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人類科學界著名的三大計劃一覽

2020-12-12 大城小事Z

20世紀人類科學界著名的三大計劃一覽

1、曼哈頓原子彈計劃

2、阿波羅登月計劃

3、人類基因組計劃

曼哈頓原子彈計劃,是美國陸軍1942年6月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該計劃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計劃,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參與其中的有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等科學家。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1961年到1972年11年間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阿波羅計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約佔美國當年科研經費的20%,參與研發人數超過30萬人,最終送上12名太空人成功登月。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一項規模宏大,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由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1990年正式啟動,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6國共同參與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2003年4月14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工作已經完成。

三大科學計劃對於人類探索生命和宇宙的奧秘,具有重大意義,三大科學計劃帶來的影響深遠,至今仍深受其影響!

相關焦點

  • 蓋茨:他救的命超過20世紀任何科學家,但福奇卻說他在科學界也不知名
    原創 萬物 把科學帶回家撰文 七君2016年,比爾·蓋茨曾這樣評價一個人:他挽救的生命可能比20世紀的任何一位科學家都要多。而福奇卻說這個人在科學界也不知名。但是,希勒曼的團隊很快找到了不用人類血漿製造B肝疫苗的方法。1986年,他們利用基因技術,成功讓酵母菌製造出了 HBsAg。現在全球150個國家都在使用這種疫苗。截止2003年,和疫苗出現前相比,美國B肝年輕患者人數下降了95%。B肝疫苗可能是在20世紀拯救了最多人的醫療用品。
  • 蓋茨:他救的命超過20世紀任何科學家,但福奇說他在科學界不知名
    2016年,比爾·蓋茨曾這樣評價一個人:他挽救的生命可能比20世紀的任何一位科學家都要多。而福奇卻說這個人在科學界也不知名。救了這麼多人卻沒有出名,這個人就是莫裡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
  • 低音樂器魅力 20世紀著名大提琴家風採
    20世紀著名大提琴家的風採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由於追逐流行音樂的原因,對於低音的喜好是非常普片的。不過大家不要著急,下面我就為大家推薦一些20世紀著名的大提琴音樂家以及他們的唱片,希望為大家找到一些方向。對於推薦20世紀演奏家的簡單論述:    20世紀作為器樂演奏最為鼎盛的時期,優秀的器樂演奏家層出不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現象,可以說那是一個完全的演奏家年代。
  • 這三大定律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領悟了受用一生
    開門見山,「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定律」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定律依然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領悟這三大定律,一定會對你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使你受用一生,或許還能改變你的命運。
  • 給人類留下3900多個成果!主流科學界為何排斥數學天才拉馬努金?
    儘管他給人類留下了3900多個成果,但他卻被主流科學界所排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作為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數學遺產。他給人類留下了3900多個非常神秘的成果。到了1997年,拉馬努金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數據在天文學、AI人工智慧、量子物理、計算機科學、密碼學等很多領域廣泛運用,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科學界高手榜前三超級高手,問誰敢不服?無一不是「開天闢地」級
    在科學界中,偉大的科學家(主要指物理方面,下同)也很多,大家上學時候課本裡面隨便拉幾個都是大牛級別的,所以如果對科學界的大神們也列個高手榜,那應該也是很有意思的。能進入科學界高手榜,當然都是對科學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在高手榜的前幾位,那更應該是對整個世界科學發展起到創造性甚至是顛覆性貢獻的牛人 。
  • 明日之後萊文市新營地在哪裡 人類大遷徙計劃一覽
    為了揭開這些秘密,以下我們帶來了人類大遷徙計劃的全面爆料,快來GET吧。 為了「重返城市居住」,1月16日(玩家可以搬遷至新營地,即萊文市),人類大遷徙計劃即將正式啟動。離開現居住的這片荒野、回到城市、回歸代表人類文明的城市生活,回到……人類真正的「家」? 從野外營地到萊文市郊,從泥濘小路到柏油馬路,從茫茫麥田到小區公園……這一次人類營地的重返城市和回家遷徙,被稱之為「人類重啟計劃:大遷徙」。 然而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橫跨整個西陸平原和北陸高地的遙遠距離,註定這場人類的遷徙並不輕鬆。
  • 愛因斯坦和牛頓對科學界的貢獻誰更勝一籌?
    牛頓與愛因斯坦都是物理學界的大神級人物,科學界流傳著「一牛二愛三麥」的說法,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歷史排名牛頓第一,愛因斯坦第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他們的差距實在太小了。人類在那個時期對自然還處在懵懂的階段,如果說伽利略打開了現代科學的大門,而牛頓帶領人類走進了這扇大門的人。牛頓在僅僅20多歲時,由蘋果的自由落地現象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後又發表了牛頓三大定律。
  • 看完科學界最牛合影,不禁讓人深思:如今人類科學「燈塔」在哪?
    看完科學界最牛合影,不禁讓人深思:如今人類科學「燈塔」在哪?你是否看過物理學界最著名的照片?這張照片被稱為科學界最牛合影,可以說就是他們讓你的物理書變得更厚,也難怪,畢竟這其中有居裡夫人、普朗克、洛侖茲、愛因斯坦、泡利、波恩、玻爾、海森堡、薛丁格、小布拉格、德布羅意、狄拉克、朗之萬、郎繆爾、康普頓、德拜、理查森等17位物理、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圖像中的部分人一生中還榮譽過兩次這一獎項。你知道嗎?
  • 科學界的十大 「超級」術語
    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10月24日刊文評選出迄今為止影響科學界的十大「超級」術語:10、超音速(Supersonic):恩斯特·馬赫,1887年顯然,supersonic最初用於表示頻率高得人耳聽不到的聲音,而現在這個意思用ultrasonic(超聲的)來表達。
  • 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重大科技發明
    現在,知識爆炸給人類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樂觀,有位作家這樣寫:「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只要是人能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20世紀科技的發展使這句話越來越像真理。科技進步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也使人類思考的方向有所變化。
  • 科學界的絕對英語
    後者歷史較短,20世紀20年代才逐漸興起,且直到70年代才取代了過去數個世紀間一直沿用的多語體制。科學界成了英語的世界,但在這個單語體制下成長起來的最早一輩科學家如今尚在。想要知道這個重大的變革是怎樣發生的,我們就得回到故事的開頭。
  • 馬雲最新演講:未來10-20年人類面臨三大技術挑戰
    馬雲認為,未來10-20年以內,將有三大技術讓人類面臨挑戰:機器智能、IoT和區塊鏈。對於區塊鏈,他認為區塊鏈不是泡沫,但今天的比特幣可能是泡沫。發言中,馬雲多次強調創新之於企業的意義。「企業的利潤應該來自技術創新而不是市場規模。」 他指出,舊有的生產關係,存在「研而不發,發而不用,用而不靈」等問題,因而今天創新的主戰場不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而是遍布企業。
  • 完成對自然界四種基本作用力的統一,是科學界任重道遠的任務!
    到了19世紀中葉,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統一了電和磁的作用,發現了世界的第二種力~電磁力。到了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現了經典力學的某些缺陷,把場的觀點引進了牛頓的引力理論中,發現了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破除了牛頓引力論中超距作用的觀念。這樣人類知道了這個世界有兩種基本作用力統治著世界,而這兩種作用力都有一個「場」,這兩個「場」(引力場、電磁場)是否可以統一為一個「場」呢?
  • 世界上的三大天才,至今無人超越!
    那麼這三位被科學界公認的天才究竟是誰呢?尼古拉·特拉斯(1856年-1943年)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一生有300多個多項發明專利。他的多項相關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
  • 【預言】未來,人類面臨的三大挑戰是?風靡全球的尤瓦爾央視揭秘!
    比如對於過去——人類完成了三大「克服」:克服饑荒 克服傳染疾病 克服戰爭關乎未來——人類將面對三大「挑戰」:戰爭的回歸,氣候的變化以及新技術的顛覆式的作用。1、戰爭數量的減少,是因為人類的行為比過去更負責任,做決策的時候也更加明智。但反之,戰爭則有可能會回歸。在二十一世紀的整個進程當中,人類要通力的合作,才能避免戰爭的回歸。自覺!自律!畢竟,我的共同心願是——世界和平。
  • 20世紀人類活動對全球乾旱狀況有影響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根據「乾旱圖譜」展示了相關證據,證明人類在20世紀對全球的乾旱狀況產生了影響。一項乾旱嚴重等級的記錄揭示了三個明顯的趨勢,並且表明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以及氣溶膠可能影響到乾旱風險。
  • 3億年前人類是一條魚?達爾文進化論不攻自破,專家:世紀騙局!
    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就對萬物之根本展開了歷史性的探索。在了解到《達爾文進化論》後,人類普遍認為人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並且和靈長類生物有著共同的特性。靈長類生物具有和人類相似的體型、大腦、器官等組織,尤其是大猩猩,被譽為人類進化過程中的近親。
  • 困擾科學界至今的命題,人死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在科學界有一個至今困擾科學家們的命題,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命題可能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後,你的意識或靈魂難道真的也永遠消失了嗎?科學界對這個命題有幾種看法。所以有科學界們認為,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理論上講,應該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至於什麼形式也有幾種可能,其中輪迴就是一種可能,你還別不信你可以仔細想想,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
  • 機器人三大定律只是人類一廂情願 AI可能不遵守
    然而,既然人類能夠通過法律維持生存和合作,為何不能把法律也應用到AI身上呢?這就涉及到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為了更好地了解未來,我們首先要回顧下過去。三大定律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除了是一名生物化學教授,還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的「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在20世紀中期,阿西莫夫提出了三條定律,如果遵守這些定律,我們就能阻止機器人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