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30年30人系列訪談|MSCI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

2020-12-13 證券之星

(原標題:中國資本市場30年30人系列訪談|MSCI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吳佳青:對標國際標準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至關重要)

30年前,以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誌,中國資本市場邁開了青澀的步伐,也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翻開了劃時代意義的新篇章。30年在創新和糾偏的交織下一路坎坷,但始終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發展方向,這也仍是今天資本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發展的主基調。

最近幾年來,「資管新規」出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速,科創板、註冊制等重大制度問世,整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在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的進程得以加速。中國A股在2017年第四次闖關MSCI成功,並在2019年進一步擴容,納入權重達到20%,也是這一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

中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這些重大舉措之下,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態度有何改變?中國資本市場距世界成熟市場的發展還有哪些差異?下一步加強市場建設與國際市場接軌又有何建議?

帶著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近日專訪了MSCI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吳佳青,她從國際大型中介機構和海外投資者的立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資管新規對外資機構來說非常重要

《21世紀》:總體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這麼多年,你認為比較重要的關鍵節點有哪些?

吳佳青:我覺得有幾個裡程碑式的事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開放。第一,QFII機制的推出解決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具體問題,為外資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突破。

第二個是互聯互通,互聯互通這幾年發展很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MSCI將A股納入旗艦指數,我們是一個全球性的指數公司,A股納入之後會自動進入外資的配置中去。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政策是,去年監管放開了外資對資管機構的持股比例限制,允許百分之百持股,這很重要,多年來很多外資都是通過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其發展速度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兩年前出臺的資管新規正在慢慢落實,這個對外資機構來說非常重要,大家看到資管正在從原來保本的、剛兌的模式轉變到市場化的方向上來,雖然是兩年前出臺的政策,但當時對於具體會怎麼落實都在觀察,這兩年我們看到確實在執行新規,這對外資來說是很振奮的。

《21世紀》:資管新規的出臺確實對整個市場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調整,海外對於新規後這幾年中國市場的發展是比較樂觀的嗎?

吳佳青:是的。當時也都知道這是個巨大的變化,但是考慮到中國的社會穩定和開放永遠都是在平衡的,畢竟表外規模那麼大,所以在慢慢觀察。這兩年下來,從理財子公司的落地,到合資理財子公司的建立,包括現在對資本市場的投資,當然目前階段可能很多都是通過委外合作的方式,將來一定也會建立內部團隊自己去投資,這是一個過程。

最近這兩年的發展過程裡,海外機構們確實是感受到了政府的決心和速度,當然這也跟資本市場的環境有一定關係。

《21世紀》:你講了很多中國市場的積極方面,那現在看來,你認為中國市場的發展與成熟市場的差距主要還有哪些?

吳佳青:首先,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和A股的總市值都是全球第二,但是中國市場的證券化程度還遠遠不夠,A股市值佔GDP總量大概60%左右,成熟市場中美國股市佔GDP總量約166%,這個差異可想而知。

第二,A股市場的參與者還是散戶為主,海外市場是以機構為主,散戶和機構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機構關注長期回報,散戶關注短期回報,追求熱點,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是衡量市場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們把A股納入MSCI旗艦指數非常重要,MSCI為全球7800多家機構提供投資決策支持工具和服務,覆蓋養老金、銀行、保險、券商、資管公司等,他們對新興市場是有興趣的,但是了解程度有限。2019年,MSCI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提升至20%,對於進一步擴容的條件,我們也持公開透明的態度,有四點問題亟需解決:提升外資機構對於風險對衝、衍生工具的可獲得性,滿足風控需求;使中國A股較短的股票資金交易結算周期(T+1/T+0)與國際接軌(T+0/T+2);在滬深股通中逐步向使用綜合交易帳戶機制過渡;化解互聯互通機制下滬股通、深股通的假期風險問題。

關於中國市場與成熟市場的差異,我們還看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產品的豐富度,以及,比如現在雖然A股已經納入MSCI,但是外資對配置A股公司還有比較嚴格的比例限制,單一股票的外資持有股份總額不能超過30%。

《21世紀》:產品豐富度上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哪裡?

吳佳青:MSCI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來,成功為數百家中國本土機構打造一攬子、一站式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和服務的生態圈。除了指數業務,我們的Barra和RiskMetrics等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工具,ESG評級以及私募/房地產解決方案也廣受投資者歡迎。

其中以ESG為例,現在很多海外投資者都在做ESG和氣候變化的產品,ESG和氣候變化投資主流化已成為國際趨勢,這不僅是責任和情懷的問題,而是確確實實產生了實際回報,我們也提供了很多工具。作為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動ESG投資的領軍企業,我們現在也跟中國的監管部門和交易所做一些ESG的投資者教育工作。

大型的資產所有者自2014年以來,約有2700億美元跟蹤或對標配置於MSCI ESG股票和固定收益指數進行投資。追蹤MSCI ESG指數的ETF基金數量和規模也在迅速增長,截至2020年9月,追蹤MSCI ESG指數的ETF資金規模同比去年增加了186%,達700多億美元,所以ESG的發展趨勢很明顯。

政策落地速度很重要

《21世紀》:這幾年中國金融市場政策很多,變化也很大,現在看來,外資機構比較關注或者顧慮的點主要是什麼?

吳佳青:目前來說,整個中國市場的外資比例相對較小,特別是相對於經濟體量來說,周邊的中國臺灣、韓國市場的開放比例都已經非常高了。現在市場放開是第一步,政策有了,大家也會考慮到市場是否有配套的基礎設施。

大家關心的問題有很多,前面提到的進一步開放的四個條件比較重要,我們也在跟機構一起與監管溝通,各方的態度都很積極。

第二個問題是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現在信心是有的,不管是對中國的經濟還是政策,很多過去的痛點都在政策層面得到解決,配套環境也越來越好,但在落地速度上還有改善的空間。比如外資100%持股資管機構的政策下,這些公司的獲批速度、產品的落地速度、待遇跟本地機構是否相同,有一個詳細、明確的落地政策時間表對外資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希望規則越細緻越好。

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速度在過去兩年有很大突破,但同時也要跟全球去對標,資本是很現實的,會隨市場變化而迅速流轉。

《21世紀》:對於進一步加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國際化建設,你們有什麼建議?

吳佳青:我認為對標國際標準對於中國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這一點,從實際出發講求風險和回報。

實現國際標準需要很多中介機構的參與,包括信評、律師、審計等,國際標準相對比較成熟,對標國際標準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信譽度。

資本市場的第三方服務方面還要加大力度。中國市場在這方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數據,因為數據比較散且透明度不足。如果要對標國際標準,數據非常重要,尤其是數據來源的可靠性等因素,目前我們很多數據來源是在本地,本地的方法論又不一定能得到國際認可,所以統一標準的關鍵就是數據和方法論。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國內市場現在的評級機構也在對外開放。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方向是對的。

我們也一直跟海外機構一起,在跟監管溝通,一起推動一些好的想法建議。形式流程上,機構先出方案,提交給監管去批准,我認為也可以換個思路,比如說監管根據需要提出具體需求,讓機構按照需求去制定自己的方案,這樣速度可能更快,這些機構很多也都是在全球有上百年經驗的上市公司,具備基本的風控治理機制。

《21世紀》:現在溝通的機制和渠道是暢通的嗎?

吳佳青:我覺得挺暢通的。我覺得監管非常開放,決心很明確,也特別積極,這個確實大家都能感受到。

(作者:方海平 編輯:鄭世鳳)

21世紀經濟報導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智慧財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相關焦點

  • 中國資本市場30年30人系列訪談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曙光
    過去強調以行政力量為主導,現在強調以市場力量為主導,重視司法的功能。但新法修訂後最重要的功能還是旨在投資者保護。1990-2020,從零起步,30年間中國資本市場已一躍成為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的30年,也是國內相關法制建設快速推進的30年。
  • 中國資本市場30年 市值位居全球第二
    「30年間,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就。」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表示,「一方面,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
  • msci是什麼意思?MSCI指數全稱及進入中國股市A股時間
    2017年6月21日,明晟公司宣布從明年6月起將A股納入MSCI指數,初選的222隻大盤股共約佔據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msci是什麼意思?  MSCI英文全稱為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又譯明晟),是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  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成立於1968年,是首家全球基準供應商,指數數據和公司信息的提供者。
  • 等待了30年的註冊制 究竟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中國資本力量...
    2020年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全景整合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重要的珍貴歷史影像,隆重推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專題片——《中國資本力量》。專題片通過主要親歷者的傾情講述,再現歷史轉折重要關頭的思考與抉擇。過去三十年,中國資本市場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什麼?有人說,是註冊制改革。
  • 安永大中華區第30家分支機構落戶濟南
    魯網12月21日訊(記者 徐坤)2020年12月21日,濟南——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濟南分所、安永(中國)企業諮詢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安永中恆工程造價諮詢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正式開幕。這是安永在大中華區的第30家分支機構。
  • 以全面改革作答四道「考題」——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盛年再...
    今年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小舢板發展成聯合艦隊,始終服務於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資本市場不僅助力一大批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也為廣大居民拓寬了投資渠道。本報推出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盛年再出發」專題報導,梳理30年來直接融資發展成績,直面存在的問題,展望發展方向,敬請關注。
  • 凱悅酒店集團任命何國祥為全球營運大中華區總裁
    凱悅酒店集團昨日宣布任命何國祥先生為凱悅酒店集團全球營運大中華區總裁,旨在加速在大中華區的發展。何國祥先生將於2018年4月16日正式上任,全面負責凱悅大中華區旗下各酒店的發展與運營、員工培養以及業主關係維護。他還將在商業與運營方面進一步提升和加強大中華區的海外旅遊發展戰略。
  • 砥礪奮進30年 中國券商與資本市場同成長
    從萌芽到快速增長,從粗放式增長到合規發展,從國內經營到走向國際化,中國券商的發展歷程恰如多面鏡,折射出中國資本市場30年所經歷的成長與蛻變。  細數來時路,每家公司都有時代的烙印,發端於資本市場萌芽,磨礪於資本市場陣痛,成長於資本市場深改,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邁進而立之年,130多家券商也以全新的風貌構成了中國投行的群像。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 中國資本市場30...
    原創 曹韻儀 天下銀保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
  •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取得最大的成就是基本建成了多層次資本...
    【北京大學曹鳳岐:中國資本市場將改變「牛短熊長」的局面】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曹鳳岐表示,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取得最大的成就是基本建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證券市場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形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 資本市場三十年系列報導·人物│尚福林:註冊制改革是提升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尚福林作為證監會主席履職九年。  他曾主導影響深遠的股權分置改革,開啟了全流通的新時代,一句「開弓沒有回頭箭」排除雜音;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中小企業板塊正式設立、創業板正式啟動,逐步構建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框架。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中國資本市場30...
    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
  • CMC Markets: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尚未在全球市場中得到體現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CMC Markets大中華區總裁程必逸近日就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問題接受上證報專訪時表示,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尚未在全球市場中得到體現。  回顧中國股市這30年發展取得的成就,CMC Markets大中華區總裁程必逸在接受上證報專訪時表示,中國股市在過去近30年裡經歷了不少風雨,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目前各個領域的發展趨於成熟。  「近年來,中國股市更是走向深層次、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的誕生無不體現了中國在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和創新。
  • 中國資本市場:積蓄與迸發
    新華社記者周衡義攝   也許會有一種新的力量出現,成為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這就是轉型中的中國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執著地成長和壯大,這或許不需要太多的論證。  內生力量:基本面不斷向好   中國股市在熱鬧之後,似乎讓人覬覦但也讓人懷疑。其實,只要看到市場發展的根基,股指一時的起落說明不了太多問題,尤其是對於還將長期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的中國資本市場。
  • 30年資本市場風雲變幻,誰才是最終的《大贏家》?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立30周年,亦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為紀念資本市場改革歲月、浦東崛起輝煌歷程,財經主題話劇《大贏家》將於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六天八場。圖說:《大贏家》主創合影《大贏家》由上海錦輝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榮正利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開心麻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投資,該劇也是2019年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選題孵化研發資助的項目。
  • 雲南信託30年進階之路:立足資本市場打造特色優勢 數位化轉型拓展...
    成立近30年來,雲南信託注重主動管理能力提升,在證券投資信託業務上確立自身優勢,並且積極擁抱數位化轉型風口,用科技力量為業務創新賦能《投資時報》記者 湯巾經過六次大規模整頓的中國信託業,已經走過了比資本市場更長的歷程。
  • 貝樂學科英語獲安宏資本併購 布局海外資本市場
    安宏資本大中華區聯席主席董事總經理李晰安、貝樂教育集團CEO馮菲等啟動合作  中國網財經3月27日訊(記者杜丁)昨天,貝樂學科英語在其創立十周年之際,對外宣布獲安宏資本併購,布局海外資本市場。
  •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
    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
  • 貝恩公司大中華區數位化業務(vector)主席張婧:消費市場新趨勢
    貝恩公司大中華區數位化業務(vector)主席張婧12月10日,在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舉辦的2020美好生活新消費高峰論壇上,貝恩公司大中華區數位化業務(vector)主席張婧通過線上分享的形式,從疫情後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的宏觀趨勢
  • MSCI將推遲MSCI科威特指數重新分類實施日期
    (NYSE: MSCI)今天宣布,其將推遲將MSCI科威特指數重新分類至新興市場的實施,直至2020年11月半年度指數審查(SAIR)時。科威特權益市場仍在運行,推遲實施的決定與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影響到國際機構投資者在實施前充分開展所有必要準備工作的能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