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王健稱:很多中國琴童對樂器沒有愛

2020-12-17 搜狐網

  本月13日,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的「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級的琴聲」音樂會上,享譽世界的傑出大提琴家王健將攜手廣州交響樂團和指揮餘隆,上演米亞斯可夫斯基的C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以及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堂吉訶德》。這是2004年王健在廣州舉行音樂會後,樂迷有幸再次聆聽到他世界級的琴聲。

  這次音樂會的上半場為大提琴協奏曲,下半場的曲目為全長40多分鐘的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堂吉訶德》,曲中用大提琴代表堂吉訶德。這是王健的父親最鍾愛的曲子,王健說:「它是為大提琴而寫的最美麗的協奏曲之一,是舊派俄羅斯音樂的最佳典範之一。」王健曾在法國演奏《堂吉訶德》,那天他覺得自己沒有拉出應有的水平,「當時我很失落」。當演奏到堂吉訶德死去的時候,「我往觀眾席上看,看到了一個法國的老奶奶,她的淚珠正從臉頰上滾落,這很讓我感動。從那時開始,我學會了去尊重音樂那感人的力量。」

  雖然旅居海外,王健一直都很關注中國的年輕一代。王健對於中國的父母訓練孩子們學音樂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說道:「很多父母從不考慮孩子們是不是有天分,甚至不在乎孩子們是否有興趣。結果是,經常看到當孩子長大了,他能演奏樂器,但是裡面並沒有對樂器的愛,而且他們和樂器也沒有任何對話。」他認為:「父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需求和愛,然後教導他們怎樣去學習。如果孩子愛上音樂,知道怎樣去學習,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責任編輯:阿芒)

相關焦點

  • 大提琴家王健: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圖)
    談知名度  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  廣州日報:在國際樂壇,您被譽為具有東方人文氣質的大提琴家,您自己認為呢?東方文化最吸引您的是什麼,您從中汲取了哪些養分?   王健:我是中國人,當然是中國文化的產物。我的人生審美觀基本上是中國式的,如樸實、含蓄、容忍。
  • 給大提琴買了票卻差點飛不了?音樂家王健稱已理解相關規定
    王健發聲截圖一場關於大提琴不能上飛機的「誤會」,最終雙方選擇互相諒解。8月12日,據新民晚報報導,大提琴家王健11日在朋友圈發表一則「溫馨提示」,稱自己購買了東航航班機票,並為其大提琴單獨購票,差點因為「超過1米的行李不能帶上飛機」的規定而遭遇連人帶琴被滯留的尷尬。所幸,最終這把大提琴被「安放」在乘務組人員的衣櫃中,王健的行程才未受影響,得以繼續。
  • 大提琴家王健:靠音樂吃飯太難,不建議女兒拿它謀生
    當時中央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前身)去美國訪問演出,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中國樂團去美國,在很多大城市演出。當時我們有三個年輕獨奏家,我拉大提琴,李堅彈鋼琴,王曉東拉小提琴,我們從九月開始巡演,一直到十月底。
  • 王健:交響樂像「小說」,巴赫大提琴無伴奏就像「三字經」
    巴赫為大提琴寫的六首無伴奏組曲歷來是大提琴家的「試金石」,因為難度太高,有人甚至將之與巴赫小無並列,並稱大提琴家和小提琴家的「噩夢」。這些年來,大提琴家王健在國內外舞臺演奏全套巴赫大無十幾次,其獨具一格的演繹,成了不少人心裡的白月光。距離王健上一次在上海演全套巴赫大無已經過去5年。
  • 「大提琴俠」王健+管風琴+四手聯彈
    昨晚,就在這個中國最高藝術殿堂,音樂廳裡的每一塊天花板都被這支來自杭州的城市樂團喚醒——在進場前的那一刻,杭州愛樂樂團的樂手們身背各自的樂器,像戰士背負他們的武器那樣打響「攻陷」北京觀眾耳朵的「戰役」——一個美女小提琴樂手興奮地說:「嘿,北京,我們又來了。」這是杭州愛樂第4次走進國家大劇院的音樂殿堂。
  • 王健與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度合作,用大提琴訴說鄉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明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將迎來與著名大提琴家王健的首度合作。王健則將演奏《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圖說:演出海報 主辦方供圖為歌劇院選定曲目王健即將帶來的這首《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寫於德沃夏克在美國教書期間,運用了許多波希米亞民俗舞曲的元素寄託其對祖國的眷戀。說起「鄉愁」,近幾年來,王健也將許多精力都放在了家鄉上海的演出上。
  • 低音樂器魅力 20世紀著名大提琴家風採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樂器的王國中,弦樂器一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弦樂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應該當屬小提琴和大提琴了。小提琴無疑是表現力最為豐富的樂器之一,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是最主要的獨奏樂器之一。
  • 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比如謙遜、願望不要成為欲望、喜愛但不一定佔有。這都是中國人的處世哲學。」——王健丨談巴赫大提琴組曲丨它們成為我靈魂的避難所丨中國表演者已與西方最偉大的名字並列巴赫能夠直達人心,不僅是透過音樂這種純樸的形式和宗教這個外殼,還有精練的作曲技巧。
  • 這場高含金量的演出,是50歲的王健獻給樂迷的禮物
    陳其鋼的《逝去的時光》以及《巴西巴赫風》的兩首作品,再加上了海頓的《C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作為上半場唯一曲目,《逝去的時光》承載著作曲家陳其鋼所追尋的那一去不復返的美好時光,作品選用中國古曲《梅花三弄》的旋律,融合現代音樂的元素和技法,織體細膩精緻,純熟高超的技巧讓音樂的發展流暢而感人。
  • 大提琴出租_匠心樂器
    大提琴出租,匠心樂器,當靈魂躺臥在那片青草地上時,世界的豐盛,遠超出能言的範圍。大提琴出租, 大提琴有百餘年的發展歷程,產生了一套科學研究的教學體系(後原文中有詳解)和彈奏方式 。違反了這種便是違反了自然法則。教材內容中間的對接、技術性的由淺入深都必須這一管理體系和科學研究的方式 來支撐點。
  • 石獅老人將大提琴融入民族樂器表演 奏出什音新樂章
    大提琴融入民族樂器表演 「中西合璧」奏出什音新樂章 什音是古代中原宮廷音樂在閩南地區的遺存,大提琴則是有著「音樂貴婦」之稱的西洋樂器。近日,石獅王善權老人將大提琴融入什音表演節目中,奏出了「中西合璧」的新樂章。試圖嘗試受到質疑今年75歲的王善權,退休前是石獅石光中學一名政治老師。從小喜歡音樂的他,練就了一手的好樂器。退休後,他加入石獅市老年大學什音班,並擔任該班隊中二胡、草胡、大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手。
  • 學大提琴每天應該練習多長時間
    今天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大提琴教學的老師,來講一下學習大提琴每天應該練習多長時間的問題。很多初學大提琴的琴童家長一般開始都會問我,孩子每天練習多長時間好。一個理想化的答案是:越長越好,練1個小時肯定比練半小時強、練2小時肯定比練1小時強。當然,現在中小學的課後作業也比較多,孩子可能是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練琴上。
  • 如何做一名琴童家長?很多家長沒有掌握好「度」
    這對於大多數琴童家長來說,都是值得深思的難題。杭州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手俞倩茹從事小提琴教學11年,她認為,如今,很多家長沒有掌握好「度」的問題,其實不同階段家長的參與度應該是不同的,只要分清階段,拿捏有度,做琴童家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同階段參與度不同大多數孩子在5歲左右開始學習樂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記憶力尚不足,所以在初期階段,家長的參與必不可少。
  • 審美力·藝術微課堂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講述他和大提琴的故事
    在弦樂樂器中,大提琴總是以其溫柔深沉的音色令人過耳不忘。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大提琴的動人琴音甚至成功「出圈」,讓觀眾深深記住了它。《審美力·藝術微課堂》第七期,跟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一起走近充滿魅力的大提琴。
  • 琴童在家裡沒法練琴?上海交響樂團首席「雲端」授課,免費!
    2月5日起的工作日,上交將陸續推出線上「首席教你學樂器」。大提琴首席黃北星策劃案剛定,上交的首席們紛紛開始行動。第一批推出課程的有大提琴首席黃北星、長號首席郝傑、雙簧管首席張欣,在6節課內,他們將用最淺顯的語言,傳授一門樂器最核心的基本功。後期,單簧管、小提琴、長笛等多個聲部的首席也將在視頻裡傳授技藝。
  • 大提琴音位的掌握
    對於並非天生對音樂的音很敏感的兒童、青少年、或者成人,學大提琴,開始很長一段讓老師教入門可能很懵,很被動。有音樂天賦的人學琴,他的入門多半是靠耳朵聽的,耳朵是一個很好的天資。在學大提琴的音位時,直接就靠耳朵聽出來是什麼音了,不用想那麼多不明白的為什麼。而對音樂的樂音絲毫沒有判別能力的人,硬要去掌握,確實是屬於非得被「趕鴨子上架」了,這樣,有的人就想自己一輩子也不學音樂,或者是有的只開個頭,便放棄不學了。在樂音方面沒有異稟的人,喜愛音樂,或者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學學音樂,也是可行的。
  • 一拿起大提琴,腔調就有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薛瑩 通訊員 郭楠在很多影視劇裡,大提琴一出場,腔調以及人設頓時就出來了。《see you again》,還在網上流傳過一陣子▼▼▼大提琴自帶高逼格「琴」設,聲音相對厚重,性格開朗,擅長獨奏,尤其是抒情的旋律,有"音樂貴婦"之稱。
  • 以琴為劍,大提琴家徐逸群的美國音樂之旅
    音樂沒有國界,總能在任何時候撫慰人心。此外,她還曾在「林肯中心的大提琴家們」音樂會和著名的萬寶路音樂節等著名音樂節上演奏。將細微的聲音帶入演奏中  徐逸群之所以愛上大提琴,是因為大提琴低沉而迷人的聲音。自從16世紀大提琴出現以來,它通常被視為純粹的伴奏樂器,很少有機會作為獨奏樂器展現它的出眾點。
  • 「音樂貴婦」大提琴的發展史
    大提琴有著「音樂貴婦」之稱,它的聲音類似於人類的聲調,數百年來,大提琴以其溫暖生動的音色和豐富的聲調,給觀眾們來了無窮無盡的美感。大提琴是備受追崇的獨奏與合奏樂器,經過一系列的文化變遷和不斷改進,現在已經成為現代音樂的一大主流樂器。
  • 有顏值更能拼實力,當大提琴「燃」起來是什麼樣子?|一刻·專訪
    — 本期講者:陳衛平「學院派」大提琴獨奏家、國際公認中國最年輕的世界級大提琴家關鍵詞:音樂、旅行全文共 2812 字,閱讀需要 16 分鐘我叫陳衛平,我的職業就是一個演奏大提琴的人,可以稱之為大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