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虛構學歷及工作經歷入職,勞動合同無效,按市場平均標準...

2021-01-10 騰訊網

裁判要旨:勞動者負有如實向用人單位告知真實學歷及工作經歷的基本誠信義務。李城虛構學歷(以中專冒充碩士)及工作經歷的行為,導致用人單位樂易電商公司基於對其簡歷的信任而做出錯誤選擇,與其籤訂了月薪高達80000元/月的勞動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應認定樂易電商公司與李城之間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雙方建立的勞動關係亦歸於無效。李城在職期間按其崗位多發的工資,應予返還。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18)粵03民終23318、22319號

23318、23319號案上訴人(原審被告、原告):李城,男,漢族,1979年8月9日出生,戶籍地址廣州市海珠區之一,

23318、23319號案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被告):深圳市樂易網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住所地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科苑路。

法定代表人:黃森明,總經理。

23318、23319號案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被告):深圳市樂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科苑路8號。

法定代表人:黃耀豪,總經理。

兩被上訴人共同委託訴訟代理人:曾越,北京市浩天信和(深圳)商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李城因與被上訴人深圳市樂易網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易電商公司)、深圳市樂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易股份公司)勞動合同糾紛兩案,不服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2018)粵0305民初10977、1097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18年11月26日立案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兩案進行了審理。本兩案現已審理終結。

(2018)粵0305民初10977號案樂易電商公司起訴請求:略。

(2018)粵0305民初10977號案李城起訴請求:略。

(2018)粵0305民初10978號案樂易電商公司起訴請求:略。

(2018)粵0305民初10977號案判決如下:一、樂易電商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李城支付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27日期間的工資人民幣10765元;二、樂易電商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李城支付律師費人民幣157元;三、駁回李城的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樂易電商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元,李城起訴的案件受理費5元,由樂易電商公司、李城各負擔5元。

(2018)粵0305民初10978號案判決如下:一、確認李城與樂易電商公司於2017年5月22日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無效;二、準許樂易電商公司撤銷其與李城於2017年10月27日籤訂的《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三、李城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樂易電商公司返還其多領取的工資人民幣295881.72元;四、駁回樂易電商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元,由李城負擔。

上訴人李城兩案上訴請求:略。

樂易電商公司針對兩案答辯稱:略。

樂易股份公司針對兩案答辯稱:略。

本院經審理查明:略。

本院認為,本兩案的爭議焦點為一、李城與樂易電商公司於2017年10月27日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是否有效,據此認定雙方是否建立了合法有效的勞動關係;二、李城是否應向樂易電商公司返還在職期間的部分工資;三、樂易電商公司應向李城支付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27日期間的工資數額;四、是否準許樂易電商公司撤銷其與李城於2017年10月27日籤訂的《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五、樂易電商公司是否應向李城支付解除勞動關係的經濟補償及代通知金;六、律師費的分擔問題。七、樂易股份公司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

關於《員工聘用合同書》的效力問題,本院認為,李城雖主張其簡歷是獵頭公司製作並發送給樂易電商公司,並非其本人填寫,故其不存在欺詐的行為,雙方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合法有效。但是,本院基於以下理由認定李城與樂易電商公司籤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第一,即使李城認為案外人獵頭公司發送給樂易電商公司的簡歷不知情,不是其提供給獵頭公司的簡歷,但李城在《員工聘用合同書》中的學歷上自行填寫的為「碩士」,《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中也明確寫明了學歷為碩士的畢業院校及專業,李城予以籤名確認,李城主張籤字時有告知樂易電商公司其未獲得本科及碩士學歷證書,並無證據予以證明,本院不予採信。故本院認定李城存在隱瞞真實學歷的事實;

第二,有李城籤名確認的《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中的「工作經歷」一欄,顯示李城在「XX品牌諮詢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兼執行創意總監接近三年,但依據工商信息無法查詢出該公司信息,李城主張該品牌公司未註冊登記不代表沒有,當時處於自主創業階段,尚未註冊登記,但李城並未提交證據證明其有創立過該品牌並開展了相關業務工作,不能證明其該工作經歷,故李城存在虛構自主創業履歷的事實;

第三,李城二審時提交的證據,即使均為真實的證據,亦不能證明其是以中專學歷入職其他用人單位,更不能證明其未向樂易電商公司隱瞞學歷;且依據其提交的《勞動合同》、《離職證明》等,顯示的用人單位、職位信息與其籤名確認的《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中的工作經歷中的記載不一致,亦可進一步確定工作經歷中的內容與實際經歷不相符;

第四,即使樂易電商公司的招聘條件是不限學歷,但樂易電商公司招聘的崗位為廣告創意總監,並非普通員工,對錄用者的學歷、工作經驗、工作成果等要求必然會高於普通員工,而一個人的學歷及工作經歷,是一個人學習能力、工作經驗的客觀體現,也是用人單位甄選聘用者以及確定薪資報酬的重要指標,勞動者負有如實向用人單位告知真實學歷及工作經歷的基本誠信義務。本兩案中,李城虛構學歷及工作經歷的行為,足以致使樂易電商公司基於對其簡歷的信任而做出錯誤選擇,與李城籤訂了月薪高達80000元/月的勞動合同。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因李城存在欺詐行為,可認定樂易電商公司與李城之間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無效,雙方據此所建立的勞動關係無效。

關於工資問題,首先對於李城二審時提出的會計司法鑑定申請,其目的是證明與其同類崗位其他員工的工資發放情況,樂易電商公司存在提供偽證的嫌疑。本院認為,樂易電商公司已經提交了相近崗位員工的勞動合同、入職登記表、學歷證書、畢業證書、帳戶名為熊某某的戶口歷史交易明細、帳戶名為樂易電商公司的銀行代發工資明細等證據,證明其公司2017年招聘的任職開發總監的碩士學歷員工的月薪情況,上述證據能夠相互印證,本院予以確認。李城如認為上述證據存在偽證的情況,應當由其提交反證予以證明,其雖主張本人工資存在除了銀行轉帳之外的無卡存款的形式,但不能據此推定其他員工亦均通過該方式發放工資,李城應當提交反證推翻樂易電商公司提供的證據。因樂易電商公司已經提交證據證明了相近崗位員工的工資發放情況,故對於李城提出的會計鑑定申請,本院不予準許。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參照《2017年深圳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公布的指導工資中的「廣告和公關部門經理」的指導工資平均值12118元以及學歷工資指導價位中中專學歷的平均值4944元,碩士學位的平均值11026元來看,原審認定參照樂易電商公司開發總監的12360元/月的工資標準作為李城在職期間的勞動報酬標準,符合市場工資水平,比較合理。原審據此核算出,樂易電商公司應向李城支付的2017年10月1日至10月27日期間的勞動報酬數額正確,本院予以確認。關於李城在職期間是否應返還多發放的工資問題,原審依據其認定的勞動報酬標準,核算出李城應向樂易電商公司返還在職期間多發的工資數額正確,本院予以確認。

關於《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的效力問題,本院認為,該協議籤訂的基礎是建立在雙方勞動關係合法有效的基礎之上,樂易電商公司籤訂該協議時,是因對於雙方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重大誤解,在勞動合同這一基礎合同已被認定無效的情形下,樂易電商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請求撤銷該協議,於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

關於解除勞動關係的經濟補償及代通知金的問題,本院認為,雖然《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中有關於經濟補償及代通知金的約定,但該兩筆款項支付前提是雙方存在勞動關係,本院已認定雙方勞動合同無效,且撤銷了雙方籤訂的《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故李城該請求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於律師費問題,原審酌情認定的律師費並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

關於連帶責任問題,李城並未提供證據證明樂易股份公司與樂易電商公司存在公司財產、人員、業務等混同,兩公司為獨立民事主體,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李城請求樂易股份公司承擔連帶責任,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上訴人李城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兩案二審受理費各10元,共計20元,由上訴人李城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東方法律檢索

相關焦點

  • ...學歷及工作經歷入職,勞動合同無效,按市場平均標準返還多發工資
    裁判要旨:勞動者負有如實向用人單位告知真實學歷及工作經歷的基本誠信義務。李城虛構學歷(以中專冒充碩士)及工作經歷的行為,導致用人單位樂易電商公司基於對其簡歷的信任而做出錯誤選擇,與其籤訂了月薪高達80000元/月的勞動合同。
  • 勞動者應聘時學歷造假,勞動合同一定無效嗎?
    實踐中用人單位因勞動者學歷造假而起訴請求確認勞動合同無效的案件屢見不鮮,一般認為學歷造假屬於《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使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的「欺詐」的情況,然而就法院已有裁判來看,學歷造假是否會導致勞動合同無效不能一概而論。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分類討論,以供參考。
  • 中專學歷冒充碩士入職5個月,月薪8萬,公司能告員工退錢嗎?終審判決...
    一審法院判決雙方於2017年5月22日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無效;王某天應返還多領取的工資人民幣295881.72元。 王某天不服,向深圳中院提起上訴。故王某天存在虛構自主創業履歷的事實; 第三,王某天二審時提交的證據,即使均為真實的證據,亦不能證明其是以中專學歷入職其他用人單位,更不能證明其未向公司隱瞞學歷;且依據其提交的《勞動合同》、《離職證明》等,顯示的用人單位、職位信息與其籤名確認的《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中的工作經歷中的記載不一致,亦可進一步確定工作經歷中的內容與實際經歷不相符; 第四,
  • 中專學歷冒充碩士入職5個月,月薪8萬,公司能告員工退錢嗎?終審判決來了!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王某天應當返還多拿的工資。 雙方發生爭議,案件歷經仲裁、一審、二審。 一審法院判決雙方於2017年5月22日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無效;王某天應返還多領取的工資人民幣295881.72元。 王某天不服,向深圳中院提起上訴。
  • 入職近10年被查出學歷虛假,公司還能解僱?(二審判決)
    唐焉於2006年1月9日入職星之光公司工作,雙方於2014年1月6日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約定唐焉的崗位為管理部科長。2015年10月29日公司向唐焉郵寄一份《書面警告記錄》,內容為唐焉擅自刪除大量工作相關文件,給公司造成損害,按公司規定給予書面警告處分。
  • 入職時包裝了一下履歷,公司不籤勞動合同,還能要二倍工資嗎?
    勞動者提供假學歷、假履歷入職,存在欺詐行為,勞動合同無效。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籤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支付二倍工資補償。那若是勞動者假學歷入職,用人單位又沒有籤訂書面合同,勞動者要求二倍工資,該怎麼說?
  • 【以案普法】中專學歷冒充碩士入職5個月,月薪8萬,公司能告員工退錢嗎?終審判決來了!
    王某天在《員工聘用合同書》上填寫的學歷為「碩士」,《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上填寫的學歷也是碩士,且有畢業院校及專業。  《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中的「工作經歷」一欄,顯示王某天在「XX品牌諮詢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兼執行創意總監接近三年。  2017年10月27日,王某天離職。
  • 【以案說法】中專學歷冒充碩士入職5個月,月薪8萬,公司能告員工退錢嗎?終審判決來了!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王某天應當返還多拿的工資。  雙方發生爭議,案件歷經仲裁、一審、二審。  一審法院判決雙方於2017年5月22日籤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無效;王某天應返還多領取的工資人民幣295881.72元。
  • 員工以虛假學歷工作經歷入職,公司辭退為何還要支付經濟賠償金?
    ●被告曹某於2017年8月7日入職原告合肥某某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處。2017年9月4日,原、被告籤訂一份勞動合同書,約定:合同期限為固定期限,自2017年8月7日至2018年8月6日,其中試用期自2017年8月7日至2017年11月6日;被告根據原告需要,從事UI講師工作崗位,工作地點為合肥;工作時間為標準工時制;發薪日為每月15日,試用期工資為7000元/月等內容。
  • 因履歷造假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是工資還是勞務費
    「入職時,我已經聲明自己所學專業與從事的專業有關聯,但在本質上有差別。對於我在其他幾家大型企業集團工作的經歷,公司也是知曉的。」汪鴻雁說,公司負責人告訴她,她將來的職務是公司副總經理,主要工作內容是開拓項目資源,在填寫工作簡歷上要突出金融方面的經歷。於是,她就對相應的工作經歷稍稍做了修改。
  • 以案說法|為入職學歷造假,公司有權要求退還薪資嗎?法院判了
    王某天在《員工聘用合同書》上填寫的學歷為「碩士」,《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上填寫的學歷也是碩士,且有畢業院校及專業。《新員工入職登記表》中的「工作經歷」一欄,顯示王某天在「XX品牌諮詢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兼執行創意總監接近三年。 2017年10月27日,王某天離職。
  • 勞動者履歷造假 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未必合法
    某公司就該崗位招聘相關人員時,明確將本科學歷作為錄用條件之一。於某向某公司提交虛假學歷證明的行為顯然屬於以欺詐手段使得公司與其建立勞動關係的行為,其具有提供虛假信息的主觀過錯。因此,雙方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最終,法院判決駁回於某訴訟請求。
  • IT男學歷造假入職升職加薪後被辭 索賠被法院駁回
    昨天,紅星新聞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該案經北京海澱區法院、北京一中院兩級法院審理及北京高院再審審查,均認為誠實信用原則是勞資雙方均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章恆提供虛假的學歷證明、採用欺詐手段讓公司與自己建立勞動關係,相關勞動合同無效,公司也無需支付章恆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 勞動合同約定培訓期間只發基本工資,法院:約定無效!
    (文末附帶企業勞動用工法律風險指數自測題庫,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免費測試)2016年8月15日,唐某入職深圳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息技術公司),雙方籤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約定「培訓期間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
  • 提供虛假畢業證應聘,雙方籤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後向北京市通州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資、未籤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某文化藝術公司認為任某入職時提交虛假畢業證書,雙方勞動關係無效,故另行申請仲裁,要求確認雙方勞動關係無效。2014年11月6日,仲裁委裁決駁回某文化藝術公司的仲裁請求。某文化藝術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訴訟。
  • 員工學歷、履歷造假公司一定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二審法院判決:1、撤銷張家港市人民法院(2016)蘇0582民初3266號民事判決;2、A公司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支付施某賠償金202336元;3、駁回A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1、勞動者在應聘、訂立勞動合同時未如實披露信息並不必然構成欺詐,當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時對學歷無明確要求,且無法證明員工工作能力與學歷有必然聯繫的,則不應以勞動者提供虛假學歷為由認定雙方籤訂的勞動合同無效。
  • 入職篇: 勞動者謊報自己的學歷等信息,用人單位可否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係?
    該投資公司在小王工作一個月的時間裡,發現小王對投融資的工作不能勝任,於是調查了小王的求職信息,發現小王謊報了真實信息,這種情況下該投資公司就可以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與小王解除勞動合同。根據我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合同。
  • 簡歷做假,你以為籤了勞動合同就得到工作了嗎?
    劉某在入職填寫的招聘信息表中載明其工作簡歷為:「2000-2002年 深圳某會計師事務所;2002-2013年 某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至今 安徽某會計師事務所」;同時,劉某在求職簡歷中亦填寫了上述工作經歷。2015年1月19日,上海某會計師事務所以其他理由解除了劉某勞動合同。
  • 勞動合同中哪些約定無效?
    【案例1】 達到平均業績才有資格籤合同,該約定無效杜某入職時,公司沒有立即跟他籤訂勞動合同,而是籤訂另外一份協議,約定:只有當杜某完成的3個月內的銷售量達到公司員工平均水平時,公司才與其正式籤訂書面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後,杜某的銷售業績未達到上述要求。公司因此讓他立即走人,並拒絕給予任何補償。杜某想知道:公司的做法對不對?
  • 員工提供的學歷、資格證入職後查出是假的單位可解除勞動關係嗎?
    1企業單位在招聘所需員工時,根據不同的崗位,對就業者的學歷、職業資格、工作經歷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希望求職者入職後,就能勝任所需要的工作崗位的要求,求職者為了順利獲得所期待的職位,也就在此各顯身手。2企業單位在所招聘的員工入職後,逐漸發現工作能力的差距愈顯明顯,這時候對入職者當初提供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從業經歷等,會油然而生產生懷疑,於是就有目的地做了一些調查,結果發現是假的。這樣情況下,用人單位可否解除與這樣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