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劇情僅播出一半,便已經讓眾多歷史迷過足一把秦史癮,劇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劇情,同時作為秦史最後一部,眾粉絲恨不得將這部劇播出的劇情,再去多追幾遍,絲毫不放過劇中任何細節。除去子楚、嬴政等關鍵人物外,作為秦始皇爺爺的秦孝文王,更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孝文王是一個令人覺得十分矛盾的角色,很多人認為他的一生輝煌無比,但也有人覺得他的晚年悽涼,他一生為太子輔佐皇帝,終於熬到上位時卻在登基第三天突然崩逝。當時眾多群臣表示了哀思,但很顯然眾多哀悼者中誰是真心,誰又是偽善我們不得而知。
正劇播出後,秦孝文帝的下線過於迅速,雖然早就在歷史中得知,但仍然沒有想到劇中卻僅僅只用一句簡單話語便一帶而過。讓人完全不知秦孝文帝到底是如何去世?而世人對於他的崩逝,其實一直有三種不同的說辭。
第一:身體早被掏空,繼位之時已日薄西山。
從前期劇情之中,秦孝文帝對待一些權臣朝野之事,皆有著自己的謀略和獨斷,因此秦昭襄王在世之際減輕很多壓力,甚至在最後的古稀之年,有著秦孝文帝輔助秦昭襄王晚年可謂是真正的頤養天年。
只是秦昭襄王活的時間太久了,他在公元前306年已經正式繼位,當時的他年僅19歲,隨後在位長達56年,直到75歲時才崩逝退下王位。秦孝文帝則在秦昭襄王崩逝前15年前就已成太子,在此期間他遭遇過皇室競爭事件數不勝數。
甚至作為年輕人的他,在此期間或許還遇到過為情所困,每當此事發生時作為太子的秦孝文帝,雖保持外表沉穩,私下裡也會借酒消愁,甚至還會過度縱慾。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的身體早已不似當年那般,甚至在他繼位之前身體已經達到了日薄西山境地。
第二:古代五十歲已入老年時期,瑣事過多猝死身亡。
前任君王去世後進行了大操大辦的葬禮,這個葬禮舉行繁瑣且麻煩,作為新帝秦孝文帝自然需要全程陪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秦孝文帝已經53歲高齡,在現代或許這個年紀正值中年,但在古代已是老年。
擔任太子的這些年秦孝文帝日子過得並不好,甚至以太子身份代理朝政之時,費心費力,多年積勞成疾,導致他身體長年處於疲憊勞累狀態。直到他成為新帝後,霎時間的輕鬆,讓他的身體繃不住,猝死身亡。
第三:皇權爭奪戰中技不如人,被謀殺而亡。
皇宮爭奪戰並未在表面進行,因為太子繼位成帝已成事實,很顯然,秦孝文帝仍然有被謀害的嫌疑,同時害他的人有三個人,第一華陽太后、第二子楚、第三呂不韋。
華陽太后一心想成為真正擁有權力的女人,因此她才收子楚為養子,秦孝文帝繼位她就是王后,但華陽太后的野心並不僅限於此,只要孝文王去世,太子子楚繼位,她就是掌握真正實權的太后,到時後宮之事乃至前朝之事,皆由她一人說的算。
子楚是太子,秦孝文帝繼位後,他更是名副其實的下一任新帝人選,但有著爺爺作為前車之鑑,他非常害怕父親也會在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五六十年。如今子楚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他沒有辦法保證自己能夠安穩度過這數幾十年,將其殺掉取而代之是最好決策。
呂不韋才是真正的大boss,他將公子異包裝成子楚,並且成為了朝野眾臣,由此可見他的謀略過人。對比起秦孝文帝,看似人畜無害的子楚更好控制,再加上他與子楚有私交,只要助子楚登上皇帝之位,他將輝煌無限,因此便有可能將其殺害助子楚上位。
而從三條說辭中,無論是哪一條皆只對一人有益,那就是子楚,看來他才是真正贏家!
對於秦孝文帝的崩逝,劇中沒有多少解答,也沒有過多伏筆,而且在真正的歷史上,也沒有有關於秦孝文帝的死因記載,所以以上眾多結論大多都是猜忌,不知道你更偏向於哪種說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