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從來不是一門閉門造車的學問,靈感的迸發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登高望遠的視界以及潛心貫注的思考。為進一步感悟藝術魅力,提高全體師生的藝術修養,威海職業學院藝術學院開展「跟著大師學設計」系列活動,第一站走進「簡一藝術空間」,獨立藝術家高順老師帶領大家開啟一段不一樣的藝術旅程。
威海簡一藝術空間是由高順老師親自設計打造的以世界各地原生態進口原木為主要材料,以原木藝術和原木藝術家具為主,結合原木飾品、原木擺件、原木筆畫和當代繪畫相融合的以藝術為主線,適合當代人們精神生活的藝術空間。
11月21日,該校藝術學院全體教師及優秀學生代表抵達位於臨港區的「簡一藝術空間」,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體驗。藝術學院院長劉志剛向大家介紹了高順老師及他的藝術成就,同時強調此次活動的意義所在,倡導藝術學院的師生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思考,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做合格藝術人。高順老師分享了他多年從事藝術創作和創意設計的心得體會。幾十年來,他堅持藝術創新,不斷「創造視覺的快感,尋找視覺的歡愉,體會視覺的愉悅」。他告訴師生,現在與過去幾十年不同,國家為藝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支持,社會上文化元素更加豐富,藝術理念更加活躍,正是學藝術的大好時機。要培養藝術的觀察力及協調力,講究藝術的獨創性,形成自己的風格。
高順老師帶領藝術學院的師生進入到展館內部,依次向大家介紹陳列的各類作品。館內作品豐富多樣,每一個空間都有自己鮮明的藝術特徵,無論是質樸卻可傳古雅的原木系列作品,還是富有生氣和活力的視幻造景系列作品,亦或者別具一格、採用現代工業材料的系列作品、融入了本土民俗和海洋元素的作品,無不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參觀過程中,高老師進一步闡明了自己的設計理念:藝術一定要和生活結合,要走進生活,才有生命力。如果藝術離大眾生活較遠,不接地氣就聚不了人氣,就會一直飄在空中,必須要給藝術找到載體。同時,藝術家也要不斷刷新自己,在原有的高度上不斷創新,跨行業的創新,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高老師還提醒師生,有好的藝術創意一定要仔細琢磨,不能只停留在想的階段,而是要將其實物化。只有將作品展現出來了,才是藝術,才能進步,否則只是空洞的想法而已。
藝術學院的師生在此次參觀學習中受益匪淺。
劉志剛院長感慨: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在於藝術家的創新,藝術家的創新讓一種藝術累積至新的高度。觀賞高順老師的作品,讓我對藝術和創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藝術和藝術家是引領時代引領生活的,他們的根基是這塊土地、優秀的文化、這個時代。
孫志君老師分享了她的感悟:「高老師的作品所運用的藝術語言新穎且獨特,將傳統景觀中注入現當代元素。把經典的原木家具同當代繪畫作品的結合,完成前景、中景、遠景的完美空間結構,運用典雅、細緻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和諧且時尚的生活意味。」
莊曉霞老師談到,設計的靈感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在簡一藝術空間,隨處可以體味到設計汲取大自然的靈感,在設計中揮灑對大自然的感慨與熱愛。
讓2019級服裝工藝專業的楊媛媛感觸最深的是一個「剪紙」作品,而這個剪紙作品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剪紙,它的材質和圖案在傳統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將紙變為鋼材,傳統圖案變為更加具有設計感的圖案,使平日常見的剪紙變為藝術品,在視覺上更加使人感到愉悅。
2020級新生苗雅茹興奮地說道,高順老師不斷地挖掘中國文化元素素材,跳出原木素材,將藝術與各種新材料、新工藝結合,緊跟時代的腳步,讓市民從生活中感受創意。在「家門口」就能接受藝術的薰陶,她感到非常開心。
此次活動是一場藝術視聽的盛宴,所有師生都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期待下一次的設計學習之旅。
2017年以來,藝術學院大力開展以實訓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為全體學生提供了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實境化教學場所,為行業、企業進行人才儲備培養和技術研發服務。現建有國家級及省級精品資源課13項,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近幾年各專業分別在省、國家、國際大賽上先後獲獎60餘項,其中服裝專業已連續4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四人組成的教師團隊榮獲山東省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第一名,併入圍國賽,實現威海職業學院該賽項的歷史性突破。(於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