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祖忠,是黎平縣口江鄉蘭扒村四組溝邊寨村民。蘭扒村地處邊遠落後山區,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世代靠著種地為生。為了改變自家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我前幾年開始思考如何依託現有條件發展種養殖。
蘭扒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4年,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我家就開始有意識的收集一些有關種養殖方面的書籍和碟片,主要是學習養殖本地雞與本地黃牛方面的資料。從理論上武裝自己,雖然面對通俗易懂的種養殖理論知識,但對於一個只有著小學文化程度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艱難的學習過程。
很多我不懂的理論便在農閒時向有經驗的種養殖農戶請教、查資料等。經過一年多的理論學習,我學得了種養殖技術。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從2015年開始小規模的投入養殖中來,經過權衡再三我覺得養雞投入小風險小,所以我從市場上買了50隻雞仔回來飼養,真正開始了養殖之路。我精心照料著每一隻小雞,每隔一段時間就對雞仔進行餵藥作預防處理。看著自己的雞仔一天天長大,辛苦勞作有了成效,內心深處有種說不出的幸福。
在我們夫妻二人精心照料下,這批雞仔長得很好,雞仔出欄後,用三輪車拉倒市場上不到兩個小時就被一搶而空。當我第一次靠養殖賺回第一桶金時激動不已。雖然只有5000多塊錢,但足以讓我堅定了在種養殖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信心,用辛勤和汗水換來的這些酬勞,讓我明白了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2017年春,駐村幹部陳健到我家進行項目庫種養殖登記。詳細的給我講解扶貧政策及種養殖扶貧方面的幫扶,讓我對扶貧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認識到發展黃牛養殖與種植中藥材是一條非常好的發家致富的路子,最後申報了本地牛與葛根發展。
駐村幹部陳健到周祖忠家宣傳養牛扶貧項目工作
我如願按期購買5頭黃牛,按照扶貧政策規定政府補貼我15000元的扶持資金,將我的養殖經濟成本壓力降到了最低。一年後,我賣了兩頭黃牛得了2萬元的收益。
此外,2017年口江鄉黨委政府幫扶我家對危房進行維修,同時還修建了新的衛生間跟廚房,住房有了新改善。當年我還養殖了70隻雞,好生活多面開花。
周祖忠家發展黃牛養殖產業
2018年我家加入蘭扒村民聚合作社,我想今年我們家人均純收入肯定比去年高。由於我的示範帶動,村裡的人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滿足於吃飽穿暖了,來參與種養殖的群眾越來越多了,經濟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政策幫扶,個人奮進,我的家庭於2017年年底實現了脫貧摘帽。我和鄉親們堅信在黨委政府的引領與支持下,自身不斷努力奮進,生活就會越過越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軍 通訊員 石威遠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