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畢馬威看好2021年中國經濟

2020-12-14 人民網

畢馬威中國12月9日發布《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報告。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超出預期。這讓其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充滿信心,預計全年GDP增速將達到8.8%。

「我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的特點可以用兩個『超預期』來概括:外貿超預期,外資超預期。」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如此表示。

報告稱,這兩個「超預期」的實現得益於中國對疫情的有力控制。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因遲遲不能有效、徹底地控制疫情傳播而導致生產受限,以及很多發達國家為了穩定經濟紛紛推出巨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導致國內消費需求強勁但生產不足的時候,中國率先推動復工復產,加大了上述國家對中國生產、投資和出口的依賴。

在此背景下展望2021年,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將呈現以下九個趨勢。

消費、服務業繼續回暖成為推動下一階段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中國經濟的修復正在逐漸從企業端向居民端轉移。經濟的持續復甦將帶動消費者信心回升,同時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常態化,線下消費潛力得到釋放,消費、服務業繼續回暖,並成為下一階段推動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

製造業投資增長提速。工業企業利潤回升、補庫存周期開啟、製造業PMI保持在擴張區間等因素預示了中國製造業將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增長趨勢。後期,製造業投資,尤其是產業升級帶動的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將繼續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投資的主要力量。

出口增速前高后低,總體保持強勁。由於疫情依然在很多國家蔓延,未來一段時間海外市場產需缺口依然存在,預計上半年中國出口依然可以保持較高增長。下半年,隨著疫苗的推廣,世界經濟或將逐漸正常化,屆時防疫物資和暫時性出口替代訂單將有所減弱。加之高基數的對比,下半年出口增速將放緩。

貨幣和財政政策逐步正常化。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恢復,明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逐漸正常化,赤字率將回調到3%左右,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將同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需要關注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依然需要保持靈活性,退出不宜過早、過快。企業也需關注宏觀政策調整的速度和節奏,控制風險,做好相應籌劃。

中國仍是外商投資的重點,供應鏈韌性成為重要考量。中國巨大並且快速增長的市場、完整的工業體系、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以及不斷深入的開放政策使得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並繼續成為全球重點投資目的地之一。疫情的發生使企業重新思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性。供應鏈韌性將成為企業全球布局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並帶動相應調整。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2021年中國將繼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提升金融市場流動性,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金融資產投資。預計明年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並有一定升值動力。

中美經貿摩擦短期內將有所緩和。美國大選基本塵埃落定。目前信息顯示,拜登政府更傾向於回歸傳統政策思路,重視多邊主義,利用現有國際組織推動其政治訴求。預計明年中美雙邊對話有望加強,不確定性有所降低。但也應看到,短期內中美關係也恐難出現明顯改善,基準情景是維持現狀,取消之前加徵的關稅和限制措施難度依然較大。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亞太地區15個國家近期正式籤署了RCEP協定。協定的籤署將進一步加強區域內成員國之間的經貿聯繫,更加靈活地進行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加強經濟合作。當然也應看到,亞太地區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區域經濟一體化依然任重道遠。未來世界經濟有可能形成「亞太-北美-歐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創新、安全、環保成為政策關注重點。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時期的第一年,中國政策將有三個關鍵詞值得關注,即創新、安全和環保。加強自主創新、實現在核心科技領域的突破無疑是中國今後發展的核心;「十四五」建議也提出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將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科技、金融、生態等方面。其中,在環保領域,中國提出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最後,康勇表示,「明年中國將開啟『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是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具有特殊意義。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全年GDP增速將達到8.8%」。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相關焦點

  •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
    而同時很多發達國家為了穩定經濟,紛紛推出了巨額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國內消費需求依然較為強勁,但生產不足,所以反而加大了對中國生產、投資、出口的依賴。在此背景下,我們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全年GDP增速將達到8.8%。
  • 中國社科院:2021年中國GDP增速預測達7.8%
    GDP總量相當於日德等5國總和據新民晚報的最新報導,12月14日,中國社科院首次發布關於2021年經濟的藍皮書,對明年經濟形勢進行分析與預測。在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疫情或將向好,消費和服務業逐步復甦,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5.5%,全年經濟增長達到2.2%。
  • 畢馬威: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
    上周末,畢馬威中國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 從產業結構來看,‍三次產業增速均有所回升,工業恢復快於農業和服務業。 生產方面,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1.3%,較去年同期回落7.3個百分點,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
  •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
    「如果從內外循環的角度觀察,我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的特點可以用兩個『超預期』來概括:外貿超預期,外資超預期。」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說,其背後邏輯在於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復工復產。同時,深陷疫情陰霾的其他國家加大了對中國生產、投資和出口的依賴。
  • 畢馬威南京分公司喬遷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龍昊)11月21日,畢馬威南京辦公室喬遷儀式於南京市玄武區舉行。繼2008年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在落地和開立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2015年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南京分所獲得財政部批准並取得營業執照,2017年畢馬威在南京設立智能創新空間並致力於用科技賦能行業發展後,本著對華東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洞察及領先的企業服務能力,畢馬威在紮根南京的第11個年頭喜迎喬遷,為畢馬威中國的整體布局增添了重要一筆。
  • 畢馬威中國落子合肥--原創新聞--中國經濟新聞網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唐福勇)10月26日,畢馬威中國合肥分公司開業典禮在合肥市包河區舉辦。今年以來,畢馬威中國陸續成立寧波、蘇州、合肥辦事機構,加速落子長三角,彰顯了畢馬威對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的堅定信心。畢馬威中國合肥分公司是畢馬威中國在長三角區域的第6家辦事機構,也是畢馬威中國的第27家辦事機構。
  • 畢馬威深度分析:新冠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的聯合研究表明,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新經濟必然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發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武漢市發現多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並迅速蔓延至其他省市,患者伴隨著發熱、乏力、乾咳、呼吸困難等症狀。
  • 畢馬威揚 合力耀徽 畢馬威中國合肥分公司正式開業
    10月26日,畢馬威中國合肥分公司開業典禮在包河區舉辦。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龔偉禮、畢馬威中國江蘇省及安徽省首席合伙人黃文輝及畢馬威中國合肥首席合伙人周徐春出席開業典禮。今年以來,畢馬威中國陸續成立寧波、蘇州、合肥辦事機構,以畢馬威速度落子長三角,彰顯了畢馬威對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的堅定信心。
  • 畢馬威安茂德:服務中國企業去海外是未來的戰略重點
    今年這個活動的地點就在上海,「過去和將來我們都把中國作為新興領導人培訓的重要活動基地之一」。  這種重視與擴張計劃的背後,則是新興市場對畢馬威新增業務所提供的極大貢獻。  據了解,亞太地區為畢馬威國際貢獻了其總收入的約20%。「過去6個月,我們的中國業務實現了12%的增長,相對而言全球的這一數據僅為8%。」
  • 畢馬威入駐濟南 為當地產業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助力
    畢馬威表示,入駐濟南後,畢馬威將利用自身國際化視野和專業服務能力為濟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出謀獻策。同時為山東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濟南產業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助力。山東是我國排名前三的經濟大省,體量大、行業門類齊全、區域發展較為均衡。
  • 畢馬威調查報告:中國CEO對本國經濟和企業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根據畢馬威近日針對全球眾多CEO的兩次調查顯示,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CEO們面臨的風險和首要關注因素發生了明顯變化,一些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的CEO們已將人才風險視為對增長威脅性最大的風險之一。同時,和其他國家的CEO相比,中國CEO對本國經濟和企業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 畢馬威今年中國招聘數不減新納1900名員工迎經濟復甦
    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畢馬威也在想方設法消減成本以度過危機,但在中國將逆勢而上,仍將招聘與去年同等數目1900名新員工以儲備人才迎接中國經濟復甦帶來的市場機會。  CBN:對於這場百年不遇的衍生品帶來的經濟危機,你認為什麼跡象是世界經濟危機結束的標誌?
  • 穩坐全球最大經濟引擎!中國GDP預將增8.2%,與美國比還差多少
    基於此,不少機構和經濟學家紛紛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據中國證券報11月25日最新報導,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基準情形下,預計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反彈至8.2%。其中,拉動我國經濟反彈的動力主要是出口和國內消費。
  • 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7.9%
    今年以來,儘管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但中國仍拿出亮眼成績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和組織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世界銀行發布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7.9%。
  • 廣聚四海人才 畢馬威助力南京建設創新名城
    11月21日,畢馬威南京辦公室在南京德基廣場舉行喬遷儀式。畢馬威南京首席合伙人黃文輝表示,南京是畢馬威重要的戰略布局城市之一。在企業人才管理及培訓方面,畢馬威可以做全套的服務,從對企業進行人才培訓,到對企業提供財務專業諮詢服務,再到針對計劃上市企業的上市輔導等;在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審計服務、稅務服務及其他諮詢服務。畢馬威將始終積極踐行對創新的堅持以及對客戶和社會的回饋,大力支持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 普華永道CSI校招美國和加拿大2019年8月-2021年8月畢業生可視頻面
    申請系統將於截止日期後關閉海外學子招聘計劃 (CSI) 是普華永道校園招聘的一部分,主要針對正在美國或加拿大求學,並且打算畢業後回到中國內地、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工作的中國留學生。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2021年度CSI 在北美的招聘,我們將全面協助北美申請人通過視頻參與測評及面試,同學們無需回國進行面試。
  • 亞行預測:亞洲經濟出現萎縮,2021年將實現增長6.8%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四發布的報告預測,亞洲發展中地區的經濟活動今年將萎縮0.4%,然後在2021年回升至6.8%,因為該地區正從19型流感大流行的影響中恢復過來。東亞對2021年的增長前景保持在7.0%。亞行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2.1%,高於9月份的1.8%,然後在2021年反彈至7.7%,與9月份的最新數據持平。亞行警告說:「但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使這一預測變得不確定。」
  • 法國公布2021年預算草案 預計經濟將反彈8%
    來源:海外網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介紹2021年預算草案(路透社)海外網9月29日電當地時間28日,法國經濟部提交了2021年政府財政預算草案,重點是10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法國總理讓·卡斯泰表示,其目標是2022年恢復到疫情危機前的財富水平,他認為這一目標「雄心勃勃,但可以實現」。據《費加羅報》報導,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和負責公共帳務的部長級代表奧利維耶·杜索普介紹了2021年預算草案。預計法國經濟在經歷2020年大幅下跌10%後,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反彈8%,使經濟在2022年恢復到疫情危機之前的水平。
  • 畢馬威中國高層人事換屆,將開啟未來五年新規劃
    近日,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將迎來中國區四年一次的高層換屆,畢馬威中國主席姚建華在3月底即將完成四年任期,從4月1日起,由原畢馬威中國投資和重組諮詢服務主管合伙人陶匡淳和原畢馬威中國審計業務主管合伙人廖子彬兩人共同擔任聯席主席。
  • 2021年A股怎麼走?8大分析師的共識和分歧,一圖看懂!
    中國經濟從疫情的傷痛中走出,A股也延續了2019年的牛市格局。展望2021年,十四五規劃將正式發布,新經濟初現雛形,各大券商密集召開年度策略會,給投資者指點迷津。他們有哪些共識?又有哪些獨到的投資觀點?再對比年初他們對今年的預測看,當作參考。2021年A股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