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賈春華宋勐
本報記者馬少忠
「這些農特產品品質特別好,都是村裡種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吃著放心。」11月20日,南岔縣晨明鎮晨明村興辦的盛春農特產品店一開張,好多市民就湧進了店內,挑選玉米面粉、小米、大米、木耳、蜂蜜等農特產品。村黨支書記賀春一邊招呼客人,一邊高興地向客人推薦村裡的農特產品。
盛春農特產品店依託於晨明鎮興達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農特產品,興達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晨明村去年上馬的扶貧項目。去年末,晨明村把脫貧攻堅的工作思路聚焦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上,在市第22幫扶工作隊支持幫助下,村黨支部書記賀春帶領村民成立了興達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申請了商標、條碼、生產許可,銷售加工雜糧。市級幫扶單位省林業第二醫院、伊春日報社、哈爾濱銀行伊春分行、市第二中學、市接待辦主動墊付資金12萬元,晨明鎮政府免費為晨明村提供了加工廠房,使項目順利啟動。當年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遠銷到哈爾濱市及南方各大城市,僅兩個月時間就實現銷售產值20多萬元,讓貧困戶真真實實得到了產業收益。
今年,晨明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訂單經濟,與村民們籤訂種植合同,不上化肥、不施農藥,按質收購,統一加工,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品質,產品從農戶直接進入到合作社,經加工後進入平臺銷售。同時,利用自己的「益誠佳品」商標,把全鎮的綠色農副產品進行了集約化整合,設立質量標準,以「益誠佳品」品牌為統一出口,推動產品外銷。為拓寬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增進廣大消費者對晨明農特產品的了解,他們專門在縣城內設立了專營店,通過搭建多層次的農特產品對接平臺,展示、宣傳、營銷村農特產品,使廣大消費者更直觀、近距離地感受村裡農產品的獨特品質,提高晨明村農特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將扶貧農特產品品牌做大做強,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顧客在盛春農特產品店挑選農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