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從來就不缺乏天才,從初唐一直到晚唐,那都有很多天才詩人,他們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和千古名篇,例如初唐時期的王勃;盛唐時期的王維;中唐時期的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那都是天才,他們在少年時代就已經成名成家,寫下了平生得意之作。
可能很多人會有一種誤解,認為古人比我們今天的人要笨,畢竟在科技和交通方面,古人明顯是不如今天,非常的落後。其實我們都錯了,古人是不是比我們聰明不好說,但是很顯然他們比我們更具有智慧。我們今天的少年可能很少會去獨立思考,一部手機已經失去了這種思考的能力,但是古人不一樣,他們很勤奮,對於做學問更是孜孜不倦,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使得他們在文學上大放異彩。
盛唐詩人王維就是一位少年天才,還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17歲時他獨自到長安求學,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相信只要上過學的人都讀過,整首詩寫得很傷感,當時詩人正是九月九日這一天,想到自己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思念起了故鄉的親人,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當時的大文豪張九齡在讀了這首詩之後,更是連連稱讚,給予了王維極高的評價,也正是這首詩,讓王維開始在大唐文壇嶄露頭角,最終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張九齡此後也是處處提攜他,兩個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從而成為了唐朝文壇的一段佳話。
王維的詩沒有任何的技巧,也不會刻意去引經據典,只是那麼平鋪直敘,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了他過人才華,還有詩作中獨特的魅力;讀他的作品,並不需要過多的解讀,只要細細品來,自然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還有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圖。那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一首很簡練的作品,整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這樣的作品也是很容易理解。
一個人獨自漂泊在外,再加上又是重陽佳節,這對於任何一個來說,那都會傷感,畢竟身邊沒有親人,自然而然會感動孤獨,會思念遠方的親人,所以在開篇的第一句,王維便是點明了主題,獨自在異地他鄉漂泊,每當了重陽佳節,我就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今天我要去登高望遠,可身邊卻少了親人,他們在遠方也在思念著我,頭上插滿茱萸少了我一個人。
重陽佳節原本就是要家人在一起團圓,可是王維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也就讓他傷感不已,一個人獨自去登山,於是想到了遠方的親人,然而對於家人來說,自然而然也會想到他。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對照的方式來描寫,也就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詩意,字裡行間也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王維的詩其實是很具有正能量,大部分的作品都寫得很有趣,但是他在17歲時所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卻又是充滿了憂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最是令人感動。如果你是一位同樣漂泊他鄉的遊子,相信讀這樣的作品,一定是會引起共鳴。那麼一首好的作品,它也一定是能夠打動我們,一定是能夠引起我們情感的共鳴,而王維的這首詩做到了,無論是在什麼時候讀這樣的作品,那都是會被詩人的一片深情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