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共 4 頁,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150 分鐘。考生答題注意事項:
1.本卷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試卷空白處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紙。
2.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必須對應試卷上的題號使用 2B 鉛筆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塗黑。
3.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必須註明大、小題號,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跡籤字筆作答。
4.合理安排答題空間,超出答題區域無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 50 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卡」 的相應代碼塗黑。未塗、錯塗或多塗均無分。
1. 19 世紀初,向中國大肆走私鴉片的國家是( )
A. 美國
B. 英國
C. 日本
D. 俄國
【答案】B
【解析】19 世紀初,向中國大肆走私鴉片的國家是英國。
【考點】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2. 將中國領土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璦琿條約
【答案】C
【解析】1895 年中是《馬關條約》:日本割佔遼東半島(後由於俄、德、法「三國幹涉還遼」,清政府以3000 萬兩白銀贖回)、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
【考點】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3. 基督教在中國設立的最大出版機構廣學會發行的報刊是( )
A. 中國叢報
B. 北華捷報
C. 學林西報
D. 萬國公報
【答案】D
【解析】基督教在華設立最大出版機構是:英國人李提摩太創辦的廣學會,發行《萬國公報》。《萬國公報》是基督教在中國設立的最大出版機構廣學會發行的報刊。
【考點】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4. 中國近代史上人民群眾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鬥爭是( )
A. 三元裡人民的抗英鬥爭
B. 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的鬥爭
C. 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
D.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鬥爭
【答案】A
【解析】1841 年5 月,廣州三元裡抗英鬥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侵略武裝鬥爭。
【考點】反對外來侵略的鬥爭歷程
5. 鴉片戰爭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是( )
A. 林則徐
B. 王稻
C. 龔自珍
D. 魏源
【答案】D
【解析】魏源開創了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新風:1843 年編纂《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考點】反侵略鬥爭的失敗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6. 1853 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的綱領性文件是( )
A. 原道覺世訓
B. 十款天條
C. 天朝田畝制度
D. 資政新篇
【答案】C
【解析】《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於1853 年冬,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戰爭特點的綱領性文件。
【考點】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7. 維新派在上海創辦的影響較大的報刊是( )
A. 時務報
B. 國聞報
C. 湘報
D. 新民叢報
【答案】A
【解析】維新派創辦的影響較大的報紙有梁啓超任主筆的上海《時務報》、嚴復主辦的天津《國聞報》以及湖南的《湘報》等。
【考點】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
8. 為反對袁世凱獨裁和賣國行徑,孫中山在1913 年領導革命黨人發動了( )
A. 二次革命
B. 護國戰爭
C. 護法戰爭
D. 北伐戰爭
【答案】A
【解析】A 發動「二次革命」(「贛寧之役」):為反對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和「善後大借款」,1913年7 月李烈鈞在江西湖口通電討袁,不久黃興在南京宣布討袁。B.為反對袁世凱稱帝,1915 年12月25 日,蔡鍔宣布雲南獨立,護國運動爆發;C.1917 年7 月,孫中山率領部分國會議員南下廣州,發動每一次護國運動,最張立失敗;1919 年10 月,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0年11 月,發動第二次護法戰爭;D.北伐戰爭的直接目標是打倒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
【考點】北洋軍閥的統治和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
9. 魯迅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 )
A. 阿Q 正傳
B. 狂人日記
C. 藥
D. 孔乙己
【答案】B
【解析】1918 年5 月,魯迅發表《狂人日記》這是新文化運動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考點】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潮流。
10. 第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運動
C. 五卅運動
D. 國民革命
【答案】B
【解析】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考點】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1. 中國共產黨領導第一個農民協會是在哪( )
A. 湖南省湘潭縣
B. 廣東省海豐縣
C. 浙江省蕭山縣
D. 福建省上杬縣
【答案】C
【解析】1921 年9 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蕭山縣衙前村成立了第一個農民協會,組織農民開展反抗地主壓迫與剝削的鬥爭。
【考點】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的制定和工農運動的發動
12. 國民黨統治後,官僚資本的壟斷活動主要是( )
A. 從農業方面開始
B. 從重工業方面開始
C. 從商業方面開始
D. 從金融業方面開始
【答案】D
【解析】1927 年國民黨在全國的統治建立以後,官僚買辦資本急劇的膨脹起來。官僚資本的壟斷活動,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業方面開始的。
【考點】國民黨全國政權的建立及其獨裁統治
13. 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是( )
A. 南昌起義
B. 秋收起義
C. 平江起義
D. 百色起義
【答案】A
【解析】考核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1927 年8 月1 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下在南昌舉行起義。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1、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2、成為我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3、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序幕。
【考點】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和人民軍隊的創建
14. 國民黨愛國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發動的抗日反蔣事件是( )
A. 寧都起義
B. 福建事變
C. 西安事變
D. 二二八起義
【答案】B
【解析】在福州,1933 年11 月我黨支持國民黨第19 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以及國民黨反蔣愛國人士李濟深、陳銘樞發動的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
【考點】局部抗戰雨救亡運動的興起
15. 1946 年6 月國民黨軍隊挑起全面內戰的起點是( )
A. 大局圍攻中原解放區
B. 大局圍攻東北解放區
C. 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
D. 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
【答案】A
【解析】1946 年6 月26 日,國民黨以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挑起了全國性內戰。
【考點】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解放區軍民的自衛戰爭
16. 1948 年9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是( )
A. 遼瀋戰役
B. 淮海戰役
C. 平津戰役
D. 渡江戰役
【答案】A
【解析】A 遼瀋戰役:從1948 年9 月12 日至11 月2 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林彪、羅榮恆領導下,殲敵47.2 萬人;B 淮海戰役:自1948 年11 月6 日至1949 年1 月10 日,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組成的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領導下,殲敵55.5萬人;C 平津戰役:自1948 年11 月29 日至1949 年1 月31 日,東北野戰軍、華北解放軍在由林彪、羅榮恆、聶榮臻組成的平津前線總前委領導下,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 萬餘人;D 渡江戰役:1949 年4 月21 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發起渡江戰役,摧毀國民黨長江防線。
【考點】歷史性的戰略決戰
17. 1949 年3 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的會議是( )
A. 中共六大
B.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答案】D
【解析】:1949 年3 月我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順口溜:七屆二中賀勝利,農村轉城兩務必)
【考點】人民政協的召開與中國共產黨全國執政地位的確立
18. 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建立的主要途徑是( )
A. 徵用外國資本
B. 贖買民族資本
C. 沒收官僚資本
D. 合併公營資本
【答案】C
【解析】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主要是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來的,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已經居於主導地位。
【考點】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
19. 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提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學說的是( )
A. 劉少奇
B. 毛澤東
C. 陳雲
D. 周恩來
【答案】B
【解析】1957 年2 月,毛澤東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提出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一篇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它運用馬克思主義對立統一規律,闡述了社會主義矛盾學說,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中共八大路線,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指導意義。
【考點】早期探索的積極意義
20. 新中國第一次正式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奮鬥目標的會議是( )
A.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答案】C
【解析】1964 年底到1965 年初,召開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周恩來總理在會上宣布:我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全國人民要努力奮鬥,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鄭重向全國人民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順口溜:三屆人大第一次實現四個現代化)
【考點】「大躍進」及其糾正
21. 鄧小平在1979 年3 月的中央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
A. 一個中國原則
B.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
C. 四項基本原則
D. 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答案】C
【解析】1979 年3 月30 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考點】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22. 1988 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建立的經濟特區是( )
A. 海南經濟特區
B. 汕頭經濟特區
C. 廈門經濟特區
D. 珠海經濟特區
【答案】A
【解析】1983 年4 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對海南島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政策給予較多的自主權,以加速海南島的開發,並於1988 年4 月建立海南省,將海南島闢為經濟特區。
【考點】改革開放的全面開展
23. 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會議是( )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答案】B
【解析】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4. 2005 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法律是( )
A.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B.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C. 國家安全法
D. 反分裂國家法
【答案】D
【解析】2005 年3 月14 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高標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中國人民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堅強決心通過立法形式表達出來。
【考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取得的十大成就
25. 中國十八大提出,我國到2020 年的奮鬥目標是( )
A. 實現四個現代化
B. 基本實現現代化
C.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D.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答案】D
【解析】2012 年11 月8 日至14 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開。這是在中國進入全民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重大會議。
【考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26.【題幹】試論洋務運動的作用。
【答案】(1) 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強」、「求富」為目標,發展軍事工業,發展若干民用企業,使資本主義經濟成份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
(2) 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為了培養新式外交、軍事、科技人才,洋務派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
(3) 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洋務派翻譯了一批西學的書籍,介紹西方近代的科學文化知識,給當時的中國帶來新知識、新學問,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4) 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傳統的價值觀念也受到衝擊,社會風氣也有所改變這都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社會風氣的轉變。
【考點】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失敗
27. 簡述中國早期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三類及代表人物。
【答案】(1) 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其代表是李大釗、陳獨秀。
(2) 五四運動中的左翼骨幹,其代表為毛澤東、楊匏安、蔡和森、周恩來等。
(3) 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其代表為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
【考點】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
28. 簡述20 世紀20 年代後期和30 年代前期,中共黨內出現嚴重「左傾」錯誤的主要原因。
【答案】(1) 八七會議後,黨內一直存在著濃厚的近乎拼命的衝動,始終沒有能夠從指導思想上得到認真清理。
(2) 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理論素養還不高,實踐經驗也很缺乏,王明又時時搬出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來嚇唬人,容易使一些幹部受到矇騙。
(3) 共產國際的幹預以及王明的全力支持,使許多人失去識別和抵制能力。
【考點】土地革命戰爭的發展及其挫折
30. 簡述毛澤東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
【答案】(1)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
(2) 步驟採取「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考點】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貢獻
31. 試述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及意義。
【答案】(1) 論戰的主要內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這是論戰的焦點;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會革命。
(2) 重要意義:第一,論戰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實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參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論戰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為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鬥爭奠定了思想基礎。
【考點】三民主義學說和關於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32. 試述毛澤東在《論持久戰》分析中日雙方存在的四個矛盾特點。
【答案】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這就決定了抗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國,發動的是退步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失道寡助;而中國是大國,進行的是進步的、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得道多助。中國已經有了代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抗日根據地。因此,最後勝利是中國的。
【考點】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
33. 試述農業合作化的基本原則和方針。
(1) 在中國的條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後機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後,及時將「組織起來」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
(2) 充分利用和發揮土改後農民生產積極性,通過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初級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社)這種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組織形式,實行積極發展、穩步前進、逐步過渡的方針。
(3) 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堅持自願和互利原則,採取典型示範、逐步推廣方法,發展一批,鞏固一批。
(4) 始終把是否增產作為衡量合作社是否辦好的標準。
(5) 把社會改造同技術改造相結合,在實現農業合作化後,國家努力用先進技術和裝備發展農業經濟。
【考點】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