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曾發布一則病例報告,一位70多歲的女性因感染上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簡稱CRE),最終不治身亡。
據了解,這位女子因大腿骨折及其引發的大腿骨、臀部感染等病症,在印度就醫過,後在美國被診斷為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在治療期間使用了14種抗生素,但均沒有效果。
事後才得知,該女子所感染的細菌被稱作「噩夢細菌」,不只對14種抗生素無效,而是對美國現有的26種抗生素全部產生耐藥,醫生也回天乏術。
又是一個以生命為代價的提醒:目前全球對抗生素的濫用情況依然存在,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因濫用抗生素受害。
青黴素發現者弗萊明的「預言」
在過去,青黴素還沒發現前,一旦發生細菌感染,感染者隨時都面臨著死亡;而抗生素的出現改變了感染性疾病的結局,此時,我們需要感謝一下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院士。
1928年,弗萊明院士與友人外出旅遊時,把實驗室裡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個星期後,他回到實驗室時,發現一個無意間和空氣接觸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一團青綠色黴菌,經顯微鏡觀察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說明了該黴菌的某種分泌物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後來經試驗表明,該黴菌為青黴菌,弗萊明院士將其稱為青黴素。
不過一開始,弗萊明院士關於青黴素的研究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得以大規模生產,因為二戰期間,戰爭造成大量的傷員,急需大量青黴素進行救治,青黴素成功挽救了大量因受傷感染的戰士的生命。此後,青黴素開始被廣泛應用。
不過,1945年,弗萊明院士在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中就發出警告:如果繼續濫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危害。他提到,在實驗室中,若細菌沒有被暴露在濃度充足的青黴素中,細菌不但可以繼續存活,而且還會對青黴素產生耐藥。
如今,該預言已經逐漸顯現,並已成為全球性的危機。
濫用抗生素會產生災難性後果
抗生素的濫用不僅可能損傷人體的神經、腎臟、血液系統,嚴重威脅患者健康;還可能刺激不敏感的細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最壞的結果就是造成病菌的耐藥性,催生「超級細菌」。
據世衛組織最新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每年全球有70萬人因感染「超級細菌」死亡,23萬新生兒因此早夭,而預計到2050年,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這將超過每年因為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數。
而如果繼續這樣不管不顧地濫用,本是治療細菌感染「神藥」的抗生素會逐漸失效,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患細菌感染的人,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超級細菌甚至可能成為人類的「終結者」。
中國抗生素濫用現象嚴重
而說到我國,不管是在年抗生素使用總量還是人均抗生素使用量都穩穩位居世界「第一寶座」。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感冒患者當中大約有75%的人群會不分病因使用抗生素,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比例佔據了80%,外科手術最高,達到95%,這遠遠超過了世衛組織給出的抗生素使用佔比最好不要超出30%的建議。
可以說,中國抗生素濫用現象十分嚴重,而這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可能引發多種副作用,還會產生抗藥性,嚴重的還可引起死亡。
所以,建議大家要注意避免,不要胡亂自行給藥,使用任何藥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用藥。
知識點:你會合理使用抗生素嗎?
· 抗生素和消炎藥不是一回事
簡單來說就是,消炎藥可以消除炎症,如紅、腫、熱、痛等,最接近這個概念的藥是「解熱鎮痛類」藥物,如布洛芬,可對抗發燒、疼痛;而抗生素就不一樣了,它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僅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用。所以,別再傻傻混淆了。
· 感冒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很多人認為一旦感冒,可以用點抗生素,尤其是兒童,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對。專家表示,生活中,大約有將近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對病毒並沒有效果,所以,感冒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 阿莫西林和頭孢要分清
兩種藥物雖然都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但不是一種藥物,阿莫西林是具體、單一的藥物,而頭孢是一類的藥物,有很多種。
此外,兩者藥物適應症也不一樣,阿莫西林適用於呼吸道、尿道、膽道等感染疾病;而頭孢適用於細菌感染性疾病、皮膚軟組織感染等,更適合比較危重的感染。阿莫西林相對於頭孢,副作用要小。
那麼如何避免濫用抗生素?來看看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總結:抗生素屬於處方藥物,所以最好是憑醫生處方購買,患者不要自己盲目購買使用,以免錯誤的使用帶來更多的問題。
參考資料:
[1]《我們很快就沒有可用的抗生素了:超級細菌,比癌症更讓人絕望》.醫學界呼吸頻道.2018-11-14
[2]《「一炎不合」就吃抗生素?別再當成消炎藥亂用了,小心「藥」你命!》.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2019-12-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原標題:《每年70萬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抗生素不是消炎藥,別亂吃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