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2021-02-12 泰伊健康

牛野,趙琳*,韓麗穎,劉瑩,任天航,謝明

(遼寧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遼寧 大連116600 )

摘要:杜仲為中醫臨床常用藥物,為便於臨床應用,並正確把握其歷史演變過程,對其進行本草考證研究。通過查閱古今文獻,加以分析,考證了杜仲為杜仲科杜仲屬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的乾燥樹皮;並研究整理了杜仲的別名、藥用部位、產地變遷、品質評價、歷代採收及炮製、功能與主治、性味歸經等內容。

關鍵詞:杜仲;本草考證;別名;產地;炮製;功效;性味歸經

中圖分類號:R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 - 2197 (2020 ) 04 - 0070 - 04

DOI :10.11954 / ytctyy.202004023

▲摘自《亞太傳統醫藥 》2020 年 4 月第 16 卷

第 4 期(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杜仲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藥,應用廣泛。《中國藥典》2015 年版一部[1] 中收載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  Oliv. 的乾燥樹皮。本研究對杜仲的基原、別名、藥用部位、產地、品質評價、採收及炮製、功效及主治、性味歸經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證,為杜仲的臨床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1、杜仲基原考證

杜仲最早載於漢代《神農本草經》[2] ,其中涉及杜仲的別名、產地、性味及功能主治,但沒有植物形態描述。直至宋代的《圖經本草》[3] 才有植物形態描述:「木高數丈,葉如辛夷,亦類柘,其皮類厚樸,折之內有白絲相連」,並繪有成州杜仲圖形(圖1)。同時期的《經史政類備急本草》直接引用其內容,明代《本草品匯精要》的記載也與《圖經本草》基本一致。 

在《植物名實圖考》[4] 中記載了三種名稱含有「杜仲」的植物:第一種稱杜仲(圖 2):「本經上品。一名木棉,樹皮中有白絲,如膠芽,葉可食,花實苦澀,亦入藥。湘陰志,杜仲皮粗如川產,而機理極細膩,有黃白斑交」,通過比較發現,其與《圖經本草》中所載成州杜仲可以判斷為同一植物,通過與今《中國植物志》[5] 所載相比較,同為杜仲科杜仲屬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圖 3 )。

▲摘自《亞太傳統醫藥 》2020 年 4 月第 16 卷

第 4 期(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第二種稱金絲杜仲(圖 4):「一名石小豆,生雲南。矮木厚葉,葉長寸許,本瘦末團,面青背黃,結實如棠梨而小。實裂各街紅豆,不脫」,與《中國植物志》所載大花衛矛(圖5)一致:「葉窄長橢圓形或窄倒卵形,先端圓形或急尖,基部常漸窄成楔形,邊緣具細密極淺鋸齒,側脈細密;疏鬆聚傘花序;花瓣近圓形;蒴果近球狀」,因此,判斷其為衛矛科衛矛屬大花衛矛 Euon -ymus   grandiflorus  Wall. 

第三種稱野杜仲(圖 6 ):「撫建山中有之。蔓生盤屈,黑莖有星,勁脆如木。葉如橘葉而不光澤,疎紋無齒。短枝枯槎,頗似針刺;根亦堅實。俚醫以治腰痛,取皮浸酒。功似杜仲,故名」,經比較與《中國植物志》所載杜仲藤(圖 7 )「攀援灌木;枝有不明顯的皮孔。葉橢圓形或卵圓狀橢圓形」一致,判斷其為夾竹桃科杜仲藤屬杜仲藤 Parabarium   mi -cranthum ( A.DC. ) PierreZ 。

可見,古人認可的藥用杜仲為杜仲科杜仲屬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而金絲杜仲與野杜仲不作為藥用杜仲。

2、 正名及別名

2.1 杜仲

杜仲最早收載於《神農本草經》,即稱杜仲,清朝《本草崇原》[7] 解釋:「杜字從土,仲者中也,此木始出豫州山谷,得中土之精,《本經》所以名杜仲也。」

2.2 思仙、思仲

《神農本草經》還載有一別名為「思仙」,意指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巧而衰老減慢,為成仙良藥,故名「思仙」;《名醫別錄》[8] 另記載一名為「思仲」;《證類本草》記載「一名思仙,一名思仲,一名木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

[6] 中亦提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這賦予了杜仲一種神話色彩,推崇其補中、益精氣、耐老的功效。

2.3 木綿

《名醫別錄》[8] 記載一名「木綿」,《證類本草》中亦有「一名木綿」的記載。木綿是江南人對杜仲的稱呼,清朝《本草崇原》[7] 解釋:「杜仲木皮,狀如濃樸,折之有白綿相連,故一名木綿。」

2.4 檰、檰芽

宋代《圖經本草》[9] 記載一名「檰」,而「檰」字至今也有所保留,特指杜仲。並將杜仲嫩葉稱為「檰芽」。明朝《本草品匯精要》[10] 中除了「思仙,思仲,木綿」外,亦將杜仲藥材稱為「檰芽」。

2.5 絲棉皮、扯絲皮

《新編中藥志》[11] 記載杜仲為「絲棉皮,扯絲皮(湖南)」,在《湖南藥物志》[12] 中記載其為「扯絲皮」,扯絲皮為湖南地區的民間稱呼。《中藥大辭典》[13] 將杜仲的古代和現代別名進行了比較完整的整理:「思仙《本經》,木綿、思仲《別錄》,檰《本草圖經》,石思仙《本草衍義補遺》,絲連皮、絲楝樹皮《中藥志》,扯絲皮《湖南植物志》,絲棉皮《中草藥手冊》。」可見杜仲名稱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功效,取土中之精,可補中、益氣、耐老,久服成仙而得名;二是形態,以其內含白絲的特性而得名。

▲摘自《亞太傳統醫藥 》2020 年 4 月第 16 卷

第 4 期(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3、 藥用部位

3.1 樹皮

樹皮是杜仲最常用的入藥部位,《名醫別錄》記載:「二月,五月,六月,九月採皮」,歷代本草均如此記載,延續至今,《中國藥典》2015版確定杜仲「以乾燥樹皮入藥」。

3.2 杜仲子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弘景曰∶杜仲子,亦名逐折。《別錄》濃樸條下,已言子名逐折;而有名未用中復出逐折,主治相同,惟鼠、殺鼠字誤,未知孰是爾?所云濃實,乃濃樸實也,故皮謂之濃皮。陶氏不知,援引杜仲為注,皆誤矣。今正之。」即陶弘景在逐折條下將逐折叫做杜仲子,但他在濃樸條下已將濃樸子叫做逐折了,功效均相同,實則逐折為濃樸的果實,所以推測是陶弘景書寫錯誤。

關於杜仲子的記載,據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及最早見於《名醫別錄》,但在《名醫別錄》現版本中並未發現關於杜仲子的記載,而逐折的記載「殺鼠,益氣,明目。一名百合。濃實,生木間,莖黃,七月實黑如大豆」,其中並未談及與杜仲的關係,而且其他書籍中未見此記載。

現代研究報導,杜仲果實中富含杜仲膠、油脂、蛋白以及桃葉珊瑚苷、綠原酸等多種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及藥用價值 [14-15] ,目前正在深入研究中。

3.3 杜仲葉

據《圖經本草》記載:「初生葉嫩時採食。主風毒腳氣及久積風冷、腸痔下血。亦宜幹末作湯,謂之檰芽。」《中國藥典》也從2005版開始收載杜仲葉,功效記載為補肝腎,強筋骨。有報導杜仲葉大量出口日本用於生產杜仲茶、杜仲飲料等系列產品,用來降血壓。

4、產地變遷

《神農本草經》只是簡單記載杜仲為「生山谷」,並沒有明確指出區域分布。《名醫別錄》記載:「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其中關於「上虞」,陶弘景說:「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會稽上虞縣也」;虞、虢之虞,史稱西虞,豫州在今河南與山西境內,範圍應該是伏牛山和熊耳山一帶;而會稽上虞縣指今之浙江紹興;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北,境轄相當今山西和順、榆社以南,泌水流域以東地區;漢中,即今天的四川省;可見《名醫別錄》記載杜仲的產地在今河南、山西、四川一帶。

《圖經本草》記載杜仲產地為「建平,宜都,商州,成州,峽州近處大山中」,建平(今四川省巫山縣)、宜都(今河北省宜都縣)、商州(陝西商州市)、成州(河南淮陽)、峽州(宋朝時其境轄相當於今山西平陸、萵城、運城,河南省熊耳山以北地區的盧氏,河南三門峽市),後世均如《圖經本草》記載。《中藥大辭典》將杜仲產地記為「長江中遊及南部各省,河南,陝西,甘肅」;而實際上今天的杜仲主要產區在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多為栽培,這些地區均屬於中、北亞熱帶地區,有適合杜仲生長的環境。

從以上分析可知,漢朝時期杜仲產於河南、山西、四川一帶,而到了宋朝時期,杜仲的產地記載增加了河北,逐步擴增,今天杜仲的產地更是遍布全國各地,見表1 。

5、品質評價及道地產地

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說到「折之多白絲者佳」(此標準亦為當今杜仲的經驗判別常用標準);直到明朝時期,《本草品匯精要》記載:「道地建平宜都者佳。」(今四川省巫山、河北省宜都),首次提到杜仲的道地產地。

清朝時期《本草從新》[ 17] 記載「湖廣、湖南者佳(色黃,皮薄,肉厚),川杜仲色黑皮厚肉薄不堪用」,這與《本草品匯精要》的記載相矛盾。當今,川杜仲、湖北杜仲均被認為是品質較好的品種。

6、歷代採收及炮製整理

6.1 採收季節

漢《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記載杜仲「二月,五月,六月,九月採皮」。《湖南藥物志》記載:「 6-7 月份(及農曆五、六月左右)高溫溼潤季節,此時杜仲樹形成層細胞分裂比較旺盛」,因此適合採收。

6.2 產地加工

《中國藥典》 2015 年版記載 4-6 月可剝取樹皮,堆置「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曬乾。

6.3 炮製

歷代對杜仲炮製方法的記載較多,見表 2 。

7、功效及主治

《神農本草經》記載杜仲功效「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溼、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而《名醫別錄》中保留其原有功效,又增添了腳中酸疼痛,不欲踐地;《重修證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25] 記載杜仲的功效與此一致;《本草蒙筌》的記載增加了「除陰囊溼癢止小水夢

遺」。

《本草綱目》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杜仲的功效和主治,其功效同《神農本草經》,主治為:「治腎勞,腰脊攣冷,腎腰痛。使筋骨相著潤肝燥,補肝經風虛,腎虛腰痛,風冷傷腎,腎虛腰痛,頻性墮胎,產後諸疾。」清代的《本草匯箋》[26] 增加了:「治療跌打損傷。」

2015 版《中國藥典》記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暈目眩,妊娠漏血,胎動不安。」《中藥大辭典》記載杜仲有「治療高血壓的功效」。

8  性味歸經

杜仲的性味歸經,見表 3 。

 性味歸經歷代稍有變化,基本一致,現代標準去掉「辛」味、「平」性,歸經定為「肝腎經」,與其功能主治相符。

9、 結語

古代對杜仲的基原記載比較少,從宋朝時期才開始記載,經過歷朝歷代的逐步完善,記載逐漸詳細,與現代的形態描述 基 本 一 致,為 杜 仲 科 杜 仲 屬 杜 仲 ( Eucommia ul -moides  Oliver. );別名有思仙、思仲、木棉、檰、絲連皮、扯絲皮等。藥用部位為樹皮、杜仲子、杜仲葉。杜仲的產地在明代以前,記述為今河南、山西、四川一帶,明代以後為長江中遊及南部各省及河南、陝西、甘肅,其中明朝時期以建平、宜都為道地產地,清朝時期記載湖南、湖北的品質較好。採收時間為2 、 5 、 6 、 9月,剉或酥炙、蜜炙、鹽酒炒、薑絲炒、斷絲用、麩炒等,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功效。性味歸經由辛、甘、溫、平演變為甘、溫,歸肝腎經。

▲摘自《亞太傳統醫藥 》2020 年 4 月第 16 卷

第 4 期(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165 - 166.

[2]孫奭.神農本草經[M]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1982 :114.

[3]蘇頌. 圖經本草輯複本[M]. 胡乃長,王致譜,輯注 .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 :302.

[4]吳其浚. 植物名實圖考[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7 :850.

[5]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79 :116.

[6]李時珍.本草綱目[M]. 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1988 :9 - 10.

[7]張志聰.本草崇原[M].北京:中國中醫院出版社, 1992 :14.

[8]陶弘景. 名醫別錄輯校本[M]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6 :37.

[9]蘇頌. 圖經本草[M].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 :304.

[10]劉文泰. 本草品匯精要(上)[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3 :404 - 405.

[11]肖培根. 新編中藥志[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 :595 -600.

[12 ]蔡 光 先. 湖 南 藥 物 志 [M]. 長 沙:湖 南 科 學 技 術 出 版 社,2004 :2061.

[13]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M]. 上海:上海科技學術出版社, 1986 :1031.

[14]梁淑芳,馬柏林,張康健.杜仲油的抗氧化貯藏試驗[J].西北林學院學報, 1997 ( 12 ):43 - 47.

[15]王藍,馬柏林,張康健 . 杜仲籽剝殼機的研製[J] .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3 (18 ):123 - 125.

[16]鎮澄.清涼山志[M].北京:中國書店, 1989 :64.

[17]郝恩恩.本草從新[M].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1 :118.

[18]華佗.華氏中藏經[M].孫星衍,校.3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6 :49.

[19]雷斆.雷公炮灸論[M] .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 :77.

[20]蘇敬.新修本草輯複本[M] . 尚志鈞,輯校 . 合肥:安徽科學

技術出版社, 1981 :306 - 307.

[21]張金柱. 本草蒙筌[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 :203.

[22]王肯堂.證治準繩[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413.

[23]汪昂.本草備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173.

[24]周德生,喻嶸 . 修事指南[M]. 太原: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17 - 18.

[25]陸拯,李佔永.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3 :360.

[26]劉更生,郭棟,張蕾.本草匯箋[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5 :154.

(編輯:陳湧濤)

* 文章轉自:《亞太傳統醫藥 》期刊2020 年 4 月第 16 卷第 4 期(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聲明:素材綜合自網絡,本文僅傳播中醫文化和健康知識,非出於商業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北京延慶舉辦首屆本草文化節 60人淘寶「中草藥」
    近日,第十一屆北京中醫藥文化宣傳周暨延慶區首屆本草文化節在井莊鎮舉辦。圖為開幕式現場。延慶衛計委供圖 千龍網發第十一屆北京中醫藥文化宣傳周暨延慶區首屆本草文化節日前在北京市延慶區井莊鎮拉開序幕,來自北京、河北、陝西20家與中醫藥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各機關單位、科技館及各中小學生代表齊聚一堂,共享本草盛宴。開幕式上,「北京中醫藥聯盟」宣布成立,標誌著延慶區開啟中醫藥產業聯盟的新篇章。
  • 杜仲-功效與作用
    源於《本草權度》。本方主要以杜仲補肝腎、強腰止痛。用於腎虛腰痛,或肝腎不足,耳鳴眩暈,腰膝酸軟。2、杜仲治腰痛:川木香一錢,八角茴香三錢,杜仲(鹽炒去絲)三錢。水一鍾,酒半鍾,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統》思仙散)3、杜仲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兩,丹參二兩,川兄一兩半,桂心一兩,細辛三分。將上述藥煎好,去渣,再加少許酒,小火煎5-10分鐘,飯前溫服。
  • 人參的本草考證之四
    人參的本草考證之四評《圖經本草》潞州人參圖袁俊賢
  • 黃精--本草考證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藍色字體「津潤達中草藥種植」再點擊「關注」,並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新編泉州本草》徵集泉州中草藥圖譜、常用方、驗方
    日前,市政協組織召開《新編泉州本草(植物篇)》編委會第一次會議。  會上,李開基、李啟元、劉德桓等10多位泉州資深中醫藥專家和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對市政協組織《新編泉州本草(植物篇)》編修工作,相關政府部門、單位協力協同支持這一公益性項目,給予高度評價,並就編審工作進行了深入討論。  泉州中醫藥歷史悠久,自古名醫輩出。
  • 【民間中草藥】:杜仲
    杜仲中藥名,它來源於落葉喬木杜仲,是這種植物的乾燥樹皮,它主要出產於中國的雲南和貴州等地。杜仲早在兩年多年前就已經被人們認識,是臨床上的常用藥,但進入現代社會以後人們對中藥的了解少了很多,有些人對杜仲也很陌生,不知道它的具體功效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具體介紹,同時也會讓大家對它的常用配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鍾老呼籲:抗癌中草藥:杜仲
    杜仲是一種中藥材,它來源於植物,杜仲是這種植物的乾燥樹皮,據說他在中國入藥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能補益肝腎,也能強壯筋骨,新保健功效與藥用價值都很出色,想對它多一些了解可以看看下面我對杜仲做的具體介紹。是上下貫通的意思。一般的表現是:舌頭硬。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明顯。雖然這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嘌呤。但是從來都不想做。並陷入司法訴訟。
  • 金萬博杜仲知多少:活躍在中醫界的杜仲
    杜仲又名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皮、思仲等,屬落葉喬木。杜仲是我國特有樹種,經濟價值很高,資源稀少,被我國有關部門定為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同時,杜仲還作為一味珍貴的中藥,活躍在中醫界。杜仲名字由來古時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進山採藥,偶爾看見一棵樹的樹皮裡像「筋」一樣的多條白絲「筋骨」。他想人若吃了這「筋骨」,會像樹一樣筋骨強健嗎?於是,下決心嘗試。幾天後,不僅無不良反應,反而自覺精神抖擻,腰、腿也輕鬆了,他又服用一段時間後,結果奇蹟出現了,不僅身輕體健,頭髮烏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 中草藥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杜仲具有降血壓、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氣的功效。具體杜仲的功效與作用請往下看:1.杜仲治療肝腎虧虛:證見眩暈、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多見於高血壓病、眩暈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慢性腎臟疾病、脊髓灰質炎等。2.杜仲治療腎氣不固:證見尿頻或尿有餘瀝、陰下溼癢、陽痿、孕婦體弱、胎動不安或腰墜痛等。
  • 「越秀」廣府本草博物館:「巷子裡的博物館」飄出悠悠草藥香
    別急,只要到位於大沙頭的廣府本草博物館看一看,或許就能消除心中的困惑。讓社區居民就近感受華夏醫藥的神奇據考證,大沙頭東船上一帶不僅是水上居民聚集地,也是水上貨運集散地、中草藥集散地,貨物包括廣府人經常使用的生草藥和中成藥,當時這一帶經營中草藥的商家都來這裡採購,並以此衍生了多家民間中草藥房和中醫館及涼茶鋪,據聞魯迅1927年居住在白雲樓時也曾經常到此地抓藥品茗。
  • 抗癌中草藥:四葉參(《本草綱目拾遺》)
    四葉參(《本草綱目拾遺》)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乾燥根。亦稱羊乳、山海螺等。辛、甘,平。具有解毒消腫、祛痰散結功能。山海螺對小鼠移植肉瘤-180有抑制活性。此外,有抗疲勞、升高血糖、降血壓、止咳、抑菌等作用。
  • 什麼是杜仲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杜仲是中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除了知道它是中藥之外,您還了解哪些關於杜仲的知識呢?因為我們不是中醫,因此對中藥知之甚少,但是,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今天就來看看什麼是杜仲?杜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 科學網—《中華本草》:現代版《本草綱目》
    來自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同學在杭州舉辦的中藥嘉年華活動現場為市民講解中草藥的功效和引種方法從載藥365種、總結先秦至後漢本草成就的《神農本草經》,到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名醫別錄》;從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編修、頒布的藥典性著作——唐代的《新修本草》,到宋代修撰的《開寶本草》、《嘉祐本草》,再到載藥1892種、代表歷代本草著作最高水平的《本草綱目》,每一部著作都包含了當時本草領域最新的中藥理論和實踐經驗。
  • 杜仲的功效 杜仲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杜仲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對於它的功效我們了解的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們知道杜仲的藥用價值非常高,因為我們經常用杜仲泡水喝。那麼杜仲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杜仲的功效吧!杜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清除體內的垃圾,不僅如此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其他的問題,杜仲的藥用價值非常高,我們需要格外的注意才可以。
  • 豬腰子杜仲止腰痛
    此前看到一個治陳舊性腰痛的食療方:取豬腰子1對、威靈仙15克、杜仲20克;豬腰子剖開,去除膜和血管,洗淨;兩味中藥打碎放入豬腰子內用細線紮緊;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豬腰子,大火燒開後除去藥渣,重新加水及佐料,大火燒開轉小火煮熟,吃豬腰子喝湯,一周2~3次,兩周一個療程。我連吃2個療程,腰痛大大減輕,走路也輕鬆許多。請問專家,這個方子治腰痛有啥依據?
  • 每天學一味中藥,杜仲!
    1 藥用部位 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11 化學成分 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右旋丁香樹脂酚、杜仲苷、杜仲素A、赤式二羥基去氫二松柏醇等成分。近年有道,枝皮含二十九烷、二十八醇、β-谷甾醇、白樺脂醇、白樺脂酸、烏蘇酸。
  • 本草酵素哪家強,試試郭品超力薦的維萃美綜合本草酵素
    對於中國人來說,服用中草藥製成的產品是十分普遍的。從神農嘗百草始,中草藥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那麼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聽說過有中草製成的酵素產品呢,不知道對此是否有了解過呢?若是問有什麼推薦的品牌,小編就要為大家推薦一款郭品超也力薦的酵素,那就是維萃美綜合本草酵素。
  • 杜仲茶的十大功效與作用
    杜仲茶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中醫認為杜仲具有延緩衰老、健身、減肥的作用。杜仲茶以杜仲植物杜仲的葉為原料,在杜仲葉生長最旺盛時,或在花蕾將開放時,或在花盛開而果實種子尚未成熟時採收,以做杜仲茶。經傳統的茶葉加工方法製作而成的健康飲品,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常飲杜仲茶有益健康,睡前喝一杯特好,無任何副作用,保健價值極高,飲用方便。
  • 茶坤緣公司:在杜仲之鄉慈利做杜仲產業 我們有信心
    張家界茶坤緣杜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玉梅向記者細數杜仲的好處,「葉、花、皮、果,渾身皆藥材,且性溫不上火、無毒副作用,是一種未病先治良藥。」 慈利縣素有中國杜仲之鄉的美稱。目前,慈利縣杜仲保存面積15萬畝以上,不但品種好,而且有效成份含量高。
  • 中華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近日,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讓我們振奮不已、紛紛感嘆屠呦呦們是中國脊梁的同時,也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了中國一項無與倫比的瑰寶——本草。本草,最早見於《漢書·平帝紀》,是中草藥的另一種說法。《說文解字》中說:「藥,治病草也。」全世界約有35萬種植物,有藥用價值的近3萬種,其中作為中藥使用的約1萬2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