現很多他們對志願軍軍號的描述,這種描述中帶著恐懼,當然還有煩躁。軍號在美軍看來,這很可能是志願軍與美軍打心理戰,然而,軍號卻是我軍從冷兵器時代演變過來的不得已的作戰利器。
  • ...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包餃子
    【環球網軍事報導】編者的話:幾年前,我曾採訪了幾十名抗美援朝老戰士,收集他們的戰地老照片和照片背後的故事。我採訪的一名志願軍老兵曲中一,原是27軍《勝利報》社社長。他特別自豪的是,當年和戰友一起拍下了那段不同凡響的戰事,以及在戰火硝煙間隙的生活。
  • 志願軍39軍如何重創美軍騎八團?美軍:他們走過來和我們握手
    志願軍入朝之後,迎頭痛擊聯合國軍中衝在最前面的韓軍,韓軍不斷後撤併向美軍求援。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為,志願軍加入了戰場,情勢已經變化,必須用美軍代替韓軍頂在前面。然而,麥克阿瑟傲慢地認為美軍在志願軍面前能以一當百,所以沒有將美軍集中部署,而是分散到聯合國軍各個陣地,讓美軍起到「猛虎帶群狼」的作用。彭德懷研判了美軍的部署後,發現對方過於驕傲,距離友軍部隊有一段距離,且防區之間留有空隙,這給志願軍送了一份大禮。
  • 志願軍吃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和當時美軍的口糧有多大差距?
    志願軍戰士們在寒冷的朝鮮甚至連保暖的衣物都無法備齊,而且因為當時的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的同時很多基礎物資都無法保障,所以志願軍們除了衣物不足以外,在糧食補給上也有了「一口炒麵一口雪」的說法。也許很多年輕人覺得當時志願軍吃得上炒麵還不錯,但是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那個時期的炒麵可不和我們現在的一樣,現在的炒麵有油有肉有菜的。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一貫善於享受的美軍,當然不是吃飽了撐的,他們正是奉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在東線戰場對朝鮮殘部和前來救援的志願軍發動合圍,試圖一舉殲滅朝鮮和志願軍,在聖誕節前完全佔領朝鮮半島。 當這支部隊艱難行進在長津湖畔時,美軍的搜索部隊突然發現前面出現了敵人,一排排志願軍戰士舉著槍,成戰鬥隊形擋在了他們的面前,這令美軍大驚失色。
  • 美軍「尖刀師」自帶嘲諷技能,找美女跟志願軍聊天,還送了大禮
    眾所周知,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由美軍挑起的。但是實際上,從春天開始美軍就開始了各種挑釁。一開始我軍還無視,後來美軍的一泡尿讓他們損失慘重。這絕對是有史以來最慘的一泡尿。此時駐守的是志願軍第15軍。第15軍經過九個月休整,補充了17000多人後開赴前線。到了前線的15軍開始挖坑道,對面的美軍也沒閒著。不知是哪裡找的美國播音員,天天跟志願軍戰士聊天:「15軍的弟兄們,你們丟下老婆孩子大老遠跑著這裡來人凍挨餓,圖啥?你們那幾條破槍是擋不住聯軍進攻的。」志願軍戰士可沒工夫撩妹,畢竟挖工事才是大事。美軍一看美女不行,就來嘲諷技能。
  • 一位被俘美軍向志願軍女兵哭訴:他是偷車賊,只有志願軍把他當人
    因為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參戰了,不僅如此,美軍飛機還轟炸了中國邊境的一些村莊和城鎮,美軍對新中國境內目標的轟炸看起來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用意卻非常陰險,那就是看看新中國的反應,藉以試探新中國的態度,看看中國會不會出兵抗美援朝。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報告志願軍情況,主席得知後獨自一人徘徊很久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稍事調整後兵分兩路繼續向北進犯。為遏制其攻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急調第9兵團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1950年11月初,第9兵團入朝,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10餘萬官兵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法,翻山越嶺,隱蔽接敵,欲在敵人有所反應之前給敵人重創。
  • 志願軍翻譯劉祿曾: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劉祿曾接受採訪時敬軍禮「我的青春年華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度過的:在敵機掃射下審訊戰俘,在炸彈轟鳴中千裡行軍,在冰天雪地裡勞動生活……」近日,在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八離職幹部休養所,原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翻譯、92歲高齡的劉祿曾,向記者講述了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傳奇經歷。
  •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歷史之最
    第八集團軍,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主力軍,在清川江戰役中挫敗,被迫一路南撤回韓國,成為美國戰爭史上後撤距離最長的部隊。是什麼導致了其千裡大逃亡? 第八集團軍也是雜牌軍 剛開始進入朝鮮部分的第八集團軍是駐日美軍。
  • 志願軍班長以身體為炮架,當場犧牲,此戰殲滅美軍整建制團級單位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對外的第一仗,也可以說是立國之戰,面對著武器裝備遠勝的「聯合國軍」,志願軍沒有後退,用一腔熱血將敵人抵禦在國門之外,成功地將不可一世的美軍打回到38線以南。此後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他都表現突出,立下大功。1949年11月,孔慶三光榮入黨。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孔慶三當時是27軍70師炮兵團九二步炮連班長,作為志願軍第9兵團的一員第二批入朝作戰。
  • 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讓美軍擋子彈自己跑路的韓國「名將」白善燁
    在韓戰中歷任師長和軍長,最後官至陸軍參謀長,成為韓國第一位陸軍上將。雖然在韓國號稱「名將」,但在朝鮮戰場上,白善燁面對志願軍多有敗績,本文講述的雲山戰鬥就是典型。韓戰中歷任第1師團師長、第1軍團軍長,還曾任陸軍總參謀長,朝韓停戰談判代表、韓國駐華大使、交通部長官等要職。他當時指揮的韓軍第1師團多次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痛擊,雲山戰役便是他首次嘗試到志願軍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