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真的會讓他受傷、變笨!這樣教,比吼100次更有效

2020-08-27 超級育兒師

作者:超級育兒師

最近被網上刷屏的一張圖笑到。

這樣的場景熟悉嗎?很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嘛,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呢,日子不是照樣過嗎?

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大腦會真的受傷害,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而且,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安撫一下,傷害就消失了嗎?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強」(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網上買東西,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那麼,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呢

更可怕的是,長期的言語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十幾年來,他的團隊對父母言語攻擊的長期傷害進行過大量研究。

他的團隊發現,父母如果經常用言語辱罵孩子,他們事後的安撫不會起到消除影響的作用。即使事後父母通過溫情脈脈彌補孩子,他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依然無法煙消雲散。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歷——不管父母事前事後給過你多少好處,表揚了你多少次,但是他們說過的傷人的話留下的傷疤依然會時常作痛。

包括 Teicher 在內的許多學者的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問題。

這或許就是許多人常說,「父母在等我們道謝,而我們在等父母道歉」的一大原因吧。

這時候,肯定有不少父母要說了:「我是想好好說的,但就是說了1000遍,孩子就是不聽,我才吼的……」

那麼,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吧!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的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這就是他們磨蹭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讓孩子停下手裡的事情,看著你,這時再和他講話。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會沒聽見你的話。

是否對孩子控制過多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家長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家長可以用啟發的方式來引導。

平時太嘮叨,話語被削弱了力量

「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為什麼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裡都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乾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

而且,有的時候家長生氣了,就開始放「狠話」,「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這樣的「大招」,使用得越頻繁,失效得就越快。次數多了後,孩子就會習慣,看似在聽你說,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

如何正確地給孩子下指令:

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不要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

有時,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只是因為他年齡小,聽知覺能力還比較弱,他的大腦還不能很好地加工處理聽到的信息。就是說,他的確「聽」到這些聲音了,但他的大腦並未真的理解並記住你的具體指令。

家長要孩子確認,有時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然後我們做調整,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指令的複雜程度,鍛鍊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耐心等待反饋

下指令後,給孩子一些時間。給完指令,你要在心裡至少數到10 ,這時細心觀察,找到問題所在。

你總批評他,但自己也沒做到

有句話說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好了。身教重於言傳!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與孩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孩子改變,鼓勵孩子改變。

俞敏洪大力推薦過一本叫《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書,這書的作者賈容韜原本是個事業有成,但是「糟糕透頂」的爸爸。

他兒子是個「深度網癮少年」,學習成績倒數第一,數次參與打群架,兩次被學校勸退。

對這個兒子,賈容韜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甚至跑到學校裡鬧。但是他兒子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在網吧裡徹夜不歸,不再去上學。

失望透頂的賈容韜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他關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企業,回家專心陪兒子。

回家後,他惡補各種教育知識,努力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錯,他不再採取暴力解決,而是耐心的努力溝通;孩子邋遢不講衛生,他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孩子不愛學習,他每天堅持大量閱讀,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看到努力改變的賈容韜,他的兒子被感動,開始減少了去網吧的次數。一天兒子在同學的鼓動下又到網吧玩了一個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著頭走進家門。

賈容韜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說:「孩子,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最終,賈容韜的兒子徹底戒掉了網癮,努力學習,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

養孩子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作為父母,如果想要孩子真正聽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相信經過不斷地嘗試和調整,你一定能找到比吼更有效的溝通辦法!

相關焦點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一萬次有效
    哈佛醫學院:經常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哈佛大學副教授 Martin和他的研究小組,就父母經常責罵對孩子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調查顯示,如果孩子長時間受到父母的斥責,他們的大腦很容易受傷和變形。幾年後,與長期生活在溫和環境中的兒童相比,他們大腦中灰質的體積會增加,一般可達14%左右。
  • 吼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這樣做比吼100次都有效!
    每次輔導作業後都會這樣想,明天我一定耐心輔導孩子作業,不吼不罵,可是……這樣的場景熟悉嗎?很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嘛,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呢,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大腦會真的受傷害,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傷變形,父母停止吼叫會更有效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傷變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馬丁和他的團隊,曾經做過一項長達10年的實驗研究。一個孩子在長期的辱罵和怒吼下,他的智商水平和語言能力,會有明顯的降低。不僅如此,父母的大聲吼罵還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這會導致孩子在成年之後,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機率會增加。甚至父母會將這種「暴怒」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影響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變「笨」,家長心裡有點數
    導讀: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變「笨」,家長心裡有點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變「笨」,家長心裡有點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吼孩子,你真的會嗎?這樣吼孩子才有效,原來以前都吼錯了
    如果老人偶爾能幫下,那樣自己可以舒緩一下不好的情緒,就不會對孩子發脾氣了,可是孩子有的時候真的是很不聽話,我也試過心平氣和的說話,儘量不著急,可是沒用!最多過不了2個小時我就爆發了!不吼不行啊!寶媽娟娟表示:我也不想 每次寫作業我就忍不住吼 甚至有時候會動手打
  • 「爸爸,別吼我了」,大腦更容易記住壞信息,常被吼的孩子會變笨
    當然這裡的簡單只是對我們而言,而在小男孩看來,他似乎真的只知道9能分為3和6,卻怎麼也想不出來能分為6和幾。一旁的爸爸忍不住開始對孩子進行引導,孩子突然像是想要哭的樣子,學著爸爸的樣子安慰自己,想不出來沒事,不著急慢慢想,爸爸給你鼓掌。只要爸爸一開口,孩子就會可憐兮兮的看著爸爸:爸爸,你別吼我。
  • 你越吼,孩子越笨!別讓你的脾氣,毀了孩子一生
    作者:爸媽錦囊,大米媽當孩子不聽話,或者出錯時,你會怎麼做?我想很多父母通常都是通過大聲吼罵孩子,來使他聽話。可這樣做,你的情緒是發洩了,卻讓孩子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而且吼罵孩子,不僅會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還會讓他越來越笨。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10000次有用
    首先,管教孩子要注意場合,不能在公共場合或是當著外人的面教育小孩。孩子其實比大人更愛面子,更在乎他們在他人眼中的評價,如果當著別人面管教,甚至是採取過激的方式,可能會摧毀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我們可以用肢體語言、眼神等暗示的手段,或者是帶他到無人的角落,再對他進行引導。或是在家中設立一個安靜的、固定的地點,作為和孩子溝通的地點。
  • 經常被大吼的孩子真的會變「愚鈍」?不是誇張,心理學這樣解釋
    導讀:經常被大吼的孩子真的會變「愚鈍」?不是誇張,心理學這樣解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被大吼的孩子真的會變「愚鈍」?不是誇張,心理學這樣解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你吼叫更管用
    這些場景是否有些似曾相識,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總是會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會動手打孩子,然而事後又後悔不已。雖然我們很多父母都用盡了全部去「愛」孩子,但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愛正將孩子推向深淵。
  • 這樣「吼」孩子,太爽了
    立刻吼,大聲吼。安全問題上,我們不能縱容,因為這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和底線。但這種高分貝的即興大吼, 不能頻繁使用,不然孩子產生了聽覺免疫,下次危險真的來臨時,當成耳邊風,事兒就大了。你按照危險級別給自己制定從 1~10的吼叫音量標準。比如,如果看到孩子跑到了汽車面前評分是10,那麼他撿樹葉放嘴巴裡時就不要用這個標準了!
  • 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變形
    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孩子不太好,父母會本能地大吼一聲,讓孩子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孩子聽到父母的大吼,也會隨之安靜下來。所以父母將這樣的方式視為有效的手段,也是比較容易的手段。同時,很多父母出於習慣,孩子調皮就用大吼來解決。殊不知,大吼大叫其實對孩子並不能夠起到長期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與心理健康都是不好的。相反,低聲教育的成效更為明顯。
  • 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變形
    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再者,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傷害就消失了嗎?不要太天真了。
  • 孫儷吼孩子上熱搜:總是吼孩子,孩子可能會喪失這些能力
    就連被稱作育兒模範的孫儷也沒能逃脫作業的「真香」定律,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她不僅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了,更是調侃自己受到了錄音師的點名表揚。,「吼」便成為了一個有效又快捷的辦法,吼他別再玩iPad,吼他好好吃飯,吼他趕快上床睡覺......凡事衝孩子吼兩句,他便能瞬間安靜。
  • 吼孩子,會損害孩子的智商?別讓你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智力
    對孩子生氣、吼孩子是每個家長都曾經做過的事情,因為心中的怒火需要有一個發洩點,有時候即便不是孩子的過錯,家長也會無意識中遷怒到孩子。經常被吼的孩子,除了性格發展不健全之外,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會逐漸和家長一樣。
  • 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變形
    許多人都認為,吼兩句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的不一樣,並且他們的語言和記憶能力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 各位爸爸媽媽: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 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變形
    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 被證實了,經常被父母吼叫,孩子會變笨
    可悲的是,有的家長老是說,忍不住啊,有時候太氣了,不吼他不會聽話;但是也有很多家長是吼叫完後,又後悔,下次又吼,又後悔,陷入了無效的死循環。教育孩子時最怕的是家長的自以為,自以為吼兩句沒事,別人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 孫儷吼孩子獲10w贊,「梅拉賓法則」告訴你:沉穩的說話更有效
    但孩子,會有365種氣人的方法,讓父母的溫柔瞬間破功。「過馬路的時候抬起頭看車,不要瞎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的作業做完了嗎?為什麼還在看電視呢?」「好好吃飯不行嗎?非要吃吃玩玩,菜都冷了。」換了說話方式後,學生們迅速予以響應的概率是100%。由此可見,面對沉穩的,溫柔的說話的人,人們通常不會帶有牴觸情緒。如果我們能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體驗孩子的體驗,溫柔而又堅定的告訴他:沒關係,灑到地上的牛奶,我們一起把地拖乾淨。下次,你拿牛奶的時候,小心一些,好嗎?我想,效果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