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將領劉錦棠撫疆始末

2020-12-27 史說新傳

一、清軍收復新疆概述

1864年(同治三年),中亞細亞浩罕國趁新疆內亂之際,派將軍阿古柏入侵新疆,佔據天山南北大片領土,並在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在俄、英兩國支持下,悍然成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立為王。1871年,對我國西北領土垂涎已久的沙俄乾脆直接出兵,佔領西北重鎮伊犁。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督辦新疆軍務。清軍收復新疆困難重重,這是一場拼後勤的戰爭,左宗棠準備了一年半時間,籌備糧草軍需、整頓編組部隊,集合了包括道員劉錦棠部(老湘軍)、都統金順部(八旗軍)、提督張曜部(嵩武軍)、提督金運昌部(卓勝軍)、提督董福祥部(甘軍)、提督徐佔彪部(蜀軍)等為主的作戰部隊組成西徵軍,約六七萬人,入疆作戰。其中以劉錦棠、 金順部為主力。從 1876年(光緒二年 )8月中旬首戰古牧地開始,西徵大軍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失地。

左宗棠

二、劉錦棠擔任前敵指揮

劉錦棠(1844~1894),字毅齋,湖南湘鄉人。15歲時跟隨叔父劉松山開始了在湘軍的軍旅生涯。深受左宗棠賞識,後來親自保舉他「 以道員即選,並加按察使銜 」。1870年 (同治九年)初,劉松山在金積堡之戰中陣後,劉錦棠接管了老湘軍。1875年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年僅31歲的為左宗棠所賞識,被任命為總理行營營務、前敵指揮,負責指揮進疆作戰,金順以西徵軍第二長官的身份擔任前敵指揮。

劉錦棠

進疆作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1876年4月7日,左宗棠部由蘭州移防肅州,兵分多路西進,開始進擊阿古柏部。劉錦棠率馬、步軍二十四營,共一萬餘人,進入新疆。按照左宗棠制定的「先北後南」的方針,西徵大軍決定首先收復南北疆的交通要衝烏魯木齊。得知清軍入疆後,阿古柏急命馬人得、馬明、白彥虎等分守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瑪納斯、古牧地等地頑抗,阻止清軍前進。7月,劉錦棠到達吉木薩爾後,會合先期進疆的金順部三十九營人馬,採用聲東擊西戰術,明走大道暗抄小道,經過數天激戰,攻克古牧地(今新疆米泉),殲敵六千餘人。接著,清軍乘勝進攻,於1876年8月18日攻克烏魯木齊,跟隨叛亂的匪首白彥虎、馬人得等棄城而逃。後又克昌吉、呼圖壁諸城。之後,劉錦棠因病駐守烏魯木齊,清剿本地殘匪,金順西進瑪納斯城,先收復瑪納斯北城,後完成對南城的包圍,從9月2日始,清軍攻擊瑪納斯南城,守敵負隅頑抗,因金順和伊犁將軍榮全爭克城之功,導致兵力分散,久攻不下,後在劉錦棠部羅長祜率領的十一營老湘軍增援下,至11月6日,清軍攻克瑪納斯南城,徹底肅清了北疆阿古柏勢力,平定了整個北疆地區。此時,清軍西可進取伊犁,南可直下南路八城,完成了收復新疆的第一階段作戰任務。

第二年,清軍強取天山,阿古柏戰敗身亡,是收復新疆之戰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清軍三路並進,目標是收復吐魯番、鄯善、託克遜盆地,打開通向南疆八城的大門。1877年4月14日,劉錦棠率領主力15000餘人及炮營,從烏魯木齊南下,於4月16日包圍了天山要隘-達坂城,趁敵慌亂之際迅速發動攻擊,打退增援之敵,4月19日,架築炮臺炮轟達坂城守敵,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此役,清軍共擊斃敵軍2000餘人,俘敵1000多人。此時,清軍張曜部、徐佔彪部分別從哈密、木壘出發,於4月21日拔除奇克騰木之敵壘,22日攻克闢展,25日攻克勝金臺,向吐魯番挺進。4月26日,劉錦棠「自率十四營」七千人攻克阿古柏幼子海古拉據守的託克遜城。隨後,張、徐二部在羅長祐部湘軍協助下收復吐魯番。在整個進軍南疆的過程中,清軍取得節節勝利,劉錦棠始終實行了寬待俘虜的政策,對分化瓦解敵人起了重要作用,為徹底打敗阿古柏創造了條件。5月,阿古柏集團四分五裂,就在清軍開始南下之時,阿古柏突然於1877年5月29日死於喀拉沙爾(新疆焉耆縣)。

阿古柏

清軍挺進南疆,追殲阿古柏殘匪,這是收復新疆之戰的第三個階段,也是最艱巨的一個階段。1877年秋,清軍開始部署收復南疆八城之戰。9月,劉錦棠率領馬步32個營為前鋒,張曜率馬步16營為後隊,共2萬餘人,長驅西進。而喪家之犬般的白彥虎放棄庫爾勒,西循庫車。10月9日,劉錦棠部抵達庫爾勒,此時的庫爾勒,已是空城,人畜早被劫掠一空,清軍糧草補給都成問題,所幸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發掘出白彥虎的大批窖糧,才得以轉危為安,保證了大軍繼續前行。此後,劉錦棠又親率精兵追擊,趁勢西進,邊追邊戰,18日追到庫車城外,又斃敵千餘。24日,又進擊阿克蘇,切斷白彥虎逃路,迫使其穿越沙漠逃往喀什噶爾。清軍在一個月內馳驅1000多公裡,連克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也迫使伯克胡裡(阿古柏之子)集團分崩離析,駐守喀什噶爾的原清軍何步雲也趁機起兵反正,惱羞成怒的伯克胡裡率殘匪猛攻率軍攻打漢城,何步雲急派人向清軍求援。正準備進攻葉爾羌的劉錦棠決定兵分兩路,向喀什噶爾晝夜進發,12月16日夜,會集喀城外,12月17日,劉錦棠率軍先克喀什噶爾回城,後解漢城之圍。兵敗後的伯克胡裡在沙俄幫助下慌忙逃往國外。此後,清軍又收複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闐等城。一月之內,清軍馳驅2000多裡,奪取西四城,勝利收復了南疆。至1878年1月,除伊犁為沙俄所佔外,淪陷阿古柏手十三年的新疆地區均已光復。

整個新疆之戰,前後歷時不到一年半,劉錦棠本人也被許多外國觀察家給予了好評,稱其「可與西方國家統帥們最光明燦爛的功績相比擬」(美,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是「最值得欽佩」的人(英,包羅傑《阿古柏伯克傳》),《清史稿》上也稱其為「飛將軍」。

三、新疆首任巡撫劉錦棠

1880年(光緒六年),左宗棠離開新疆前,力主劉錦棠接任自己署理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一職,清廷降旨同意,但是委婉點明了他並非朝廷最佳人選。

彼時,清廷更傾向於資歷更老的滿人身份的金順,來接手新疆事務。金順(1831~1886),曾任烏裡雅蘇臺將軍(後犯錯誤被革職處理),其參加西徵軍以前就已是一品大員,而且入疆還比劉錦棠早兩年,在收復北疆過程中,也有不俗的表現。1876年(光緒二年),金順出任伊犁將軍,職銜從一品,率部鎮守天山北路,配合劉錦棠收復南疆。之後,代表清廷順利完成了從沙俄手中接收伊犁,主持了戰後伊犁百廢待興的重建。而劉錦棠只不過是地方湘軍的首領,實際還沒有被正式納入清朝的官僚體系當中,西徵時的一些職務,也不過是一些榮譽性的虛銜,直到後來左宗棠力薦他擔任署理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一職,才算真正進入 晚清政府的官僚體系當中。而且從封疆大吏的後備人選上,滿八旗身份的金順顯然閱歷、資歷要超過漢族身份的劉錦棠。

1880年十一月,左宗棠又再次上摺奏請求將哈密、鎮迪道的管轄權力交給劉錦棠,清廷降旨同意。至此,在陝甘總督兼欽差大臣左宗棠的力薦下,收復新疆的36歲的將領劉錦棠,在與50歲的滿族將領金順的比較中勝出,被清廷任命為「署理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大臣」。此時的劉錦棠,已是握有號令新疆各路軍隊的最高長官,權力從軍務擴展到民政,為他日後出任新疆巡撫一職,奠定了政治基礎。

此前,左宗棠曾多次上書朝廷,力陳在新疆開設行省的主張,但清政府以伊犁未經收復為由暫時被擱置。繼左宗棠建議之後,新任陝甘總督譚鍾麟又重新提出的設立新疆省之事,對此,劉錦棠也提出了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1884年(光緒十年)11月16日,清政府最終批准了這一建議,由戶部奏請添設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人,除劉錦棠任首任巡撫外,又調甘肅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次日,新疆省正式建立。這是清朝的第十九個行省,也使新疆擺脫了長期「藩部」的地位,同時,清政府宣布廢除伯克制,新疆全境實行與內地相同的官僚體制。在此後劉錦棠的五年任期內,新疆逐漸實現了與內地行政建置的一體化。不僅如此,劉錦棠認真整頓邊防,實施正確的民族政策,著手興辦私塾,營造城市,修改賦稅政策,推行的法律、文化和宗教政策,修改了以往的屯田辦法,發動軍民屯田,興修水利,設廠開礦等等,對新疆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1890年9月2日,劉錦棠從湖南上奏申請開缺養病,此後他一直在籍休養。1894年8月去世。

相關焦點

  •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劉錦棠因戰功卓著被朝廷授予雲騎尉的世職。1872年9—10月,劉錦棠率部進攻叛軍盤踞的西寧。叛軍從湟中大峽口到小峽口的八十餘裡隘路上綿延設置了不少堡壘,作戰難度極大。劉錦棠所部血戰50餘次,才將峽口隘路打通,隨即收復西寧。劉錦棠率軍作戰,不是一味只講拼殺,還很會採取攻心戰術。在肅州戰鬥中,他利用叛軍降將喊話誘降,兵不血刃的光復了該城。
  • 愛國將領——董其武
    河津歷史名人愛國將領日軍投降前夕,又任第12戰區政治部主任兼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長官,率部堅持抗戰,堪稱愛國將領,抗日民族英雄。    2010年10月,河津市固鎮村舉行了董其武將軍漢白玉雕像揭彩儀式,深切緬(miǎn)懷這位愛國親民、智勇雙全的傳奇式英雄將領。
  • 「你好,小島」鹿島尋蹤:愛國將領鄧世昌墓
    央廣網丹東7月30日消息(記者郭威 賈鐵生 徐志強)遼寧省丹東市孤山鎮的大鹿島,不僅風光旖旎、物產豐富,還是甲午海戰的重要戰場,歷史悠久,愛國將領鄧世昌的墓碑也坐落於此。愛國將領鄧世昌墓園作為我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遼寧省國際教育基地及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吸引眾多人士前來,追憶歷史,緬懷英雄先烈。
  • 愛國將領的一句「我是中國人」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愛國將領吉鴻昌1931年,蔣介石為阻撓吉鴻昌抗日,強迫他「出洋考察」。那時中國人被西方人看做劣等民族,到處受到歧視和輕蔑。
  • 民國歷史人物——方先覺,抗日愛國將領
    抗日愛國將領,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方先覺蕭縣第四高等小學畢業後,就讀於江蘇省立徐州中學。之後,入讀南京第一工業學校,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以後,轉學軍事,先後就讀於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黃埔軍校高教班第2期、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4期受訓。此後,他相繼參加北伐戰爭、中原大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軍事行動。
  • 山西一紅色旅遊縣,縣名以愛國將領命名,境內有五指山和雷音寺
    相信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只要是山西的老鄉都知道這個縣是什麼,因為山西只有這一個以愛國將領命名的縣,他就是左權縣。左權縣原名遼縣,1942年5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於此,山西人民為紀念左權將軍,感恩他為山西人民做出的貢獻與犧牲,遂更縣名為左權。
  • 左宗棠抬棺收伊犁,新疆建省,劉錦棠任新疆第一任巡撫
    為此,他一方面命令回籍挑選舊部的各將領迅速帶兵入疆,一方面準備親率駐肅親軍、增調馬步各隊,於明春解凍後出關,移鎮哈密。全國輿論鼎沸,朝野改約空氣濃厚,迫使清政府違反李鴻章一派的主張,拒絕批准 「崇約",向沙俄政府聲明:「崇厚所議條約,違訓越權,窒礙難行」。
  • 愛國將領張權的傳奇人生 (2)
    但是讓張權始料未及的是,其拳拳愛國之舉竟然招致孫傳芳反感,被其解職。眼見北洋軍閥腐朽至此,張權極度失望,遂趕赴廣東投身國民革命,希望由此覓得救國救民之道。到達廣州後,張權先後擔任浙東警備師上校參謀處長、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十九師少將副師長等職務,期間與該軍中共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伯渠結下深厚情誼。北伐戰爭開始後,六軍十七、十九師奉命進攻樂化。
  • 《雪豹》中周衛國的原型有兩個,獨臂將領和富家子弟將領都是誰?
    《雪豹》中周衛國的原型有兩個,獨臂將領和富家子弟將領都是誰?之前有一部關於抗日戰爭的電視劇深受觀眾的喜愛,這部電視劇就是《雪豹》。之所以會這麼讓人喜愛,就是因為它打破了一貫的這種類型的電視劇的沉悶以及嚴肅,是一種整體很青春的氛圍,並且仍舊是保留著那種讓人熱血澎湃的愛國精神,可以說是很優秀了。那劇裡面的主角周衛國也是一個塑造的很棒的角色,周衛國雖說是一個富家子弟,從小也是嬌生慣養的,但是他在成為一名士兵,經過歷練之後,就成長為了一名讓人敬佩的軍人。
  • 甲午海戰除了鄧世昌還有哪些殉國的將領?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讓我們記住了時任北洋水師提督的丁汝昌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兩位愛國將領,然當時參與黃海海戰的北洋水師主力艦艇有十二艘,眾多北洋將領亦無畏地加入到反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最終捨身成仁,時至今日,我們應當記住他們,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
  • 泉州緬懷歸僑將領李子芳
    他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徵,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位參加長徵的泉籍歸僑將領。10月24日,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和泉州市新四軍研究會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暨緬懷李子芳英雄事跡座談會」。
  • 南京淪陷後,國軍3個高級將領被困其中,他們的結局如何?
    在南京淪陷之後,許多機構都被迫撤離了,但是當時卻出現了一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這個組織成功地保護了許多南京的難民,其中就成功地保護了國民黨的3位高級將領,他們都是誰呢? 第一個將領:邱清泉 邱清泉浙江人,國民黨陸軍的二級上將,也是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
  • 辛棄疾作為一名愛國將領,寫詞只是他的副業,沒想到因此流芳千古
    辛棄疾作為一名愛國將領,最後卻因為詩詞而流芳千古。固然,這是因為他的才華橫溢詩詞獨絕,但未免讓人為他的軍事才能無法施展而感到可惜。我想,如果辛棄疾可以選擇,那他一定更願意在戰場上死去,更願意去建功立業而留名於史!
  • 陰陽師海國將領怎麼選擇 陰陽師海國將領選擇推薦
    陰陽師海國將領怎麼選擇?陰陽師海國活動今天已經正式開啟了,這次的活動裡我們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海國將領的,這些將領都是有自己特色的。不同的陣營將領技能都是不同的,那麼選哪一個是比較好的呢?這裡就一起來看看海國將領的選擇推薦。
  • 梁家輝到底有多愛國?寧願被臺灣封殺,也拒絕寫「悔過書」
    而其本人的愛國情懷,則遠比電影更值得一說。愛國,被封殺上世紀90年代,臺灣「文化局」不讓臺藝人拍大陸片,而當時臺灣是港片一大市場,香港影片必然也受到臺灣市場的影響。真正的愛國藝人你看,因為愛國被封殺又如何?不道歉、不「悔過」,照樣能夠風生水起。這就是一個有骨氣的演員,一個真真正正愛國的香港藝人。去年香港事件中,很多明星選擇遠離紛爭,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
  • 揭秘:《正者無敵》中川軍抗日將領的原型(圖)
    歷史上真實的川軍將領是什麼樣?  彌留之際仍勉勵將士抗戰到底的川軍總司令劉湘  《正者無敵》中的劉湘並不是一個杜撰的影視人物,可以說,該劇最大程度還原了歷史上這位風雲人物的真實面貌和傳奇人生。  劉湘生於1889年,兒時曾讀私塾和縣立高等小學。
  • 周惠林:愛國情懷與生俱來為「朱德」拼盡全力
    該劇在央視一套晚黃金檔播出,不論是收視率還是口碑都成績傲人,更因熱血的革命精神令全國觀眾的愛國情懷再度湧現,一時間熱度話題不斷。《熱血軍旗》講述了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會議前後,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創建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的光輝歷史。
  • 為了讓他就任,三位將領先後調離,最終不負眾望,成為一代名將
    其中的一些細節都講得很清楚,並以多方面的視角,分析抗美援朝的詳細始末。像是聯合軍的參戰、著名的五次戰役,以及板門店停戰談判,都有詳細的講解。對抗美援朝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此書時,你會逐漸發現當年的各種細節,並燃起心中的熱血!
  • 明末抗清將領,穿孝服殺敵陣亡,死後天下為之震動
    在明末清初,由於國家內憂外患,而產生了一大批精忠愛國的英勇將士,其中明朝將領盧象升是較為突出的一個,但他的命運也算是最為悲慘的。在盧象升死去之後,天下為之震動。而這震動的主要原因無非是人們心痛,一個為明朝江山付出一切的將軍,在死去之後卻被如此對待,另一點就是,盧象升這位將軍的死去緣由令人感到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