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
新約沒有記載大多數使徒的侍奉生涯。《使徒行傳》講述了約翰的兄弟雅各的死。但在講過保羅多年的侍奉生涯之後,《使徒行傳》戛然而止,只告訴我們保羅還在羅馬講道,等候審判。保羅、彼得和其他使徒後來的情況又是如何?關於使徒的傳說出現得很早:有的稱這位或那位使徒曾經在某個地方講道,有的稱某位使徒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殉道。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其實大多數傳說只是某個城市的某個教會的願望,因為它們希望自己是由使徒所建立。另有一些傳說顯然更加可信。在所有關於使徒的傳說中,最可信的是彼得的傳說。據說,彼得住在羅馬,在尼祿逼迫基督徒期間在羅馬殉道。公元1世紀和2世紀的一些基督教作家似乎都這麼認為。我們還得知,彼得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有個版本說他是被倒著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似乎是《約翰福音》,這兩節經文所暗示的一—否則這兩節經文就非常難解。保羅的情況要更加複雜。《使徒行傳》只是告訴我們,他還在羅馬講道。古代的作家認為,他在尼祿統治時期死於羅馬—可能是被斬首,因為這與他的羅馬公民身份相稱。
但是,其他作家認為,保羅又進行了幾次《使徒行傳》所沒有記載的旅行,其中就包括去西班牙的旅行一些作家試關圖將這兩個傳說結合在一起。他們提出,保羅在《使徒行傳》結束之後與尼祿開始逼迫基督徒之前這段時間去了西班牙但是,這種解釋遇到年代奉上的難題。我們最多只能說,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保羅在這段時間的情況。自重現約翰晚期的侍奉生涯也很複雜,因為約翰這個名字頻繁出現在的早期的文獻中。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稱,約翰在一個滾燙的油鍋中被燙死但是,幾乎就在同一時期,《啟示錄》的記載是約翰被放逐到拔摩島。另者有一個十分可信的傳說稱,約翰是以弗所的教師,於公元100年左右死於以弗所。所有這一切都表明,至少有兩個基督徒叫約翰,而後來的傳說將他們混淆了。
公元2世紀的一位基督教作家希拉波利的帕皮亞證實,在早期的教會中的確有兩個名叫約翰的人:一位是使徒約翰,一位是以弗所的長老,就是在拔摩島得見異象的約翰。我們可以從他們使用希臘文的巨大差異中明顯看出,撰寫啟示錄》的約翰並不是第四福音書,即普遍所說的《約翰福音》的作者不管怎樣,在公元1世紀末的以弗所,的確有一位名叫約翰的教師,他在小亞細亞的所有教會中都享有極大的權威。公元2世紀末出現了一種情況,極大地阻礙了希望弄清使徒晚期侍奉生涯的歷史學家。當時的情況是:每一個重要城市的教會都開始聲稱,自己是由使徒所創立。在與羅馬和安提阿教會對抗的過程中,亞歷山大的教會認為,自己必須要有一位與使徒相關的創立者,於是,馬可創建了亞歷山大教會的傳說便出現了。
同樣,在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之後,這裡也需要一間由使徒創立的教會。因此,君士坦丁堡的教會宣稱,腓利曾經在拜佔庭一一後來的君士坦丁堡一一講道。此外還出現了有關使徒活動的其他傳說。這些傳說也值得關注,如果不是因為它們的真實性,至少是因為它們流傳的程度,以及它們對後來歷史的重要性。基督教在西班牙與印度興起的傳說尤其是這樣。西班牙的基督徒聲稱,將福音傳到西班牙的不只是保羅,還有雅各和彼得派來的七個特使。關於彼得向西班牙宣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公元5世紀,但這個傳說並不如在三百年之後出現的雅各到過西班牙的傳說那樣具有影響力。根據雅各的傳說,他曾在加利西亞和薩拉戈薩傳講福音,但他的傳道並不非常成功。在他返回耶路撒冷途中,聖母站在根柱子上向他顯現,並對他說了鼓勵的話。這就是西班牙傳統中許多基督徒仍在敬仰的柱子聖母的由來。
回到耶路撒冷後,雅各被希律新首後來,他的門徒將他的遺體帶回西班牙的孔波斯特拉。據說,雅各今天還葬在那裡。這個傳說對西班牙後來的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聖雅各一一西班牙文是聖地牙哥——成為西班牙的主保聖徒。在與摩爾人 的戰爭中,「聖地牙哥」這個名字經常會成為將各個小王國團結在一起的戰鬥口號。此外,在歐洲人的宗教敬度和西班牙北方的統一中,到孔波斯特拉的聖雅各墓朝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聖雅各騎士團也在西班牙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雖然雅各極有可能根本就沒有去過西班牙,但雅各到過西班牙的傳說仍在西班牙後來的歷史中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多馬到過印度的傳說令基督教歷史學家頗感困惑。這個傳說最早出現在《多馬行傳》中,而《多馬行傳》可能早在公元2世紀就已經成書。
但是,該書已經被添加了一些令人對整部書產生質疑的傳奇故事。該書告訴我們,印度的一位國王網多法勒斯正在尋找一位修建宮殿的建築師,並不是建築師的多馬主動請纓。當網多法勒斯發現多馬將撥給修建宮殿的款項用來救濟窮人之後,他將多馬關進了監獄。但是,岡多法勒斯的兄弟迦得後來從死中復活。復活後的迦得向岡多法勒斯講述了一座他所看到的華麗天宮,而這座天宮正是用多馬救濟窮人的錢建造的。後來,網多法勒斯歸信了基督教,接受了洗禮,而多馬繼續到印度的其他地區宣教,直到最後殉道。歷史學家認為,這個傳說的真實性令人懷疑,通常並不予以認可,認為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因為史書根本就沒有記載網多法勒斯這個人或這個故事的其他任何細節。
但是,近年來發現的一些鑄幣證實,印度的確有一位名叫網多法勒斯的統治者,他也有一個名叫迦得的兄弟。此外,古代印度的確有基督教,印度當時也與近東有著重要的貿易往來。所有這些事實令歷史學家更加難以完全否定多馬去過印度的可能性,但這個故事在後來被添加了各種傳奇性細節。不管怎樣,重要的是,印度在相對較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教會,印度的教會也一直聲稱,多馬是印度教會的創建者。總而言之,可以肯定的是,一些使徒,尤其是彼得、約翰和保羅,的確進行過旅行宣教,並監督過自己或其他使徒所建立的教會。其他使徒可能也這樣做過,如多馬。但是,關於使徒旅行宣教的大多數傳說後來才出現,當時的基督徒相信,十二使徒一起商議劃分了世界,每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教會也都希望是由使徒所創立。
在小編看來,實際上,大部分宣教工作並不是使徒所做的,而是由無數的無名基督徒所開展的,他們出於不同的原因一逼迫、貿易或宣教一一帶著福音從一個地方來到另一個地方。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喜歡的話,記得收藏或者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