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柯傳華(浦口文廣局文化志願者管理服務中心)
退休後,柯傳華與另外幾位同好成立了「浦口區江浦街道新河社區清風演唱隊」,全隊目前36人,平均年齡63歲。每逢傳統節日,演唱隊都到浦口區社會福利院、江浦街道殘疾人託管中心、浦口區特殊教育學校和社區慰問演出。
2、唐欣睿(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紫金支行)
她帶領團隊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打造南京市無障礙銀行服務網點。帶領員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資助貧困家庭;創立「小霞驛站」為癌症病友送去溫暖;開展「石塘竹海慈善助老行」活動,為獨居老人送去關懷。
3、閆 炎(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
2014年以來,他先後多次組織愛心人士進校園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在學院開設慈善公益講座,激發學生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熱情;他多次邀請專家團隊為教職工提供義診活動,傳播保健知識,組織發動捐款,幫助重病職工家屬。
4、李玉海(南京醫院協會)
現任南京醫院協會秘書長。協會內單位每年參與志願服務不少於2000小時,堅持送醫到農村、下社區,開展健康講堂等活動,每年近百場次。還組織志願者參觀學習,培育服務意識,普及慈善法公益理念。
5、高久凱(浦口區江浦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2017年,加入「烈士塔社區賢愛堂鄉賢會」,成為江浦街道社區教育志願者。他發揮書畫特長認領「賢愛堂鄰裡書畫研習會」 項目,每周日上午在「賢愛堂」為轄區居民提供書畫公益教學。
6、李素琴(南京市溧水區戲曲家協會)
現任南京市溧水區戲曲家協會主席。連續22年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共計30多萬元;2002年起資助困難學生,累計捐贈55萬元。2015年加入南京社區藝術教師志願者隊伍後,平均每年參加志願服務時間約250天。
7、許本洲(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
許本洲校長帶動家人參加各類公益活動200餘次。他還在校內實施慈善教育,引導學生開展慈善志願活動。在他的帶領下,100多名師生獲得市優秀慈善義工稱號,事跡先後被中央5套、南京電視臺等10多家媒體報導,產生了重要影響。
8、沈 波(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
現任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副校長。早在十年前,她就將慈善義工課程納入學校德育總課程,培育五中學子的慈善精神。每年組織學生參加梅花山千人敬老助弱活動,動員學生一起參加「冬日暖陽」「愛連江海」等活動,助力陝西、青海等地區的脫貧工作。
9、沈婷婷(南京廣電集團)
南京廣電集團主持人。2010年起為「母親水窖」、「母親郵包」等項目捐款;2012年起每周義務藝術教學8小時以上從不間斷;2014年起為「新盟殘疾人藝術團」義務教學。參與公益活動總受益人次超過10萬。
10、李 顏(砳悠文化傳播南京有限公司)
2012年加入江蘇省城市應急志願者總隊,2015年發起成立南京鐘山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自籌經費主導孵化出「雛鷹護航」青少年安全科普、「護花使者」女性安全自護等項目。2017年加入亞沙公益中心,策劃實施公益救護培訓等項目。
11、趙 星(建鄴區中城社區媽媽六小時親子工作室)
成立「媽媽六小時親子工作室」,開展各類以孩子作為參與主體的公益活動。將門票、義賣等收入用以二次捐贈,給青海孤兒學校送物資、為社區搭建流動圖書點、為環衛工人送防曬衣……累計送出數千件物資,受益人多達千人。
12、餘婷婷(南京眾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她把福利院當成自己的家,把老人都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關心。2017年,餘婷婷註冊成立南京眾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帶領團隊無償為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公益創投組織提供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
13、陸健健(新華網江蘇有限公司)
進入新華網後,他經常帶領記者深入現場一線,深度報導團省委、江蘇民政廳、江蘇省慈善總會、南京市慈善總會等組織的重大活動,在全社會積極傳播慈善理念和倡導慈善新風尚,體現了慈善的溫度與情懷。
14、王 虹(鼓樓區下關街道熱河路社區黨支部)
她不僅自己熱衷公益,更不斷鼓勵轄區居民一起參與。她對特困群體特別關心。她一直關注棲霞慈善,積極參與一日捐捐款,還主動發動單位黨員,聯繫棲霞區慈善總會,捐衣捐物,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
15、汪長秀(南京市雨花臺區梅山生活服務分公司)(退休)
她的慈善隊伍由剛組建時的5人發展到今天的86人,服務對象6萬餘人,平均每年開展志願活動36次。小到困難家庭,大到汶川地震,她總是帶頭捐款捐物。2016年組建「汪姐工作室」,開展志願活動,服務一方居民。
16、戴雨舒南(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在讀)
早在2008年,還是小學生的他就成為了一名慈善義工。2009年成為南京市首批慈善冠名基金認捐人士。他自幼學習古箏,是南京市慈善藝術團的一員,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去敬老院為老人演奏。他還曾在除夕夜用壓歲錢請敬老院的老人們吃年夜飯,送去歡樂與溫暖。
17、桂子振(南京市交管局第一大隊)
自交警一大隊的志願者義工隊成立起,他每年都到南京博愛敬老院從事義工活動,定期帶領黨員民警慰問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他還通過身體力行把做慈善公益的精神帶入家中,帶動子女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捐書捐物。
18、施惠娟(雨花臺區鶴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不論颳風下雨、高溫酷暑,施惠娟都堅持給社區內老人送餐、上門探望孤寡獨居老人。她開展了多項老年大學教學課程,為社區居民定期舉辦生日會、節日聚會、公益講座、義診、便民服務等助老活動,受到居民們的好評。
19、蔣小玉(南京化學工業公司)(退休)
大廠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志願者人群裡,人們經常看到一位背影單薄的阿姨,默默地為社區工作、為群眾服務。她就是蔣小玉。她樂於助人,關心街坊,不求任何回報,21年來無怨無悔。
20、汪 濤(棲霞區棲霞街道辦事處)
棲霞街道為民服務中心的全科社工,江蘇省慈善總會和南京市慈善總會的註冊志願者。他是頤養院的常客,經常利用周末時間陪伴那裡的孤寡老人。多次捐款捐物,主動聯繫區慈善會、區紅會,提供幫助、服務社會。
21、雷 麗(南京市江北新區久愛慈善超市)
現為久愛慈善超市核心團隊成員。跟隨組織去過大別山、唐縣、靈璧縣等地,志願者服務時間超過2470小時。在家是孝順勤勞的孩子,在單位是兢兢業業的大姐,在居民眼中是和藹可親的天使,在山區百姓眼裡是寬厚的肩膀。
22、南京市慈善總會義工團隊(南京市慈善總會)
現有註冊慈善義工7萬餘名,慈善義工團體400多家,慈善義工服務基地150多家。年均開展慈善義工活動300餘場,每年參與慈善義工服務的人數近3萬人次,義工服務時長20多萬小時。8000餘名老人得到了零距離貼心服務,近千名困難家庭學生得到了陪伴與幫助。
23、高淳老街雜壇助學圓夢之家(高淳區民政局)
「高淳老街雜壇助學圓夢之家」志願者團隊通過「手拉手、點對點」為貧困學生充當「紅娘」,匯集民間慈善資源、堅持愛心助學13年,精準面向高淳區範圍內低保家庭、困難家庭學生開展物質和精神雙援助,成功搭建起社會慈善力量與弱勢群體之間的愛心平臺。
24、仙林外國語學校團隊(南京市慈善總會)
南外仙林分校推行博愛教育,一千多名師生註冊登記成為慈善義工,師生捐贈物資總值數百萬元。學校與鎮江大港、四川綿竹等地多所學校開展對口支援活動。學校將每年「512」定為學校慈善日、開展系列義賣義演活動並將所得善款捐獻貧困地區學生。
25、弘宇聖賢志願者義工團隊(高淳區慈善總會)
弘宇聖賢志願者義工團隊由50多名退休工人、中老年農村婦女組成,主要在福利院、敬老院開展活動。團隊參加全省2018「精準扶貧 圓夢助學」活動與「情暖江蘇」春節送溫暖獻愛心啟動儀式演出,受到一致好評。2018年起,參與愛心助學、助醫、「慈善一日捐」,累計捐款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