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學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別名扯絲皮、思仲、絲棉皮、玉絲皮,又名膠木,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胸徑約50釐米。杜仲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 嫩枝有黃褐色毛,不久變禿淨,老枝有明顯的皮孔。芽體卵圓形,外面發亮,紅褐色,有鱗片6-8片,邊緣有微毛。小枝光滑,黃褐色或較淡,具片狀髓。皮、枝及葉均含膠質。
【杜仲葉形態特徵】:單葉互生,葉橢圓形、卵形或矩圓形,薄革質,長6-15釐米,寬3.5-6.5釐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漸尖;上面暗綠色,初時有褐色柔毛,下面毛較密,不久變禿淨,老葉略有皺紋,下面淡綠,初時有褐毛,以後僅在脈上有毛。側脈6-9對,與網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鋸齒,葉柄長1-2釐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長毛。
【杜仲花形態特徵】: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無花被,與葉同時開放,或先葉開放,生於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內,有花柄。
雄花有雄蕊6~10枚,花梗長約3毫米,無毛;苞片倒卵狀匙形,長6-8毫米,頂端圓形,邊緣有睫毛,早落;雌花單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長8毫米,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長的子房,子房1室、無毛,扁而長,先端2裂有2叉狀花柱。,子房柄極短。翅果卵狀長橢圓形而扁,先端下凹,內有種子1粒,長3-3.5釐米,寬1-1.3釐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圍具薄翅。堅果位於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長2-3毫米,與果梗相接處有關節。種子扁平,線形,長1.4-.5釐米,寬3毫米,兩端圓形。早春開花,秋後果實成熟。花期4~5月,果期9月。生於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長江中遊及南部各省,河南、陝西,甘肅等地均有栽培。
【生杜仲與熟杜仲的區別】:生杜仲就是將杜仲樹皮洗淨,刷去粗皮,厚薄分開,切成寬條晾乾製成的。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味淡,降血壓的作用好。
而熟杜仲指的是炒過的杜仲。杜仲經炒制後,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熟杜仲是生杜仲用鹽水淋噴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黃褐色之後才入藥的。與生杜仲的主要區別是表面色偏深,有焦斑,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易斷,基本上沒有伸縮性,味道味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