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看了前幾期的「布依人學布依話」後,表示語言差別大、聽不懂、或不知道為什麼布依文會用拉丁字母表示,於是,就有了這些留言……
我突然深深的懷疑我布依人的身份了,我都聽不懂/::<,菌菌 這布依話和我們這的差別好大
我看了布依正文的時候崩潰了,根本不懂這寫的是什麼?就算鬥大的字擺在眼前也不認識,需要有人解釋,指導,慢慢去琢磨,也許才能懂其中一小小小部分吧,現在開始學就好比小時候讀一年級學的漢語拼音a,o,e,一樣
看來,這是我們對布依族語言文字知識的宣傳還不夠,所以,今天小編精心網搜、編輯了以下內容,讓大家了解了解。
簡 介
布依族語言是布依族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是思想表達的符號,布依族語言文化是布依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一共有80多種語言,這80多種語言中,有很多已經瀕臨消失。
長期以來,布依族都被認為是只有語言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據專家近一個時期的研究表明,布依族不僅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而且歷史悠久。特別是2008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布依文古籍被國家確認為「國寶」後,布依族被正式承認為中國18個具有自己傳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2012年12月1日至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暨會員代表大會上,貴州選送的水族和布依族古文字首次進入「中華字庫」。
布依族歷史上曾發明創製了幾種古文字:擇吉型、方塊型、CV型、拉丁字母型,主要用於本民族宗教經文「摩經」的書寫和記錄。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讓布依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於1956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布依文,後來在此基礎上又對布依文字進行了幾次修改並試驗推行。
布依族「國寶」級古書
布依語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布依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侗臺語族臺語支,即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布依語實際上和壯語的北部方言是同一種語言,並且與泰語一樣,同屬侗臺語族臺語支。從歷史比較語言學角度看,布依語壯語和泰語親緣關係很近。
布依語有完整的語音系統、豐富的詞彙和富於表現力的語法結構。儘管布依族人口眾多,居住地區廣,但其語言比較一致,差異小,只有土語之分,沒有方言之別。按照語音特徵,布依語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土語。
第一土語(又稱黔南土語)
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安順市南部部分地區及雲南省羅平縣。與廣西壯語北部方言的桂邊土語、桂北土語可以直接通話。布依語的標準音點便是第一土語區的望謨復興鎮。
第二土語(又稱黔中土語)
使用人口為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安順市東北部、貴陽市周邊及畢節東部,與第一土語區可以直接通話,與廣西北部壯語方言也十分接近。
第三土語(又稱黔西土語)
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的晴隆、普安二縣、安順市中部、六盤水市中部的的六枝、盤縣、水城、畢節西部一帶、以及四川寧南等地,這個土語區的語音比較獨特,與第一土語第二土語基本能相互通話。
布依族的文字可分為古文字和新文字兩種,先說說古文字吧。
布依族的古文字分為:方塊型、拼音型、擇吉(符號)型三大類。
1,布依族方塊字
布依族方塊字,因外形與漢字極似,學界稱其為「布依方塊字」。主要是布依族摩公用來佔卜、記錄《摩經》而使用的文字,部分歌手也用來記錄和創作民間歌謠。
2,布依族拼音型古文字
布依族的拼音型古文字,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CV型文字。
它是布依族摩師借用伯格裡苗文來記錄摩經而創製的文字。
(伯格裡苗文,是1905年英國的傳教士伯格裡來到我國石門坎苗族地區因傳教所需,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以石門坎為標準音點,結合當地苗族服飾上的一些圖案符號花紋創製的拼音文字,流行於川黔滇苗族地區。)
這種文字由聲母和韻母兩個部分組成。聲母較大,韻母較小,聲調通過將韻母標在聲母頂端和右側不同的位置上來表示。聲母符號有35個,其中9個還無法確定音值;韻母符號26個。CV型文字利用有限的符號記錄大量的布依語的發音,具備了所有拼音文字所共有的優點,與漢字、 布依方塊字相比,它在記音方面更加準確.也更加便於學習和掌握。
不過,作為一種民間自發使用的文字符號,它還存在很多缺點:一是聲韻母的讀音缺乏一定的穩定性。有些聲母或韻母在相同條件下有多種讀音,不同的聲母或韻母在相同的條件下也可讀同一個音;二是聲調的表示法和讀法也很混亂,文字聲調的標法給書寫帶來了較大的麻煩,因為書寫時的一點點失誤都將會使人產生錯誤的理解。
另一種是外國傳教士創製的拉丁字母文字。
這是1904年印行的布依文《聖經》
這種拼音古文字的創製源於天主教在布依族地區的傳播。清康熙四十三年(1714年),天主教傳入貴州。為了讓布依族信教群眾更好地理解聖經,西方神職人員使用拉丁字母創製了布依文字。
3、擇吉類布依文
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鄉花園村一帶的布依族「布摩」當中,使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文字記錄當地的「摩經」。這種文字比較獨特,夾雜少數象形字,還無法定性,暫且稱為「其他文字符號」,主要用於摩公、巫師佔卜、擇吉。貴州省博物館保存的布依族宗教古籍《布依族白摩書》抄本所使用的文字也屬於這一類型。
符號型布依文「天、地、日、月」
六盤水的「布依神書碑」
布依族雖然有自己的傳統文字,但一直沒有形成全民族的規範統一,以至於各地均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從幾種傳統布依文字的出現可以看出,布依族為自己民族文字的創製和使用所付出的努力。
神秘古樸的布依古文字
除了以上介紹的布依族古文字,貴陽學院周國茂教授還在布依族古文字研討會上向大家展示了目前在布依族地區所搜集到的另外幾種布依族古文字,有安龍布依族古文字、威寧新發布依古文字、方塊土俗字、六盤水波拉字母文字等。除了流行於六盤水一帶的「波拉」文字屬於拼音文字、產生比較晚以外,其他類型都與漢字有關,具有悠久的歷史。
其中,安龍布依族古文字首先是王仲坤先生在安龍龍廣一帶發現的,有94 個古文字字符,是布依族宗教職業者「布摩」用來作為佔卜用的,周國茂教授認為,這種文字借自於甲骨文或殷商金文,產生的年代大致相當於秦朝。
威寧新發布依古文字是在威寧一帶布依族宗教祭司「布摩」用來書寫經文的一種文字類型,大部分為自創的文字符號,與漢字大體屬同一種類型,其中還借用少量漢字, 這種文字,可能形成於唐宋時期。 如威寧縣新發樂居村布摩使用的在《殯亡經》(即《喪葬經》)中的一段:
搶救刻不容緩
布依族古文字是布依族古籍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載體,它又承載著布依族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但由於布依族古文字大多流傳在民間摩師等老藝人的手裡,這些民間藝人大多年事已高,一些古文字文本往往因為他們的去世而散佚,如果不儘快加以搶救,就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因此,對布依族古文字文本進行搶救性徵集和搜集已經刻不容緩。此外,布依族古文字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搜集整理、標音、釋義和深入研究,才能使辛辛苦苦搜集到的這些古文字產生其應有的價值。
新文字50年代的老拼音布依文
1956年,根據黨的民族政策,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隊對布依語的40個點作了全面的調查研究,並和同一語支關係密切的壯語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布依語內部基本一致,沒有方言差別,只需創造一種文字。
同時,由於布依語和壯語比較接近,布壯人民住地相鄰,為了便於彼此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決定採取布依文和壯文「聯盟」的方針,並通過了布依文方案(草案),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以貴陽附近的龍裡縣羊場鎮話(屬布依語第二土語區)為標準語。該方案經原中央民委批准,自1957年開始在布依族地區試驗推行。由於政治原因,推行工作於60年代中斷。
現在使用的新布依文
1981年,參加《布依族簡史》討論會的代表認為布依族文字應根據布依語的實際情況制定,建議放棄布壯文字聯盟方針,以布依族較為集中、語音較有代表性的望謨縣復興鎮話為基礎,修改布依文方案,最後擬訂了《布依文方案修改草案》,報貴州省民委審定。
「修改草案」經貴州省民委審定後,自1982年開始在布依族地區試驗推行。後來,貴州省民委於1985年3月21日至23日召開修改布依文方案的座談會,擬訂了《布依文方案(修訂案)》,明確規定布依文以第一土語為基礎,以規範的望謨縣復興鎮的讀音為標準音,布依文字採用拉丁字母。該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看完上面的內容,大家是不是對布依族的語言和文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是不是已經知道文中的拉丁字母就是現在使用的新布依文呢?如果看不懂布依文、聽不懂布依語怎麼辦?沒關係,假如你有興趣學習布依話和布依文,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再點「查看歷史消息」,找到「聲母學習」、「韻母學習」、「聲調學習」等教學內容,就可以邊聽錄音邊看教材,從頭學起了。
以上內容編輯自網頁。
「布依人學布依話」為布依語、布依文學習微信公眾平臺,凡刊發的原創內容,均保留版權。歡迎轉載、宣傳。轉載請註明「來源:布依人學布依話(微信號:byrxbyh)」。
點擊右上方,就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哦
掃一掃下圖二維碼或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布依人學布依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