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山西|麻家堡記憶

2020-12-22 騰訊網

據該村《重建關聖廟碑記》時碑文中記載,乾隆三十年名中堡村,乾隆四十九年名麻家堡。清康熙十二年《文水縣誌》記載:貴信坊領鄉都十二,韓弓都在縣城東北四十裡,為村二:許家堡、麻家堡。

01

麻家堡村原是一片荒野,元朝末年,有李姓在這裡立村,名李家莊。明洪武六年(1373),趙光祖從山西洪洞縣移居李家莊。明洪武八年(1375),麻和甫由甘肅鞏昌府隴西縣遷居此地。趙、麻二姓另立中堡村,隨後,李家莊併入中堡村。清乾隆年間,麻業隆誥授武德佐騎尉守御所千總,再加上麻姓居多,故更名為麻家堡。

其實,麻和甫是兄弟三人過來的,他們在汾河和沙河中間找了一處平地打了井,準備在這裡立村,後來也許因為這裡兩邊是河,怕有水患,便放棄了水井,老大麻和甫落戶原李家莊,後改中堡,老二麻吉甫去了有右玉,老三麻仁甫去了文水原南裡洪村,後來改名麻家寨。不久,三兄弟打井的地方來了苗姓立村,成了廟家堡。於是就有了「先有麻家的井,後有廟家堡村。」之說。麻和甫配偶中堡人,生了麻忠、麻彬二子。

村裡王姓由裡村遷來,始祖王鳳。當時裡村文水管轄,後來劃歸祁縣。王氏四始祖明天順四年(1460)寄居中堡村,在村東買了地,名王家地,並娶了中堡人,生有四子:王桓、王棟、王樑、王柱。孟氏始祖孟景章,文水東街孟氏三始祖,清嘉慶二年(1797)遷居麻家堡,生有一子孟書。

麻家堡麻姓人口最多,其次是趙、王、孟等姓氏。村裡有麻家祠堂、趙家祠堂、王家祠堂。

麻家堡南北向有東街、西街兩條主街,另有兩條較短的街,村南有中南街,村西北有李家莊街。東西向街道主要是南街、北街,另在村北有條後頭巷。

麻家堡有五條出村道路,村正東向東有出村高車道,東南向南出村是貫家堡道,村西南向西是信賢道,村西偏北有向西的南莊道,村西北向北是韓弓道。

清道光年間,麻正全在汾州府任職,誥封武略佐騎尉,經常騎馬回家探望父母,原來從大象到麻家堡並沒有道路,麻正全騎馬走得多了,就踏出一條路來,人們稱之為馬道,後來改為大象道,因大象道路過信賢,故也稱信賢道。

02

麻家堡有座關帝廟,曾經三次重修,並都留有碑記。

關帝廟在村西北,坐北朝南,村人又稱老爺廟。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關聖廟碑記》中記載,清康熙初年始修關帝廟,香火旺盛。乾隆十二年(1741年)被汾水淹沒,梁斷柱折,瀕臨倒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汾水肆虐,牆倒屋塌。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一新。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關帝廟碑記》中記載,廟宇年久失修,梁斷柱歪,坍塌不堪。道光九年(1829年)春,動工修建,次年竣工,廟貌一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關帝廟碑記》中記載,關帝廟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汾水衝毀。同治五年(1866年)動工重建,次年竣工,壯麗輝煌。

也許是三次重修關帝廟先祖們的虔誠,感動關帝恩賜。一夜之間,肆虐的汾水改道易轍,給村裡留下幾十畝肥沃的河槽地,房屋、農田不再水淹;村裡民風淳樸,耕讀相傳,人才輩出,村人能工善商,成為仁義富裕之村,被稱為「小太谷」。

關帝廟門兩側,一對石獅昂首挺胸蹲坐在臺階左右。雙簷卷棚正中懸掛的「關帝廟」匾額藍底金字耀人眼目。正門的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偏門。東偏門上面是鐘樓,懸掛著晨鐘。西偏門上面是鼓樓,懸掛著暮鼓。

正門和二門之間是關帝廟的外院,有東西廂房各兩間。進入二門是關帝廟的裡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殿兩邊有東西耳殿和碑廊。正殿是關帝廟的主殿,正殿門外是個小抱廈廳,精雕木刻,冬能藏風,夏可納涼,避風遮日。抱廈廳正中懸掛著藍底金字的「協天大帝」匾額。

正殿正中是關帝讀《春秋》的聖像,兩側前方是關平、周倉、王甫、趙累的塑像,威嚴挺立。正殿屋頂的兩根大梁上畫著二龍戲珠,正殿中牆壁上是壁畫。正殿的東耳殿裡供奉著龍王爺,虸蚄爺。西耳殿裡供奉著牛王爺、馬王爺。它們各管耕、運、水和病蟲害四大農事,為人們驅邪鎮惡,福澤萬民。東西耳殿前側面各有一個碑廊,豎著歷次重修關帝廟的碑刻。重修樂樓的碑刻豎在正殿抱廈廳下面的東西兩邊。

關帝廟對面有座樂樓,據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麻家堡重建樂樓記》碑刻中記載,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五月,汾水改道向西,流經廟宇左邊,樂樓位於其中,被水浸泡衝刷。幾年之後,臺基傾斜,梁棟折斷,屋簷凋落,逐漸倒塌。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修關帝廟時,因樂樓修建工程浩大複雜,不敢輕易上馬。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修樂樓,三月動工,九月落成,唱戲祭典。樂樓偉觀造型精美的木雕讓人驚嘆。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關帝廟碑記》的日期是二月二十四日,也許就是這一天舉辦的竣工典禮,唱大戲,起廟會。麻家堡的廟會正是二月二十四日。

03

麻家堡還有財神廟、娘娘廟、五道廟、觀音廟、文昌廟、三士廟、佛帝廟、十王廟等。

村西堰外有座財神廟,坐西朝東,裡面供奉著財神爺。財神爺,姓趙,名朗,亦稱玄朗,字公明,是經商奇才。古人在感悟其財富文化時,將趙公明逐步神化。民間紛紛修廟宇,塑神象,每逢農曆正月初五和農曆七月二十二日,人們都要到當地財神廟祭祀財神,或在家中接財神帖子,祈求財神爺帶來好財運。財神爺除北路武財神趙公明外,還有中斌財神王亥、東路文財神比幹,南路君財神柴榮、西路義財神關公、東南文財神範蠡、西南財神端木賜、東北財神李詭祖、西北財神劉海蟾,形成了一個「四面八方一個中」的財神陣客,為人們從四面八方進財致富。

在村南堰外是娘娘廟,又名奶奶廟,坐南朝北,廟裡供奉著碧霞元君和常在元君左右的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碧霞元君全稱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為黃帝所遣之玉女。碧霞元君可「庇佑眾生,靈應九州。」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中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末子者願嗣」。民間傳說更是神通廣大,有求必應,無所不能。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碧霞元君誕辰之日,民眾紛紛到娘娘廟祭拜。

麻家堡把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日定為廟會,人們要到娘娘廟送花還願,故名花花會。還願時,要帶麵食蒸的蓮花大供一份和14支用紙做的小花,寓意每月一支加天地各一支。用高粱杆纏上綠紙當花柄,別在一尺多長的高粱杆上,成為一束漂亮的還願花花。孩子到十二歲那年,還要在脖子上戴用穀草杆編成的三角形或五角形的草架子,穿上新衣服同大人一起去還願。後來,三月初三的花花廟會轉讓給了鄰村韓弓。

村西偏南有五道廟,坐北朝南,規模不大。廟裡供奉著五道爺,亦稱五道將軍。在道、佛家的典藉和民間的稱謂中還有「五道神」「五道聖君」「五道大神」「五道輪轉王」「五道老爺」等名號。傳說,村裡大人們哄騙小孩子說,在過生日時,嘴裡含顆驢糞蛋,在五道廟就能聽到唱大戲。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人試過。

村南偏東是觀音廟,坐南朝北,廟裡供奉著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原稱觀世音菩薩,是佛教慈悲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

村東南有文昌廟,又名文昌帝君廟,坐南朝北。文昌帝君是文昌星與梓潼帝君合而為一的主管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既是星名,又是神名,民間慣稱文昌星,文昌神。

村東是三士廟,因以供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大士而得名。因座落在村東頭,故村人又稱東頭廟。坐東朝西,二進院落,僧有悟性,佛有靈光,香火旺盛。觀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無比靈驗,是佛教慈悲的象徵。文殊菩薩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兒童完成學業,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是佛教大智慧的象徵,亦稱大智菩薩。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是佛教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

村北偏西有佛帝廟,坐北朝南,廟裡供奉著佛教豎三世佛和橫三世佛。豎三世佛是指現在佛釋迦牟尼佛、過去佛燃燈佛、未來佛彌勒佛。橫三世佛是指中央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村西偏北是十王廟,無院落,廟不大,坐西朝東,廟裡供奉著十殿閻王,亦稱十殿閻羅。

04

村西北有關帝廟,對面有一樂樓,清道光年間被汾水淹沒倒塌,清光緒三十一年間(1905),村長孟達智發起和組織村人捐資重修,終於使這一雕梁畫棟氣魄雄渾的精美建築展現在村人面前。民國期間,村長麻飛熊治村有方,德高望重,村裡民風淳樸,商業繁榮,成為歷史上最輝煌時期之一,被人稱為「小太谷」。

歷史上,麻家堡有人才濟濟。麻呈蔧,明崇禎年間,甘肅洮州守尉,誥贈武德佐騎尉,正五品;麻廷柱,清康熙年間州同,從六品;麻必顯,清康熙年間州同,從六品;麻中林,清康熙年間,敕授登仕佐郎,誥封武略佐騎尉,從六品;麻業隆,清乾隆年間誥授武德佐騎尉守御所千總,從五品;麻用綸,清乾隆年間,布政司經歷誥授武德佐騎尉,從六品;麻業深,清乾隆年間,布政司經歷,從六品;王浩,清道光年間,進士,江寧府侯任知府,從四品,卒後葬麻家堡村南,地名稱王浩墓;麻正全,清道光年間,誥授武略佐騎尉衛千總,從六品;麻不花,清同治年間,布政司理問,從六品。

在北街有座坐南朝北的二進位趙家悶房院,大門在院西北朝北開,進門對面是磚雕照壁,一院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正房四間;二院內東西廂房各五間,南悶房五間。在此院的大門上懸一大匾題「翰林大學士」,藍底金字。翰林大學士即翰林院的掌院學士,明清以後,一般以大臣充任。

村東南有「優貢墳」,是麻家的墳地,有兩石柱,兩石獅、石牌樓、石桌、石凳,大墓上有石冠;村南有王浩墓,有石人、石馬、石羊、石桌等。

05

麻家堡是晉商繁榮之地,他們舉商貿之大業,經營範圍包羅萬象,特別是錢莊的出現,為晉商文化增添了濃重的色彩。民國期間村裡有永盛昌、永順昌、明山玉、慶豐璧、糧朋、有道盛、慶豐德、天順公、天盛昌、天盛源、天盛和等字號;村裡開有錢莊、綢緞店、糧店、鹽坊、麻花鋪、醋坊、百貨鋪、當鋪、飯鋪、肉鋪、油坊、棉花站、藥鋪、鞋匠鋪、豆腐坊、木匠鋪、酒坊、珠寶店等店鋪。

當時太谷文化商貿發達,富商巨賈雲集,成為聞名遐邇的晉商故裡,是山西的金融、商業中心,固有「旱碼頭」「小北京」之稱。而把麻家堡稱之為「小太谷」。

趙吉,小名吉意兒,明國期間在本村開著「永盛昌」錢莊,在北京開有「永順昌」綢緞店,買了兩處門樓四合院和一百多畝地,人稱吉意財主。村裡後頭巷有趙家四個門樓四合院,還有一座「永盛昌」錢莊大門院。

麻兆鳳,小名有兒,人稱有財主,民國期間在外經商,在村東修起一片門樓四合院,買了三百畝地,富甲一方,聞名全縣。

麻懷亮生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麻長庚,人稱長庚財主,老二叫麻長盛,小名二奴奴,人稱二奴財主。明國期間兄弟二人在榆次、太谷、祁縣、平遙等晉中一帶開藥店,做藥材生意。村東有座坐北朝南的二進位「悶房院」,大門一在院東南朝南開,有倒座南房連大門洞五間,東廂房五間;磚雕垂花二街門,裡院東西廂房各五間,正房是五間悶房。村南街東面有座坐北朝南三進位「高臺院」,此院南北非常長。大門在院東南朝南開,一進院倒座南房連大門五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北面是過廳,過廳兩側各有房兩間;二進院東西廂房各五間,北面垂花街門進三進院,院內東西廂房各五間,正面是一個高臺,高臺上有五間非常闊氣講究的房,村裡人叫「正殿」。兄弟倆在村東還有幾處門樓四合院,有二百多畝地,還修建了麻家祠堂。

「明山玉」的掌門人王明山,小名明兒,清光緒十年(1884)生,小時候打短工,十七歲給本村財主當長工,餵牲口、趕馬車,多年後,財主用一輛舊轎車和一匹老騾則抵頂了他的工錢,他開始搞婚慶出租,後來他又辦起磨坊和糧店,取名「明山玉」,經營收糧、磨麵、賣面,先後買了兩處宅院和八十多畝地。

麻振國,小名禿奴則,人稱禿奴財主,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生。明國期間在北京做醬菜生意,基本上壟斷了京城的醬菜市場。村東有三進四合院,購置了六十多畝地。

麻汝棠,小名三元兒,人稱三元財主。在內蒙古和張家口一帶開店做生意。商號「磨菇莊」,在南街西面有二進四合院,還有一百二十畝地,富甲一方。

06

乾隆十二年(1741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村裡曾數次被汾水所淹,村裡築起近兩丈高的護村堰。

在村東護村堰有一個石頭建的舍飯樓樓,底座是石砌蓮花臺,壁上嵌有石碑。乾隆年間遭受水災,大戶人家把錢糧捐到這裡,然後分發給災民。

每當天旱,村裡便組織去清徐東木莊抬二青龍。善友抱著旱瓶,後生們臂掛鍘刀,跑報子的頭戴紅纓帽,脖子上掛著銅鈴串,所有人都赤著腳。抬回二青龍的木雕像,供在觀音廟許願,下雨後供豬羊或蓮花大供,然後把二青龍送回,待下雨後要兌現許願時的承諾。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遊擊隊經常在這一帶活動,有叫周木虎帶領武工隊在麻長貴悶房頂上和日軍開戰,在村堰上打擊日軍。日軍為了報復,氣急敗壞地把麻長貴的悶房院和緊靠村堰的麻長祿悶房院燒了。1944年的一天,日軍把村民集中在村公所,無緣無故槍殺了十九歲的王貴。

村裡青年積極投身革命,紛紛參加八路軍、解放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先後犧牲的有孟普信、張學寬、李錦榮、馬玉林、馬毓蘭、任明文、孟兆明。

村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有:武潤連、麻聾耳、孟普賢、趙泰、趙侃、麻樹遠、王魁元、王榮、趙東兒、劉信、趙有川、趙璧貴、麻月兒、武潤牛、孟兆明。

麻家堡有九社:正東社、正南社、正西社、正北社、西北社、竹林社、東南社、正中社、西南社。每當元宵節,各種文藝活動豐富多彩,九曲、鞦韆、鐵炮、塔塔火、跑報子、推車、旱船、龍燈、背棍、桌棍、擰棒追、秧歌、燈影、說書等。

麻家堡的燈影在當地很有名氣,有結婚喜事的都願意請他們助興。任鎖柱、王連海、麻天元都是邊舞燈影邊演唱,韓旺負責打板,趙丙的三弦,麻天元還負責繪畫。

村裡有兩個說評書高手,麻天元和麻汝棠。麻天元的《水滸》,麻汝棠的《三國演義》說得扣人心弦,出神入化。

村裡還有算盤能手薛德則,繪畫能人趙長寧,武術高手孟璜玉、宋雙龍、趙景,秧歌歌手李懷林、麻海林。

麻家堡自古就是重商重文,有著晉商文化的積澱,從而成就了麻家堡的輝煌。

文章來源: 文史藝苑 原創 梁大智 轉發旨在傳播本土歷史文化。版權歸原作所有,向原作者致謝!

相關焦點

  • 【雄安記憶】家在雄安——馬堡
    編者註:我們可以很高興地說,大王記憶有多了一位投稿作者,這位作者不是大王鎮人,卻每天都會來大王。
  • 成都記憶:曾經的沙河堡火車站
    現在成都人坐動車出行一般都選擇在成都東站,很少有人記得新的成都東站其實是原來成昆鐵路上一個小站-沙河堡火車站改建更名而來的。成昆鐵路於1970年全線通車,而在成昆鐵路成都市區段曾經有個四等級小站-沙河堡站。
  • 天津于家堡站_2020年天津于家堡站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只有穹頂位於地面以上,猶如海河畔鑲嵌了一枚銀色的貝殼,整體美景渾然天成。  本資料為:[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商業商務區于家堡金融區方案文本 目錄:前景,田徑濱海新區,于家堡地區,框架,起步區框架,城市形態,起步區建築體量,道路特徵,公園和開放空間,地塊控制和技術導則,地塊控制和技術導則,建築造型和設計導則,可持續發展場地策略.
  • 明代大同鎮:「七十二堡」知多少
    二十五日,明中央發布上諭:「追戮故鹹寧侯仇鸞於市,籍其家」。「大學士徐階密疏通虜誤國,乃悉發鸞初鎮大同,與虜私通,(給)虜貨幣諸物,他日不犯大同,……上大怒,奏人,得旨:鸞背叛朝廷,引寇入犯,大逆不道,神人共憤,仍剖棺斬首,梟示九邊,父母妻子皆斬,妾、女、孫為奴」。大同鎮(山西行都司)永樂七年設鎮守總兵官,成化十年設巡撫大同地方署理軍務一員。
  • 明日之後沙石堡賺錢資源推薦 沙石堡什麼資源最賺錢
    明日之後沙石堡賺錢資源推薦,在遊戲中沙石堡的資訊還是比較多的,那麼怎麼賺錢比較好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平和記憶:清康熙時期平和曾擁有近兩百座「土堡」!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今晚,我隨手翻看王相編撰的康熙己亥年(1719年)版的《平和縣誌》,無意間翻到《土堡》之輯。認真琢磨了下,感覺很有意思,可以得悉康熙時期,關於平和的樓堡相關情況:一是該縣誌把土城、土堡、土樓統稱為「土堡」;二是當時平和確實如黃武疆所言的是有出海口的,如以下「土堡」中有一些現便位於雲霄;三是該文稱:「和邑環山而處伏莽多虞,居民非土堡無以防衛,故土堡之多不可勝記」;四是該文雖自稱是約略附載,卻整整記載了170座左右的「土堡」,其真實數目很可能接近200座。
  • 「七律」「大同塞外四堡」之助馬堡
    筆者的家鄉是大同,為大同的歷史人文寫一些文字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事,何況助馬堡是筆者的姨姨嫁於助馬堡,那麼今天就聊聊助馬堡的來龍去脈。助馬堡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二年,據《宣大山西三鎮圖說》載:「助馬堡連大關,通高三丈,女牆八尺,垛口四百十三四,周圍三裡七分,上建大樓三座,角樓九座,開東、南兩門,東為和陽門,南為廣仁門」。
  • 新榮區郭家窯鄉拒門堡
    拒門堡是明長城山西段的邊堡,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郭家窯鄉的西北部,位於彌陀山之西的山腳下。拒門堡和鎮羌堡、拒牆堡、助馬堡一起被稱為塞外四堡。拒門堡是守護長城的邊堡,長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在長城內側5華裡處的山坡上,用於防止蒙古遊牧民族的侵犯和騷擾。原名拒蒙堡,後改此名。拒門堡的城堡不大,開東門,東門外有甕城。
  • 祝賀山西這三家博物館……
    近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忻州調查」對代縣三十九堡十二聯城中「八裡堡」的質疑和考證
    西鄉包括七里舖(舊有堡)、馬站堡、古城村(舊有堡)、下田村(舊有堡)上下花家堡(舊有堡)、崔家莊、長河村(舊有堡)、宇文村(舊有堡)、陽明堡、大茹解、小茹解(舊有堡)、西窯子頭村(舊有堡)、徐村(舊有堡)、白水村、上田村(舊有堡)、西瓦窯頭(舊有堡)、上下官園(舊有堡)、趙村(舊有堡)、陳家堡、張家堡、沿村等。
  • 二裡半:心底的向陽院,曾經的三線的家·山西絳縣
    楔子:三線541分指人心中有個二裡半2020年至今距山西541坦克基地的建廠整整50周年了,1970年2月五機部、裝甲兵司令部正式下文確定第二坦克基地項目,代號「541工程」,這樣山西晉南中條山下的溝溝坎坎從此喧鬧起來。
  • 于家堡至北京南換乘新方式!
    同車接續,換乘不下車過去,往返于家堡和北京南的旅客經常出現車票售空的情況,這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前往天津站換乘。本次調整優化後,出行尖峰時段增開了部分列車,並開通「同車接續」列車,即同一輛列車,在天津站停靠時,僅換車次、不換車、不換停靠站臺,乘客在到達天津站時,等待十幾分鐘的經停時間即可,「同車接續」列車全程運行時間大約在79至82分鐘不等。
  • 不好意思啊,你的不麻不辣的麻辣燙現在也不燙了!
    回來找我喝酒跟我抱怨,20w他也勉強湊得出來,他不爽的是,丈母娘要這20w是他未來小舅子的丈母娘家也是要20W,而且他未來小舅子的女朋友是個美女,我當時腦抽就說一句,那你還不如拿這20w直接去娶你小舅子的女朋友呢!!他當時也只是訕訕的笑笑,後來,他真的做了,而且那小舅子的女朋友家還同意了,只是現在他前女友家一直在跟他鬧。
  • 麻家灣變「花椒灣」不再是夢
    走近花椒樹前,尚未成熟的椒果簇擁而生,綠中泛紅,時不時撲面溢來一陣陣奇異的花椒麻香味兒。看著眼前即將收穫的滿枝碩果,村黨支部書記羅德元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這些滿枝碩果的花椒樹讓我們看到了麻家灣村發展「一村一品」脫貧產業的希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把麻家灣打造成「花椒灣」。麻家灣村民愛上種花椒,並非一時盲目的心血來潮,而是源自該村一名能人的點燈引路。
  • 「口外」行走記︱張家口:上堡和下堡的故事
    萬曆四十一年(1613),明朝在互市地建新堡,取名「來遠堡」。兩堡南北相對,張家堡在南,稱「下堡」,來遠堡在北,稱「上堡」。下上兩堡,也就構成了張家口的城市基礎。《萬全縣誌》所繪清代張家口上堡、下堡圖。大境門是連接內地與邊塞的交通要道,其西側又有小境門。
  • B2B優選:山西長治愷撒堡鋼琴ek和三益哪個好點
    河南鄭州歐樂鋼琴之家,一手貨源,品牌齊全,一臺起批包郵,有:珠江,海倫,卡哇伊,卡瓦依,三益,長江,英昌,德國賽樂爾,博蘭斯勒,愷撒堡,柯納比,科倫金堡,克拉維克,首德,佩卓夫羅瑟,鮑德溫,弗爾裡希等品牌鋼琴價格型號系列山西長治愷撒堡鋼琴ek和三益哪個好點祝賀吉首賽區10強學員順利「畢業」,即將登上省級「好聲音」舞臺。
  • 「大品牌」堡獅龍的誕生輝煌與潰敗
    來源: 億歐日前,一則堡獅龍賣身李寧家族企業的新聞,喚起了許多人心中的港牌服飾記憶。2010年之前,香港三大服飾品牌堡獅龍、班尼路、佐丹奴,在內地市場格外吃香,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專賣店,黃渤曾在《瘋狂的石頭》裡驕傲地指著身上的衣服說,「牌子,班尼路!」
  • 圖文:臺北人記憶中的密室——萬華「賊仔市」
    圖文:臺北人記憶中的密室——萬華「賊仔市」   萬華「賊仔市」  臺北市萬華桂林路老松小學對面的舊貨市場,是許多臺北人記憶中的密室物換星移,現在這裡的舊貨店只剩下二三十家,且以二手電視和軍用品店為主。在這裡,一部20吋的電視只要新臺幣一兩千元就能買到,工人和學生是主要消費群。  當地人士回憶說,艋舺舊貨市場的形成大約是50年前,貨品多元且來路複雜,有「賊仔市」之稱。
  • 小學英語:單詞記憶也可以很有趣,圖文結合,快速記憶難忘記!
    我們都知道,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之,必不可少的就是單詞的記憶,這也是學好英語的第一個難關。被說小學孩子了,即便是初中高中的孩子,在學習英語,尤其是單詞記憶的時候,也是記了忘,忘了又記,很難長久。其實,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單詞記憶是有一定的技巧的,為了幫助孩子們能更好的記憶單詞,學好這門課程,小編特地搜集整理了一份小學英語趣味記憶法,裡面小編列舉了許多單詞的記憶竅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青麻記憶
    2020年8月31日,我閱讀了《天津日報》「滿庭芳」欄目中的李顯坤《層層苘葉光》一文,方知農作物「青麻」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苘麻,查字典,方知此物竟古來有之。  李先生在文中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一文言文,解釋了苘麻之形象:「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於溼處,人亦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