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讓我們記住了時任北洋水師提督的丁汝昌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兩位愛國將領,然當時參與黃海海戰的北洋水師主力艦艇有十二艘,眾多北洋將領亦無畏地加入到反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最終捨身成仁,時至今日,我們應當記住他們,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
當時參戰的北洋水師戰艦及主要將領如下:
旗艦定遠號,當時定遠號管帶是劉步蟾,而水師提督丁汝昌也在該艦上指揮戰鬥。戰鬥打響後不久,定遠艦的指揮臺便被日艦擊中,身在指揮臺的丁汝昌因此而身負重傷,於是劉步蟾代替丁汝昌繼續指揮戰鬥。1895年,日軍攻入威海衛後,劉步蟾不得已下令炸沉定遠艦,後先於丁汝昌自殺殉國,時年43歲。
鎮遠號,與旗艦定遠號同為當時北洋水師兩大主力戰艦,鎮遠號管帶林曾泰。黃海海戰後,林曾泰率領鎮遠號退入旅順港,1894年11月14日,因日軍進攻遼東,旅順陷落在即,鎮遠號不得已返回威海衛。但在返港途中鎮遠號意外觸礁損傷,因旅順陷落,船塢落入日本人手中,所以鎮遠號無法繼續出戰,林曾泰也因此而自責不已,15日,林曾泰在憂憤與自責中服毒自殺,時年44歲。
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於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中率領全艦官兵殉國,時年45歲。
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在黃海海戰中中彈身亡,時年41歲,後被朝廷追贈太子少保。
靖遠號管帶葉祖珪在黃海海戰後率艦退入威海衛,1895年率艦阻擊來犯日軍,在戰敗不可避免後下令炸沉靖遠號。甲午戰爭結束後被朝廷短暫革職,後起用負責重新組建北洋水師,1901年升任為廣東水師提督,1904年命其總理北洋水師兼廣東水師提督,這就意味著南北水師的正式統一,1905年因過度勞累而去世,時年53歲。
濟遠號管帶方伯謙因在海戰中臨陣脫逃而在戰後遭到朝廷處斬,時年40歲。
來遠號管帶邱寶仁,在黃海海中中率本艦奮勇作戰,後於1895年的威海衛保衛戰中,來遠號被擊沉於劉公島而邱寶仁被從水中救起後便萬念俱灰,從此隱退不問世事。
超勇號管帶黃建勳在黃海海戰中指揮本艦誓死拒敵,後超勇艦被擊沉,黃建勳亦壯烈殉國,時年43歲。
揚威號管帶林履中在黃海海戰中隨揚威號一起戰沒殉國,時年42歲。
平遠號管帶李和亦曾率艦參與黃海海戰,後又參與威海衛保衛戰,戰敗後被清廷革職,兩年後復出,民國時期曾任海軍總司令,於1930年病逝。
廣甲號管帶吳敬榮在濟遠號管帶方伯謙逃跑後亦隨即率艦逃跑,但隨後擱淺,吳敬榮棄船逃跑,廣甲號於次日被日軍擊沉。後來吳敬榮參與了威海衛保衛戰,但他又再次逃跑。雖然接連逃跑,但吳敬榮卻一路官運亨通,直至民國時期,更是升任海軍中將。
廣乙號管帶林國祥在豐島海戰中曾率艦與日軍周旋作戰,但因實力不濟廣乙被擊沉,方伯謙逃跑被處斬後,林國祥便接替濟遠號管帶一職,威海衛保衛戰後,濟遠號稱為日軍俘虜,林國祥被短暫停職查辦,後回到廣東水師繼續任職,1908年病逝。
廣丙號管帶程璧光在豐島海戰中率艦禦敵後負傷,黃海海戰中後期加入戰場,雖然作戰時間較短但作戰意志非常頑強,威海衛保衛戰後,程璧光作為代表向日軍遞交降書而遭到國人痛罵,戰後被清廷革職,後來加入興中會成為反清一員,後任海圻號管帶,曾於清朝滅亡前夕率艦出使古巴、墨西哥等地,引起當地華人極大的振奮之心,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也宣揚了國威,但當他率領艦船回國時清朝已經滅亡,後陸續任職北洋政府,於1918年去世。
筆者之所以介紹當時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參戰艦艇及管帶的詳細信息,就是向告訴朋友們,當時我們的部隊作戰非常頑強,雖然甲午戰爭我們戰敗了,但從上述情況來看,當時參與海戰的北洋水師眾將領們絕大多數都能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與日軍決戰到死,可見我們泱泱大國從不缺乏敢於亮劍的愛國將領,但在對外戰爭中屢屢戰敗,箇中緣由和教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