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接收了由烏克蘭建造的首艘958型氣墊登陸艇。這種被稱為「歐洲野牛」級的登陸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也是目前運載登陸步兵上岸和反水雷作戰比較理想的工具,因為速度快,它被比喻為疾速掠過海岸線的「旋風」。
一艘「歐洲野牛」可以搭載一個加強營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主要優點是速度快。氣墊登陸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船上的大功率風機把空氣壓入船底,使其與水面(或地面)之間形成氣墊,將船體全部或大部分託離水面(或地面)航行。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使用了5臺總功率為6萬馬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最大航速可達63節,巡航速度也達到了55節。即使在戰鬥裝載的情況下,仍然可以30節~40節、甚至更高的速度航行。
這樣快的速度使其在登陸作戰中可以大幅度縮短從艦到岸的運輸時間,減少登陸部隊暴露於敵岸防火力下的危險,也提高了運輸效率,使後續第二梯隊部隊的支援時間大為縮短。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擁有強大的運輸力。它實際載重可達150噸,能夠一次裝載運送3輛主戰坦克,或者10輛裝甲輸送車,抑或8輛步兵戰車。
同時,艦上設有4個登陸艙室,可同時搭載140名海軍陸戰隊員執行任務。如果只搭載登陸作戰人員,可在運送登陸作戰裝備的艙室安裝可拆卸座椅,多安置下360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員。這樣的話,一艘「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就可搭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總人數近500人。
相比於普通氣墊登陸艇,「歐洲野牛」還安裝了較為齊全的武器裝備系統。它搭載了兩套22管MS-227「火」型140毫米非制飛彈藥發射裝置,可以發射標準制式的火箭彈,並可實施三次重新裝填以保持持續的火力。艇上裝備有兩座AK-630型6管自動火炮,射速可達5000發/分鐘,用於攔截掠海反艦飛彈、對付輕裝甲沿海目標和漂浮的水雷等。
「歐洲野牛」還裝備有4套「針-1M」或「箭-3M」近程防空飛彈系統,可在較遠的距離上對空中目標進行攻擊。此外,它還有完整的通信導航、電子對抗設備,具備獨立作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野牛」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和良好的戰場適應性。它不僅能在水上行駛,也能在淺水區、暗礁密布海域、雪地、沙漠、沼澤、溼地航行,不用像排水型艦船那樣擔心擱淺或觸礁,也不用像其他登陸車輛那樣擔心沼澤泥潭妨礙戰術機動,其戰術機動性遠勝於其他兩棲登陸平臺。
據資料統計,「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可在全世界78%以上的海岸實施登陸作戰,而排水型登陸艦艇只能在全世界17%的海岸登陸。
除了運載能力強、火力猛、適於攻擊島嶼外,「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還可以用於掃雷破障。由於氣墊船能大部分脫離水面運行,水中的障礙物一般對其無作用或作用較小,水中的爆炸物也不易被其引爆,因此它可以作為掃雷平臺,搭載掃雷具掃雷。
此外,由於航速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還可以利用其越障能力強的優勢,將破障分隊在障礙區自由輸送,大大提高了破障效率。
與美軍LCAC氣墊登陸艇相比,各有千秋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性能非常優越,但從作戰應用的角度與世界上其他同類型的氣墊登陸艇相比,它們各有所長。
美國是世界上建造氣墊艇數量最多的國家,目前在全球部署的氣墊登陸艇有近百艘。著名的比如LCAC氣墊登陸艇,它的製造水平在世界各型氣墊登陸艇中居於領先地位。
LCAC氣墊登陸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相比「歐洲野牛」,LCAC要「秀氣」許多,它長20多米,寬10多米,排水量不到100 噸,而「野牛」的排水量是550噸。
LCAC的運載量也相對較小,它能夠運載一輛主戰坦克和24名士兵,或者運載150名士兵。LCAC最高速度為40節,續航力則與「歐洲野牛」相當。在作戰能力上,它僅裝備兩挺機關槍,裝甲防護也較弱,這些都沒法與「歐洲野牛」相比。
雖然LCAC的各項參數都不如「歐洲野牛」,但是從未來作戰的角度看,LCAC的使用更加靈活且用途廣泛。
LCAC是中型登陸艇,當需要登陸作戰時,美軍會用船塢登陸艦運載著它,在海、空軍的掩護下,一路開到作戰海域,於敵方岸基炮火的射程之外(一般是20海裡~30海裡)停下來。然後,船塢大開,LCAC再把坦克和士兵運載著衝過從艦到岸這段距離,實施登陸作戰。
在這個過程中,對敵軍火力的壓制交給了艦隊和空軍,LCAC自身的機槍僅僅用於近距離防禦。LCAC實際上是美軍海空多兵種聯合登陸戰中的一個環節,專門負責從近海到灘頭的輸送任務,其他環節任務則由其他部隊和兵器完成。相比而言,「歐洲野牛」更像是一員「單打獨鬥」的猛將,要獨自冒著敵人的炮火把部隊送上灘頭。
如果讓LCAC和「歐洲野牛」單挑,那當然是「歐洲野牛」獲勝,但未來作戰是多軍種的一體化作戰,每種平臺都是聯合作戰的一個節點,單靠自身性能強大沒有太多意義,重要的是融入體系作戰的能力。
由於「歐洲野牛」體型過大,它無法被裝入兩棲登陸艦內,只能依靠自己的燃油儲備,因此活動範圍被限制在近海。而以美國LCAC為代表的中型氣墊登陸艇體積較小,可以裝載在大型兩棲艦艇內進行全球部署。目前 LCAC氣墊登陸艇已經服役數十艘,美軍能裝載它的兩棲艦船有「黃蜂」級和「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安克雷奇」級和「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以及「奧斯汀」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等。
另外,由於「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的發動機功率巨大,耗油量相當驚人,因此航程有限,它在深海遠洋中抵抗風浪的能力也較弱。與此同時,這種登陸艇的生存力有限,它雖然裝有輕型裝甲,可保護載員不受子彈和炮彈破片傷害,但大、中口徑炮彈的直接命中仍是致命的,特別是3副直徑5.5米的4葉推進螺旋槳和氣墊狀態下長57.3米、寬25.6米的橡膠圍裙一旦被損壞,機動能力將嚴重下降甚至癱瘓。
駕駛「歐洲野牛」,俄特種部隊圓滿完成營救任務
由於作戰用途非常廣泛,氣墊登陸艇早已久經戰火考驗。它最早被應用於越南戰爭。在越戰中,美軍對東南亞水網密布的叢林地形非常苦惱,尤其對越軍的滲透防不勝防。
1966年,美軍開始投入氣墊登陸艇,讓它在湄公河地區執行巡邏任務。這種12米長的「怪物」能在河道、沼澤、叢林中「飛馳」,上面搭載的士兵用12.7毫米口徑的機槍掃射被雷達發現的越軍人員,從而給越軍帶來巨大人員傷亡,氣墊登陸艇的作用遠遠超過陸地車輛和小船。
海灣戰爭的一次行動中,美軍用17艘LCAC在24小時內投放了7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數千噸物資到一處險要海灘,有力支援了整個戰場。在索馬利亞,美軍也曾使用LCAC,並取得了不錯的作戰效果。
1993年9月,喬治亞政府軍和阿布哈茲地方武裝力量爆發軍事衝突,阿布哈茲地方軍不僅打敗了喬治亞政府軍,而且把親臨前線的喬治亞國家元首謝瓦爾德納澤圍困在阿布哈茲首府蘇呼米的一座孤樓中。
為緩和當地局勢,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決定幫助謝瓦爾德納澤逃出來。俄黑海艦隊派出一艘「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在裝載了一個海軍陸戰連之後,它被火速調往阿布哈茲執行強勢「維和」行動。
最終,這頭「歐洲野牛」強行突破了反對派的火力襲擾,成功配合俄突擊隊救出了謝瓦爾德納澤。這次任務在俄特種部隊作戰史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筆。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