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記:給孩子餵藥時不能犯這些錯誤
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抵抗力又弱,難免會出現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等,這種家長很是焦急。最讓家長頭疼的莫過於給孩子餵藥,家長千方百計,使出渾身解數,讓孩子乖乖吃藥,但餵藥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視頻中,爸爸在西瓜上插著吸管給孩子喝,揭開一層,下面其實放著藥碗,滿滿套路。女兒一口喝下有點疑惑,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詞表達,十分可愛!給孩子餵藥時不能走進哪些誤區?
-
兒科醫生:給孩子餵藥時父母最常犯的這6種錯誤,最好馬上改過來
寶寶生病時,有時候難免需要吃藥,而給寶寶餵藥便成為麻麻們既著急又頭痛的問題,寶寶不配合吃藥該怎麼辦?每次餵藥時,要麼不張嘴,要麼就吐藥,真是操不完心!為了讓寶寶順利吃藥,麻麻們會使出渾身解數,想盡一切辦法,讓寶寶配合吃藥,然而有些餵藥方法卻是錯誤的,非但對孩子沒有好處,還可能會造成傷害。
-
1粒泡騰片奪走嬰兒性命……給娃餵藥,這些錯誤千萬別犯!
一個年僅18個月寶寶,因為家長用錯誤方式服用泡騰片最終死亡;家長給孩子吃了止咳糖漿長達一年,結果急性藥物中毒,血液透析幾天後才轉危為安;家長誤將3.5ml劑量誤寫成35ml,幼兒園老師以10倍劑量給幼兒餵藥後藥物中毒
-
給孩子餵藥前,家長必須了解這些用藥知識
作者:頑疾歸趙(武警總醫院兒科醫師)與成人相比,小孩經常隔三差五就出現個小毛小病,所以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家裡儲備一些兒童常用藥。但這些兒童藥也並不是想用就能用的,如果不能對症下藥、或採用了錯誤的餵藥方式,不僅不能解除孩子的病痛,還有可能會帶來其他傷害。因此給孩子餵藥前,掌握正確的餵藥知識非常重要。
-
這樣給孩子餵藥大錯特錯,好多家長還在用!
一個2歲的寶寶窒息15分鐘後被家長送到醫院,最終沒能搶救回來。而導致孩子窒息的原因竟然是孩子不肯吃藥,家長捏著鼻子強行將藥灌下。結果藥物不慎被孩子吸入氣管,釀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的確,餵寶寶吃藥一直是讓爸爸媽媽們大叫頭疼的一件事。有時家長沒辦法了,只能捏著寶寶的鼻子強行灌藥,殊不知這種行為隱患重重,大錯特錯!
-
餵孩子吃藥最愛犯的錯誤,你了解嗎?這些「致命」錯誤家長可別犯
又到了秋冬孩子疾病高發的季節了,孩子生病難免就要吃藥。而大家都知道餵孩子吃藥是件很困難的事兒,這個問題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也專門寫過,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聊的並不是「怎樣能順利讓孩子吃進去藥」這件事,而是對於餵藥本身,家長常犯的一些錯誤。
-
給孩子吃藥 小心這些常見的錯誤
時下正是感冒、咳嗽多發季節,家長們給孩子吃藥時,容易犯一些常見的錯誤。這些錯誤多半是無心的,今天就來總結一下,看看其中有沒有你也犯過的錯。尤其是當照顧孩子的人不只一個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你可以在冰箱上或者孩子房間的門上掛一個小黑板,寫下你給孩子餵藥的時間。這樣一來你就不會忘記上一次餵藥是什麼時候,而其他照顧孩子的人也不會在短時間內給孩子重複餵藥了。錯誤3:使用抗生素的時候沒有堅持到底醫生給你開具一定劑量的抗生素是有理由的。
-
給孩子餵藥的10大致命錯誤,這個坑娃姿勢你一定要改!
某醫院急診科,一個2歲的孩子窒息十五分鐘被送到急診,可惜最終離開了人世。起因是家裡人給孩子餵藥,半粒康泰克,開始的時候孩子激烈抵抗,就是不肯張嘴喝藥,無奈之下家長選擇捏著鼻子給孩子往下灌,捏著鼻子喝藥,孩子的嘴開放了氣管通道也放開了,結果造成了誤吸。這個錯誤姿勢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
家長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容易犯如下幾個錯誤: 一、意識不到孩子存在的問題,如:好吃、好穿、懶惰、貪圖享樂等。家長應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不能總護著孩子,總是覺得「孩子自己的好」,尤其是母親慈祥但不能溺愛。 二、對孩子沒有耐心,缺乏信心。有一句教育名言講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裡也包括父母)」。
-
這4種錯誤餵藥方法快丟掉,這樣餵藥寶寶愛了
提到給寶寶餵藥,很多媽媽們都有自己「艱苦」的經歷:比如寶寶一看到我們要餵她吃藥,她不是緊閉著嘴、就是用手把藥推開、又或者把餵到嘴巴裡的藥噗噗的吐出來......確實,孩子生病時,除了護理,餵藥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
春季感冒多發:給寶寶餵藥的12大致命錯誤,第1個你肯定犯過!
作者: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正確的餵藥方式才能讓寶寶好的更快哦春季是孩子生病的多發季節,而給孩子餵藥便成為令家長頭痛的問題,孩子不配合吃藥該怎麼辦?捏鼻子、拎耳朵、針管注射、逗孩子笑……這些招數你用過嗎?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有的餵藥方式不但不能順利餵藥,還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家長們一定要避免。
-
這樣給孩子餵藥大錯特錯
還有一些其他常見卻錯誤的餵藥方式和方法:1。家長讓寶寶躺著服藥喝藥,這樣很容易讓寶寶把藥嗆入氣管,引起寶寶窒息。2。家長忘記給寶寶按時餵藥,會讓寶寶一次性服用2倍的藥量,想把錯過的那一次藥補回來,這樣不經過醫生的允許擅自改變藥的劑量也是很危險的。
-
給寶寶餵藥千萬別犯這8個致命錯誤
每當這時,給寶寶餵藥都會讓父母們傷透腦筋。有的則採用強硬手段,家裡幾人分別抓住孩子的手、腳、頭,一人捏住孩子的鼻子、張開孩子的嘴,進行硬灌。其實這種方法很不好。給孩子餵藥要注意方法。1.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餵藥寶寶怕苦,特別是中藥難聞的氣味總是讓寶寶死活不張口。
-
給寶寶餵藥 千萬別犯這8個致命錯誤
每當這時,給寶寶餵藥都會讓父母們傷透腦筋。有的則採用強硬手段,家裡幾人分別抓住孩子的手、腳、頭,一人捏住孩子的鼻子、張開孩子的嘴,進行硬灌。其實這種方法很不好。給孩子餵藥要注意方法。1.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餵藥寶寶怕苦,特別是中藥難聞的氣味總是讓寶寶死活不張口。
-
這些藥千萬別再碾碎餵給寶寶吃了,錯誤的餵藥方式會致命
一個媽媽因為給寶寶餵藥太心急,把泡騰片直接讓寶寶口服了。10幾秒之後,寶寶就劇烈地咳嗽起來,臉色發青。雖然在醫院搶救了一天,寶寶最後還是不幸離開了人世。錯誤的餵藥方式居然會導致這麼慘烈的悲劇。給寶寶餵藥一直是讓媽媽很頭疼的一件事,寶寶一看到藥就大聲哭鬧、拼命掙扎,讓他吃一口藥簡直是令媽媽焦頭爛額。
-
「熱點」給娃餵藥 不能「混搭」
秋冬季節是寶寶容易生病的季節,孩子患病時,家長除了擔心,最頭痛的就是給餵藥了。聰明的家長想出了各種餵藥「妙招」,把藥片藏進水果、餅乾等零食中,把口服液混入牛奶、果汁中……這樣吃藥真的可以嗎?「混搭食物」的餵藥「妙招」的確很容易騙孩子把藥吃進去,但是如果孩子嘗出來異味,不僅可能吐出來,還可以對某些食物產生牴觸情緒,得不償失。而且,有些化學藥品(西藥)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對周圍環境要求高,「混搭服用」時的消化吸收環境變化了,就可能會影響到這些藥物的化學性質,不能順著既定的通路發揮應有作用,影響藥效。
-
家長紛紛支招,寶寶餵藥要注意這4點
家長紛紛支招,寶寶餵藥要注意這4點一位寶媽說,自家寶寶吃藥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每次讓他吃藥都需要兩個人,哭鬧並極力抗拒,把入口的藥全部吐出,有時伸手把盛藥的碗打翻,灑一地,我要怎麼辦?這孩子簡直沒誰了!建議寶媽不要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灌藥,可讓寶寶吃甜味的,家長可示範給孩子看,讓其自己主動吃,讚美孩子能夠勇敢吃藥,孩子就會積極一些。我孩子就能自行吃藥,她明白,自己好好吃藥,就會得到家長的讚美。家長C支招:家長在給孩子餵藥時不要恐嚇他,別給孩子種下害怕的心理,家長生病吃藥時,也當著孩子的面進行,讓他明白,生病吃藥會很好恢復健康。
-
當你這樣給孩子餵藥時,傷害的不只是他的身體
類似上述的這些行為,顯然每個家長都知道是不科學且不正確的,但與大家想像的不同,在現實中,多數家長還是會選擇使用這樣的方法來餵孩子吃藥。點媽身邊也經常有使用這種強硬或錯誤方法來餵孩子吃藥的家長,結局往往是要麼孩子妥協,哭著吃藥,要麼家長妥協,拿孩子束手無策。最讓人惋惜的結果,就是以悲劇收場。
-
【熱點】給娃餵藥 不能「混搭」
秋冬季節是寶寶容易生病的季節,孩子患病時,家長除了擔心,最頭痛的就是給餵藥了。聰明的家長想出了各種餵藥「妙招」,把藥片藏進水果、餅乾等零食中,把口服液混入牛奶、果汁中……這樣吃藥真的可以嗎?而且,有些化學藥品(西藥)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對周圍環境要求高,「混搭服用」時的消化吸收環境變化了,就可能會影響到這些藥物的化學性質,不能順著既定的通路發揮應有作用,影響藥效。舉個例子,很多家長會把藥摻進果汁或牛奶裡餵孩子,但果汁是酸性液體,如果用其服用鹼性藥物就會改變藥性,牛奶是脂溶性液體,服用水溶性藥物也會影響藥效。
-
家長注意犯3種錯誤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對於中國的父母而言,對於「權威」大家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很少有家長朋友會向孩子道歉。而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確實應該樹立一定威信,這樣才能有效的約束孩子的行為。但是家長並不是「萬能」的,家長也會犯錯誤,而有些錯誤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會傷害到孩子的健康,因此家長一定要學會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