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連續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動搖了經典力學的根基

2020-12-15 量子探索

量子講堂第十二期:世界不是連續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動搖了經典力學的根基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世界不是連續的及量子等相關概念,這篇文章會採用較為通俗的語言為大家講解,儘可能少使用讓大家頭疼的數學公式。

在物理學晴朗的天空中飄著兩朵小烏雲

在19世紀末,隨著經典力學與電磁學的完善,一些保守的物理學家認為目前的物理理論已經趨於完善,剩下的只是對於現有物理理論的裝飾與修補工作,只不過還有兩朵小烏雲飄在上面,第一朵小烏雲指的是經典力學的以太論受到了麥可遜-莫雷實驗嚴重挑戰,這朵小烏雲導致整個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被動搖,後來被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所取代,這篇文章重點講一講第二朵小烏云:關於在黑體輻射問題中遇到的困境,這朵烏雲直接引發了量子革命,黑體輻射原本是熱力學研究的對象,如果一個物體呈現的是黑色,那麼說明它吸收了所有頻率的光波,於是物理學家假設了一個完美吸收電磁波的模型—黑體,即能將所有電磁波全部吸收且不向外反射的物體。

黑洞輻射中長波與短波的矛盾

關於熱力學計算黑體輻射的問題會涉及到很多複雜公式與人物,這裡就不多介紹了,直接給大家講一講結果:經過了物理學家幾十年的研究,物理學家總結出來了兩套公式,分別是維恩分布公式、瑞利—金斯公式。

維恩分布公式是從經典力學的粒子角度為基礎建立的公式,維恩分布公式可以很好的解釋黑體在短波輻射中的問題,但是在長波輻射中,維恩分布公式就徹底失效。

瑞利—金斯公式是從電磁類波動為基礎建立的公式,瑞利—金斯公式可以很好的解釋黑洞在長波輻射中的問題,可相同的是:瑞利—金斯公式在短波輻射中就失效了。

這兩套公式處於一個無比尷尬的處境,雖然它們都能解釋黑體輻射中不同波長的問題,但是卻無法變成一個真正「正確」的適用理論,這證明兩個理論都並不是完全正確的,一場物理學的革命即將爆發。

量子力學奠基人:普朗克一次偶然的數學嘗試,撼動了整個物理學界

1900年,物理學家普朗克已經在黑體輻射領域研究了六年之久,但始終沒有進展,面對維恩分布公式、瑞利—金斯公式無法相容的問題,普朗克相信一定有一個可以滿足所有波長的公式來解釋所有黑體輻射現象,而真正的答案一定蘊含在這兩個公式之中,於是普朗克利用內插法將兩個公式不斷的整理、變形、合併,最後普朗克通過數學的方法強行拼湊出來了一個公式,結果這個強行拼湊出來的公式卻可以很好的解釋所有波長的問題,普朗克一次偶然的嘗試竟然成功了!但普朗克卻不能解釋這個通過數學方法得出的公式到底代表著什麼?

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

對於這樣一個完美的公式,普朗克卻不能給出一個理論解釋,這是十分荒誕的,普朗克發現:只有假設能量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是連續不斷的,不存在無限小的單位,而是必須被分成一段、一段的,能量傳播必須有一個最小單位,這個完美的公式及黑洞輻射的問題只有使用這種假設才能被解釋的通,可一旦這個假設成立,那麼便意味著由伽利略、牛頓所建立的經典力學的根基就要被動搖,因為在經典力學中,時間、空間、能量都是連續不斷的,可以無限被分割的,普朗克的這個假設就意味著經典力學的根本就是錯誤的。

不能被無限分割代表什麼呢?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溫度計想要從28度上升到29度,則必須要經過28.5度這個單位,但不能被無限分割意味著溫度計中不存在28.5度這個值,1度就是溫度計的最小單位,溫度只能從28度跳躍到29度再跳躍到30度。

雖然這個觀點看似違背了人們的常識,但普朗克的公式卻表明不能被無線分割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於是普朗克提出在能量傳遞中:能量的最小單位是能量子,後來更名為量子,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提出量子概念,量子概念是與經典物理學的一次徹底訣別,後來普朗克從公式中很輕易的推導出普朗克常數:h=6.62606957(29)×10-34 J·s,代表能量最小單位的數值。

後來物理學家們在理論研究與實驗中發現:不單單能量存在著最小單位,空間、時間、長度、角動量、自旋等等物理量都是一段、一段的,它們也都存在著最小單位,量子化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普朗克的發現證明了:原來世界是不連續的。

參考文獻: 楊志勇,侯洵.再論時域的量子化及其物理本質《 光子學報 》1998年

相關焦點

  • 深度科普:量子力學中量子究竟是什麼?與分子原子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指的是什麼?量子是研究微觀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可能說起量子,大家會常識性的認為:量子與分子、原子、中子、電子一樣,也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但實際上量子與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下面就給大家深度科普一下:微觀世界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
  • 走進量子力學的世界
    ,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運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玻恩、狄拉克等人為解決量子理論遇到的困難,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提出電子自旋概念,創立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詮釋波函數進行物理以及提出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終於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肩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
  •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量子論這個概念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來的。普朗克少年時就酷愛科學和藝術,中學畢業後,對於本活道路的選擇舉棋不定,究竟是為物理學奮鬥終身呢,還是獻身於音樂王國?
  • 黑體輻射叛逆經典 普朗克釋放量子妖精
    誰能想到,其中的一朵竟引發了一場顛覆經典物理學的量子革命。在這場至今仍未完成的革命中,多少英雄前僕後繼,為量子大廈夯實根基、添磚加瓦……從去年11月開始,「賽先生」特邀美國理論物理博士、科普作家張天蓉,開設「量子群英傳」專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故事,將量子物理的百年歷史娓娓道來。本文為「開天闢地」的第一回:黑體輻射叛逆經典 普朗克釋放量子妖精。
  • 量子力學很詭異?從十個方面全方位探索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
    薛丁格的貓一、量子論的早期1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設量子理論是在普朗克為了克服經典理論解釋黑體輻射規律的困難,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運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
  • 量子力學簡史
    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它們緊緊地結合在一塊兒,構築起了一座華麗而雄偉的殿堂。        人們也許終於可以相信,上帝造物的奧秘被他們所完全掌握了,再沒有遺漏的地方。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文章抽選關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目的在於激發讀者思考量子力學的本質在哪裡。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一、什麼是量子力學很多小夥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都會感覺太科幻了,簡直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其實,量子力學在我們身邊是非常常見的。我們知道,物理學分為兩大部分。以牛頓、伽利略為代表的,我們已經研究透徹的經典物理。
  • 【通惠學堂】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的支柱
    Einstein利用量子假設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從而解決了光電效應的問題。Einstein還進一步把能量不連續的概念用到了固體中原子的振動上去,成功的解決了固體比熱在T→0K時趨於0的現象。光量子概念在Compton散射實驗中得到了直接的驗證。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見量子力學?恩?量子力學,那不是一個搞不懂的領域麼?1900年普朗克提出輻射量子假說,是普朗克在解決黑體輻射現象的時候提出的一種假說。假定電磁場與物質進行能量交換,而在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以間斷的形式(能量子)實現。
  • 量子力學
    1913年,彼得·約瑟夫·威廉·德拜(Peter Debye)進一步發展了尼爾斯·玻爾的原子結構理論,引入了橢圓軌道,這一概念也是由阿諾·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提出的。 這個階段被稱為舊量子論。普朗克謹慎地堅持認為,這只是輻射吸收和發射過程的一個方面,與輻射本身的物理現實無關。 事實上,他認為他的量子假說只是一個獲得正確答案的數學把戲,而不是一個相當大的發現。
  • 即使做出了量子計算機,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巨大的「黑箱」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在這篇論文中,黎曼提出了流形的概念,奠立了微分幾何(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基礎啊),還第一次將量子(Quanta)用於科學:「流形之通過某些特徵或者邊界相區分的部分稱為Quanta (圖2)。Quanta之量的比較依其性質或者是通過計數得來的分立量,或者是通過測量得來的連續量。」量子化見於幾何,不稀奇。晶體的幾何量子就是它的單胞(unit cell),截角八面體、平行六面體都可以是三維空間的全同量子。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 曹則賢跨年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
    在回顧量子力學創立過程中涉及的人物包括黎曼、玻爾茲曼、巴爾末、普朗克、愛因斯坦、索末菲、裡茲、玻爾、海森堡、約當、玻恩、德布羅意、康普頓、德拜、薛丁格、泡利、狄拉克、馮諾依曼、維格納、外耳、玻色,等等。許多人會說量子力學很難學,可我要說的是首先量子力學不難學;其次,再難學也要學。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此刻我站在這裡講,世界的很多角落裡有人在拿手機看直播。
  • 普朗克常數
    我們都說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結構、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物理科學。它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大飛躍。從德國物理學家維恩通過熱輻射能譜的測量發現的熱輻射定理開始,到普朗克為了解釋熱輻射能譜提出了一個「在熱輻射的產生與吸收過程中能量是以hv(頻率為V的光子的能量)為最小單位,一份一份交換」的假設,再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說,玻爾的原子量子理論。人們逐漸意識到除了經典物理理論,世界上還有量子力學理論。這是人類從未踏足過的領域。
  • 量子力學那點事之三
    普朗克還有一個師兄叫赫茲,他的老師就是基爾霍夫,基爾霍夫就是串聯電路並聯電路的基爾霍夫,每次想起來都覺得神奇,老師還在研究電路,學生居然都提出量子論了,看來那個時代確實是人類科技爆炸的年代。基爾霍夫當然不只研究電路,否則怎麼會有赫茲和普朗克這麼兩位學生啊。
  • 量子序曲之普朗克常數
    ,但如果我試圖給非物理專業的普通人講清楚量子力學,又必然涉及這樣一個困難。我們憑什麼能很輕鬆地對一個非專業的普通人講清楚量子力學呢。100多年前,物理學家們沒有找到以太,也沒能用經典統計+經典電動力學解釋黑體輻射,這就是開爾文勳爵(即威廉·湯姆遜,1824-1907)在上世紀初所說的漂浮在經典物理學上空的兩片烏雲。幾乎所有的物理教科書上都會這麼說,因為這兩片烏雲與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直接相關。今天物理學的基礎正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就像100多年前我們說物理學的基礎是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和經典統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