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對待工作,工作也給了我最好的回報。跟外籍僱主相處的過程中,我的觀念也不一樣了。如今到了休息日,我也會和朋友們一起,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世紀公園野餐,去享受假日時光,這哪裡還是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家政員形象
人物檔案
楊懷英45歲康橋半島別墅區涉外家政員
我是來自四川的楊懷英,1996年我來到上海,我在老家時是一家糧油貿易公司的業務員,結婚後,我就歇在家裡帶孩子。丈夫是一名空調維修人員,三口之家,當時靠著他的一份收入過著緊巴巴的日子,租房住,前前後後共搬了8次家。
2001年,兒子讀小學後,為了貼補家用,我在上海做起了家政員。開始,我為幾家中國家庭服務,由於我做事認真勤奮,得到了僱主的肯定,這讓我小有成就感。但真正愛上家政行業,並決定要把它作為一輩子的追求,還得從接觸「涉外家政」開始。
我的第一位涉外僱主來自荷蘭,在工作將近一年之後,我滿以為自己活幹得賣力,僱主也經常誇獎,便提出了要加工資的要求。當時我的工資是每小時8元,誰知把要求通過中介帶話過去之後,僱主只同意增加1元,我不服氣,問為什麼?對方的回答卻是,要是會英語,可以把我的工資加得高一些……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心裡一涼,又無法用英語跟這位僱主當面溝通,晚上回家後,我大哭了一場……從那以後,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英語學好,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地向僱主提出合理要求。
我的學歷只有初中,當時連ABC都說不全,怎麼自學呢?剛開始,英語發音只能用拼音來代替,我為自己定下了每天記住5個英語單詞的學習計劃。就靠這樣的笨辦法,我漸漸積累了一些英語單詞和非常簡短的口語表達,每天再忙,我也一定要抽出兩個小時來記筆記和背單詞。我天天5點半起床,7點鐘趕到僱主家裡,期間,雷打不動的是半小時到1小時的英語「早自修」。在洗碗、拖地時,只要不影響工作,我總是戴著耳機,收聽手機軟體中的英語口語教程,有時,外籍僱主也會主動糾正我的發音和語法,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從36歲開始自學英語到現在,經過近10年的努力,現在我已經可以不藉助任何工具與外籍僱主溝通了。
隨著英語口語的進步,加上我還考了駕照,考了「巧廚娘」證書,漸漸地,我開始得到僱主的器重,荷蘭人、丹麥人、瑞典人……我從事涉外家政行業至今,服務過的外籍僱主已不下十六七位,其中不少次是一位在華工作期滿之後,主動把我推薦給另一位的;也有的是同一小區裡,鄰居互相推薦……
最忙時,我同時要做5家人家,有時一天要奔波金橋、康橋和外灘3個地方。我現在的僱主是一位在國際學校任教的美國教師,除了日常的家務活,她把打理物業方面的事情也交給我。因為表現出色,僱主經常說我是她的管家,至於待遇,自然也是「長期向好」了。
我能夠流利地用英語與外籍僱主交流之後,在同樣是做涉外家政員的朋友圈裡,朋友們都把我當做了「主心骨」,參加面試、遇到糾紛時都讓我當「參謀」。有件事特別令人難忘,一名來自湖南的家政員,僱主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說她偷了錢包。阿姨哭著讓我幫她交涉。我打電話用英語對這位僱主說,如果您覺得家政員偷了您的錢包,可以選擇報警。中國是講法律的國家,調查下來如果是阿姨犯了法,那麼她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如果是您誣陷她,那您也是觸犯了法律。事實查清後,這位僱主不僅向家政員道了歉,還一分不少地補上了停發的工資。
在上海只要勤奮,就一定有機會。真心對待工作,工作也給了我最好的回報,在赤手空拳闖蕩多年之後,如今我們家已經在康橋半島附近買下一套兩室兩廳的商品房,兒子考上大學。春節到老家,老同學們都說,你是我們當中氣質最好的一個。是啊,我服務過的這些外籍僱主,他們既努力工作,又懂周末時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的觀念也不一樣了。如今到了休息日,我也會和朋友們一起,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世紀公園野餐,去享受假日時光,這哪裡還是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家政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