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是否應承擔子女補課費?

2020-12-27 中國網

被告焦某與原告焦某某系母女關係。被告與原告父親徐某於2009年12月1日經法院調解協議離婚,離婚時約定原告焦某某隨其父親徐某生活,由被告焦某自2009年12月份起給付撫育費300元/月,直至焦某某獨立生活為止。離婚後,原告焦某某一直隨其父親徐某共同生活、學習。原告在2011年10月13日至2015年8月5日期間參加校外學習輔導,產生教育培訓費用27540元。同時於2010年6月26日入學淮安市某中學初中部產生學費8720元、2013年7月3日入學某中學高中部產生學費6004元。離婚後,雙方因子女撫養費用事宜協商未果,焦某某起訴要求焦某承擔原告上述教育費用,故而引發本案訴訟。在本案審理過程中,關於被告焦某是否應當承擔原告主張的教育培訓費用,形成了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子女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焦某在父母離婚後,因學習需要在校外培訓產生了一定數額的費用,該費用應屬子女撫養費包括的教育費用範疇,在原定撫養費數額已不能子女實際需要的情況,被告理應與原告父親徐某共同承擔該費用。

第二種意見認為,子女在父母離婚後向不直接承擔撫養責任的一方主張實際產生的教育費用,必須是合理性的要求。原告在接受普通義務教育產生費用,是其接受教育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屬於合理性的支出,被告理應負擔。而補課費用,系原告個人為需要提高學習成績而作的培訓,該培訓費用並不屬於接受義務教育應當產生的費用,不具有必然性、合理性,被告無需承擔。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子女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該解釋條款為子女主張教育費用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包括該解釋在內的婚姻法家庭類法律、法規並未規定教育費用涵蓋的具體範圍,導致司法實務過程中,對教育費用的認定存在分歧。筆者認為,從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的指導性、普遍適用性來說,法定的教育費用理應與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相適應,其所考量的是子女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及普通高中教育過程中實際產生的學習費用,這當然不包括體制之外培訓產生的費用。這也與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規定的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的成年子女亦屬於法定撫養範圍相對應。

其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從該條可看出,子女提出增加撫養費用應具有合理性。而費用的合理性要求考慮費用產生的必然性,而非實際產生的全部費用。子女在接受普通義務教育和高中所產生的費用原則上應認定為合理性支出,應予以支持。但為提高成績或拓展興趣愛好等所參加的培訓,則應證明其系合理支出或父母合意。

最後,子女參加各種校外補習、培訓班往往基於直接撫養的父或母一方訴求,在不直接承擔撫養義務的另一方不同意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上述實習、培訓產生的費用強加其承擔,顯然也是有違法律公平、正義之本意。

綜上,本案原告焦某某參加並非其所就讀學校組織的培訓或學習指導,系其因個人需要而參加的,並非學習之必需,其主張被告焦某承擔,應不予支持。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 彭德寶)

相關焦點

  • 夫妻離婚後,一方撫養子女,另一方是否應當承擔適當費用?
    夫妻離婚後一方撫養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子女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應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進行判決。
  • 一方養育繼子女 繼子女是否應當承擔贍養義務
    當事人與其配偶結婚時,其配偶的子女尚未成年。當事人對其配偶的子女履行了撫養教育義務。那麼當事人年老後,其繼子女應否向當事人履行贍養義務呢?吳某與前夫黃某生育了女兒黃二某、兒子黃大某,後吳某與前夫離婚,女兒黃二某由前夫撫養,兒子黃大某由吳某撫養。1992年6月1日,吳某與何某再婚,再婚後沒有生育子女。再婚時,何某已有兩個兒子吳大某、吳小某。現吳某與何某分居。2012年12月 15日,吳某因病入中山市中醫院住院治療16天。2013年8月2日,吳某到該院門診,診斷為:腦梗塞、血壓病3級。
  • 離婚時唯一住房贈與子女,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有「居住權」嗎?
    典型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利益衝突的案件是撫養權糾紛案件,本案同樣涉及到二者利益的衝突,監護人的監護權包括訴訟代理權,在撫養費案件中,直接撫養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在另一方不支付撫養費的時候,可以代理未成年子女提起訴訟,要求對方支付撫養費。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利益衝突的情形。
  • 離婚後子女撫養費應直接支付給撫養人
    在執行法官的詢問下,王某軒也認可父親已經給付了撫養費用。執行法官聯繫申請執行人進行確認,遭到申請執行人否認,並稱離婚後被執行人從未過問小孩的學習、生活,也未支付過撫養費。我國婚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離婚後,一方撫養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在現實中,離婚後父母拖欠、拒付子女撫養費的情況經常發生,需要通過強制執行程序予以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 父母對成年大學生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
    2009年10月協議離婚,協議約定,陳某某隨其母生活,高中及大學期間的撫養費由父母共同承擔。  筆者支持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無條件的,即使父母離婚,對未成年子女仍應履行撫養義務。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義務。
  • 婚內父母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能否索要撫養費?
    審理法院: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來源:《人民法院報》 2016年7月27日第3版4.婚內夫妻一方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另一方代理未成年子女要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李某兒子訴李某撫養費糾紛案案例要旨:無論父母雙方是否離婚,撫養自己的未成年子女都是父母的法定義務
  • 《民法典》關於離婚後父母子女關係、子女撫養及撫養費的負擔
    《民法典》第1084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
  • 法官說法‖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如何行使探望權
    法官說法‖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如何行使探望權 2020-07-02 0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說法 | 離婚時夫妻約定撫養子女一方自行承擔撫養費,事後能否以子女名義起訴對方給付?
    法院判決一審法院審理認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上訴人杜某月收入4000元,應承擔撫養兩名子女的義務,二審法院酌情確認其應給付杜某某撫養費每月1000元,一審判決撫養費超過上訴人杜某的收入水平,二審法院依法予以糾正,判決撤銷原審判決;改判上訴人杜某每月給付被上訴人杜某某撫養費1000元,從2020年7月1日起給付至杜某某年滿十八周歲止(於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前各給付一次)。
  • 以案說法|離婚時夫妻約定撫養子女一方自行承擔撫養費,事後能否以...
    法院判決一審法院審理認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本案中原告的母親焦某與被告杜某離婚時協議約定原告杜某某由焦某撫養,不需要被告給付撫養費系根據原告當時的實際需要。
  • 夫妻離婚,子女雙方共同撫養的,每人需要承擔多少撫養費?
    我們所說的共同撫養,是指父母雙方都有責任照顧他們的孩子,而擁有子女撫養權的一方也要承擔孩子的生活費用,而沒有被授予撫養權的一方,則需要通過支付子女撫養費來履行他們的撫養義務。但是支付孩子的撫養費有很多問題,畢竟,義務是長期的; 關於孩子的撫養費,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情,一方面以避免觸犯法律,另一方面避免損害自己的利益。
  • 繼父母子女間撫養教育關係的認定及解除
    被告辯稱原告婚內出軌,被告應承擔的撫養子女(包括被告與其前夫生育的女兒)及贍養父母等家庭責任應由原告承擔,因無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如對於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生父(母)再婚時,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未特別約定夫妻分別財產制時,子女的生父(母)對子女支付的撫養費、教育費,亦有繼母(父)承擔的部分,此種情形,繼父(母)雖有費用的承擔,大多僅是出於對夫妻感情的表示,而非是直接對繼子女產生的情感,雖有撫養教育費用的負擔,但因並未共同生活,亦並非以「猶如生父母撫養教育」的目的向繼子女支付費用,所以該類繼父(母)子女之間則仍不形成撫養教育關係。
  • 夫妻離婚,共同承擔撫養子女的義務!關於撫養費,這5點你要知道
    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夫妻離婚時,都會涉及到財產分割,有子女的也都會涉及到子女撫養權及撫養費的問題。所謂一起撫養,指父母雙方對子女均有撫養的義務,有子女撫養權的一方照顧子女,同時也承擔子女的生活花銷;而沒有獲得撫養權的一方,需要通過支付撫養費的方式來儘自己的撫養義務。
  • 對於在上大學的子女,父母是否還有撫養的義務?
    ,在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1)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2)尚在校就讀的;(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 子女撫養費可以由一方全給嗎?
    夫妻雙方感情破裂決定要離婚的,且生育有子女的,在辦理離婚的時候,一方面要確定子女的撫養權歸屬,另一方面要明確撫養費數目。有一種情況是子女的撫養費由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全部支付,但是否能有效執行還要考量雙方的實際情況。
  • 《民法典》解讀26: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撫養與贍養義務
    父母對子女基於特殊身份關系所承擔的撫養義務,決定了當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尚健在且具有監護能力時,是子女的第一順位法定監護人,並且不得拒絕履行此種監護職責。(2)父母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讓父母通過遺囑方式,根據自己的意願指定監護人,不僅符合子女利益最大化,也是對其行使親權的尊重。
  • 《民法典》解讀26: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撫養與贍養義務
    父母對子女基於特殊身份關系所承擔的撫養義務,決定了當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尚健在且具有監護能力時,是子女的第一順位法定監護人,並且不得拒絕履行此種監護職責。(2)父母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讓父母通過遺囑方式,根據自己的意願指定監護人,不僅符合子女利益最大化,也是對其行使親權的尊重。(3)監護人資格的恢復制度。
  • 離婚後一方能否要求變更子女的撫養權?
    《婚姻法》第38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上述法律規定了夫妻離婚後,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可以與孩子共同生活。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雖不與孩子共同生活,但需要對孩子承擔撫養義務,該撫養義務表現為負擔孩子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等費用。同時有權對孩子行使探望權。
  • 不讓探望子女就不給撫養費的協議是否有效
    可是這世界上林子大什麼鳥都有,有些父母在離婚時爭著撫養孩子甚至展開爭奪大戰,也有些人卻不要孩子,連撫養費都不給。今天咱們就聊聊離婚時約定不讓探望孩子就不給撫養費的約定是否有效呢?探視權是一種法定權利,是基於父母子女之間的血緣關係而享有的一種親權,這種權利是不能被剝奪的。所以說無論離婚協議中是否約定探視權,父母都享有對子女的探視權。但是無論是否協議中約定探視權,探視權在實際執行時都會存在問題。如果夫妻雙方商量好的,而且都是自願的一般到了約定時間未撫養子女的一方會按照雙方商量的計劃將孩子接走然後再如期送回。
  • 夫妻一方擅自使用夫妻共同財產支付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是否有效?
    第二,需要支付非婚生子女撫養費的是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根據法律規定,只有在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情況下,不直接撫養的一方才需要支付撫養費,如果是直接由一方撫養或者雙方直接共同撫養,則不存在單獨支付撫養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