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品牌找我了解亞馬遜代運營的問題。對於品牌關注的產品市場體量和銷售額保障問題,有必須做一個統一的答覆。一來是普及一下亞馬遜代運營的知識盲區,二來也希望幫助企業避坑。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裡,我們接到了太多了從其他服務商轉過來的失敗案例。
先說產品市場問題。品牌看待產品,就如同母親看待兒子一樣,怎麼看怎麼順眼,怎麼看都覺得兒子將來會有很大的出息。這其中不乏有些品牌是做外貿做得順風順水,之所以關注亞馬遜代運營,還是因為看到自己的客戶賣的好,所以想自己來嘗試一下。
這就是有很大的誤區。首先,作為亞馬遜代運營公司,我們判斷一個產品好不好做,並不看他在那個品牌旗下,也不關心它的外貿做得怎麼樣。我們關注點只有:近3個月在亞馬遜的市場情況。包括產品總的市場體量、品牌數量、銷售單價、材質、尺寸、產品上架時間、Review等等十幾個緯度。
我們會給產品打分,在及格分以上的產品,我們才考慮代運營。不及格的產品,我們建議要麼換產品,要麼自由選品,要麼重新規劃亞馬遜項目。
這裡舉一個例子,一個做電腦周邊產品的客戶,也是我老鄉,找我求亞馬遜運營解決方案。事情是這樣的:今年6月份,他一次發了3個櫃出去,我說市調都沒做,就知道產品好賣嗎?他說,我一個美國客戶做的很好,每個月都會發2-3個櫃給他,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而到了10月,他一共才賣出去10套。
再說銷售額保障的問題。一些超大型品牌通常不會問這個問題,他們更關注團隊的整體素養和口碑,說直接點,他們更關注和誰一起合作。和對的人合作,前景必然更加廣闊。也有很多大型品牌也繞不過銷售額保障的問題。
做跨境電商的人都知道,銷售額是怎麼來的!無非就是自然流量的訂單和廣告訂單。自然流量的訂單,需要通過不斷優化店鋪獲得,而廣告訂單只需要加大預算就可以輕鬆地實現。如果再把產品的價格調低一點,爆單的機會就更大了。
這樣做,雖然實現了很高的銷售額,但對於品牌而言,不光無利可圖,甚至絕地大多數都是負利潤。曾有個企業老闆跟我訴苦,亞馬遜代運營公司每個月給他做的銷售額都不低於10萬美金,可最後一算下來,他竟然是虧的。這就是將銷售額保障作為絕對考核標準的苦果。
我們評判一家好的亞馬遜代運營公司,必然是在保障利潤率的前提下,在考核銷售額。否則銷售額衝得比天高,最後還是賺不到錢,反而是給代運營公司做了嫁衣。大家都知道,亞馬遜代運營的收費都是基礎服務費加銷售額佣金提點的模式。如果不考核利潤率,只關註銷售額的高低,他們簡直是求之不得。
因此,我給品牌的建議是先考察亞馬遜代運營公司,看看運營團隊的精氣神和運營數據,再考核以利潤率為前提的銷售額預估。記住,是預估,絕對不是保障,能保障的絕對不靠譜。未來不可知,就如今年的疫情,我們很多企業都裁員甚至倒閉了。我們不確定未來發生什麼,只能根據過往的經驗,預估未來的情況,並且通過運營手段,讓實際情況儘量靠近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