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個讀者在後臺給小編留言,她目前在美國讀新聞傳播學碩士,和小編講述了她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和見聞,這些經歷也讓小編覺得非常感嘆。這位女同學非常優秀,是通過學校的交換項目通過了一系列考試進入了現在這所大學就讀的,然而讀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感覺吃不消了。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研究生階段和我國的完全不一樣。
對於我國的大學尤其是文科類專業來說,學習的過程基本上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劃重點,互動交流非常少,到了考試的時候也是六十分萬歲通過。所以大學期間除了少數幾個學科,大部分文科的同學是非常輕鬆的。但是這位女生的講述卻讓我改變了看法,在她所在的美國大學,文科的學習和理工科的學習都是一樣的艱辛。首先每門課在每節課上課前都會布置閱讀作業,而這些閱讀作業通常來說是半本到一本書,閱讀作業時歐美國家大學教育中常見的教育形式,同學們如果選的課比較多,那麼在一周內最多要讀四到五本書。所以這些同學基本上沒有放鬆的時間,每天都在不停看書看書看書。
這還不是最困難的部分,教師為同學打分的機制是綜合了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的。在我國的大學中,一般來說同學們的平時成績分數都不會很低,而在國外的大學,平時表現分數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同學們的上課發言和表現,如果一個同學上課發言很少或者質量過低,就很容易被打低分。
我們中國的學生對此就非常頭痛了,因為中國的學生從小到大很少在上課的時候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英語也說的不是特別好,所以很容易在平時分數中吃虧。到了期末考的時候,也會由於英語表達能力以及各種其他的不適應成績發揮得不好。所以很多國外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都選擇了退學,或者放棄。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如此難以在國外的大學畢業呢?接下來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幾點原因,希望也能夠幫助這些即將或者已經在國外大學學習的同學成功地適應好國外大學的生活。
第一:國外大學的上課方式和國內的非常不一樣
對於我國的大學來說,大部分課程都是由一位老師授課,下面坐滿了一百來號學生,而這種上課方式實際上是非常不利於學生學習的。因為學習是一個有進有出的過程,學生既然要學到知識,不僅僅要有輸入知識的過程,還需要輸出知識的過程,這樣才能夠讓同學們有更好的機會學習到這些知識。然而我國的這種方式就很難讓同學們有足夠表達自己的機會。而在國外的大學,除了一些公共課之外,很多專業課都是由教授小班教學授課的,每個同學能夠圍成一圈,輪番表達自己。而國內大學畢業的同學由於沒有這種經歷,也很難適應。
第二:國外大學的教育模式更加嚴格
對於適應了國內「快樂大學」的同學來說,國外大學的畢業難度簡直是地獄難度的。因為國外大學對於同學們上課和作業考試的要求非常高。且不說前段我們提到的上課的時候同學們要輪番發言,對於同學們的作業要求也非常高。通常需要同學們在作業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在期末的考試中,也需要同學們以論文形式表達自己對於課程的見解。總之,在國外優秀的大學中,「水課」的存在機率是不大的,最主要的是考察同學們到底有沒有學到知識,而不是僅僅讓同學們混一個文憑而已。
總而言之,國外大學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比較難以讓同學們畢業,但是如果同學們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學習,相信還是能夠成功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