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妙筆勾畫祖國秀美河山,大師級畫家李可染繪《蘭亭圖》

2020-12-16 薩培喇談藝錄

在紹興的西南有一座園林叫做蘭亭,傳說東晉時期的王羲之就是在這裡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蘭亭集序》。傳統作品中描繪蘭亭這個題材常用山水人物的畫法,描繪蘭亭雅集的盛況,單純畫蘭亭周邊山水的作品很少。這主要是由於傳統技法在抒情寫意方面很擅長,到了實景寫生的時候就不怎麼靈光了。描繪蘭亭周邊山水的作品直到20世紀才出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可染畫過的四幅《蘭亭圖》。是的,沒有看錯,李可染公開發表的作品中就有四幅《蘭亭圖》,至於那些未發布的手稿、草圖中是否還有多少個蘭亭誰也不知道。

李可染 蘭亭圖

有時候,面對同一個題材的時候,畫家不願意再畫一遍,一則是不願意重複自己,二則是覺得繪畫創作需要激情,畫過的內容很難再次產生創作的衝動。這幅《蘭亭圖》創作於1956年,在四幅《蘭亭圖》中創作年代最早。欣賞這幅作品,就能感受李可染由寫生入手,構建新派山水的歷程。國畫中筆墨技法與西式寫生很難融合,比如在國畫創作中要求「一筆準」,落筆無悔,西式寫生卻可以反覆塗抹,用細碎的筆觸描摹事物的光感。把西式寫生融入國畫創作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

李可染 蘭亭圖 局部

李可染喜歡遊歷四方,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寫生本,走一路畫一路。1956年夏天,他正好來到了會稽山蘭亭,看到這裡的山水園林就有了這幅《蘭亭圖》。這幅作品採用全景式構圖,從形式上很像北宋的巨嶂式作品,一看就覺得壯美秀麗。畫中的會稽山像一位巨人保護著蘭亭園林,近處一道河水緩緩流過,兩座小橋跨過水麵增添了江南水鄉的柔美。在色彩上,李可染將綠色與墨色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山石的清潤厚重,畫出了大山的質感。在色彩濃淡之中融入了明暗變化,讓作品看上去更加真實。

李可染 蘭亭圖 局部

畫蘭亭要有雅逸味道,畫中除了運用大量綠色,還有調入少量赭石色彩,讓色彩顯得質樸平實。畫中的黑瓦白牆處就是蘭亭,名為《蘭亭圖》,蘭亭卻被林木遮掩,這絕不是「文不對題」,而是出於審美方面的考慮。在藝術創作中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畫中的蘭亭用細筆濃墨勾畫結構,即便被密林遮擋也掩不住庭院的清幽,這樣描繪反而比直接畫出了更吸引人。

李可染 蘭亭圖 局部

李可染的大部分作品色重,墨重,常常直接抒發情感,在細節之處也對祖國大好河山盡情謳歌,讓作品看上去雋永深沉。他的作品一直也是藏家的最愛,說明他在創作中兼顧雅俗共賞。有力的筆觸,沉鬱的墨色,大膽的顏色,讓李可染的作品多了厚重的面貌,越看越覺得渾厚質樸。

拓展閱讀

喜歡綠水青山,於是有了青綠技法,清代畫家張熊繪《松巒訪友》

以金石之氣入畫,畫健壯虯勁梅花,趙之謙繪《冷香圖》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明代畫家王諤繪《滄浪濯足》

畫日常生活片段,描繪夜景山水,明代吳門畫派沈周繪《秋林圖》

相關焦點

  • 私享日曆丨李可染:蘭亭圖
    點擊圖片 長按 保存高清壁紙李可染 1956年作 蘭亭圖前人寫蘭亭景色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奔流激湍,映帶左右;寫山陰道上云:群山競秀,萬壑爭流。吾於一九五六年夏,冒滂沱大雨至蘭亭,始信前人所言非虛。匆匆寫生,殊未盡意。可染又記。
  • 李可染與牧牛圖
    李可染喜歡畫牛,尤其喜歡畫各種牧牛圖。為此他還將畫室命名為「師牛堂」,且自稱「孺子牛」。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到去世之前,他留下了許多以牛為題材的精品畫作。人們把李可染的牛、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黃胄的驢,並稱為「二十世紀中國水墨四絕」。  李可染的牧牛圖凝聚了他半個多世紀的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
  • 李可染9字書法拍出253萬,值不值?「李可染」3個字已經夠本
    李可染是近現代大畫家,其國畫作品一直是拍場的搶手貨,這無疑也給他的書法增添了附加值。 1960年,李可染先生提出「採一煉十」的主張,意即採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造必須兼有採礦工人和冶煉家雙重艱辛和勤奮。 李可染先生獨幅書法作品不多,其書法大多在國畫題跋中。這裡有一組數據,據梅墨生先生編著《中國名畫家全集·李可染·附主要傳世作品目錄》載,李可染先生的書畫作品共有232幅,其中書法作品僅13幅。
  • 深入寫生,畫出太行山脈雄奇險峻,賈又福繪《無聲的呼喚》
    賈又福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他畢業於中央美院,師從李可染、何海霞等多位名師。賈又福的山水畫常以太行山為主題進行創作。太行山橫跨四省,自北向南綿延八百裡。太行山風光雄秀、大氣磅礴,自古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山脈。賈又福幾十次遊覽太行美景,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太行山雄奇險峻,異秀壯美。
  • 50幅李可染繪畫作品走進祁莊小學校園
    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為孩子們現場繪「讀書圖」。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 趙英梓)今天上午,祁莊小學舉辦《為祖國河山立傳-李可染繪畫作品展》啟動儀式,活動展出了50幅李可染先生作品,作品展將持續半個月,此次活動是李可染畫院書畫藝術第一次走進小學校園
  • 李可染巨構《萬水千山圖》領銜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南都記者獲悉,李可染巨構《萬水千山圖》將於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隆重上拍。該畫與李可染另一經典佳構《萬山紅遍》同年繪製,重要性與精彩程度均可媲美。 該畫抒寫毛澤東長徵是詩意,創作於1964年,為本季保利秋拍近現代書畫夜場的扛鼎之作。
  • 大師名作薈萃 中國美術館新年大展「美在河山」開展
    原標題:大師名作薈萃,齊展壯麗風景   齊白石、賀天健、李可染、黃賓虹、傅抱石……這些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創作,觀眾都能在此次展覽中看到。水墨畫大師賀天健1952年創作的金碧山水名作《錦繡河山》,是此次展覽的封面藏品。李可染創作的《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其同名作品曾於2015年在拍場以1.84億元成交。潘天壽《記寫雁蕩山花》、吳冠中《春雪》、林風眠《魚鷹小舟》等皆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扛鼎之作。
  • 「李可染」一代國畫大師、用自己的方式解讀主席詩詞,為世人推崇
    李可染在繪畫上的主要成就在山水畫,他創造了中國山水畫的新風格、新派別、新圖式,代表作有《萬山紅遍》、《井岡山》、《灕江勝境圖》等。其中的《萬山紅遍》,李可染先生先後畫過七幅;其中三幅,現分別藏於中國美術館、中國畫院和榮寶齋;一幅為可染先生家屬收藏;另有三幅被海內外藏家珍藏。
  • 河山千古鑑師魂——憶我的老師李可染先生
    (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劉汝陽口述,劉廣欣整理)1989年12月5日,是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也是一個永遠寒冷的日子,那一天,一代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因心臟病突發,離開了他深愛著的祖國的壯麗河山,離開了他深愛著的藝術事業,離開了他深愛著的與他40多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妻子鄒佩珠女士和子女,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多年形影不離、言傳身教的學生們,離開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敬仰他
  • 李可染畫了兩座山,橫的賣2070萬,豎的卻賣2.9億,專家:看色彩
    陳洪標|文 李可染畫了兩座山,橫的賣2070萬,豎的卻賣了2.9億多,專家:看色彩。 1、拍賣相差14倍之多 初看李可染畫的這兩座山,大有「橫看成百嶺側成峰」的味道。
  • 「齊繪祖國大好河山 慶祝建國建隊70周年」之漫學園第十一屆童漫節百米畫卷創繪大賽火爆來襲
    5月28日下午,「齊繪祖國大好河山 慶祝建國建隊70周年」之漫學園第十一屆童漫節百米畫卷創繪大賽火爆來襲,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美麗畫卷,盡情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活動前,各年級同學積極開展探究活動,根據每個年級的繪畫主題進行創作構思,並與場館探究相結合,完成了一份探究卡,為更好開展創作而努力。
  • 山色空濛雨亦奇,趙少昂繪《灕江煙雨》
    桂林的山美水美,一道灕江為這裡的風景增添了靈氣。遇到雨天,山水被籠罩在雲霧之中,看上起更加漂亮。這樣的美景,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句詩「山色空濛雨亦奇」。這首詩原本是蘇東坡描寫杭州山水的佳句,用來形容桂林雨景也很恰當。
  • 丹青妙筆繪逸品——倪瓚的山水畫藝術及內涵
    丹青妙筆繪逸品——倪瓚的山水畫藝術及內涵作者:任軍偉倪瓚(1301或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後人常稱其為倪迂,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並稱「元四家」。常見其畫面近景畫石坡土岸,上植三五株或枯或榮的樹木,遠景畫一兩抹平坡遠岫,山石林木都用渴筆淡墨輕拂漫掃,著力甚輕,筆行紙上若即若離,似實還虛。遠山與近樹之間大片留白,是為水面,廣闊的水域不著一物,樹下有時添設一草亭,但絕無人物在。這種畫面構成和筆墨情趣被倪瓚反覆運用於作品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繪畫創作模式。
  • 張世紅與她的佛陀世界:丹青妙筆 繪就美妙天地
    【採訪手記】  張世紅出道很早,她熱愛世俗生活的熱鬧:喜歡錦衣華服、貪念珍饈美食、留戀秀美山川……其實,茶、酒、琴又或其他,這些看似無用的事,卻滋養了她的生命和感觸。  且停亭中且停停。現代的生活,快到讓人無法體味和感動。正因為有此缺陷,人們開始尋找和眷戀能讓自己深深得到滋養的東西。只是漸漸忘了它們的味道和聲音,忘了內心惻惻的悸動。
  • 李可染山水《陽朔碧蓮峰》現身傳是秋拍
    本報訊(記者崔樂)記者昨日從北京傳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了解到,在本屆秋季拍賣會中,一副由山水畫名家李可染創作的《陽朔碧蓮峰》將現身拍臺。據了解,近百年中國山水畫發展中,李可染是一位開宗立派的大師,他獨創的「李家山水」構圖飽滿,筆墨凝重,氣勢博大,並巧妙吸收借鑑了西畫的明暗處理,富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形成了「黑、滿、重、亮」的嶄新山水畫圖式,將中國山水畫的變革向前推了一大步,被喻為近代中國山水畫「劃時代的裡程碑」。
  • 國畫大師李可染的真跡來成都了!9月2日之前可免費觀看
    8月9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攜手李可染畫院主辦的「夢回蜀山——李可染中國畫精品展」在武侯祠美術館亮相。李可染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國畫藝術家之一,擁有「國民級」知名度的作品《萬山紅遍》,這是成都首次舉辦李可染國畫精品大展。
  • 李可染《陽朔碧蓮峰》1495萬元成交
    其中,李可染的《陽朔碧蓮峰》以800萬元起拍,1300萬元落槌,最終以1495萬元成交(拍前估價:RMB 8,000,000-12,000,000)。 6年,1971年李可染重拾畫筆,1972年,他以一副紀念碑式的巨幅山水《陽朔勝境圖》重返畫壇,令評論界驚嘆不已,這也是學界公認的李可染山水畫風格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 一位了不起的畫家,和李可染並稱「南陸北李」
    「陸儼少是當代一位了不起的畫家,傳統功力頗深,有人把陸儼少和李可染並稱為『南陸北李』。實際上,當時山水畫家也就以陸、李二人成就最高」。遠看山要「以大觀小」,其中折高折遠之理,陸儼少可謂深諳其妙,故他能擺脫常人耳目所限,藉助想像騰身於物外,尤擅於表現山水縱深的大空間。「近取其質」要看山的質地紋理,陸儼少將變化多樣的各種皴法綜合分類,比較其異同,發現其中披麻皴所表現的窿凸圓山,乃是許多山巒基本的骨骼體格。只要抓住了這種基本的骨骼體格,其他許多皴法皆可從披麻皴中生發變化出來。
  • 《蕭翼賺蘭亭圖》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歷史真相?
    《蕭翼賺蘭亭圖》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所畫,畫的是何延之《蘭亭記》中記載的故事。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收集了很多他的作品。但是在眾多王氏真跡中,獨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蕭翼盜走《蘭亭序》幾天後,辯才有事出門了,蕭翼來到他的書房,藉口取回自己的書帖,乘機把《蘭亭序》真跡也一起帶走了。
  • 講座|畫西湖的,不僅僅是黃賓虹與杭州的畫家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王犁,以20世紀中國山水畫家筆下的西湖為話題,講述在社會變遷和西學東漸的時代,中國畫家看自然的方式如何變化,並企圖找出一條處理風景方式不同與畫家所處時代不同的代際線索。李嵩(南宋)《西湖圖》26.7x85cm上海博物館藏20世紀,很多外力造成了藝術家的風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