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正在這裡搭建!鄧州電影《突破口》戰役將在這裡「打響」!歷史的記憶全在這裡

2021-02-07 鄧教之窗


鄧教之窗是學生學習的樂園、教師教學教研的平臺、家長溝通的橋梁、網友健康生活的園地。掃描關注資料不斷。師生家長免費投稿郵箱:838670087@qq.com

點擊查看其它連結

【請看】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的得語文不再是一句口號

「城牆」正在這裡搭建!鄧州電影《突破口》戰役將在這裡「打響」!

請點擊關注☛ 宛鄧地產 昨天

電影《突破口》自12月18日開機以來

↓↓↓

↓↓↓

現場正在搭建土城牆(外城)

看上去是不是高大上的樣子呢?

是否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

該劇導演張玉中(左)與丁大牙扮演者馬詩紅在片場交流

電影《突破口》講述的是1948年5月,為挫敗國民黨軍對大別山的圍攻,擴大解放區,劉鄧大軍麾下第十縱隊為開闢桐柏解放區而解放鄧縣的故事。此次戰役共殲國民黨軍6900餘人,我軍獲得勝利。毛主席給劉鄧大軍發來賀詞: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鄧縣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該片將於2021年「7.1建黨節」前夕在全國各大院線、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新媒體網絡視頻平臺等上映,是獻禮建黨100周年的重頭戲。

鄧縣被化名「韓城」?鄧州電影《突破口》的前世今生……12月18日,反映鄧縣解放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突破口》,在鄧州市桑莊鎮湖堰村舉行盛大開機儀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鄧縣解放到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來賀電,從長篇小說《桐柏英雄》的橫空出世到電影《小花》和電視劇《桐柏英雄》的紅遍大江南北,再到今天電影《突破口》的醞釀孕育,背後走過了怎樣的曲折歷程,電影《突破口》又將融入怎樣的鄧州元素、達到怎樣的藝術高度?本文將詳細為你解密。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渡過黃河,千裡挺進大別山,開闢了中原戰場,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蔣介石被迫緊急調集40萬兵力,對我大別山根據地進行瘋狂圍攻,妄圖將解放軍迫退中原。

為了粉碎敵人進攻,強化和鞏固大別山根據地,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劉鄧首長決定在豫鄂邊界開闢桐柏根據地。當時,包括襄陽、南陽、棗陽、唐河在內的豫鄂邊界20餘縣,地方反動武裝強大,比國民黨的正規軍還難對付。因此消滅國民黨的地方反動武裝力量,就成為站穩腳跟、打開局面的「突破口」。由於國民黨地方反動武裝的頑固狡譎,解放軍先後經過兩次戰鬥,兩次進駐鄧縣城內,這就是大多數鄧州人都知道的「兩次解放鄧縣」。1948年1月11日,解放軍參戰部隊進入陣地;13日晚,前線指揮部命令組織突擊隊爆破水閘;14日凌晨4時破閘成功,15日17時全面總攻開始。經過兩個小時激戰,我軍佔領外城,鄧(縣)新(野)聯防指揮官丁叔恆和偽縣長汪海濤棄城逃跑。16日凌晨,經過三個小時激戰,我軍佔領內城。鄧縣第一次解放。鄧縣第一次解放後,根據軍區領導指示,我參戰解放軍主動撤離;丁叔恆在國民黨正規軍隊的護送下,於1948年2月5日再次竄回鄧縣,開始了瘋狂的反撲。我解放軍決定再次解放鄧縣。5月2日,我解放軍包圍鄧縣;5月3日凌晨,總攻開始;5月9日晚,內城外城守軍被我解放軍全部殲滅。鄧縣第二次解放。兩次解放鄧縣,尤以第一次前奏最為曲折,戰鬥最為慘烈。這從筆者在2000年採訪編寫的一段鄧州評書《郭永生捨身炸水閘》中可以看出:話說1948年,冬末春初,我中原人民解放軍發起了解放鄧縣的戰役。此役自四面合圍至全面勝利,共歷時月餘;計殲敵六千九百餘人,繳獲各類輕重武器近萬支。然,此次戰役,我軍亦付出了慘重代價,先後有八百餘名優秀指戰員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列位呵,你道那鄧縣為何如此「搗蛋」?原來早在戰爭開始之前,鄧縣地方民團反動頭子丁大牙(丁叔恆)就在縣城四周修建加固了內外兩道城牆,城內三萬爪牙如狼似虎,八百碉堡明藏暗伏;城外護城河引刁、湍二水蓄灌,河上設一水閘,關之可蓄,開之則洩。蓄水時,河寬六丈,水深十尺,浪大流急,長年不冰;河底遍扎鹿砦,密布鐵網。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因如此,事後多年,在鄧州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曲歌謠:公元一九四八年,十萬天兵打鄧縣。打七縣來過八縣,沒見過鄧縣恁搗蛋……解放鄧縣,戰略意義重大。1948年1月31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親擬電文致賀劉伯承、鄧小平和李達: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上個世紀60年代,解放軍工程兵創作組決定以鄧縣解放為背景,創作長篇小說《桐柏英雄》;一番磋商,執筆任務落到了前涉肩上。

前涉 (1930~2019年) ,原名錢富民,遼寧省昌圖縣人,中共黨員。1948年參加解放軍,1960年畢業於解放軍高級工程兵學校政治系,曾任軍委工程兵政治部文化部創作科科長、文藝創作組組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桐柏英雄》《梅婦》,中篇翻譯小說《犯罪現場證明》等。因為所在部隊曾參加過解放鄧縣的戰鬥,錢富民深深被這段波瀾壯闊的史實所感染吸引。接到任務,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錢富民靠著一根拐杖,風餐露宿,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信陽經桐柏徒步走到鄧縣,並在鄧縣長住下來,對當年兩次解放鄧縣的過程進行深入採訪,對當年兩次解放鄧縣的戰場進行詳盡考察,收集到了大量的一手素材;而後歷經數年筆耕不輟,最終於1972年完成出版了《桐柏英雄》這部偉大作品。《桐柏英雄》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縱隊,挺進桐柏山,開闢桐柏新區的戰鬥故事。主要梗概為:1930年,在桐柏山區剛剛出生不久的趙小花,因家境貧窮被賣;與此同時革命者董向坤和妻子周醫生被迫轉移,伐木工人何向東將董向坤失散的女兒董紅果送到趙小花家中寄養,董紅果從此成了趙永生的妹妹——趙小花。1947年,解放軍進駐桐柏山區,18歲的趙小花在尋找哥哥時遇到團部衛生隊的周醫生。周醫生十分疼愛趙小花,收她做了乾女兒。趙永生的親妹妹被賣以後,又被何向東贖出收養,取名何翠姑;在艱苦的環境和鬥爭中,何翠姑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遊擊隊女英雄。一次執行任務,何翠姑負責護送身受重傷的趙永生;然而,她並不知道擔架上抬的正是自己的親哥哥。經過解放鄧縣的戰鬥洗禮,趙永生終於和妹妹何翠姑相聚,而董向坤、周醫生也終於和失散18年的女兒趙小花團圓。《桐柏英雄》的故事框架雖為虛構,但具體細節卻很真實,而且充滿了濃濃的鄧縣元素,如戰鬥英雄趙永生的家就在湍河北岸的大興營(今大丁村),解放軍第一次解放鄧縣時團部設在城東的趙營,趙永生夜炸水閘一次次的從小草河遊進護城河,敵我雙方在小東關、小西關、河街、雙忠中學內展開激烈戰鬥等等。同時《桐柏英雄》中戰鬥英雄趙永生的原型為84團一營九連二排戰士郭永生。現在市政協工作的王林森說,郭永生雖生卒年月不詳,具體事跡不詳,但根據其長期生活在河邊、水性很好敢於幾次三番下水破閘的歷史記錄,我們大可確認他為鄧縣湍河沿岸人。1973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準備出版根據《桐柏英雄》改編的連環畫《連心鎖》,專門派出三位畫家來到鄧縣觀察地形,揣摩構圖。三位畫家在縣文化館館員王國道(今已去世)的陪同下,長住半年之久;1977年,4集連環畫《連心鎖》正式出版。1979年,根據《桐柏英雄》改編拍攝的電影《小花》上映。這部電影誕生了《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兩首經典歌曲,推出了唐國強、陳衝、劉曉慶三位影視大腕;然而遺憾的是,因為電影的拍攝地在安徽黃山,所以對於鄧縣幾乎沒有起到宣傳推介作用。2013年,電視劇《桐柏英雄》上映,劇中的桐柏、新野、淅川等地一律使用實名,然而對故事的具體發生地鄧縣卻使用了「韓城」化名,對此鄧州人只能徒呼爾爾,再表遺憾了。【歷史記憶】解放鄧縣故事系列之二——解放前奏曲 砸爛「夜壺寨」

王林森 鄧州頭條 昨天

編者按:鄧州,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物阜民豐,人傑地靈。從封建社會的金戈鐵馬,到近代史的刀光劍影,鄧州這片故土,彰顯著穰原人保家衛國的血性。歷史不容忘卻。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解放戰爭的形勢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然而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也成其心腹之患,蔣介石急調40萬兵力圍剿大別山根據地。為確立和鞏固大別山根據地,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奉命進軍鄂豫邊界,開闢桐柏根據地,以少勝多的鄧縣戰役是十縱挺進桐柏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是創建桐柏根據地的「奠基禮」,受到大軍區「為人民立了大功」的表揚,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親擬賀電:「劉、鄧、李: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後,隨著市委市政府修復鄧州古城決策的實施,本報將隆重推出「歷史的記憶——解放鄧縣系列故事」,作者查閱當年戰爭留下的珍貴史料,採訪親歷者講述戰火紛飛歲月那些感人的故事……桑莊寨距縣城 30華裡,是解放軍進軍鄧縣通道上的咽喉門戶。
桑莊寨分內外兩寨,均有寨牆、寨河護衛。外寨有東、西、南、北四門,牆高 7米,河寬 5米,深 2米。內寨呈圓形,直徑百米,位於外寨內西北角,僅有南門與外寨相通, 俗稱「夜壺寨」。寨外側東南、東北、西北各設崗樓一座,都有暗道與寨內相通。寨河外東、南兩面與住戶相鄰,西北面為一片開闊地,易守難攻。

1947年 12月24日凌晨,解放軍襲破王湖後,偵知前進二、三裡便到桑莊,就以七連為前衛直趨桑莊。當時找不到帶路的嚮導,連裡也沒有望遠鏡,指導員孫兆鳳和幾個連隊幹部為防不測,率領部隊一出王湖村,就改一路行軍為散兵隊形搜索前進。在桑莊的王仞千聽到來自王湖方向的槍聲,慌忙命緊閉四門,內外戒嚴。還未部署就緒團丁看到了離寨還有二裡多遠的解放軍,就慌亂開槍射擊。解放軍吹響衝鋒號,迅猛地從東、南兩個方向攻破外寨。小部分團丁棄寨北逃,大部退入「夜壺寨」,負隅頑抗。就在王仞千在內寨火急火燎地呼求援兵之時,駐守孫莊的孫秀甫營因被挺進途中的解放軍擊潰,殘部竄抵桑莊,但當見到解放軍已攻入寨中,就掉頭向北逃走了。八十六團經過調查群眾和俘虜,決定強攻。上午 10時,在一線指揮的三分區司令員張廷發一面觀察地形,一面命令部隊準備午飯,作短暫休息。戰士們一面吃午飯,一面綁紮攻城梯子。據孫兆風回憶,當張廷發司令員滿有把握地說:「他娘的,就是個鐵殼簍也要把它打碎了」。戰士們紛紛請戰,要求打主攻:「我們撕了多少寨子,這個小小寨子還不是一撕幾片?」

各部進入陣地,炮兵連在「夜壺寨」東北、東南角百米處各設一個「平射炮」。二營四連擔任主攻,埋伏在東、南兩方,八挺機槍布置在西南角,截擊向西北逃竄之敵。三營七連在南面,和二營一齊發起了強攻。「平射炮」連射數炮,東北、東南兩個崗樓和寨門樓就開了花,寨牆也被打開了缺口。一開始還在寨牆上吼吼亂叫著壯肚的團丁,頓時亂作一團,閉了嘴,亂開槍。四連指戰員從土寨南面和東面挖牆過屋,接近了炮擊缺口,個個如猛虎下山,有的從缺口突進,有的搭梯登上寨牆。激烈的戰鬥進行不到20分鐘,攻擊部隊剛爬到寨牆垛口,團丁就鑽入地道,通過西北角的崗樓趟過結了薄冰的寨河,向西北開闊地帶逃命。冬天的平原無遮無礙,一眼看去,拼命逃跑的敵人黑壓壓的一大片。早已埋伏好的八挺機槍一齊吐出了火舌,敵人罪惡的汙血染紅了寨河水,見勢不妙的團丁紛紛繳械。解放軍戰士邊打邊追,當發現有逃竄之敵藏到了離桑莊二三裡遠的西魯營老百姓家裡時,就開始搜索藏匿的敵人。七連三排長王志和抓住了王仞千的勤護兵。一名戰士搜出了一個中年漢子,穿著破爛大襖結結巴巴地說:他是團隊的夥夫。搜查他的內衣、內褲,發現都是白綢子的。就讓被俘的勤護兵確認,原來抓到的就王仞千。同時活捉了桑莊偽鄉長魯振坤。

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突破口》在鄧州市桑莊鎮的拍攝現場這時北竄的孫秀甫恐事後受到嚴懲,整理隊伍回援,行至桑莊北邊遭遇解放軍阻擊,即又敗走。宛西聯防第二支隊長王乾一平日與王仞千勾心鬥角,面和心不和。奉令率兩個團增援,但故意繞道緩行,偵知桑莊已破,即轉回報喪交差。桑莊戰鬥乾脆利索,當地百姓說:「解放軍真行!把王仞千都活捉了」!首戰告捷,解放軍初露鋒芒,聲威大震,奏響了解放鄧縣的前奏曲。

【歷史記憶】百歲黨員回憶:我所經歷的「解放鄧縣戰役」

史娟 鄧州頭條 昨天

「每副擔架準備兩捆麻批,解放軍戰士先慮死後求生!」12月23日,記者見到了102歲的老黨員焦功題, 1948年1月,桐柏軍區28旅和三分區部隊發起鄧縣戰役時,他正在鄧南縣焦坡小區任文書(現劉集鎮焦坡村),負責土改工作和支援前線。談起兩次解放鄧縣戰役,老人屢次眼含淚花,時間已過去70餘年,可是解放鄧縣的一幕幕,卻深刻在老人心中。據焦功題老人介紹,當時鄧縣城有內、外兩道城牆,城高3丈,牆厚丈餘;城外密布鹿砦、地雷、明碉暗堡,且內、外城均有護城河環繞,引刁河水灌入,河寬6丈,水深丈餘。鄧縣民團反動頭子丁叔恆糾集全縣11個民團、1個直屬大隊據守鄧縣縣城,妄圖依託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為了讓護城河失去作用,攻城的首要任務是放掉護城河的水,因此必須摸清水閘方位及其構造等水下情況。1948年1月11日,一營九連二排戰士郭永生首先報名,要求完成探水任務。嚴寒冬夜,郭永生毫不畏懼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待他躲過敵人的射擊,返回時已經凍得渾身僵硬,失去知覺。給他蓋了被子,灌了熱酒,許久,郭永生身上慢慢回暖,舌頭能動彈,才匯報探水情況。1月13日晚,前線指揮部命令組織突擊隊爆破水閘。郭永生又第一個報名,並聯合其他7名戰士一起,在解放軍炮火的掩護下,潛水爆破水閘,14日凌晨4點35分,破閘成功。15日,外城河水降至1米以下,我軍得以攻城作戰。1月31日,毛澤東主席親擬電文致劉伯承、鄧小平、李達:「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後來中央來電錶揚說:「這不亞於消滅蔣介石的一萬正規軍。」戰後,戰士們深有感觸地說:「走七州打八縣,沒有鄧縣恁搗蛋。」

焦功題老人回憶,第一次解放鄧縣戰役後,解放軍為避免敵機轟炸縣城傷害群眾,主動撤離。逃竄的丁大牙(丁叔恆)為復仇,率起殘部前往南陽。王凌雲授意,並派其部隊護送,丁大牙與1948年2月5日,殺氣騰騰地竄回鄧縣。竄回鄧縣的丁大牙派出大量「清鄉隊」和暗殺人到處進行破壞活動,一些不法地主也趁機興風作浪,對新建立的人民政府反攻倒算,春節期間,他們先後殺害了汲灘小區區長金光志,四區區長丁世武,劉集區郭孟銀的母親,就連郭孟銀兩個多月的女兒,也被他們扯著兩條腿,極其殘忍地撕成兩半。一時間,鄧縣上空陰雲籠罩,人民重陷血雨腥風中。

焦功題入黨申請照片

在此緊要關頭,焦功題的5家直系親屬來到他家,不讓他參加共產黨的工作,怕惹出大禍連累他們。焦功題斬釘截鐵地說:「我現在宣布咱們斷親,我要幹革命,從此不再連累你們!」隨後焦功題和鄧南縣領導幹部一起,冒著被敵人暗殺的危險,奔走呼號,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組織群眾反抗鬥爭。家裡的農活全部落在懷孕七個多月的妻子李青柚身上,最終因勞累過度流產。焦功題忍著悲痛,繼續鬥爭。在後方,鄧北縣和鄧南縣帶領區武裝和千餘副擔架及大量柴草糧秣,冒雨支援前線。焦功題老人說,當時焦坡村群眾大力支持前線,傾盡所有,支援擔架40副,糧食4萬斤。最令焦功題老人感動的是,當時每副擔架上,都帶上兩捆麻批子,捆在戰士們腰上。「先慮死後求生,這是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啊!」說到此處,焦功題忍不住流淚:「解放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為人民群眾拼命一搏的。」在前線,解放軍戰士們不顧敵人猛烈炮火的攻擊,屢次奮勇攻城。九連手榴彈組組長王俊傑,衝過浮橋時已3處受傷,仍冒著槍林彈雨帶領全組向衝破口左翼投彈,而他自己一口氣投了57枚手榴彈。又把敵人甩過來的炸彈,迅速撿回來回投給對方。戰士們衝上碉堡後,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鬥相當慘烈,很多戰士負傷或犧牲,部隊的紗布已用盡。5月9日,解放鄧縣戰役勝利,637位烈士血染城河。千瘡百孔的鄧縣城和受盡磨難的鄧縣人民,重獲新生。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普通公眾:1、居家、戶外,通風良好,可不戴口罩。2、處於人員密集場所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運輸工具等,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應隨身備用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一次性醫用口罩。3、對於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者,戴一次性醫用口罩。4、對於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 編輯 / 張銀珍

公元1369年的鄧州城竟是這個樣子!你見過嗎?

鄧州老家 昨天

鄧州唐宋故城(古穰城,明代以前)已不復存在,其城址位於今鄧州外城東南1公裡許,西賈村以東。分內外2城,外城周長12公裡(比明清鄧州外城規模更大)。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二月,元軍血洗鄧州,古穰城毀於戰火。現存鄧州古城為明清時期所建,受損於民國戰亂。解放後由於城區及人口的不斷發展,內外城終被民房「佔領淹沒」,只剩下外城的部分殘垣及兩條回形城河水系,依舊再訴說著古城的過往。在八零後小編的兒時記憶裡,在外(土)城牆上走著基本可以繞城一周,上面長滿了柏樹、酸棗,小夥伴們在上面捕過蟬、挖過何首烏,是我們那個時候的兒童樂園。隨著平城門及西段城牆重修,鄧州古城有望逐步恢復往日雄姿。也許城牆已沒有了護城安民的軍事意義,但她在歷史、文化層面仍然意義重大,是發掘城市歷史、豐富城市內涵、塑造城市面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
隋置鄧州,原城久廢。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失刺把都攻王權,破之,毀其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金吾衛鎮撫孔顯知鄧,招撫流民,命軍千人、民1700戶築城周長2094米,高6.7米,基高7米,池深5米;洪武六年,建門樓四座,為磚城闢四門,東門曰:「振武」(後改為迎旭);南門曰:「拱陽」;西門曰:「平城」;北門無名,為防湍河水浸城,常封閉。城上設角四角樓、炮臺四處,甕城小樓3座,窩鋪33處,女兒牆1391處,並有護城河;三門各架池橋。清代知州馬迪吉、馮九萬、趙德等曾修內城。清末民初,內城只有4個門樓。東南、西南兩角各有一個土炮臺;女牆實存1001個。1938—1941年為防止日寇入侵固守而拆除。現存古城廣場南隅一段。

▲鄧州內城四門

土城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吳大有所建,周長7500米,高6.67米,底寬16.7米,池寬3.3米,深2米,引刁河水灌池;明正德七年(1512年),又增修城高三丈,厚二丈五尺,周長15裡7分。闢五門,各門有匾額;大東門「東連吳越」,門外有「唐忠臣封鄧國公張巡故裡」石碑一通;小東門「六水環清」,門外有「明兵部尚書鐵鉉故裡」 石碑一通;南門「南控荊襄」,門外有「明賢相李文達公故裡」 石碑一通;小西門「金山浮翠」,門外有「宋狀元賈黯故裡」 石碑一通;大西門「西通巴蜀」,門外有「范文正公」 石碑一通。周圍遍植桃、李、楊柳樹,清流環繞,綠株垂蔭。鄧州城數百年來屢有修補。明代知州於寬、王道行、張仙、趙沛等曾修外城。清末民初,外城上有5個門樓,但城牆高度比初建時多有增加。抗戰時和磚城同是拆除,但國民黨時期又重修,改革開放後,隨城市發展,大部分已毀,現在僅保留大東門外一段、重修花洲書院時修復一部分;土城西南部有一段。

▲鄧州外城五門

綜合:穰原之聲、鄧州頭條、網

聲明: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侵權或其他,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大戰役結束,這裡還沒解放,閻老西的地盤為什麼這麼難打?
    解放戰爭3年,我們的解放軍由防禦為主,到對峙,再到反攻,雖中間也有很多戰役打得艱難,但最後還是儘快地解決了問題。其中的三大戰役,是我們解放軍的戰略反攻階段,由我們黨的軍隊主動發起。這三大戰役同時也意味著這張內戰即將結束,勝利的日子就要到來。
  • 紐倫堡:歷史在這裡凝固
    幸虧此行有充足的時間,若是我一人獨行怕是一座歷史名城也許就被我草率地穿城而過了。  Nürnberg(紐倫堡)是德國拜恩州(巴伐利亞州)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首府慕尼黑,人口約50萬人,在德國排第13位。當然不能和國內的城市人口規模比。  紐倫堡是中世紀多位德意志皇帝誕生和居住的城市,地處巴伐利亞州北部的Franconia(弗蘭肯亞地區),具有有濃厚的歷史氣息。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張振智在抗美援朝中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共幾十次,榮立了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電影《金剛川》講述了什麼故事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上映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上用飛機,下用兩個炮群嚴密封鎖。
  • 上甘嶺戰役中的「上甘嶺」,原來在這裡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那麼,上甘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上甘嶺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處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後面的山窪裡。這裡地處「三八線」附近,幾乎沒有人類居住,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上甘嶺,面積只有3.7平方公裡,距離朝鮮金化郡的東北偏北約4公裡,金剛裡以東約2公裡。它兩側的兩個高地互為犄角,是五聖山前沿的重要支撐點。
  • 熙南裡星光電影院,這裡承包了七零八零後的記憶
    坐上小板凳,吃著冰西瓜,圍著膠片機,在院子裡看露天電影。初夏剛至,童年關於夏天的記憶一下子湧了上來。6月 5 日晚,南京市秦淮區熙南裡文化街區的「星空電影院」開始放映膠片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院子裡,茫茫的夜色成了最好的背景,三五好友坐在涼棚下聊天,中央,一臺南京產的長江牌 16 毫米的膠片電影放映機發出規律的聲響,不遠處的熒幕上閃現著一幕幕黑白畫面。 我們了解到,這將是一個常態化放映的惠民文化項目。該項目是熙南裡文化街區聯合「桐月春至」主理人萬俊共同打造的。
  • 這裡是,南頭!
    深圳的古城從新生的南頭說起40年風雨路過後的深圳,大家認識的,是他的年輕和無限可能;文化沙漠,沒有歷史……這些標籤被無數人說了無數次。與此同時,南頭和千年前一樣,靜立南山。並不著急說明,自己也曾是這座城市的中心,滄海桑田,1700歲高齡。從嶺南沿海的行政軍事中心,到之前城市中的村落,再到今天具象的城市記憶。
  • 考古發現塔虎城一片城牆,牆下文物價值低,但這裡卻找到件大寶貝
    1961年時,吉林省正式將塔虎城列為吉林省重點保護文物,並且對它進行了保護性發掘。專家們在這裡搜了很久之後,除了殘破的城牆和破敗的遺蹟之外,幾乎是一無所獲。但專家們還是不願如此放手,最後在一塊城牆之下發現了許多的碎瓷片、銅鏡和陶片等等,雖然數量不算少,但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文物,而且毀損程度相當之高,並沒有太大的歷史研究價值。因此,塔虎城遺址一時之間就成為了「最窮」的古城遺址之一,讓原本興致勃勃的專家們最終只能掃興而歸。
  • 遊山西·讀歷史|組圖:漫步大同古城牆 這裡的傍晚也很醉
    9月24日,已近黃昏,在夕陽的映襯下,大同古城牆顯得雄偉高大、氣勢壯美。雖然雁北傍晚的氣溫只有10度,依舊有許多遊客爭相登上古城牆,或飄逸舞動留影定格,或一行幾人騎著腳蹬遊覽車,愜意地遊走在城牆上,沉醉其中,用腳步丈量著古城牆的歷史。
  • 恆春古城牆,全臺灣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
    若干年前,有一部臺灣的愛情電影叫《海角七號》,取景地之一就是恆春。現今的恆春古城裡,還有一棟當年拍攝電影用的白房子,門口擺著一隻綠色的郵筒。恆春,是臺灣屏東縣下屬的一個鎮,地處寶島的最南端。而墾丁,原先只是恆春鎮下的一個地名。墾丁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在清朝時期,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當時還算荒蕪的臺灣最南部的地方開墾,所以有了 「墾丁」的地名。
  • 這裡給你答案
    這裡還有進行科研探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源。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FAST射電望遠鏡就坐落在平塘,這裡可以滿足你對宇宙天文的好奇。平塘縣掌布鄉的藏字石,被專家認為具有不可估量的地質研究價值,是「世界地質奇觀,曠代天賜珍寶」、「天下第一神石」。
  • 大南門,是一座帶有城樓的城牆古蹟,是臺灣府城的歷史見證
    飛魚記憶美術館,就在臺南市區裡面,跟很多臺南的古蹟挨得也比較近,比較順路,就過來看看,館內規模很大,推薦大家提前關注一下當月的展覽主題,經常會變動。可以體驗從前的生活,然後有小物件賣。大南門位於臺南市南門路,鄰近中正紀念運動公園,是臺灣府城八座城門遺蹟之一。
  • 這裡曾是樹穩風不鳴,泉安流不響,置身其中體會超然物外之感
    安丘城頂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著名的城頂山戰役的發生地。至今山上既有冷兵器時代用渾圓的大塊玄武巖砌築的城牆,又有現代戰爭使用過的石築單人掩體,更有罕見的把古城牆中間扒空做大型防禦工事,是歷史文化、軍事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景區。
  • 看這裡,鄧州湍北高中新生報到場面火爆
    目前,兩棟教學樓24個班、兩棟住宿樓、餐廳一樓已經全部完工,8月20日將全面投入使用。新的開始,新的希望,作為新建的高中,環境好、設備新、老師優秀,一切都是新的,我要在這裡好好學習,加油!」彭橋鎮第一初級中學 學生李夢雨和媽媽劉登凱姐姐:「作為新學校,政府一定會配備優質資源和師資力量,相信弟弟在這裡一定能收穫到很多
  • 輕餐飲市場突破口在2020年椰子約定椰子碗這裡體現
    輕餐飲這個詞語在早幾年的時候早就聽說過了,但是一直以來好像發展都是不盡如人意的,也就是沒有感覺到非常強勢的樣子,但是現在的輕餐飲的突破口應該也就是在2020年椰子約定椰子碗這裡能體現出來了,具體是何種方式?
  • 從這裡,翻開愛爾蘭的歷史
    有這麼一個圖書館,不論是從悠久的歷史角度上,還是圖書館本身的恢弘壯麗上,都能排名世界前列,這就是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聖三一學院圖書館,打開歐洲最西邊愛爾蘭國家的鑰匙
  • 千島湖水下古城探秘,沉睡了五十多年,歷史在這裡凝聚!
    由此可見,淳遂兩縣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新安江大壩建成儲水後,兩座經歷了千年滄桑的縣城悄然沉入水底。隨之沉入的有 鄉鎮的萬畝良田,數千間民房。被淹沒的還有春秋戰國遺址,多數的古代牌坊,而且使得萬人搬遷。淳安、遂安兩縣至此合併為淳安縣。
  • 公考高效複習的記憶方法?在這裡
    忘記了再記憶?浪費了好多時間啊!太痛苦了!有沒有什麼高效的記憶方法啊!面對事業單位考試範圍廣,知識點多而繁雜,要記憶的東西自然不少!老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公考面前似乎也不太管用。那究竟有沒有什麼高效的記憶方法呢!嘿!還真別說,小編這裡還真有一套高效的複習方法!趕緊來看看!
  • 鄧州內城西門恢復在即!另外八門呢?淺述古城過往
    分內外2城,外城周長12公裡(比明清鄧州外城規模更大)。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二月,元軍血洗鄧州,古穰城毀於戰火。現存鄧州古城為明清時期所建,受損於民國戰亂。解放後由於城區及人口的不斷發展,內外城終被民房「佔領淹沒」,只剩下外城的部分殘垣及兩條回形城河水系,依舊訴說著古城過往。
  • 大同城牆 :城牆之內是歷史,城牆之外是未來
    大同城牆 :城牆之內是歷史,城牆之外是未來 2019-09-11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昌平沙河鎮,城中村隱匿了一座明代古城,「清水氈」出自這裡
    十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幅原生態的模樣。下了345路汽車,穿過熱鬧的沙河鎮市場,一直向東,過沙河醫院和一大片首鋼宿舍區,就到了沙河鎮的老城區,這裡也是明代鞏華城的所在地。那時候寬寬的南沙河河水自西向東圍攏著沙河老城和古老的鞏華城,河水蕩漾麥田起伏,四下周遭滿滿都是田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