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痺湯治四肢麻

2021-02-22 杏林學苑


杏林課堂改版了,視頻可以點播看

為了方便廣大杏林學苑用戶觀看學習課程,杏林學苑技術團隊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線學習課程,大家可根據自己特長選擇相應課程學習,隨時隨地點播學習每周一會上傳新視頻,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診療技術。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選擇相應課程進行

⊙作者:楊承岐

⊙編輯:杏林君

四肢麻木在臨床非常常見,它的症狀和中醫學所說的「血痺」非常相似。是腦血管病、頸椎病、周圍神經系統病變的主要症狀。對其治療,現代醫學多採用營養神經、神經松解術等方法,中醫多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但驗之臨床,往往效與願違。筆者根據「氣虛得麻,血虛得木」的原理,宗《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陰陽形氣俱不足,勿施與針,而調以甘藥」之旨,自擬了「血痺湯」治療此證,療效滿意。

1.方名:血痺湯。

2.藥物組成: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烏梢蛇10克,雞血藤15克,甘草6克。

3.功效:補氣生血,通絡治麻。

4.主治:腦血管病、頸椎病、腰椎病、神經炎所致的四肢麻木。

5.方解:「氣虛則麻,血虛則木。」實際在臨床很難將麻木截然分開,往往麻木同病。本方以黃芪、黨參、白朮、甘草健脾益氣。「氣行則血行」,氣旺則可鼓舞血行;而「氣血同源」,同樣氣旺則可以培植血液生化之源。當歸、白芍補血。桂枝辛溫通絡,鼓舞血行,與白芍同用,調和營衛,疏通絡脈。烏梢蛇搜風活絡,興奮神經,治頑麻血痺。雞血藤活血通絡,配當歸活血補血,使血流暢通而不傷新血。諸藥相合,氣血旺盛,經絡通暢,血流通利,營衛調和,麻木自除。

6.典型病案

案(1):宇某,女,53歲,農民。1998年3月17日就診。

患者自述右上肢麻木,夜間為甚,時常麻醒,尤其是側臥右上肢在上面時更為厲害,影響睡眠,白天活動時也感疼痛,但能忍受。在縣醫院拍片診斷為頸椎骨質增生。多方求治,未見成效而痛麻更甚。患者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語怯聲低,食欲不振,右上肢活動受限,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證屬氣血不足,右上肢痺阻。

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朮12克,焦三仙各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12克,秦艽12克,烏梢蛇10克,甘草6克。服藥5劑而麻痛皆輕。繼以血痺湯原方,服藥5劑,麻木消除,食慾旺盛,面色好轉。

案(2):王某,男,50歲,醫生。

患者患腔隙性腦梗死後左半身麻木,每日靜點脈通、曲克蘆丁、脈絡寧、血塞通等,持續一個多月,療效甚微。因系本院同行,我向其介紹血痺湯一試,他半信半疑,沒有服用。又過一周,輸液還不見成效,才勉強一試。沒想到才服藥3劑,麻木感明顯減輕。繼服5劑,豁然痊癒。他如獲至寶,臨床每遇肢麻一證,便欣然以此方治之。皆獲效驗。

7.體會與結語

「血痺湯」是筆者根據傳統中醫理論,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教訓,在古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基礎上,經反覆篩選藥物,千百次臨床實驗,因繁就簡,去粗存精而總結出的一張治療四肢麻木的「專方專藥」。《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篇說:「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症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他是我三十多年臨床經驗的結晶,是我在臨床除麻祛木的「殺手鐧」,也是我在當地醫務界之所以能爭得一席之地的少有的幾張「看家處方」之一。它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將中醫學的「氣虛得麻,血虛得木」「氣行血行,氣滯血滯」「舒筋活絡」「調和營衛」「活血祛風」和西醫的「營養神經」「松解壓迫(神經)」「(神經)機能代償」等醫理揉合在一塊,蘊藏著無限的玄機。臨床上只要遇到四肢麻木的病人,且以麻為主,不管是神經炎、腦血管病、頸椎病、腰椎病還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只要放膽應用,皆能取得理想的療效。


本文來源:《三十年基層臨證得失錄》。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並註明轉自杏林學苑(xinglinxy)。本微信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進入杏林課堂

相關焦點

  • 行血補血,通經活絡.治風溼痛,四肢麻木,貧血
    行血補血,通經活絡。治風溼疼痛,四肢麻木,貧血,月經不調。活血調經;補血舒筋。主有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貧血;風溼痺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中醫雜談】--五虎逐痺湯內外合治多種關節痛
    二.關於認識 「痺」病之記載,首見《素聞•痺論》,提出了痺證的病因是「風、寒、溼三氣雜至「與正氣不足而致。並提出針刺及藥熨治療方法,對其預後及轉變規律的論述頗具體。痺證康復療法、針、石、熨、及現今的養生導引要數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自唐以後痺證治療學得到了很大發展,如孫思邈《千金方》中的犀角湯;宋•《聖濟總論》主要成就是將「熱痺」單列一門,對後世啟迪頗深。金元時代如:張子和療溼熱;朱丹溪倡痰治痺;明•程充輯提痛風。明•秦景明的《病因脈證》中對痺證綱目分明祥於前人。
  • 男子迷信藥酒能治跌打,喝完兩瓶雙眼發黑四肢麻木
    男子迷信藥酒能治跌打,喝完兩瓶雙眼發黑四肢麻木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科技的世界,科學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知識以及常識。但是有這麼一些任,從小在家庭的薰陶下迷信老人們所說的「偏方」能夠治療各種病情。但是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講述的事件就是關於偏方的。
  • 腳麻,就是「陽氣離腳」!一張方子,給腳補陽氣,緩解腳麻、腳涼
    腳麻。   我給你講一張醫案吧。他是我國工程院原院士、已故著名中醫臨床家董建華老師的驗案。   對董師,我特別推崇。我早年和他的門徒有交,故而對老人家的學術思想,有所了解。   有一次,董師接待一個姓張的女性患者,年67歲。   啥病呢?就是兩隻腳,在過去兩年時間裡,經常麻木,而且一直麻木到小腿。
  • 中醫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痺證的辨證論治
    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備考,慈海教育特為大家整理了「中醫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痺證的辨證論治」相關內容,附痺證的針灸治療。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溼。方藥:防風湯加減。常用防風、麻黃、桂枝、葛根、當歸、茯苓、生薑、大棗、甘草。
  • 歸脾湯(丸)新解,可治8種疾病
    如前所述,凡治血症,不離心、脾、肝三經用藥,然而治實火之血,以順氣為先,氣行則血自歸經,治虛火之血,以養正為主,氣壯則能攝血,歸脾湯以補益脾氣為主、配合養血補心而治血虛,符合上述原則。《素問》說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都是指肌膚麻木,甚至部分麻痺,活動不便,由營衛或滯或虛引起,東垣歸之於氣不行,丹溪以為氣虛,故治麻木多從補氣補血活血入手,用歸脾湯,上肢或頭面麻加羌活、川芍;腰背麻加威靈仙、炒山甲,下肢麻加牛膝、獨活,效果頗佳。
  • 產科聖藥,通肝脾之血,產前後百病皆治
    主乳婦內,中風餘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創癰腫創膿。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味苦、甘,微溫,無毒。主治乳婦內衄,中風餘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瘡膿。產後金瘡內塞。
  • 八綱辨證歌訣、證治要訣全篇!
    肝血虧虛眼昏蒙 頭暈面白無華容舌質淡白脈弦細 脅痛經少或閉經肝陽上亢 肝陽上亢易躁怒 頭痛眩暈面目紅舌紅苔黃脈弦數 尿黃便秘咽幹痛肝陽化風 肝陽化風頭暈痛 肢麻手顫步不正言謇舌紅脈弦數 甚則昏僕或中風
  • 行血補血,通經活絡.治風溼痛,四肢麻木,貧血
    最晚出現的血型是AB型血。活血化瘀,祛風除溼,通經活絡。用於跌打損傷,風溼疼痛、麻木,通經,經閉。行血補血,通經活絡。治風溼疼痛,四肢麻木,貧血,月經不調。低功177ps的馬力已經能把同級別按在地上摩擦。很少與別人接觸。同時更多的是三維的薄。鮮少露面。即便你提著重禮。應該注重相處時的細節。身材姣好的美女穿打底褲。有一個真心想要幫助你的人太少了。
  •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弄懂病與症,才能辨證論治
    朋友介紹了一個很好的中醫師,他一看就說我的問題出在大腸,而且我的血氣太差オ會如此,只要養好血氣,再治好大腸,就能夠解決問題。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是中醫最基本的道理。 辦證論治,是中醫斷病的一個基本方法,醫生依據病人的症狀,以及自己對醫學的理解和經驗,用推理的方法尋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再就病因擬定治療的方法。也就是說,中醫不像西醫單就症狀治病,必須追根究底地推論疾病真正的原因。 通常疾病的原因有好幾層。
  • 再三告誡:這草藥,既可治胃癌、食管癌,又可治關節痛、四肢麻木
    可用於治癌症,胃病,咳嗽氣喘,小便不利,關節酸痛,四肢麻木,精神鬱悶,癔病等。通常用量不宜多。1、治咳嗽氣喘,小便不利:駱駝蓬子0.6-1.2g。製作為未,加白糖或蜂蜜適量,開水衝服。(《內蒙古中草藥》)
  • 今天「麻」煩找你了嗎?手麻、腳麻預示著什麼疾病呢?
    很多朋友有時候會感到手腳麻,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睡覺姿勢不對,壓著手腳了?不是,睡覺的時候和睡醒來並不覺得麻。那是提重東西血液流通不暢使得手麻了?也不是,沒提重物,好好的呆著手腳就麻了。健康人手或腳麻木多因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或有肢體受壓,比如蹲久了腿麻,趴桌子上睡一會兒手麻,活動活動就好了。但有些麻木是許多疾病最早出現的信號,需要重視!
  • 五分鐘牢記理氣劑、理血劑、治風劑特殊考點!|學霸攻略
    方歌黃土湯將遠血醫,膠芩地術附甘隨;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宜。用法先將灶心土水煎過濾取汁,再煎餘藥,阿膠烊化衝服。臨床表現大便下血,先便後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經典原文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者,黃土湯主之。
  • 四肢遊走性疼痛,渾身難受中醫是如何辨證論治?
    四肢遊走性疼痛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機體內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溼、熱、之邪,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以四肢的關節、筋骨、肌肉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若感受風邪勝,則四肢疼痛遊走不定,若感受寒邪勝,則氣血凝滯、關節疼痛劇烈、痛有定處;若感受溼邪勝,則四肢麻木、腫脹;若感受熱邪勝,則四肢關節紅腫、熱痛。
  • 經常手麻腳麻,是怎麼回事?暗示哪些病來襲?如果出現,多加注意
    健康的身體需要達到這樣的狀態,氣血充足,肢體活動順暢,但是也有很多人會發現在日常活動中出現了異常,面臨著手麻腳麻,會發現即使按壓雙手、按壓雙腳都沒有疼痛感,總是感覺到手麻腳麻是怎麼回事呢?暗示身體可能出現哪些病?接下來文章中告訴你真相。
  • 腿麻是什麼原因,腿麻竟有這些危害
    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會引起血液流通不暢,從而出現手麻腿麻的現象,有的人對於腿麻並不在意,其實腿麻對於身體有很大的危害,下面就詳細的說一下腿麻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同時介紹一下腿麻有哪些危害,以及在腿麻的時候應該怎麼緩解。
  • 山麻椒,來源於芸香科的飛龍掌血,我們這多叫它散血丹或見血飛
    山麻椒,來源於芸香科飛龍掌血屬的飛龍掌血,我們這多叫它散血丹或入山虎、見血飛,全株用作草藥,多用其根。味苦,麻。性溫,有小毒,活血散瘀,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治感冒風寒、胃痛、肋間神經痛、風溼骨痛、跌打損傷、咯血等。葉:外用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 建議大家:這野草,既可治疳積,又可治風溼痛,還可治咳嗽!
    為直立的灌木,但其中一些是伸展的枝條這是圖片中的一個尾隨類別。1.5-4.5米高,對生葉披針形或帶狀披針形。全草水煎服,能治小兒下顎積存。這在廣西民族醫學簡編中有記載。有頭痛的兒童,有急性休克風的兒童,也可以用來治療。所使用的藥物如下:水和麻柳嫩尖10,洋蔥白3-5油炸衣服
  • 補血名方四物湯,為何有「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之說?
    原文如下:「四物湯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周之千這個人,或許名望並不及張景嶽等人,但在臨證方藥理論上的造詣,確實有很多精彩獨到之處。既然他對四物湯的評價是「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有餘」為實證,「不足」才是虛證。可見,在周之千眼裡,四物湯並非單純的補血之方。
  • 海風藤,是可以治療類風溼的好藥,適合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中醫講究取類比象,人的四肢就這個藤一樣,從身體中生長出來,逐漸變長,而這個關節就像藤中的一個一個結。那樹藤能不能治療四肢關節疼痛、麻木一類的疾病呢?我們先人就帶著這個疑問,經過眾多醫家的驗證,發現有些藤條確實可以用於治療四肢關節的疾病,有些性偏寒,用於治療熱病,比如忍冬藤、絡石藤等;有些用於寒病,比如雞血藤、海風藤、雷公藤等;有些性味比較平,寒熱都宜,比如青風藤。今天我們就來講下偏溫性的海風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