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藍色字體「津潤達中草藥種植」再點擊「關注」,並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一、基源植物
黃精正名始載於《名醫別錄》,實際上《神農本草》中的女萎包含了黃精。藥材自古以來存在多源性,宋代《證類本草》所收載的黃精圖達10幅之多,是該書中附圖數量最多的一味中藥。
唐宋元明清強調葉對生為正精,民國時期以互生葉類群為主。
20世紀70年代的《中藥大辭典》收載了5種黃精屬植物。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用黃精來源於黃精、多花黃精和滇黃精3種黃精屬植物。《全國中草藥名鑑》及《中國中藥資源志要》分別記載了8種和17種黃精屬植物作黃精藥用。
二、2015年版《中國藥典》規定品種與非藥典品種
三、黃精功效
華佗所遺古方漆葉青黏散《後漢書·方技列傳》載有我國東漢末年傑出的醫學家華佗的醫學成就,文中記載華佗弟子樊阿「從佗求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臟,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
昔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餌之可以長生。
《名醫別錄(220-450)》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溼,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飢。
時珍曰∶黃精為服食要藥,故《別錄》列於草部之首,仙家以為芝草之類,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謂之黃精。
四、採收與藥用部位
《名醫別錄》《本草經集注》二月採根,陰乾。現在研究表明地上部分完全枯萎時最好。
《雷公炮炙論》實勝於根,花勝於實,但難辨耳。
食療本草 唐孟詵撰(713~741)
(1)九蒸九曝。凡生時有一碩,熟有三、四鬥。蒸 之若生,則刺人咽喉。曝使幹,不爾朽壞。
(2)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漸漸增之。十日不食,能長服之,止三尺五寸。服三百日後,盡見鬼神。餌必升天。(3)根、葉、花、實,皆可食之(《本草綱目》)等引用。
《證類本草》服其花,勝其實,其實勝其根。但花難得,得其生花十斛,幹之才可得五、六鬥耳。初生苗時,人多採為菜茹,謂之筆菜,味極美。
五、黃精種植地域品質分析
六、黃精栽培技術
「黃精」的栽培歷史悠久,唐詩《寄王侍御》「見欲移居相近住,有田多與種黃精」和《見李白詩又吟》「一池荷葉衣無盡,兩畝黃精食有餘」分別提到了唐朝黃精栽培。
本草圖經(宋·蘇頌1020-1101)二月、三月採根,入地八九寸為上。
《本草綱目(明1552)》黃精野生山中,亦可劈根長二寸,稀種之,一年後極稠,子亦可種。
本草易讀(清汪訒庵1644-1911)二八月採根。亦可劈根稀種之,一年後極稠,子亦可種。以所來多偽,近世稀用矣。
愈傷組織增殖分化
將初代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團切下,轉接於含有增殖分化培養基的瓶中,進行增殖培養。
叢芽增殖
將所得的叢芽切成保留2~3個頂芽或側芽的莖段,分別接種於增殖培養基上,培養25天。
生根
取增殖所得的無根苗,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30天
傳統栽培模式
根莖繁殖
於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後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根莖,選取先端幼嫩部分, 截成數段,每段有2-3節,待切口晾乾收漿後栽種,按行距22-24釐米, 株距10-16釐米,深5釐米栽種,覆土後稍加鎮壓並澆水, 以後每隔3-5天澆水1次,使土壤保持溼潤,秋冬種植的應在上凍後蓋一些圈肥和草以保暖。
根莖繁殖的黃精與多花黃精的出苗時間短,但是所需要根莖的量較多,前期的成本較高,成活率相對於種子育苗的偏低,只適宜小面積的種植。
種子繁殖
黃精種子在自然條件下萌發率極低,具有綜合休眠現象。休眠原因主要為種胚的生理後熟; 種子因種皮不透性強而吸水困難; 種子的胚乳細胞小、細胞質濃密且排列緊密、胞間隙小而影響物質的共質體運輸; 以及果實和種子含有萌發抑制物等。
目前,低溫沙藏能有效地打破多花黃精種子休眠,發芽率達85%以上。9月種子成熟後,選取成熟飽滿的種子立即進行沙藏處理:種子1份, 砂土3份混合均勻。存於背陰處30釐米深的坑內,保持溼潤,0℃以下沙藏更有利於發芽。
待第二年3月下旬篩出種子,用40℃溫水浸種24小時,按行距12-15釐米均勻撒播到畦面的淺溝內,蓋土約1.5釐米, 稍壓後澆水,並蓋一層草保溼遮光。
選地
種植黃精應該選擇排水及保水性能好的土壤,土壤中營養物質豐厚, 種植地應選擇在通風透氣,坡度為 15 ~ 25°或平緩地帶,且應遠離重工業汙染和未使用化學除草劑的毛竹、杉木等林地,鬱閉度調整至65%左右。
整地
一般結合竹林、杉木林秋季劈草除灌進行,其整地與大田種植有所不同:整地需依山勢、坡度及林內毛竹、杉木生長的疏密度依勢進行,或開橫溝, 或挖穴,同時將雜草和枯枝落葉埋入土中進行漚制以作基肥。
春、秋兩季種植
春栽 3 月,秋栽 10~11 月。在林地進行溝栽或穴栽,株行距 15~25 cm,溝( 穴) 深約 10 cm,施入基肥適量,再覆細土 約 2cm 厚,將種莖平放芽眼向上,每穴 1 株,覆土壓緊,澆透水,再蓋土。過 3 ~ 5 天后再澆水 1 次, 使土壤保持溼潤; 秋末栽種的,在上凍後蓋一些雜草,以利保暖越冬。
第二年解凍後,出苗前注意保持土壤溼潤。出苗率年前移栽可達到 89%, 年後晴天移栽達到 78%, 陰雨天移栽只有 70%。
採收與初加工
多花黃精林下仿生栽培 4年,在其秋季倒苗前或早春發芽前採收。採收時,應挖大留小,並 留下種栽繼續種植。 採挖後,去掉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泥沙,大小分檔,置蒸籠中蒸 10~20 min,至透心取出; 或置水中煮沸後撈出,曬乾或烘乾,即成商品藥材。
七、多花黃精化學成分時空變異規律
八、黃精栽培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少優良種苗的供應。許多小規模基地主要依靠採用根莖繁殖,自採自用,從來不考慮種質優劣,品種更新速度慢、易感染病毒病,多代繁殖後品種退化嚴重,同時繁殖係數低用種量大,需大量採挖野生黃精,對種源和環境破壞嚴重;種子繁殖存在生長周期長,發芽率低和成苗率低等問題。
2、「黃精」人工栽培基地普遍存在種源混雜問題,品種選育、組織培養、光照調控、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功效成分時空變化規律(採收年齡與季節)等關鍵技術尚無重大突破,全國人工栽培規範化基地不足萬畝,遠沒有報導中所說的面積。
九、黃精中藥與保健品現狀
1、歷代本草「黃精」均為「主補」,杜甫曾曰「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在中成藥中應用不多,主要藥品有:黃精飲片、益元黃精糖漿、黃精養陰糖漿、黃精衝劑地黃丸、二精丸、白薑黃精膠囊、黃精贊育膠囊、蟻黃精膠囊、虎邦一黃精膠囊、十一味黃精顆粒、當歸黃精膏等。
2、在保健食品用應用十分廣泛,以「黃精」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有307個,其中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209個,輔助降血糖、輔助降血脂47個,但未見有產值億元的品牌。
3、黃精口感好,適口性好,口感甘甜,無臭,且具獨特的風味,質地溼潤但不粗糙,包含在黃色色素穩定,民間廣泛烹製「黃精食品」、黃精菜餚、黃精藥膳,如黃精酒、黃精煨豬肘、黃精燉鴨、燉黃精、黃精饅頭等,在東南亞及日本,韓國等國也有廣泛的應用。
十、黃精市場前景
上世紀90年代的需求約800噸左右,現在年需求量在3500-4000噸左右,80%用於食用,僅20%用於藥用和提取。2018年10月,市場行情堅挺運行,產地甜統個在55-58元/kg,市場價格在60-75元/kg。
相關文章推薦:
種植熱線:400 179 1099
聯繫人: 張經理:18087396969
胡經理:1538887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