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與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度合作,用大提琴訴說鄉愁

2021-01-07 新民晚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明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將迎來與著名大提琴家王健的首度合作。這場以德沃夏克交響作品為專場的音樂會,囊括了其管弦樂序曲、協奏曲以及交響曲三首樂隊作品。王健則將演奏《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圖說:演出海報 主辦方供圖

為歌劇院選定曲目

王健即將帶來的這首《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寫於德沃夏克在美國教書期間,運用了許多波希米亞民俗舞曲的元素寄託其對祖國的眷戀。說起「鄉愁」,近幾年來,王健也將許多精力都放在了家鄉上海的演出上。今年1月他剛剛在上海大劇院演繹了巴赫「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全集,這是暌違5年,王健又一次在家鄉完成的一場「大提琴馬拉松」。而此次首度與上海歌劇院的合作,這首協奏曲更是他自己精心選定的。

「雖然沒有正式合作過,但我與上海歌劇院的接觸並不算少。作為歌劇院,他們的交響樂演出並不多。德沃夏克的這首協奏曲,是業內公認『最流行』的大提琴協奏曲之一。它包含了熱情、歡樂、悲傷等等非常豐富的情感色彩,像一部『好萊塢大片』,而不是『小眾藝術片』,既適合展示歌劇院交響樂團的實力,也容易被觀眾們接受、產生共鳴。」

圖說:王健排練照 主辦方供圖

明晚的音樂會上,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還將帶來德沃夏克「自然、生命和愛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狂歡節序曲》和世界十大著名交響曲之一《「自新大陸」第九交響曲》。

離別是永恆的主題

德沃夏克剛開始創作《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時,曲風完全是活潑而歡快的。而在創作過程中,他忽然聽聞遠在歐洲故鄉的初戀女友的死訊,就把第三樂章最後一段改成了如今懷念而悲傷的風格。王健解讀:「那個年代車馬書信很慢,德沃夏克聽聞死訊,已晚了好幾個月。那份悲傷既是鄉愁,也是生離死別的愁緒。」

圖說:王健排練照 主辦方供圖

離別是藝術創作中永恆的命題。王健說:「因為離別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離別也會更加敏感、傷感。而藝術家,更能體驗離別和孤獨。」在他的心裡,藝術家們總與孤獨相伴。演奏時,他閉著眼睛沉浸其中,擺動的肢體仿佛與大提琴融為一體,表情也隨著曲調的變化時而笑容滿面、時而眉頭緊鎖。「一方面,因為巡演,我與家人朋友每次相見短短幾日便又離別。另一方面,當走進琴房、拿起琴,我的世界更是只剩下自己。」對藝術的專注,註定了他的「孤獨」。

包括《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在內,德沃夏克最受歡迎的幾部作品,都是在美國時創作的。「新的環境和文化帶給了他的新的衝擊和靈感。」王健解讀道,「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對於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家總與『離別』和『孤獨』密不可分。」(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相關焦點

  • 「大提琴俠」王健+管風琴+四手聯彈
    鄧京山說,這一次,這支早就褪去青澀的城市樂團,帶來的音樂會包含了各種令人振奮的元素——馳騁全球樂壇的華人大提琴家王健、三大大提琴協奏曲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樂器管風琴、《不能說的秘密》中的四手聯彈……「一千多張演出票早就提前賣空了,我很擔心他們有沒有給我留一張票,否則我就得打道回府了。」鄧京山笑盈盈地抱怨著。
  • 一拿起大提琴,腔調就有了
    有網友形容拉大提琴的趕腳,很對位。11歲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公演聖-桑的大提琴協奏曲,13歲作為「上海音樂小組」的獨奏演員首次赴美國五個州巡迴演奏五十多場音樂會,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演奏「巴赫無伴奏完整組曲」的大提琴演奏家——王健▼▼▼4歲學會巴赫名曲
  • 今天是上海交響樂團的大日子
    9月27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執棒,以駐團藝術家、華裔作曲家周天新作《禮獻》的世界首演開篇,拉開了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40周年慶典音樂會的序幕。除了這部定製的獻禮之作,上交還攜手大提琴家王健獻演了周天的大提琴協奏曲《水袖》和老一輩作曲家丁善德的《長徵交響曲》。
  • 十多位歷任首席齊聚 上海交響樂團奏響《禮獻》慶建團140周年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9月28日報導:昨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執棒,以駐團藝術家、華裔作曲家周天新作《禮獻》的世界首演開篇,拉開了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40周年慶典音樂會的序幕。除了這部定製的獻禮之作,上交還攜手大提琴家王健獻演了周天的大提琴協奏曲《水袖》和老一輩作曲家丁善德的《長徵交響曲》。
  • 大提琴家王健:靠音樂吃飯太難,不建議女兒拿它謀生
    12月15日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王健將和上海交響樂團獻演一臺協奏曲音樂會,除了埃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他還將和笙演奏家賈磊合作,帶來作曲家趙麟的大提琴與笙雙協奏曲《度》。王健是這場音樂會當之無愧的主角。初為人父的王健在音樂演繹上會有怎樣的變化?
  • 雪梨歌劇院奏響「黃河頌」,許忠率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為中國加油
    昨天上午,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瓊·薩瑟蘭劇場,一遍又一遍迴響著這句鏗鏘有力的聲援。著名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站在臺前,眼眶溼潤了。他的身後是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他們關心著新冠肺炎疫情,共同錄製了一曲《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黃河頌》,許忠動情地說:「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身處國際舞臺的音樂人為祖國加油義不容辭。」
  • 大提琴家王健稱:很多中國琴童對樂器沒有愛
    本月13日,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的「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級的琴聲」音樂會上,享譽世界的傑出大提琴家王健將攜手廣州交響樂團和指揮餘隆,上演米亞斯可夫斯基的C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以及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堂吉訶德》。這是2004年王健在廣州舉行音樂會後,樂迷有幸再次聆聽到他世界級的琴聲。
  • 上海交響樂團「團廳一體」全新運營模式開啟
    上海交響樂團「團廳一體」全新運營模式開啟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諸葛漪  選稿:王斌  2014年9月3日 09:20 「團廳一體」全新運營模式開啟,標誌著上海交響樂團跨越三個世紀的夢想成真,它在比肩全球頂級樂團的發展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音樂廳常年對公眾開放  「跨越三個世紀的光榮與夢想」高懸於音樂廳音樂互動長廊最前方。
  • 大提琴家王健: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圖)
    相對於其他華人音樂巨星,諸如馬友友、郎朗,大提琴家王健在普羅大眾中不那麼有名。然而,在音樂界,恐怕沒有人認為他比馬友友遜色,只會說他倆風格不同。王健9歲時便在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中露臉,2006年,他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在英國流行榜排到了第22位,這對古典類專輯而言簡直是個奇蹟。
  • 這場高含金量的演出,是50歲的王健獻給樂迷的禮物
    而幾乎每年王健與上交的合作都會奉獻這樣極具含金量的演奏。昨晚,世界級大提琴演奏家王健選擇以一臺音樂會和上海觀眾一同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圖說:王健在昨晚的音樂會中傾情演奏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音樂會依然有老朋友餘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共同完成,觀眾席裡既有王健的父母,也有作曲家陳其鋼、譚盾以及演員湯唯等好友。
  • ...斯卡拉歌劇院全陣容來滬-歌劇,斯卡拉,歌劇院,義大利,西蒙...
    世界三大歌劇院之一、有著238年歷史的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9月3日在東方藝術中心獻演音樂會版威爾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9月4日,斯卡拉歌劇院還將帶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兩場演出均由著名指揮家鄭明勳執棒,並有來自義大利、德國、俄羅斯、加拿大、南非、韓國等6國的10位頂級歌唱家獻唱。
  • 來上海交響樂團,用音樂溝通世界
    從音樂季到上海新年音樂會、上海新春音樂會,從上海夏季音樂節到上交室內樂,由樂團創辦的一系列音樂演出品牌不僅建立了跨洲際的文化交流,更助推了跨音樂領域的文化繁榮,實現了人與人、團與團乃至國與國間的音樂溝通。 上海交響樂團始終引領著每個時期最出色的音樂家與樂團在國際和國內舞臺上合作,成為中國大陸與世界級指揮家、獨奏家、歌唱家合作最早、合作場次最多的交響樂團。
  • 昨晚上海音樂廳現難得一幕 115把大提琴同臺狂歡
    昨晚上海音樂廳現難得一幕 115把大提琴同臺狂歡2016-5-5 04:28:5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吳桐 選稿:成昭遠 蔣迪雯攝  東方網5月5日消息:這是上海音樂家協會大提琴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大海第一次指揮這麼多把大提琴同臺演奏。昨晚的上海音樂廳,有超過130位演奏者交替帶來獨奏和重奏曲目。演奏到高潮時,115把大提琴同時上場,組成百人大提琴樂團演奏。演奏者中,有再過幾天就要過80歲生日的上海音樂學院老師鄒旭平,也有小學一年級學生。劉大海說:「這就像是一次大提琴的狂歡節」。
  • 大提琴巨擘林恩·哈雷爾去世,不久前曾用琴聲為中國觀眾送來祝福
    林恩·哈雷爾是享譽全球的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曾兩度獲得葛萊美獎。1944年,林恩·哈雷爾出生於美國紐約的音樂之家,父親麥克·哈雷爾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男中音歌唱家,母親瑪喬莉·富爾頓是小提琴家。八歲時,林恩·哈雷爾從鋼琴改學大提琴,因為這件樂器像是「結合了父親和歌聲和母親的琴音」。
  • 世界頂級華人女指揮張弦來杭,攜手王健彈奏「弦外之音」
    指揮張弦和大提琴王健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兩位藝術家在國外有過多次合作,但是在國內卻是首次同臺合作。23日下午,結束了上午的彩排,還沒有完全倒過時差來的張弦,還是第一時間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年少時離開中國赴美求學,張弦現在已經是享譽世界的女指揮家,這在古典樂壇還真不多見。
  • 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碩士,中國青年演奏家,室內樂團大提琴首席
    杭州愛樂樂團大提琴聲部首席。1995年至2002年先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及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陳圓、朱亦兵教授。曾擔任中國少年交響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中國青年演奏家室內樂團大提琴聲部首席。2007美東地區長青藤聯校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春節聯歡晚會.
  • 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啟幕
    驚喜之二,上海交響樂團年輕的新任樂隊首席柳鳴亮相,她今年只有25歲,是上海交響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樂隊首席。 她就是上海交響樂團新任樂隊首席柳鳴。 近年來,上海交響樂團頻頻大膽起用年輕人擔任「要職」:畢業於上海樂隊學院的現任樂隊中提琴首席巴桐、同樣從小提琴比賽「出道」的第二小提琴首席陳家怡、新任樂團助理指揮張櫓……他們的快速成長,讓人看到上海交響樂團推新人的魄力。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人才是上交乃至中國交響樂長遠發展的關鍵,我們可以引進,但更要培養。
  • 上海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幕 「95後」女小提琴手當上樂隊首席
    除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演出,現場還有兩大驚喜:一是享譽國際的小提琴演奏家寧峰從德國歸來,隔離14天,拿到綠碼,站到觀眾面前;二是上海交響樂團年輕的新任樂隊首席柳鳴亮相,她今年25歲,是上海交響樂團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樂隊首席。疫情發生後,上海交響樂團步履不停。
  • 本周五將攜龔琳娜與貴陽交響樂團首度合作
    「這次我將用貴州的水演奏。」譚盾說,在世界的音樂史上,每一個交響樂團所在的地域跟它的文化傳承以及未來的影響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而貴州的山水美麗,文化多元,離自然很近,這和本次「聆聽自然·保護自然」的主題十分契合。所以這次演奏的《水樂》,是貴州的《水樂》,在結構、音色等方面都會跟貴州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極為契合。
  • 王健:交響樂像「小說」,巴赫大提琴無伴奏就像「三字經」
    巴赫為大提琴寫的六首無伴奏組曲歷來是大提琴家的「試金石」,因為難度太高,有人甚至將之與巴赫小無並列,並稱大提琴家和小提琴家的「噩夢」。這些年來,大提琴家王健在國內外舞臺演奏全套巴赫大無十幾次,其獨具一格的演繹,成了不少人心裡的白月光。距離王健上一次在上海演全套巴赫大無已經過去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