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園」煨湯館

2020-12-18 荊楚網

「小桃園」煨湯館

發布時間: 2008-04-19 17:18   來源:    

進入電子報

  北方人待客都要請人吃餃子;武漢人家來客,飯桌上少不了一碗湯,請客喝湯,是待客最尊敬的方式之一。武漢人都有喝湯的習慣,漢口有家「小桃園」煨湯館,就是為適應武漢人的胃口而開設的專業煨湯館。從40年代初這家館子開業算起,有近50年的歷史了。
  這家館子的創始人陶坤甫和袁得照,原來都是漢口天主堂醫院廚房廚工,陶是西餐廚工,袁是中餐廚工。1944年12月9日美國飛機轟炸淪陷了的漢口,這家醫院被炸毀,陶、袁兩人同時失業,只好各謀生路,一個幫工,一個做小生意,藉以維持生計。
  抗戰勝利後,陶坤甫在勝利街蘭陵路口(今蘭陵路64號)一片廢墟上清了一塊空地,搭了個10平方米的小棚子,賣豆槳、糯米包油條等小吃,袁得照也到這裡炸面窩。但生意清淡,很難維持生計。陶、袁二人在一次交談中,商量如何擺脫困境,陶坤甫在醫院做西廚時,對煨湯技術頗有研究,他根據武漢乃至湖北有喝湯的愛好,建議開一個專門煨湯的館子,袁得照十分贊成。於是,兩人合夥在這裡賣起了牛肉湯和八卦(烏龜)湯。由於精工細作,物美價廉,生意逐漸有了起色。 八卦湯的肉鮮嫩,不僅營養豐富,還有滋陰補腎強身的功效。他們選料是用半斤以上的活烏龜。宰殺前先放人水中,待吐淨腹中髒物後,再破殼、挖內、分腸、取蛋、去皮,然後解刀洗淨,人鍋爆炒,最後經過偎、燜等11道工序,再配以各種味料按份額放人罐內,小火溫燉。其湯稠濃,龜肉鮮美可口,因此八卦湯名聲日顯,生意十分興旺。
  陶坤甫、袁得照掌勺煨湯,配合得法,每天掌握進銷環節,所進牛肉、烏龜都要十分新鮮。解放前夕,法幣、金圓券貶值,物價飛漲,這家館子的偎湯一日三易其價,食客仍然不減。
  1948年,隨著營業日漸興隆,於是小棚子擴建為20多平方米的店堂,可以放3張桌子。又先後增加了母雞湯、甲魚湯、排骨湯、鴨子湯、鴿子湯、豬蹄湯等十多個品種,各有特色。尤以母雞湯最著名。據陶坤甫先生撰文介紹:他們的雞湯專用黃(陂)孝(感)母雞,這種雞肉嫩油厚,不同於肉粗、骨大、味淡的河南雞。經過宰殺、去毛、破腹、取內臟、去頭腳、切成1寸半長的塊狀。人罐前,先用豬油、蔥白在鍋內一炸,再用生薑、白糖、精鹽、料酒並雞塊倒放鍋中爆炒,同時放人少許清水,待水欲幹未乾,雞肉成黃色時起鍋,然後放入砂罐煨到八成熟,起火停放一刻鐘,再上火,燜透後按分量裝入瓦罐小火溫燉。這樣煨出的雞湯肉嫩酥爛,湯清油黃,醇香味美。 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許多顧客說,這樣好的煨湯,也該有個招牌,陶、袁兩人一合計,仿照三國時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以兩人姓氏取店名,但因他們只有兩人,就想在陶袁二字前加一「小」字」。而「小」字只有3劃,怕生意只做得3天,就將「小」字改成13劃的「筱」字,起了個「筱陶袁」的店名。那年頭掛牌談何容易,起碼也要擺酒請客,燃放鞭炮,他們無力支應,只好等夜深人靜時把招牌悄悄掛出去。誰知警察還是來找麻煩,湯喝了不給分文,還說不衛生,把陶袁兩人抓到局裡關了一天一夜,後來在六渡橋請了他們的客才算完事。
  1979年,年近古稀的彼陶袁煨湯館副經理陶坤甫建議將店名改為「小桃園」。由「筱陶袁」到「小桃園」,店新、人新、品種新,50年的老店歷史增添了嶄新的一頁。

(本文來源: 編輯:羅大偉)

關鍵詞:

荊楚網版權相關聲明:
① 本網歡迎各類媒體、出版社、影視公司等機構與本網進行長期的內容合作。聯繫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果本網轉載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儘快妥善處理。聯繫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網原創新聞信息均有明確、明顯的標識,本網嚴正抗議所有以"荊楚網"稿源的名義轉載發布非荊楚網原創的新聞信息的行為,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④ 在本網BBS上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應當理性、文明,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焦點

  • 寒潮來襲,來武漢這些街頭銚子煨湯館體會時間的溫暖
    然而,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選擇去煨湯店去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過,許多開了幾十年的煨湯老店常常藏身在偏僻的街道、喧鬧的菜市場這樣不起眼的角落,不為人知。今天十分君帶你走進私藏的煨湯小店,品味沉澱著數十年的好味道。
  • 煨湯直送連鎖店
    記者汪健在金馬凱旋家居徐東店旁的路口,有一家不大的煨湯館,師傅的手藝是從小桃園傳人那裡學來的。老闆還另闢蹊逕自創了速凍煨湯法。這家煨湯館有個挺有韻味的店名「福馥居」。
  • 曾受到毛主席讚嘆--江城「煨湯大王」傳奇(圖)
    迫於生計,陶坤甫在蘭陵路飛機轟炸的廢墟上找了塊空地,搭了個10平方米的小棚子,賣豆漿、糯米包油條等小吃,袁得照也來此炸面窩。但小吃生意很清淡,附近煨湯館的生意卻好得多,陶找袁商量也想開家煨湯館,兩人一拍即合。那年頭,武漢較有名氣的煨湯館有佘胖子煨湯館、謝家煨湯館等。
  • 小桃園煨湯,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是滋補上品
    小桃園煨湯位於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小桃園」本為「筱陶袁」,最初是由來自黃陂的陶、袁兩姓的兩個小販在這裡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解放後,以諧音「小桃園」為名,是著名的「煨湯專家」。
  • 湖北傳統煨湯:以土雞為主的煨湯店,香甜的雞湯令人讚不絕口
    說起之前武漢的小桃園,這可是很多老街核心戀戀不忘的美食代表,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那裡的傳統手藝和美食,還是流傳下來了。褚師傅的雞湯,就是傳承自小桃園的手藝,他告訴我們首要的便是選好食材。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個湖北傳統煨湯有什麼講究吧。
  • 小桃園:老湯老店
    小桃園:老湯老店 發布時間: 2008-04-18 16:57   來源:    進入電子報   北方人待客都要請人吃餃子;武漢人家來客,飯桌上少不了一碗湯,請客喝湯,是待客最尊敬的方式之一。
  • 武漢四大名吃之靚湯「小桃園」
    武漢三鎮的小桃園煨湯與老大興鮰魚、四季美湯包、老通城豆皮,並稱為武漢四大名吃。   武漢人愛喝湯,因此有「江漢川澤魚蝦美,瓦罐風味蓋百家」之說。武漢人做湯,花樣繁多,魚類有魚圓湯、鯽魚湯、甲魚湯、鱘龍魚湯、生魚片湯、蟲草八卦湯等,肉類有陰米土雞湯、綠豆老鴨湯、人參鴿子湯等,葷素搭配的有排骨蓮藕湯、雲豆肚片湯、冬瓜石蛙湯、牛肉蘿蔔湯等,五花八門,都是武漢人餐桌上的常見靚湯。還有一些酒樓飯店推出的特色湯,聽名字就覺得美,如峽口明珠湯。在江城靚湯中,筆者獨愛小桃園煨湯。
  • 老銚子煨出來的非遺,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這煨湯可以說是武漢人飲食的一大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喝湯」就是「請客吃飯」的代名詞,甚至有「無湯不成席」、「無湯不恭敬」的講究,而說到煨湯,這小桃園的湯陶坤甫在蘭陵路的廢墟上找了塊空地,搭了個小棚子賣豆漿、糯米包油條等小吃,袁得照也找過來炸面窩,後來才辦起了煨湯館,小桃園起初以母雞湯,八卦湯聞名,後來因出了個「煨湯大王」而名聲更大,讓小桃園煨湯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 老武漢的砂吊子煨湯
    老武漢人都知道小桃園煨湯館,那是老武漢的一張名信片。該店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八卦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有名,但在老武漢人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以前過年過節餐桌上以砂吊子煨出來的排骨藕湯,武漢人的節氣或年夜飯必須有一吊子經過五六個小時煨出來的排骨藕湯上桌才能顯出對親戚朋友的重視,屬於飯桌標配。這個老武漢人稱之為砂吊子的容器很有講究,書面解釋是類似於砂鍋的細砂陶罐,為煨湯炊具之一。
  • 煨湯燒菜江西派
    電話那頭的朋友輕輕笑起來,「上海可不多呢」,眼前突然跳出一隻碩大的深色民間瓦缸,莫非是那一家……瓦罐煨湯?「就是這家,到時見啦。」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湯的習慣,不過,飯前一碗湯實在是國人需要向西餐學習的好習慣,就拿愛美的女孩來說吧,正餐前一碗湯,潤滑了味蕾緩解了餓感,又不至於吸收過多的能量。愛喝湯,廣東的煲湯當然是種選擇,但是別忘了江西民間也有瓦缸煨湯。
  • 「探店→哈爾濱」第37期:民間瓦缸煨湯館:美味五千年奇鮮一罐收
    瓦缸,讓人聯想到純樸和古舊;煨,讓人感覺到那種小夥圍著一隻瓦罐,罐子裡的湯很悠閒的在那咕嚕咕嚕地冒著氣泡,「瓦罐煨湯」傳遞給你的不僅是溫暖的感覺和口感,而且還有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湯文化。江西南昌的民間瓦缸煨湯堪稱「中華一絕」,被譽為「湯中之王」。民間瓦罐煨湯的老闆秦德寶16歲就開始跟著民間瓦缸煨湯加熱裝置的發明人劉贛銘學習廚藝,學成後在江西的民間瓦缸館一幹就是10年。
  • 排骨藕湯怎麼煨才好喝?非遺傳人教你秘訣
    如何煨出香甜的排骨藕湯?「訣竅是先炒後煨,這樣煨出來的湯汁才會香濃有回味。」6日,在第四屆武漢煨湯百姓擂臺賽上,「小桃園」湯王喻鳳山之子、武漢煨湯技藝傳承人喻少林透露了煨排骨藕湯的秘訣——&nbsp&nbsp&nbsp&nbsp首先,步驟要到位。
  • 瓦罐煨湯
    但我最喜歡吃的菜,是我老家江西的著名美食——瓦罐煨湯。瓦罐煨湯並不難做:把水灌在瓦罐中,拿出橘皮、茶樹菇等配菜放入瓦罐中,再把排骨或是雞肉鴨肉等放入瓦罐,把柴火點燃,用小火煨到熟就行了。熟了後的瓦罐湯雖然聞起來很香,但熱量還沒有散去,沒上飯時,我就喜歡觀察它的樣子。黃色的油花漂在湯上,一塊塊白花花的排骨也冒了出來,好像海面上「長」出來的幾個小島。
  • 中國湯文化的大乘之作 瓦罐煨湯
    說起喝湯,中國人大多知道廣東人對湯的熱衷,其實江西人也十分講究喝湯、且很會做湯,據說江西當地人每天從早餐開始就喝湯,一二元錢一小盅,開始了一天的生活,而老百姓在家也都要自己煲湯,民間瓦罐煨湯就是出自江西。
  • 孝感大轉盤的這家煨湯拉麵,開店27年,承包了多少孝感人的胃
    每個清晨,能吃上一碗美味帶勁的拉麵,便足以找到生活中的小確幸。暖心不如暖胃,跟上小編的腳步一起來探尋孝感的美味吧!在槐蔭大道與北京路交界的大轉盤附近,有一家開了27年的煨湯拉麵館,日復一日的堅持,使之成為了無數人心中嚮往的美味。它就是今天我們尋味欄目的主人公——轉盤老加貝拉麵。
  • 瓦罐煨藕湯
    我脫口而出:排骨藕湯,土灶瓦罐煨的。他說:好,等我有空再寫一篇。我說:你莫寫算了,讓我先寫吧!不然你寫了,我可能就寫不出來。他很紳士地說:好。於是,他屢次催問我:「海容姐,你的藕湯麼早兒掇出來?你再不寫,我就喝點酒寫了哈!」我醞釀了一周,找了一個周末的夜晚,坐下來一氣呵成寫完了,沒想到又是五千多字,師友都建議我微信文章再別超過三千字,不然手機上看得好累。
  • 當傳統瓦罐煨湯遇到現代飲食
    這是因為食物從口腔一直到胃的過程,猶如一條食物必經之路 ,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和吃飯時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那些常喝各種湯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狀態。湯是食系中一個龐大的家族,但作為普通百姓,更講實惠羊肉湯、蓮子湯、綠豆湯、胡辣湯,但在這百姓湯中也有貴族。
  • 一口瓦罐煨湯,南昌人公認的絕殺利器!
    湯是中國人飲食中的一大門類講究。廣東有句俗話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在廣東有煲湯、燉湯、滾湯、羹湯4個典型湯品,廣東女人也是公認的煲湯能手。但其實,江西的湯品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在江西南昌,當地人以陶缸另闢蹊徑,煨出了江西菜中最廣為人知的瓦罐湯,這份手藝絕對不輸給廣東人。
  • 來花園酒店桃園館品嘗創新菜品
    廣州花園酒店三樓的桃園館,擁有超過34年歷史,為城中首屈一指的高級粵菜食府,不管是經典粵菜還是特色點心,精緻地道的出品一直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  在溫師傅的帶領下,桃園館和荔灣亭在2019年獲得了米其林指南餐盤獎的殊榮。其各種精緻的菜式也獲得了嘉獎。  溫師傅特色菜品:  清湯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乃進補佳品,花園大廚精選海參、鮑魚、瑤柱、魚肚等原料,以豬手起膠,加入以老雞、乾貝、瑤柱、金華火腿等熬製高湯,以文火煨制五至六個小時,嘗來濃鬱葷香,又不乏海珍之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