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坐在不足十平米的空間裡,看著書裡九萬五千公裡的絢麗。又或是和我一樣,擁有一顆比九萬五千公裡還遼闊的心,卻坐在不足一平米的椅子上。
——石田裕輔《不去會死》
西安
一城文化半城鮮
處處可見的年味,俯拾皆是的民俗。
初入古都,
不禁被正南正北的規劃和典型的古都風格所吸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人文們除了會快意人生地吟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還能實打實地吐槽「漢皇重色思傾國」的皇帝私生活。
文化開放自由,社會包容有度。
為何說「李白不老」?
大概就是因為喝了太多盛唐的酒,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秦始皇建立一統天下的盛世王朝,
築長城,修靈渠,
南徵百越,北擊匈奴。
西安歷史,七分靠聽,三分靠看,
秦始皇兵馬俑,
他的存在究竟是殉葬品還是服務於最高軍屬機構,
不曾開口,無人能懂。
每座城市都擁有一個獨特的文化坐標,
北京的南鑼鍋巷,
南京的夫子廟,
成都的寬窄巷子,
西安的代表就是古城牆了。
四四方方的城牆,將古西安城囊括其中,
與城外的新城區相映成趣。
即保存老城的韻味,又與新城融為一體。
它支撐的是一個城市自己的性格,
中規中矩,
保守甚至些許封閉。
用一種倔強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和氣魄,
它堅持,它固執,
走在城牆上,一步一景,
城牆內外一邊是秦磚漢瓦,一邊高樓大廈,
一邊嘆古,一邊談今。
鐘樓作為城市的「菜心」,
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無論是地鐵卡上的標誌還是旅遊景點排名,
無不彰顯自己西安標誌的身份。
西安景色,
三分在白天,七分在夜晚,
夜色撩人,
古樸沉穩的歷史積澱,
也不吝嗇展露出他的輕盈爛漫。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
還有詩和遠方,
泡饃和打滷饢,涼皮和肉夾饃,
酥肉和胡辣湯,葫蘆雞和臊子麵,
甑糕和酸湯餃子,灌湯包和八寶稀飯,
臘牛肉和桂花糕
…………
每個城市都有這麼一個小吃街,
這裡永遠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四通八達的巷子裡有著各式美食,
西安最有名的自然就是回民街了。
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
中間一條南北走向主要街道,青石鋪路,
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築,
或餐飲、或器物,均為回民經營,具有濃鬱清真特色。
行走在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內涵古街,
怎能光顧著欣賞而忘記親自品嘗美食呢,
西北風味的各種小吃,
讓人不知道先要品嘗那種才好。
夜晚的回民街有異於白天的精彩,
整條街被濃厚的市井氣息籠罩,
道路兩旁遍布掛著電子招牌各種攤鋪,
烤肉串、涮牛肚的煙火在不甚明亮的燈光下
瀰漫整條街,
熙熙攘攘的人群,
邊逛、邊吃。
羊肉泡饃作為西安的名牌,
先不論其味道如何,
至少可以感受一下這一方土地的飲食文化。
號稱老陝自己的哈根達斯,
大概是我吃過最奇特的冰淇淋,
口味更是多到無法想像,
豆腐、醪糟、鹹蛋黃、臨潼石榴、
養樂多、油潑辣子、海苔、醬油、秋葵...
利用當地出產的原材料製作的冰淇淋,很是接地氣。
王小波的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被很多人反覆提及,
但他們卻忘了後面半句
「對我來說,這個世界在長安城裡。」
長安是詩意的,
也是沉重的,
太多描寫長安的詩句,
終歸為惋惜、讚嘆。
長安城不單單是王小波一個人的長安城,
詩意也不僅僅是王小波一個人的詩意,
無需過多的描述,
他的存在已是詩意滿滿。
就像冰峰烤肉和涼皮一樣,
這個城市需要懶散隨意與粗枝大葉;
就像羊肉泡饃葫蘆雞一樣,
這個城市需要細細品味與用心調配;
有的時候,留住你的,
可能就是街邊的一碗糊辣湯;
有的時候,叫你回家的,
可能就是那塊兒裹了玫瑰的桂花糕。
或許生活可以帶走很多,
但永遠帶不走屬於我們自己的記憶。
有誰願為誰付出時間,一年又一年,
哪怕只是短短的幾天,
這些日子串起來,就是歲月。
西安用它的凝重記錄了我的青春歲月,
記錄了那份獨特的韻味。
旅行讓我們明白,
原來我們的生活如此可以輕而易舉的改變,
黃酒到羊肉泡饃的距離只需要兩個多小時,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沒人知道你叫什麼,
好像什麼都可以重新開始,
陌生給予我們不安而又奇特的安全感。
站在人潮湧動的街頭,擦肩而過,
給予彼此空洞的一瞥,
有時卻有些莫名的感動,
就好像戀愛。
沒有手機,沒有相機,
我也許只能記得很少,也許會忘記很多。
我希望能拍出存在感的照片,
讓所有人感受到照片中傳遞的幸福美好,
某些人、某些事在這裡存在過。
我不知道下一次會去往哪裡,
也正是這樣的未知,
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我一直希望對旅行的熱情不要退卻,
用一生去走那些沒走過的路,
看那些沒看過的風景,
感受每一個風和日麗。
因為在路上,所以不再虛設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