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合集

2020-12-23 騰訊網

北洋艦隊是清末清廷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當時亞洲地區國家中軍艦數量最多,噸位最大的一支艦隊,剛剛成軍時在亞洲地區實力首屈一指,其風頭一時無兩,但是僅僅過了幾年就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成為國人心中的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下那隻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真容和他們最後悲壯的結局。

1.定遠號鐵甲艦

定遠號鐵甲艦

定遠號鐵甲艦是中國清朝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7000噸級的鐵甲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艦隊旗艦。主炮為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2門、75mm克虜伯舢板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57mm、47mm哈乞開斯 機關炮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另搭載兩艘魚雷艇。

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艦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佔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毀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

2.鎮遠號鐵甲艦

鎮遠號鐵甲艦

鎮遠號鐵甲艦是中國清朝海軍於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訂購及建造的炮塔鐵甲艦。清末北洋水師主力艦之一。屬定遠級鐵甲艦。當時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

主炮為4門克虜伯305mm後膛主炮,副炮為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 2門、75mm克虜伯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57mm、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兩舷各一具、艦尾一具,備有21枚魚雷。

1894年11月14日「鎮遠」艦在進港時因不慎觸礁受傷,又由於旅順船塢被日軍攻佔而無處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戰,管帶林泰曾於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殺。「定遠」艦於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偷襲受傷,9日「定遠」被日軍由佔領的炮臺炮火擊中受重創,次日「定遠」艦被自爆,2月17日「鎮遠」艦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仍名「鎮遠」,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戰列艦,曾參加日俄戰爭及明治33年在神戶舉行的海上觀艦式大校閱,1898年被定為二等戰列艦,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艦,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靶艦,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指揮艙中的陳設炮等交付日海軍部紀念館保存,所遺鐵錨、鐵鏈被日本政府陳列於東京上野公園,以此羞辱中國人。抗戰勝利後日海軍部精品陳設均被美軍繳獲,其中「鎮遠」艦指揮艙陳設炮及日本海軍部甲午海戰圖片文本等重要文物現收藏於美國亞洲文化學院歷史博物館,其餘受盡屈辱的「鎮遠」艦遺物於1947年由招商局「飛星」和「隆順」輪船分兩批接回祖國。

3.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於1887年1月3日下水,同年底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

經遠號配備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8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

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經遠艦遭4艘日艦圍攻戰沉。

4.來遠號裝甲巡洋艦

來遠號裝甲巡洋艦

來遠號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

來遠號配備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8吋魚雷發射管4具其中3具可轉動,另外1具為固定式水下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來遠艦在黃海大戰中遭重創,其後又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於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衛港內被日軍第一魚雷艇隊偷襲擊沉

5.濟遠號巡洋艦

濟遠號防護巡洋艦

濟遠號防護巡洋艦在德國坦特伯雷度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與鐵甲艦「定遠」、「鎮遠」同批訂購,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8月完工,同年10月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濟遠號防護巡洋艦主要武器為雙聯裝210mm克虜伯前主炮1座、克虜伯150mm後主炮1門、47mm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2門、37mm哈乞開斯單管炮9門、金陵機器局造銅炮4門、15吋魚雷發射管4具、艦載魚雷艇2艘。

濟遠艦在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豐島海戰中死13人傷40人,黃海海戰中被擊中15彈,死5人傷10人。海戰後管帶方伯謙由於臨陣脫逃被斬,繼任管帶林國祥。1895年2月17日被日軍俘獲。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軍,艦長平尾福三郎。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1904年11月30日在日俄戰爭日軍攻打旅順的戰鬥中在旅順港外羊頭窪海域觸雷沉沒。1905年5月21日除籍。

6.致遠號巡洋艦

致遠號防護巡洋艦模型

致遠號防護巡洋艦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建造的穹甲防護巡洋艦,為致遠級巡洋艦的首艦。

致遠號排水量2,300噸,航速達18.5節,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速度最高的。致遠號和姊妹艦靖遠號及同時在德國訂購的經遠、來遠號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師後,清政府便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師採購新武器。結果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海戰中,致遠及靖遠號是北洋水師最為「新式」的艦隻。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戰中,致遠號在彈藥將盡且遭受重創後,由管帶(艦長)鄧世昌下令衝向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後經查證並非「第一遊擊隊」的吉野號) ,欲與敵同歸於盡,不幸被敵擊中魚雷發射管引發管內魚雷爆炸沉沒,全艦官兵246人為國殉難。

7.靖遠號巡洋艦

靖遠號防護巡洋艦

靖遠號防護巡洋艦於1887年7月建成。作為北洋水師的門戶艦船,其噸位與速度、武器裝備均處於當時國內、乃至亞洲的領先地位。曾參加黃海海戰與威海衛海戰,最終為防止落入日手,被清兵自我炸毀。

主要武器為克虜伯210mm主炮3門,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兩門,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18吋魚雷發射管4具軍艦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側水線附近各1具。

8.揚威號撞擊巡洋艦

揚威號撞擊巡洋艦

揚威號撞擊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後船體部分轉包給米切爾船廠建造。

主要武器為阿姆斯特朗26倍徑10英寸(254毫米)後膛炮2門,22倍徑4.7英寸(119毫米)炮4門,37毫米轉管式格林炮4門,加特林10管機關炮4門,諾典菲爾德4管機關炮2門,魚雷發射管4具

甲午海戰中在日艦第一遊擊隊的輪番轟擊下,傷勢過重,首尾各炮已不能動,揚威號只得駛離戰場施救,又遭到逃跑的濟遠艦撞擊,艙內彈炸火起,艦身漸漸沉於大海,管帶林履中悲憤不已,毅然蹈海自盡。

9.超勇號撞擊巡洋艦

超勇號撞擊巡洋艦

超勇號撞擊巡洋艦是世界上第一級完全擺脫風帆時代窠臼的非裝甲巡洋艦。

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師倫道爾設計,設計時速16海裡,排水量1350噸,吃水15英尺,機器被水下艙板遮蔽,用煤堆保護。裝備2門25噸新型後膛炮,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鐵甲艦,一門安裝在艦艏,一門安裝在艦尾,均繞樞軸旋轉,可向前方和舷側目標射擊。此外尚有小口徑炮及魚雷裝置。

主要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門、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門、阿姆斯特朗9磅炮2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37mm單管哈乞開斯炮4門、4管諾典費爾德炮2門、艦載杆雷艇2艘。

黃海海戰中超勇號以一對多拼死力戰,最終被日本艦隊繞到北洋艦隊陣後圍攻,孤立無援的超勇號在日艦炮火的集中攻擊下,於下午2時23分最終沉沒於東經123度32分1秒,北緯39度35分的黃海海域之中。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一開始增援計劃進行的很順利,「威遠」艦甚至提前返航,可在「濟遠」、「廣乙」兩艦行駛到牙山灣口豐島附近的海域時,突然碰上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第一遊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軍艦,原來他們早已洞悉增援計劃,在此處埋伏多時,打算一舉消滅這兩艘北洋軍艦。我們來對比一下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
  • 揭秘北洋水師「法寶」 曾有殲滅日艦隊機會(圖)
    而中國聞訊反應也十分迅速,立即調動北洋水師組成編隊開赴朝鮮平叛,穩定局勢。8月16日,日本原駐朝公使花房義質率先遣支隊一千五百餘人到達漢城,17日,清軍慶字六營淮軍共計三千餘人從駐地登州上船,在名將吳長慶率領下亦開赴朝鮮平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超勇」「揚威」「威遠」三艦護航,在仁川與來犯日本艦隊對峙。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7月25日,日本埋伏豐島海面,突然襲擊清軍運兵船,擊沉「高升號」運兵船,871名士兵寧死不降,壯烈殉國。清政府大怒,對日宣戰,甲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17日上午10時 30分左右,完成護航任務的北洋水師,在鴨綠江大東溝與日本艦隊遭遇。
  • 北洋水師到底當時有多腐敗?
    當年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一封書信,就是真實且生動的說明。1894年9月12日,距離著名的「黃海大海戰」只有五天時間,厲兵秣馬的丁汝昌,卻是急得上火。北洋水師日常所用的燃煤,竟都是些劣質貨,甚至「煤仍多散碎」。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燃煤就是艦隊的糧食,給北洋水師送劣質煤,性質比給惡戰前的士兵送餿飯還嚴重。為什麼會有這等破事?
  • 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覆滅。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丁(汝昌)、李(經方)兩人在艦門迎接停泊在旅順港內的北洋水師軍艦來賓,一一握手。隨即由嚮導帶領巡視艦內上下各室。……艦內清潔,不亞於歐洲。同行觀艦者數人在回京火車途中談論,謂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反觀我國,僅有三四艘三四千噸級之巡洋艦,無法與彼相比。同行觀艦者皆捲舌而驚恐不安。」當時《時事新報》也報導稱:「艦體巨大、機器完備、士兵熟練,值得一觀之處頗多。」
  • 北洋水師的覆亡,誰才是千古罪人?
    被釋放後的士兵認為自己天朝水師的尊嚴受到侮辱,於是返回軍艦煽動三百多名士兵上岸,強行闖入當地警察局並襲擊警員,導致一名警察被當場打死,另一名警察被刺成重傷後不治身亡,遇襲受傷的警察更是不計其數。大清士兵在日本嫖妓、鬧事、襲警、殺人的事件曝光後,日本舉國憤慨,紛紛聲討來訪的北洋艦隊。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而且,在大東溝海戰爆發前,北洋艦隊上空瀰漫著劣質煤燃燒產生的黑煙,結果被日本瞭望兵發現,才率先暴露了位置,使得日本海軍比中國軍艦整整早了一個小時發現對方。
  • 北洋艦隊「定遠」號鐵甲艦的前輩們
    1870年,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巴納貝針對「杜裡奧」「丹多洛」號,開始設計一型威力更強、航速更快、噸位更大的軍艦,這型軍艦就是「英弗萊息白」號,是當時英國最新、甲最厚、炮最大的鐵甲艦。「英弗萊息白」號「英弗萊息白」號的特點,是在軍艦中部用厚達508~609毫米的裝甲,圍出一個長33.5米、寬22.9米的防護空間,稱為鐵甲堡,軍艦上的要害部位如主炮塔、驅動主炮塔的旋轉機構
  • 李鴻章與北洋艦隊
    清流派終於達到了推倒北洋掌權的目的。《馬關條約》籤訂後,引發中國國內輿論的極大動蕩,但也只能是慚而後怒,怒而後無奈。北洋水師的覆滅和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餘波,被國人有選擇地遺忘了。只有李鴻章那張滿是滄桑的老臉,留下一絲令人嘆息的記憶。1888 年,北洋水師停止購入軍艦。
  • 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那到底殲滅了多少名日軍?數字讓人沉默
    1894年9月17日,日軍與清軍在鴨綠江入海口大東溝附近與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這次戰鬥以清軍失敗告終,根據戰後統計,清軍陣亡4萬多人,而日本死亡人數1.3萬,而這1.3萬日軍有90%都是因為水土不服病死的,那麼為什麼差距會怎麼大?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
    導語: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清朝末期,英國用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大門。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清政府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後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北洋水師,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亞洲最強海軍。
  • 「亞洲第一艦隊」的全軍覆沒:北洋水師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同樣,海軍準將佩裡率領的一支美國艦隊駛入日本江戶浦賀港時,不過是4艘軍艦,卻使日本德川幕府政權十分驚恐,被迫與美國籤訂《神奈川條約》,對外開放門戶。但日軍大本營認為中國海軍「佔明顯的優勢」,「日本海軍不僅沒有戰勝清國艦隊的把握,而且還對它懷有一絲恐懼的心理」。他們因此認為中日陸軍主力在直隸平原決戰的結局首先取決於海戰的勝敗,即取決於日本海軍能否首先在海上殲滅中國海軍的主力北洋艦隊,掌握黃海與渤海的制海權,從而保證安全輸送其陸軍主力兵團在渤海灣內登陸,實現作戰的最終目標。
  • 戚其章:北洋艦隊的最後時刻
    北洋艦隊的覆滅在盼望援軍的日子裡,劉公島的形勢更趨惡化。為了不使受傷的巨艦落入敵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於2月9日派廣丙用魚雷炸沉了已經擱淺的靖遠艦;並在定遠艦的中央要部裝上棉火藥,將其炸毀。10日,劉步蟾在極度悲憤中自殺。他平時恆以「艦亡人亡」之語自儆,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李秉衡對他的評語是:「船亡與亡,志節懍然,無愧捨生取義。」
  • 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母親對兒子說的話,讓清軍汗顏
    洋務運動三十年間,清朝的進步有目共睹,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士兵作戰拿的還是大刀長矛,而到了1884年中法戰爭時期,大部分清軍都裝備了洋槍,再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北洋水師的實力已經躋身世界第六,亞洲第一。
  • 1900年清軍幾乎打贏大沽保衛戰:俄軍一名中尉阻止了八國聯軍敗退
    1900年6月,英國、德國、俄羅斯、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理由,集體向中國的京津地區派出了大批軍艦和士兵。這些軍艦包括了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驅逐艦和炮艦在內的各式艦種。6月16日,八國聯軍艦隊首先派出先遣艦隊進抵大沽口,準備伺機攻打炮臺。需要指出的是,此時清政府和八國聯軍根本沒有宣戰,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還要等到四天後的6月20日。
  • 還原真相:當年北洋水師真的比日本聯合艦隊實力強?
    首先我們要說一下,當年的清朝並不是只有一個北洋水師,清朝的「海軍」由:北洋、福建、廣東、南洋四個水師組成,當然其他三個水師和北洋艦隊的實力沒有可比性,畢竟北洋水師距離皇都最近,自然是優先發展的海軍。當時進行黃海海戰的時候,李鴻章麾下的北洋水師派出了絕對的主力,12艘主力戰艦可謂是傾巢出動,浴血奮戰,第一階段的海戰從1894年9月17日中午12:50由鎮遠艦首先向前來尋釁的日本聯合艦隊(基本囊括了整個日本的優勢海軍兵力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珍貴老照片:晚清北洋水師戰艦圖鑑
    鎮遠號,定遠號姊妹艦,產於德國,北洋水師主力戰列艦,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甲午海戰不幸觸礁受傷後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海軍,退役後其錨被放在公園示眾,1947年其錨等物件被國府收回,一雪前恥。定遠號,鎮遠號姊妹艦,同產於德國,北洋水師主力戰列艦,1885年10月服役,歷經黃海、威海等海戰,甲午海戰時擊毀了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受重傷後被自沉(一說自行炸毀),其殘骸被日方打撈回國,遺物現存於日本福岡定遠館。致遠號,產於英國,北洋水師穹甲巡洋艦,1887年7月服役,為清北洋水師主力艦中速度最快之艦。甲午海戰彈盡糧絕管帶鄧世昌決定與日艦同歸於盡後不幸被魚雷擊沉。
  • 紐卡斯爾北洋水兵墓 見證中國近代海軍夢
    1881年11月18日,超勇、揚威抵達天津大沽,正式加入北洋海軍。林泰曾被任命為超勇管帶,鄧世昌任揚威艦管帶。  在後期主力「遠」字軍艦加入北洋之前,超勇和揚威一直是北洋艦隊的主力,曾參與平定朝鮮的壬午兵變等重大事件。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出水,印證北洋水師戰敗真因,炮彈不足是誤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不期而遇,甲午大海戰爆發。5小時後,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以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四艦的代價退出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