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讀了這本書,我居然夢見了陳道明!

2020-12-14 星星悅讀會

最近迷上了一本書(書名先賣個關子),每天睡覺之前讀一讀,頗覺有趣。昨晚剛好讀到關於做夢的內容,晚上就做了一個有趣的夢。更難得的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夢境的主要情節依然歷歷在目,不像以往,一覺醒來夢也散了。

還是先來說說我夢見啥了吧。

沒有合適的圖,只好盜用道明叔劇照啦

我居然夢見了陳道明真的是他!)化身一名考古學專家,在給學生授課。道明叔一副古裝劇的打扮,一襲白衣,長發飄飄,仙氣十足。考古課的課堂不是在教室,而是一處青山綠水間,授課的內容似乎是關於古代墓葬的知識,大致是講不同身份階層的人,墓葬的深淺程度不一樣(我也不知道事實是否如此,反正夢裡說得就跟真的一樣)。道明叔在授課的時候還自帶各種特技表演,比如像發射飛鏢一樣「嗖嗖嗖」地憑空打出橫線和字幕,展示不同墓葬的深度,講到激情澎湃處,道明叔還飛到水面的竹排上,喝一口好酒。後來場景移到室內,道明叔又講授起了佔卜的知識,本人作為學生之一,還有幸被挑選為試驗員,用三塊小石頭,玩佔卜的遊戲(可惜道明叔對卦象的具體解析,我已經忘記了,八成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其實我平時就是個多夢的人,中午睡個午覺都能做夢,做夢於我而言,本不是稀罕事。為什麼這一次卻煞有介事地寫出來呢?這就不得不說我睡前讀的那本書了,書名叫《到裡面來!探索大腦的內部世界》(以下簡稱《到裡面來!》),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讀物。睡前讀到關於做夢的內容,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做夢是(無)意識在玩耍……夢境是大腦的產物,是我們的大腦以意識存在時的經歷為素材製作的電影。」也就是說,夢中的場景就是我們的經歷、情感和記憶的拼圖。

既然如此,我就對照書中的內容,反覆玩味起了我的那個夢,結果還真有找到了與現實相對應的蛛絲馬跡。

關於道明叔一襲白衣的扮相,我想起了白天讀的小說《遮蔽的天空》,男主人公波特跟旅館老闆夜訪阿拉伯人神秘聚會場所,波特在外面看到「大部分房間的門或窗都敞開著,燈下的身影有男有女,無論男女,大部分人都穿著飄逸的白衣」。當時我就對書中人影幢幢、一襲白衣的畫面印象非常深,想必正因為如此,我在夢裡就給道明叔穿上了白衣。

關於酒罈和佔卜用的石頭,八成是來自朋友圈和網絡的視頻圖片刺激。白天刷朋友圈,看到一朋友去武夷山故地重遊,發了九宮格照片中有幾張是猴子抱著酒罈的畫面,新鮮又有趣。後刷視頻號,看到一個回憶童年遊戲的視頻,其中有小女孩玩抓石子的遊戲,瞬間想起自己小時候痴迷玩抓石子,玩到指甲都被水泥地磨禿了!

至於上課形式為什麼能如此生動有趣,跟觀看3D電影一樣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很可能是源自於我對書中一段話的高度贊同,這段話正好是《到裡面來!》一書的作者寫給老師們的建議:

「事實證明,我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因為海馬體(負責持久記憶的區域)能夠被新奇事物激活。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新奇的故事開始課堂,讓學生大呼『哇哦』……」

沒錯,如果所有的課堂都能如我的夢境那般有趣,我估計沒有人會厭倦課堂吧!

那麼,為什麼是陳道明?為什麼還是考古學?這似乎無跡可尋了,因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都沒有刻意關注過道明叔呢,考古學也並非我所熱衷的專業。不過,大腦也有淘氣的時候,它對記憶進行選擇性存儲的偏好,讓你自己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把陳道明、考古學收進了記憶的囊中。

前面還提到了在我的夢中也有一些夢境碎片遺忘了,還有的時候整個夢都了無痕,關於這一點,《到裡面來!》一書也給出了答案——如果你不記得做過的夢了,那就怪罪神經遞質吧!它像波浪一樣掃過剛剛做的夢,防止它被編碼進入短期記憶。

哈哈,是不是很有趣呢?這還只是《到裡面來!》一書的小部分章節的內容,這本專門研究大腦內部世界的科普書籍從大腦裡究竟有什麼、成長、感覺、學習、記憶、情緒等多個主題出發全面探索大腦的奧秘,本書的作者團隊也是對寫作、繪本、出版非常資深的行家,更重要的是她們對於研究大腦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為了寫出這本有趣的科普書,她們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書籍。此外,還有非常專業的神經科學家、神經科醫生、神經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哲學家等等為本書的出版做審校,可謂大咖雲集,絕對可靠。

雖然我還沒有將《到裡面來!》全部讀完(第一次如此迫不及待地分享一本書),但是這本書的亮點和特色已經相當明顯了,隨手就能羅列幾條。

01.大量關於大腦的冷知識,絕對刷新你的認知

你知道嗎,人類的大腦要到25歲時才會完全成熟,所以,如果父母對著24歲的你數落「怎麼一點都不成熟」的時候,你可以有正當理由了——「是的,因為我的大腦要到25歲才完全成熟呢」!還有,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緒就像過山車,想法和行為總是衝動又笨拙呢?這也是因為大腦的關鍵部位前額葉皮質(負責從大腦其他部位收集信息並進行管理,還負責抽象思維、情感、決策和道德感的形成)沒有發育完全,它與負責處理情緒的杏仁核還沒有建立好聯繫。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對大腦的知識多一點了解,你就能對自身、對他人的行為、情緒多一點了解了。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由你的個人經歷和所處的環境塑造而成。

02.超多有趣的小挑戰,讓你分分鐘互動起來

《到裡面來!》一書除了有常規性的科普知識解讀,還設置了很多與科普知識相關的小問題、小實驗(書中統稱為「小挑戰」),讓你「現學現賣」,馬上將學到的各種知識實踐起來,這樣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增強了科普知識的趣味性。

比如,在講本體感覺(在不使用視覺的情況下感知我們在空間的位置的能力)時,書中設置了一個小挑戰,要你在不用眼睛看的情況下,讓雙手食指的指尖在頭頂觸碰到。我試了一下,第一次完全沒碰到,第二次又錯過了,第三次才勉強碰到,確實如書中所言,比看起來更難。後來我又讓某人試了一下這個挑戰,結果他一次就成功了!這也說明,本體感覺也是因人而異!怪不得我是路痴,感知空間位置的能力弱爆了!

03.海量風格各異的插畫,圖文並茂更生動

作為一本老少鹹宜的科普繪本,一定要儘可能生動有趣才會吸引讀者。《到裡面來!》這本書裡的插畫就為全書增色不少。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插畫觸目皆是,有的是非常嚴謹的「科普範」插畫,有的是呆萌可愛的卡通畫,有的是富含哲理的抽象畫,有的是透著幽默的簡筆畫。雖然設色單一,但都是深藍、橘黃的醒目色調,讓整本書都透著溫暖活潑的氣息。

在這本書中,插畫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同樣能夠傳達科普信息的主角。如果光讀文字,你可能會被大腦內部神經協同工作的機制繞暈,但是有了插畫,路徑清晰可辨,一目了然。

雖然從小到大,我都算是比較愛看書的人,但是對於科普書籍,卻讀得很少,因為總感覺接觸到的科普書籍都是一副一本正經、高深莫測的面孔,還沒讀就讓人望而卻步。但是近年來讀了一些科普書,覺得可親可近可愛多了。比如我正在讀的這本《到裡面來!》,我一邊讀就一邊感慨:哎,如果高中生物課本能這麼有趣就好了!說不定我就會愛上生物學,成為生物學家呢!

感慨歸感慨,其實《到裡面來!》在任何時候讀都很有價值。如果是青少年時期讀了這本書,或許你會對腦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如果是成年後讀到這本書,你也會對自己的大腦多一些了解,對你自己的思想、情緒、行為多一些了解。換句話說,你會更懂你自己。當我們更懂自己,必然會活得更加心平氣和,更加通透敞亮,這難道不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境界嗎?

相關焦點

  • 薦書|從「我見」「主見」到「共見」「高見」——《我見陳道明》的...
    本書是在國內圖書市場上享有盛譽的「後浪電影學院」書系之一,後浪選題策劃人自己給出的陳列建議是「傳記、影視、暢銷」,戲謔言之,充滿了「牆頭草」和「騎牆派」依違兩可的「狡黠」色彩:既不甘心被普通的明星「傳記」這一印象標籤套牢,又不願在「影視」這個二類取向裡弱化了「陳道明」這個大IP(陳道明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為中國影視界標杆性人物,從藝幾十年來成就巨大,獲獎無數
  • 陳道明最經典的5句話,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洞見Chengchen不畏浮雲遮望眼,從容過好這一生。人生能看透著實不易,看透還能說透,更是不簡單。陳道明這5句話,細細讀來,讓人醍醐灌頂。這是陳道明參加綜藝節目《一年級》的時候,給後輩的忠告,也是他入行多年的深切體會。做演員,難免受到虛名浮利的困擾,在浮華喧囂中迷失自我。陳道明曾毫不留情地指出:「戲子之所以被人看不起,就因為這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職業。
  • 名人讀書習慣:魯迅嚼辣椒 陳道明的床1/3是圖書
    當時,聞一多仍然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早已入了迷。怪不得人家都說聞一多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錢鍾書讀書時喜歡泡腳   1945年抗戰結束後,35歲的錢鍾書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為什麼睡前讀繪本是家長的煩惱晚上10點,兩歲多的寶寶仍舊不肯睡覺,一個勁的要寶爸給他講故事。寶爸說,我都講了10幾遍了,我們先睡覺,明天再講好不好。寶寶說不要,再講一遍就就睡覺。寶爸心想,你個熊孩子,你都說了10次再講一遍就睡覺了,但到現在還不肯睡。說實話,寶爸也很無奈,每天臨睡之前寶寶都要寶爸把《南瓜湯》講個10幾遍才肯罷休,而問題在於這本繪本已連續講了一個月了。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繪本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寶爸說,我都講了10幾遍了,我們先睡覺,明天再講好不好。寶寶說不要,再講一遍就就睡覺。寶爸心想,你個熊孩子,你都說了10次再講一遍就睡覺了,但到現在還不肯睡。說實話,寶爸也很無奈,每天臨睡之前寶寶都要寶爸把《南瓜湯》講個10幾遍才肯罷休,而問題在於這本繪本已連續講了一個月了。寶寶對《南瓜湯》的興趣仍舊很大,雖讀千遍也不厭倦,而寶爸真的快崩潰了。
  • 讀這本書,收穫詞彙量優勢
    你在這本書中能得到什麼呢?以下是本書作者的回答:1) 在你看完這本這本書後,你背單詞的速度會是你現在速度的三倍。2) 當你掌握了書中的所有單詞之後,你的詞彙量將會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人前 5% 。簡單來說就是,這本書能給你詞彙優勢。詞彙優勢就是一項精準使用單詞,並用單詞直擊人心的能力。這項能力幫助我們清楚準確地傳達我們的想法,無論是在校園、職場還是在生活中。從我個人刷這本書的體驗和成果來看,上述回答有一點點誇張,但基本屬實。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其實只要我們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書。《無限可能》是一本教人升級大腦的學習指南。
  • 讀「睡前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嗎?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產生的共同語言、共同生活密碼讓父母與孩子的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共同生活。新時代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蔓延著濃濃的焦慮,一是不知道如何親子共讀,二是誤把「睡前故事」當成親子共讀。關於如何與孩子閱讀好一本書?我在昨天的文章裡有提到過,今天檸樂c將和大家聊聊「親子共讀」和「睡前故事」的那些美麗誤會。
  • 兩年讀了差不多200本書,這7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就是這一天,我開始了我立下許久的FLAG——讀書。記得那天讀了兩本書,一本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還有一本是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從那以後,我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手機裡、kindle裡面的電子書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時隔不知多久之後,讀書這件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孕婦夢見大魚追自己 孕婦夢見大魚在天上飛還追我要吃我
    但是如果是其他你不喜歡的交際場合最好婉拒,利用這兩天來陪陪家人或情人更好。 【夢境1】 夢到別人幫我抓魚:我夢到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種奇怪的大魚,但是這個魚在泥巴裡面鑽來鑽去它生了一個小魚,小魚哭的聲音就如同嬰兒的,我內心特別害怕,就往前走,然後走到一個人工修的大水池,裡面好多魚,裡面有人工養殖的觀賞魚,有些不是的。
  • 又夢見考試
    昨晚又夢見考試了。又是高中時候的考試。第一場考數學。
  • 3月讀的這兩本書,值得多讀幾次
    ——王小波真是不寫文章不知道,感覺好像剛寫完2月書單,這一眨眼3月就結束了,這不,我又要來匯報3月書單了。這個月因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瑣事,沒有很大塊的讀書時間,書都是在通勤路上、在睡前零零散散地讀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月只讀完了兩本書。
  • 睡前繪本千千萬,我只推薦這一本
    現在講睡前讀物,講睡前流程,講親子陪伴,那有沒有一本書可以同時解決這三個問題呢?我看過很多有關睡覺的繪本,比如《睡覺去,小怪物》、《打瞌睡的房子》、《不睡覺世界冠軍》《晚安,大猩猩》等,3們都溫馨又有趣,充滿童趣和細節處的亮點。可是他們又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太有趣了,孩子很容易讀著讀著,就哈哈大笑起來,反而越讀越精神了。
  • 陳道明:不拍電影是我胸無大志(二)
    記者知道,陳道明一向認為演戲就是在做遊戲,那麼在《冬至》這部戲中,他的遊戲是否也做到了「最高境界」?  陳道明特認真卻又有些遲疑地對記者說:「我演戲演到最好的時候,那種狀態說出來可能你都很難理解———就是我能看見我自己。
  • 64歲陳道明偶遇84歲牛犇,不經意的細節,透露了他真正的修養
    在電影《歸來》宣傳的時候,主持人問陳道明,和鞏俐飆戲,是不是非常過癮。陳道明並沒有按套路出牌,沒有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直言:"現在文學語言,都被娛樂節目用到極致了,都用的極為刺激。我倆沒有飆,就是我倆合作。你給我解釋一下'飆'是什麼意思?"
  • 夢見大水衝進我的房間 夢見大水衝進家裡
    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大水衝房子,建議晴天的話可出行。 你的個性在這兩天會變得相當突出。如果有機會參加考試的話,這兩天是拿高分的好日子。但是人際方面,則會出現挑剔別人的狀況。 【夢境1】 夢見河水突然幹了:夢到走到路上,突然發現原來寬寬的河水退了很多,心裡想,這樣下去,河水不會幹枯吧。突然之間,水果然褪盡了,似乎有些魚。
  • 親子共讀《寶寶睡前故事》,助力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小霞的女兒一直由婆婆帶,婆媳關係比較緊張,因此婆婆帶孩子時並不怎麼和孩子說話,這也就養成了2歲多的女兒寡言少語、害羞、社交能力差、不懂得分享的行為。而小霞夫妻是雙職工,小霞有時候下班需要加班,到家時接近9點鐘,女兒已經入睡,錯過了無數次給女兒讀睡前故事的時間。
  • 這支點讀筆,能讀 1000 + 本書,還能自制有聲繪本,太牛了
    但是,隨著月齡越來越大,看的繪本越來越多,僅僅的兩本認知書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點、聽、讀」的需求。 常常會問我:——點讀筆可以點這本書嗎?——不行。——媽媽,那你給我講這本書吧。 直到,拿到了這支——小艾伴讀點讀筆,我開心到飛起。
  • 夢見去世的奶奶還活著和我說話 夢見去世的奶奶在哭泣是什麼意思
    夢見去世的奶奶還活著和我說話夢見自己去世,意味著不必再為生活煩惱,你的身體很健康,會長命百歲。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去世的奶奶和我說話,建議平順往返。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去世的奶奶和我說話,意味著成績不理想,再努力,下次有希望。
  • 媽媽書單|一年讀50本書的目標,我選擇了這些
    關注我,跟100多萬媽媽一起科學育兒,品質生活。前幾天給暖暖整理書櫃,發現這將近六年的時間,我給暖暖入的各類書,完全可以開一間小小的圖書館了。或許是受我的影響,暖暖小時候從來都是很主動地去書櫃找書讓我們來給她讀,認識很多字以後,自己也能一本書可以翻看很久。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其實是要從家長自己做起。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也整理了一部分適合媽媽們讀的書,一起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