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機。
——窮理查
我一生遇人無數,但從來沒有遇到過像查理·芒格這樣的人。
——巴菲特
好的劍要留給能揮舞它的人。
——《天路歷程》
《窮查理寶典》是迄今為止全面介紹投資大師查理·芒格的投資、學習與人生心得的唯一一本書,讓我們工作、生活決策水準全面提升的智慧寶典!
《窮查理寶典》完整收錄了查理·芒格的個人傳記與投資哲學,以及過去20年來芒格主要的公開演講和媒體訪談。書中11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以及美國傳奇投資界大亨對作者的評價。此書效仿了富蘭克林的《窮理查年鑑》,《年鑑》這本書在美國殖民地時期很受歡迎,而《窮查理寶典》一出版,就受到了億萬讀者的喜歡和共鳴。
那麼這本書具體如何呢?為何會受到如此的關注和青睞呢?請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窮查理寶典》中的智慧人生信條,學會一個,受用終生!
1,書中的名句整理
從來沒有國家因為貿易而衰落。
不把事情管好,就要被事情所管。
人自愛,必無敵。
若有無愛之婚姻,必有無婚姻之愛。
講價最怕急時需。
三個人也能保守秘密,前提是其中兩個已經死掉。
凡是敵人,均須重視。
空麻袋立不起來。(這句是哲學詩畫最喜歡的,簡單的幾個字,卻道出了做人的根本。)
2,如何獲取普世的智慧,並相應地調整你的行為?
即使你的特立獨行讓你在人群中不受歡迎,你依然要堅持自己。至於別人的看法,就隨他們去吧。
思考從逆向開始:
比如要弄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他會先研究人生如何變得痛苦開始。要研究企業如何變得強大,他會先從企業如何衰敗開始。大部分人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而他最先關注的卻是為什麼在投資市場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芒格思維背後的模式來自一個農夫言語中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在活著時謀劃遠離此地。
頭腦具有原創性:
敏銳的人都有一個原創性的頭腦,從來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而且擁有兒童一般的好奇心,同時又具備科學家所具有的研究素養和研究方法。
現代很多一流的專家學者雖能在自己狹小的專長領域做到相對客觀,但一旦離開自己的領域,就會變得主觀、教條和僵化,甚至失去自我學習的能力。而芒格認識到這點,很早就避開了。
他的思想輻射到了事業、人生、知識的每個角落,他認為世間萬物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對這一個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只有把這些知識結合起來,並貫穿在一個大的思想框架中,才能對正確的認識和決策起到幫助作用。
認識人自身的局限:
世界複雜多變,人類的認知永遠有局限,所以必須要學會使用工具,同時要收集各種新的證據,並隨時加以修正和改進。
所有人都存在知識或思想上的盲點,我們要做到對天下萬物都客觀公正是很難的,甚至有時會違背人的本性。但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客觀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樣我們就能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磨練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預測到別人預測不到的未來,從而過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3,人人都有盲點,再優秀的人也不例外。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時機固然很重要,但人的內在品質更重要。
查理·芒格最受不了的就是因為擁有了錢財而失去與世界的聯繫,把自己隔絕在一個佔地一層的巨型辦公室裡,見面要層層通報,過五關斬六將,誰都不能輕易接觸到,他說這樣就與現實生活脫節了,財富也會隨著這種脫節而溜走。
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一生不斷提高修養,以便克服人性本身的弱點。
中國文明的靈魂是士大夫文明,其價值觀體現的是一個如何提高自我修養,自我超越的過程。修身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文明最核心的文化價值所在。
但到了現代,工業革命開始了,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逐漸成為政府之外影響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兩股力量,我們的士大夫精神似乎已失去了具體的現實依託,變得無所適從,尤其是在商業高度發展的今日之社會,具有士大夫情懷的文人和讀書人,對於自身的存在和價值理想變得越來越困惑。在傳統盡失的商業社會,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儒家對自身道德的追求、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對人類共同命運的終極關懷,究竟該何去何從呢?中國的文化盲點是什麼呢?未來該如何解決呢?
這需要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去努力探索,去用心解答。
4,網友看完此書的總結
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雖然有限,但還是有些許收穫。以下是我的個人感悟和總結:
不計較眼前的得失。
讀《窮查理寶典》發現,查理.芒格十分推崇盧梭的觀點:在生命沒有結束之前,沒有人的一生能夠被稱為是幸福的。
的確,人生之路是漫長的,變化莫測的。有時候,計較一時的得失,便顯得十分愚蠢;對自己暫時擁有的幸福,洋洋得意,也顯得很愚鈍。在生命沒有結束之前,你最好不要有懈怠自滿的想法。
當然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些暫時的挫折和失敗,而感到捶胸頓足,甚至想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畢竟,生命屬於我們都只有一次,也沒有,在生命結束之前,都有無數的可能,也許下一秒,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然後這樣的幸福,可以不斷綿延直至生命的終點。
嫉妒是愚蠢之人經常犯的錯誤。
在《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說,嫉妒是一種愚蠢的罪行。嫉妒只會讓你痛苦不堪,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樂趣,你為什麼要嫉妒呢?嫉妒和令人上癮的化學物質一樣,自然也能獲得導致痛苦生活的大獎。
沒有辦法否認,有些時候不可避免地容易產生嫉妒的想法,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的失落難過,總想著為什麼社會是如此不公,為什麼有些人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就含著金鑰匙,就可以衣食無憂,哪怕碌碌無為,也享盡人世的繁華。
可是查理芒格的話讓我茅塞頓開,是啊,人生就是這樣,有人比你好一些,也有人比你差一些,嫉妒與你而言,你能獲得什麼呢?你能擁有什麼呢?
嫉妒,不過就是讓你更加痛苦,讓你更難受,而旁人並不知道。更極端的,如果你因為你的嫉妒情緒沒有管理好,而傷害了他人,這不過就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而已,於你而言,並無任何益處。人生的最終意義不就是讓自己過得愉快一些,輕鬆一些嗎?那麼嫉妒,就是阻礙你過得開心,愉快的絆腳石,如果你發覺了自己嫉妒的情緒,那麼就應該將他一腳踢開。
不要懼怕變老。
《窮查理寶典》中,芒格如是寫道: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過的生活。
讀了查理的這個觀點,你是不是好像不再那麼懼怕變老了。其實,在懵懂的少年或更早時候,我們就開始思考:「既然人人都會死,都會老去,那麼人為什麼還要一直努力認真地活著?」
直到讀了芒格的這個觀點,我仿佛得到了答案。時間如流水,誰也不能阻止它的流逝,但是只要悉心照料擁有過的歲月,讓美好之記憶永駐心間,就不會遺憾,也不會恐懼變老了。那麼什麼是悉心照料呢?所謂的悉心照料也許是注重儀式感的生活,及時記錄美好,不辜負此刻滴答而過的每分每秒。當我們不辜負今天,便不會擔心明天。
5,書中的術語
兩分鐘效應——即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簡潔的語言或比喻,把一個複雜的商業本質給說清楚。
如果你喜歡查理·芒格,喜歡此文,請轉發給更多的人,無論到何時,別忘了,好東西只有在分享後才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