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重創北洋水師的吉野號本來是要賣給北洋水師的

2020-12-23 飛在高空識峰嶺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開始對外積極侵略擴張,朝鮮及中國是其首要目標。黃海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甲午戰爭已經過去100多年,導致戰爭的原因有世界西方各國在經過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後的迅速崛起深刻影響了日本的外部原因,也有晚清政府的腐敗、閉關鎖國的內部原因。很多歷史學家和學者都有深入研究。但也有一些事情不被廣為人知:

一:甲午戰前,日本艦隊突然在仁川集結,海軍提督丁汝昌急電總理衙門,要求立即封鎖仁川港。然而,總理衙門討論了兩天才復電,準予丁汝昌相機行事。丁汝昌當即下令艦隊開往仁川。然而,日本艦隊已經離開。三個月後,甲午海戰爆發。(茨岡)

二:李鴻章建北洋水師,斥巨資買戰艦,但他仍覺不足,決定再從英國購買一艘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巡洋艦。無奈朝廷認為他花錢太多,不予批准。後來這艘戰艦被日本買去,是為「吉野」,在甲午海戰中吉野把北洋水師衝的七零八落。(茨岡)

電影甲午戰爭中:致遠號官兵奮勇殺敵,視死如歸在管帶鄧世昌指揮下,致遠號縱橫海上,與敵奮戰,中彈累累,受傷欹側。在激烈的戰鬥中,炮彈垂盡。這時,恰與日艦吉野相遇。鄧世昌見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橫行無忌,氣憤地對大副陳金揆說:「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企圖衝擊敵陣發動衝角戰術及魚雷攻擊。致遠艦遂向吉野號衝去,日本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致遠」艦右側魚雷發射管被擊中,引起大爆炸,後在黃海海面上沉沒。全艦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全部壯烈殉國

如果當初吉野號被清政府買回,如果抓住戰機在仁川港甕中捉鱉,當然歷史沒有如果。50多年後的解放戰爭中粟裕在蘇中大打出手,毛主席多次致電粟裕,授予他獨斷大權,要他緊急時刻不須請示。相反蔣總統卻不斷來電指揮,戰略戰術面面俱到,耳提面命,婆婆媽媽。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結果,身在企業奔波在一線的是否有同感呢?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秋山寫道:「北洋海軍的幽靈一直在這裡遊蕩。」  定遠號,是1881年清廷從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的七千噸級裝甲艦,長期擔任北洋水師旗艦,管帶劉步蟾。大東溝海戰中,定遠艦在開戰不久中彈,信旗系統被毀,失去旗艦功能,但該艦官兵在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與鎮遠遙相呼應,迫使日艦隊不得不率先撤離。此後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曾多次擊傷日艦。
  • 珍貴老照片:晚清北洋水師戰艦圖鑑
    鎮遠號,定遠號姊妹艦,產於德國,北洋水師主力戰列艦,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甲午海戰不幸觸礁受傷後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海軍,退役後其錨被放在公園示眾,1947年其錨等物件被國府收回,一雪前恥。定遠號,鎮遠號姊妹艦,同產於德國,北洋水師主力戰列艦,1885年10月服役,歷經黃海、威海等海戰,甲午海戰時擊毀了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受重傷後被自沉(一說自行炸毀),其殘骸被日方打撈回國,遺物現存於日本福岡定遠館。致遠號,產於英國,北洋水師穹甲巡洋艦,1887年7月服役,為清北洋水師主力艦中速度最快之艦。甲午海戰彈盡糧絕管帶鄧世昌決定與日艦同歸於盡後不幸被魚雷擊沉。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普遍觀點認為,北洋水師的規模比日本艦隊要大,但通過數據對比發現,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艦隊在總噸位、後勤保障、火炮以及彈威力各個方面,已經全面落後於日本對手。 北洋水師1888年正式建軍的時候,也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之敗,是否是丁汝昌指揮失誤所致,還是另有原因
    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明一點,黃海海戰其實並非丁汝昌指揮。現在在網上有很多人批評李鴻章籌建海防,建設北洋水師時,任命陸軍出身的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以外行領導海軍,對於北洋水師最終戰敗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丁汝昌確實出身陸軍,對於海軍並不是很了解。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出水,印證北洋水師戰敗真因,炮彈不足是誤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不期而遇,甲午大海戰爆發。5小時後,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以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四艦的代價退出了戰鬥。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可以說,如果甲午海戰日本敗了,光是國債就能自己崩潰,所以日本賭上國運,要搏一票大的,打敗大清搶到銀子!但當時大清上下的思維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翰林院大臣上書奏:日本國僅有2艘鐵甲艦,其他都是木頭做的帆船,不足為懼。但實際上呢?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戰敗的真實原因:或是清軍槍彈不配套
    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東溝海域硝煙瀰漫,炮火轟隆,清朝與日本之間的海戰爆發。最終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李鴻章的得意之作——北洋水師戰敗。然而對其失敗的原因分析,直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我們不得不承認,打仗是個技術活,雖然當時的大環境不利於清朝政府,但是技術層面的缺陷是致命的。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沉沒戰艦致遠艦將重建(圖)
    幾乎每件北洋水師的遺物,都帶有獨特的歷史信息,從對這些遺物的分析,可以重現當時海戰和北洋建設過程中的若干畫面,甚至可以破解一些歷史懸案。  在過去的十年間,筆者曾穿梭於國內外,試圖尋找北洋水師這支艦隊在世間存有的殘骸,作為對鄧世昌們的一份紀念。
  • 北洋水師的覆亡,誰才是千古罪人?
    12月17日,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服役的高光時刻,也是北洋水師在131年前於山東威海衛成立的歷史時間。山東威海,目睹了晚清海軍在歷史煙雲中的榮辱浮沉,也見證了一支水師全軍覆沒的悲劇。銘記歷史,是為了勵志奮進!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886年,北洋水師對日本長崎進行訪問,實則進行艦隊補給和維修,這一次北洋水師出動了定遠、鎮遠等鐵甲艦,北洋水師勢力雄厚。當北洋水師停靠長崎碼頭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驚嘆、羨慕和憤恨等複雜情緒。當北洋水師靠岸後,船上的水兵到岸上登岸購物,因糾紛與日本警察發生了嚴重的鬥毆事件,並且上岸的北洋士兵損失慘重,且被日本警察關押,這樣事態就變大了。
  • 北洋水師定遠艦重歸威海港 將作為軍艦博物館開放
    「定遠」號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濟南消息4月16日10時10分,中國清代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複製紀念艦,升起滿旗靠停威海港。劉公島海域和威海港口舉行了祭奠甲午英烈和歡迎「定遠」號回歸儀式。「定遠」號複製紀念艦從榮成俚島船廠啟航後,首先到達了當年「定遠」號自沉的劉公島附近水域,主辦方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一面北洋海軍「定遠」回歸紀念銅牌被沉入當年的自沉處,群眾將鮮花和粽子拋入海中,慰藉110年前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的北洋水兵。
  • 此人在甲午海戰中當了逃兵,多年後時來運轉,成了北洋一代梟雄
    黎元洪儘管誰都知道臨陣脫逃不光彩,可真正到了捨生取義的關頭,依然有不少人貪生怕死,選擇避戰保命,小編今天要講述的,就是發生在百年前的那場中日國運之戰——甲午海戰中的一個鮮為人知的逃兵事件1894年9月17日下午,中日甲午海戰打響。在雙方激烈交鋒之際,北洋水師中有一艘「廣甲號」巡洋艦竟然掉隊了,而當時駕駛「廣甲號」的大輪管,正是時年30歲的黎元洪。其實出發前黎元洪就感到很害怕,因為他的軍艦排量最小、技術最落後,且裡面的龍骨和肋脅是鐵質,外邊包裹的是木頭殼,這要是挨上一炮,會有什麼後果可想而知。
  • 李鴻章訂購的吉野號快速巡洋艦為何反被日本人用來打中國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的大東溝偷襲護航的北洋水師,北洋水師慘敗於日本海軍之手。北洋水師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軍艦已經全面落後於日本。北洋水師雖然有三艘鐵甲艦撐場面,船體噸位大,火炮口徑大,但行動緩慢,射速也慢,5分鐘才開一炮。
  • 歷史作文|中日甲午海戰
    鄧世昌年少有為,後擔任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管帶(艦長)。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中,鄧世昌勇往直前,奮勇殺敵。後來為了救護旗艦「定遠」號,鄧世昌指揮「致遠」號衝至隊前,捨身撞擊「吉野」號,不幸壯烈犧牲。2.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又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正式成立於1888年,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成立時規模位列東亞第一,世界第九。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其中,以慘敗告終的甲午海戰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永遠無法洗刷的恥辱,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實則不然,甲午海戰時清朝海軍遠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我們知道,嚴謹來說,甲午海戰可以被劃分為三個階段:豐島海戰、黃海海戰以及威海衛保衛戰,前兩場是主要戰役,威海衛保衛戰是北洋水師的結局,他們最終慘敗並全軍覆沒。
  • 北洋水師到底當時有多腐敗?
    ,就被某些「近代精英」們花樣潑髒水的「北洋水師腐敗問題」。丁汝昌因為北洋水師的燃煤,主要來自於著名的開平煤礦,一開始供給北洋水師的,確實是優質燃煤。可開平煤礦利潤太高,引得朝中官員貴戚們紛紛「入暗股」。
  • 清軍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合集
    北洋艦隊是清末清廷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當時亞洲地區國家中軍艦數量最多,噸位最大的一支艦隊,剛剛成軍時在亞洲地區實力首屈一指,其風頭一時無兩,但是僅僅過了幾年就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成為國人心中的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下那隻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真容和他們最後悲壯的結局。
  • 如果這名英國籍副提督不負氣離職,北洋水師不會全軍覆沒
    此人離開後,北洋海軍廢棄了其制定的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導致戰鬥力下降,並在四年後的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這個人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中將琅威理將軍。琅威理,1843年1月19日出生於英國。14歲進入皇家海軍學校,16歲入大英帝國海軍實習。以後一直在英國海軍服役,歷任準尉、少校。
  • 福建水師覆滅的教訓,為何到了北洋水師會重演?
    那後來為何又要「傾全國之力」打造北洋水師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東、西方近代海軍的首次正面碰撞——中法馬尾海戰。在介紹中法馬尾海戰之前,我們還得對水師在後滿清時代的發展做個簡單闡述。(現在想想,可能當時清政府給錢給得太利索了,所以,甲午年日本才想繼續勒索)這件事之後,清廷才出現了「籌建水師」的聲音,大清的防禦政策也開始向「海防」側重,但反對的聲音也一直存在,在你來我往的爭吵中,組建水師被擱置下來(1885年10月,海軍衙門成立,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建成下水)。
  • 今天,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40歲!
    重陽節剛過濱海新區有位滄桑的「老人」迎來140歲生日2020年10月28日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今天小窗兒替你去探望這位「耄耋老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秋日暖陽,滿地金黃。這位老人就住在海河下遊南岸的天津船廠內,門口紅底金字「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青松環抱,斑駁的字跡就像是老人臉上的皺紋,寫滿了歲月。大沽船塢對於外人,也許只是歷史書中的片段,但對於塘沽人,卻是割捨不掉的情結。 走進大院,被保安人員攔下,想要近距離接觸這位「老人」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