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在世界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打破了美軍的不敗神話,志願軍官兵以其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強悍的作戰能力,讓世界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強大,而在戰爭結束之後,曾任朝鮮戰場上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這樣評價志願軍:與他們作戰逃得越遠越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曾與志願軍交手的美軍將領和美國軍事家的評價中,或許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美國軍事家貝文亞歷山大寫下了《我們的第一次戰敗》這本書,書中比較客觀地比較了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軍事實力,並且十分客觀地評價了志願軍。
在這本書中,貝文是這樣評價志願軍戰士的:志願軍戰士大多都是農民出身,他們不怕飢餓和受累,即便是在給養不足的情況下,餓著肚子的志願軍依舊能夠連續在十八天的時間裡面保持著每天行軍十八公裡的行軍速度,而且在長途跋涉之後還能夠立即投入戰鬥。而在戰鬥素養上,美軍訓練有素的士兵,恐怕也不如這些從戰爭中走出來又走向戰場的志願軍戰士,他們之中有的是戰場老兵,有的也只是年輕的戰士,而他們的偽裝、偵查、射擊能力卻都十分的卓越。
這本書也寫出了志願軍的弱點,就是武器裝備和彈藥上都不如美軍,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的落後,但是也因此志願軍一旦投入了戰場之後,武器彈藥打光之後並不會像美軍士兵那樣直接投降,而是會選擇進入白刃戰階段,直到最後一名戰士戰死為止,志願軍的拿手好戲就是夜戰,美軍也因此在朝鮮戰場上患上了「夜盲症」,在上甘嶺戰役中就有一位美軍士兵將自己出來丟垃圾的連長擊殺了,志願軍的夜戰給美軍蒙上了一層懼怕黑夜的陰影。
美軍的凝固汽油彈殺傷力非常的強大,但是一旦有一名志願軍戰士被汽油彈引燃了,他們會直接將自己的身體當成擋火板為後面的志願軍戰士擋住大火,美軍一位與志願軍交過手的將領希爾也說過:在志願軍面前,他會感到膽怯。
敵人的評價才能體現出一支軍隊真正的實力,毫無疑問志願軍是十分強大的,所以李奇微才會說出:與志願軍作戰只會想要逃離得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